隨後幾日,我被排滿的課程壓得喘不過氣,原本以為會變空閑的生活竟還滿滿當當。
夢楠交給我的東西著實讓我花了些時間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如何逃避,已然存在的過去是無法抹除的。
打開信封是在與夢楠重逢的三日後,當我小心翼翼地拆掉厚實的牛皮紙外殼後,裏麵竟還包著一個信封,然後見上麵寫著:“放心,裏麵的東西我一直都有好好保管,從未拆開看過!”大概是夢楠的字跡,拆開後,裏麵是更小一號的信封,上麵寫著:寫給江流。字體又瘦又長,驚訝之餘我明白:這是穆勉還健在時寫給我的信,是在那個時候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盡管我有備而來,但看到裏麵的內容時我仍有些控製不住,想要放聲痛哭。
記憶這東西有時未免過於堂皇,盡管隻是不太遙遠過去,我卻因過於沉重而塵封,再打開時竟覺得有幾世紀之隔。
我想起過去的人生旅途中失卻的許多東西----死去或離去的人們,無可追回的懊悔與內疚。
小學時,我與穆勉因為喜歡武俠小說的緣故,幾乎每天都出入同一個書屋借閱,一來二去,兩人自然成了朋友,此後初中、高中竟奇跡般一直在同一所學校就讀,不得不說是一段孽緣,而我們的關係也因此更上一層樓。
但坦率來說,很多時候,作為他唯一的好友,我竟也完全搞不懂他小小的腦袋裏到底裝了些什麽,又在想些什麽。當高二分班結束後,他突然告訴我今天自己的女友也來我們班,然而說這話時,他既未表示高興也未做出任何與平日不同的特別表情,以至我竟以為他是在開玩笑。由於事後夢楠沒有否認,我才算是相信他的確真話無疑。因為這層關係的緣故,同在隔壁班上的夢楠表弟----步明木,也很快和我們打得火熱。
本來,如果一切就這樣不溫不火地延續下去,恐怕我現在的生活隻會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然而事情已經過去,再怎麽假設也於事無補。
“我想戒煙,你幫我保管吧!”當穆勉很鄭重地將那個被他當作寶貝的打火機交給我時,如是對我說,而我隻當他是玩笑,傻傻地回了一句,
“要是你還想用的話,求我我也不給的哦!”
“你就放心好了,估計我是沒可能再用到了!”穆勉很是滿意地笑道。
隔天下午,穆勉在我伸手可及的眼前死去。
即使再經曆數個如此流逝的兩載歲月,我仍可真切記得那片天台上的風景。連日反常的高溫,將陰霾幾周的天空衝洗得格外幹爽,瘦若枯絲的薄雲仿佛凍僵般緊緊貼在高高的天台鐵絲網上,那天如同往常,我們痛苦地熬過數學“老班”一輪狂轟濫炸後,逃到天台,穿過鐵網斷裂的狹小缺口,潮濕的秋風透著股悶熱撲麵而來,吹在鏽跡斑斑的報廢水箱上,把藕斷絲連的鐵皮吹得咯咯作響。
我和明木側坐在天台毫無遮攔的邊緣,饒有興致地談論著前一天剛結束的秋季校運會,穆勉像平時一樣坐在明木的右邊。
我和明木如此熱衷於那場運動會,以至穆勉少有的安靜也未覺出反常,說到兩人都中肯的地方,我們會不約而同地用詢問眼神看看穆勉,他則報以淡淡一笑,繼而心不在焉地凝望遠處青灰色的天空。
“想心事?”明木不經意地問。
他隻是微笑著搖了兩三下頭。
“和我姐吵架了吧?”
他仍舊不說話,隻是微笑著搖頭。
“是不是想上廁所?”我半開玩笑問道。
穆勉臉上再次浮現淡淡的笑意,依舊沒有回答,隻是隔著明木的身子,我望見他麵帶微笑凝視著我的雙眼止不住的傾斜,劃著上弦的弧線,越過天台邊界。
“穆勉!你不要命啦!?”
我看見明木大喊著猛撲過去,然而自己卻動彈不得,隻是眼睜睜地看著麵前的一切,靜靜地看著它們發生,明木扯住了穆勉的袖子,可下墜的力量太過迅猛,他僅僅留住了袖口那粒磨得光亮的銅扣,我分明聽見“颼----砰”的悶響,眼前卻隻是不斷地重複著穆勉剛才那淡淡的微笑……
“恐怕是沒救了,聽說是頭朝下直接摔出去的。”我聽見傳言,奇怪的是卻沒有感到一絲悲傷,一絲難過,確切的說,那時候心底如幹涸的枯井般,竟未能流出一滴感受。
翌日清晨醒來,朦朧中看見破曉的晨曦,半圓的紅日緩緩從地平線升起,縷縷陽光透過玻璃射在枕邊,沒有感到任何溫暖,但我仍未感到一絲悲傷。
我被叫到教務處問話,警察也來了,可又能問到什麽呢?,沒有遺言,也沒有遺書,甚至連征兆也沒有,不,也許征兆什麽的,從一開始就隻是預設好的玩笑,沒有人深究其真假。
穆勉就這樣死了,人們議論紛紛,謠言四起,然而最後,這件事隻能當作意外草草處理。
當我再次見到明木時,他隻是撇開臉,與我擦身而過。
一切來得如此突然,猶如颶風,將我平日熟知的世界毀得蕩然無存。我突然驚愕地發現,自己一下子失去了很多東西,在同一天裏,我失去了兩個最重要的朋友,亦失去了直麵這個世界的勇氣。
我的時間還在繼續,可在穆勉那個淡淡的微笑過後,隻數秒便被拋入奇怪的境地,如同離心機裏做加速運動的原子一般,永遠都隻被束縛在小小的空間裏做無限圓周運動。盡管我也明白,就算我當初我像明木那樣以最快的反應去拉穆勉,事情的結局也不一定會有任何改變,但正如聖經中所說“當你在患難之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一樣,隻是站在如此簡單明了的角度來想,我也確實感到自己對穆勉的死負有某種決定性的責任,想必明木也如此認為,所以他無法原諒我,然而他無法原諒的恐怕並不隻局限於此。
穆勉死後,我幾乎未流露過悲戚之情,想必這也令明木感到憤然。
穆勉的葬禮在十一月一個毫無預料的清晨舉行,那是一個陰冷的清晨,盡管沒有雨,寒風仍如鬼泣般號叫,聽得人毛骨悚然。
我逃走了,我深知自己無法以好友的身份去麵對他的墓碑,而後去麵對他長眠不醒的事實,也無法眼睜睜看那一鍬一鍬的泥土將他埋進陰冷潮濕的地底。
我心如死灰,沒勇氣麵對這一切,沒勇氣麵對我自己。
我帶著一打啤酒跑到天台,坐在那個已被學校修好的鐵絲網後,邊喝邊看青灰的天際,一時無數記憶湧來,將我淹沒,想起穆勉死前那淡然的微笑,不禁感到無助。
我以為自己醉了,枯竭的心底突然湧出之前無法溢出的悲痛,從未有過的絕望向我襲來,我這是做了什麽?我的好友就這樣在我的麵前死去,而我竟什麽都沒有為他做……
我終於得以大哭一場,直到流盡最後一滴淚。
那是我最後一次去天台,最後一次仰望鐵絲網後支離破碎的天空,我狠狠地帶上通望天台的木門,然後收起我所有的感情,擦幹淚痕。
若可以像飲酒那樣,隻稍頭腦發漲,便知自己已不勝酒力,那麽世事便都能淺顯易懂,簡簡單單被世人理解和接受了,然而無論如何,我也無法如此深刻地理解死或者生,盡管死或生對我來說也已不再重要,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麽我還活著,我,已不再是原本的我,我永遠的失去了生命中本該屬於我的一部分,我不再完整地存在於這個生者的世界,而對死去的穆勉來說,死的本身已經包含在“我”這一存在之中了,無論我怎樣力圖忘記這個深刻的事實都是徒勞,因為在十八歲缺七個月零七天的日子裏,穆勉的死已成為無法抹去的實證,並且這種實證已將我的一部分永遠俘獲。
我在希冀的春天送走無法忘懷的十七歲,隱約中我感受到正活著“我”的那一部分已經在慢慢地明白深刻的含義,不是對於生,而是對於死,如同圍著太陽做無限圓周運動的行星,從這點出發最後還會回到這點,並且如此反複循環直到永恒,一切都隻是在死這個地方做開始和終結,而我的思想亦如此在做這種往複不斷喋喋不休的運做。在那時候覺得有必要將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做個了斷,把所有的過去塵封。從那時起我沒再掉過一滴淚。
然而如此深刻的東西,豈是並不久遠的時間和瑣碎的往事可以塵封的呢?
看完最後一個字已是七天之後,然而信中竟無非是追憶從前那些大部分我所熟知的東西,對於為何選擇以那種方式來了結自己的人生,穆勉始終未有提及,盡管牽動的思緒紛紛擾擾,我還是打算聽之任之,隻是收拾了自己的心情。畢竟我還活著,活在無法終結的圓心裏。
夢楠交給我的東西著實讓我花了些時間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如何逃避,已然存在的過去是無法抹除的。
打開信封是在與夢楠重逢的三日後,當我小心翼翼地拆掉厚實的牛皮紙外殼後,裏麵竟還包著一個信封,然後見上麵寫著:“放心,裏麵的東西我一直都有好好保管,從未拆開看過!”大概是夢楠的字跡,拆開後,裏麵是更小一號的信封,上麵寫著:寫給江流。字體又瘦又長,驚訝之餘我明白:這是穆勉還健在時寫給我的信,是在那個時候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盡管我有備而來,但看到裏麵的內容時我仍有些控製不住,想要放聲痛哭。
記憶這東西有時未免過於堂皇,盡管隻是不太遙遠過去,我卻因過於沉重而塵封,再打開時竟覺得有幾世紀之隔。
我想起過去的人生旅途中失卻的許多東西----死去或離去的人們,無可追回的懊悔與內疚。
小學時,我與穆勉因為喜歡武俠小說的緣故,幾乎每天都出入同一個書屋借閱,一來二去,兩人自然成了朋友,此後初中、高中竟奇跡般一直在同一所學校就讀,不得不說是一段孽緣,而我們的關係也因此更上一層樓。
但坦率來說,很多時候,作為他唯一的好友,我竟也完全搞不懂他小小的腦袋裏到底裝了些什麽,又在想些什麽。當高二分班結束後,他突然告訴我今天自己的女友也來我們班,然而說這話時,他既未表示高興也未做出任何與平日不同的特別表情,以至我竟以為他是在開玩笑。由於事後夢楠沒有否認,我才算是相信他的確真話無疑。因為這層關係的緣故,同在隔壁班上的夢楠表弟----步明木,也很快和我們打得火熱。
本來,如果一切就這樣不溫不火地延續下去,恐怕我現在的生活隻會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然而事情已經過去,再怎麽假設也於事無補。
“我想戒煙,你幫我保管吧!”當穆勉很鄭重地將那個被他當作寶貝的打火機交給我時,如是對我說,而我隻當他是玩笑,傻傻地回了一句,
“要是你還想用的話,求我我也不給的哦!”
“你就放心好了,估計我是沒可能再用到了!”穆勉很是滿意地笑道。
隔天下午,穆勉在我伸手可及的眼前死去。
即使再經曆數個如此流逝的兩載歲月,我仍可真切記得那片天台上的風景。連日反常的高溫,將陰霾幾周的天空衝洗得格外幹爽,瘦若枯絲的薄雲仿佛凍僵般緊緊貼在高高的天台鐵絲網上,那天如同往常,我們痛苦地熬過數學“老班”一輪狂轟濫炸後,逃到天台,穿過鐵網斷裂的狹小缺口,潮濕的秋風透著股悶熱撲麵而來,吹在鏽跡斑斑的報廢水箱上,把藕斷絲連的鐵皮吹得咯咯作響。
我和明木側坐在天台毫無遮攔的邊緣,饒有興致地談論著前一天剛結束的秋季校運會,穆勉像平時一樣坐在明木的右邊。
我和明木如此熱衷於那場運動會,以至穆勉少有的安靜也未覺出反常,說到兩人都中肯的地方,我們會不約而同地用詢問眼神看看穆勉,他則報以淡淡一笑,繼而心不在焉地凝望遠處青灰色的天空。
“想心事?”明木不經意地問。
他隻是微笑著搖了兩三下頭。
“和我姐吵架了吧?”
他仍舊不說話,隻是微笑著搖頭。
“是不是想上廁所?”我半開玩笑問道。
穆勉臉上再次浮現淡淡的笑意,依舊沒有回答,隻是隔著明木的身子,我望見他麵帶微笑凝視著我的雙眼止不住的傾斜,劃著上弦的弧線,越過天台邊界。
“穆勉!你不要命啦!?”
我看見明木大喊著猛撲過去,然而自己卻動彈不得,隻是眼睜睜地看著麵前的一切,靜靜地看著它們發生,明木扯住了穆勉的袖子,可下墜的力量太過迅猛,他僅僅留住了袖口那粒磨得光亮的銅扣,我分明聽見“颼----砰”的悶響,眼前卻隻是不斷地重複著穆勉剛才那淡淡的微笑……
“恐怕是沒救了,聽說是頭朝下直接摔出去的。”我聽見傳言,奇怪的是卻沒有感到一絲悲傷,一絲難過,確切的說,那時候心底如幹涸的枯井般,竟未能流出一滴感受。
翌日清晨醒來,朦朧中看見破曉的晨曦,半圓的紅日緩緩從地平線升起,縷縷陽光透過玻璃射在枕邊,沒有感到任何溫暖,但我仍未感到一絲悲傷。
我被叫到教務處問話,警察也來了,可又能問到什麽呢?,沒有遺言,也沒有遺書,甚至連征兆也沒有,不,也許征兆什麽的,從一開始就隻是預設好的玩笑,沒有人深究其真假。
穆勉就這樣死了,人們議論紛紛,謠言四起,然而最後,這件事隻能當作意外草草處理。
當我再次見到明木時,他隻是撇開臉,與我擦身而過。
一切來得如此突然,猶如颶風,將我平日熟知的世界毀得蕩然無存。我突然驚愕地發現,自己一下子失去了很多東西,在同一天裏,我失去了兩個最重要的朋友,亦失去了直麵這個世界的勇氣。
我的時間還在繼續,可在穆勉那個淡淡的微笑過後,隻數秒便被拋入奇怪的境地,如同離心機裏做加速運動的原子一般,永遠都隻被束縛在小小的空間裏做無限圓周運動。盡管我也明白,就算我當初我像明木那樣以最快的反應去拉穆勉,事情的結局也不一定會有任何改變,但正如聖經中所說“當你在患難之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一樣,隻是站在如此簡單明了的角度來想,我也確實感到自己對穆勉的死負有某種決定性的責任,想必明木也如此認為,所以他無法原諒我,然而他無法原諒的恐怕並不隻局限於此。
穆勉死後,我幾乎未流露過悲戚之情,想必這也令明木感到憤然。
穆勉的葬禮在十一月一個毫無預料的清晨舉行,那是一個陰冷的清晨,盡管沒有雨,寒風仍如鬼泣般號叫,聽得人毛骨悚然。
我逃走了,我深知自己無法以好友的身份去麵對他的墓碑,而後去麵對他長眠不醒的事實,也無法眼睜睜看那一鍬一鍬的泥土將他埋進陰冷潮濕的地底。
我心如死灰,沒勇氣麵對這一切,沒勇氣麵對我自己。
我帶著一打啤酒跑到天台,坐在那個已被學校修好的鐵絲網後,邊喝邊看青灰的天際,一時無數記憶湧來,將我淹沒,想起穆勉死前那淡然的微笑,不禁感到無助。
我以為自己醉了,枯竭的心底突然湧出之前無法溢出的悲痛,從未有過的絕望向我襲來,我這是做了什麽?我的好友就這樣在我的麵前死去,而我竟什麽都沒有為他做……
我終於得以大哭一場,直到流盡最後一滴淚。
那是我最後一次去天台,最後一次仰望鐵絲網後支離破碎的天空,我狠狠地帶上通望天台的木門,然後收起我所有的感情,擦幹淚痕。
若可以像飲酒那樣,隻稍頭腦發漲,便知自己已不勝酒力,那麽世事便都能淺顯易懂,簡簡單單被世人理解和接受了,然而無論如何,我也無法如此深刻地理解死或者生,盡管死或生對我來說也已不再重要,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麽我還活著,我,已不再是原本的我,我永遠的失去了生命中本該屬於我的一部分,我不再完整地存在於這個生者的世界,而對死去的穆勉來說,死的本身已經包含在“我”這一存在之中了,無論我怎樣力圖忘記這個深刻的事實都是徒勞,因為在十八歲缺七個月零七天的日子裏,穆勉的死已成為無法抹去的實證,並且這種實證已將我的一部分永遠俘獲。
我在希冀的春天送走無法忘懷的十七歲,隱約中我感受到正活著“我”的那一部分已經在慢慢地明白深刻的含義,不是對於生,而是對於死,如同圍著太陽做無限圓周運動的行星,從這點出發最後還會回到這點,並且如此反複循環直到永恒,一切都隻是在死這個地方做開始和終結,而我的思想亦如此在做這種往複不斷喋喋不休的運做。在那時候覺得有必要將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做個了斷,把所有的過去塵封。從那時起我沒再掉過一滴淚。
然而如此深刻的東西,豈是並不久遠的時間和瑣碎的往事可以塵封的呢?
看完最後一個字已是七天之後,然而信中竟無非是追憶從前那些大部分我所熟知的東西,對於為何選擇以那種方式來了結自己的人生,穆勉始終未有提及,盡管牽動的思緒紛紛擾擾,我還是打算聽之任之,隻是收拾了自己的心情。畢竟我還活著,活在無法終結的圓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