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策論,對於才華橫溢的呂端、馬致遠等才子來說,其實上午就已經完成了。到了下午,他們開始謄寫卷子,進行修改,讓自己的文章更優美、順暢,字跡更工整、整潔,讓自己的試卷錦上添花!
下午四點左右,呂端、馬致遠等人開始交卷,大家有說有笑地出了大殿廣場,過了龍橋,午門、承天門,出了皇城。
天子街上,饑餓難忍的士子們立即就三五成群,奔赴茶館和酒樓,一邊享受美食,一邊盡情地高談闊論。
有位士子笑意盈盈地問道:“呂兄,考得如何?”
呂端喝著茶,歎氣道:“唉,我對國朝經典涉獵不多,對以文治國思考不多,估計一甲無望! ”
正在鄰桌喝酒的馬致遠自信滿滿,甚是得意,詩詞經典是他的強項,考起來很輕鬆。他慢慢地品了一杯酒,笑道:“呂兄謙虛了,以你會元之姿,此次狀元非你莫屬!”
呂端苦笑道:“馬兄,我還是老老實實的回去準備選官吧!”
一甲、二甲和三甲,在官場上的起點是不一樣的。一甲選為翰林侍讀,待在天子身邊,或者在內閣學習,妥妥的天子近臣。二甲可選為六部員外郎和地方縣令,也是不錯。三甲則很有可能要等待一段時間,並且多為去地方擔任縣尉和縣丞!
這次殿試的題目,皇帝明顯是注重文采而非注重實務。看了會試的卷子,自己的這張卷子還是多在治國策略而非經典理論上,這明顯不討皇帝的喜歡。這個調子一定,他還能拿到什麽狀元,估計一甲都比較玄乎!
馬致遠哈哈一笑,“呂兄不必氣餒,一甲當無憂也!”
第二天下午,東閣之中,楊閣老居首而坐,作為宰輔,這次殿試當然由他負責。
周敬亭、馬奇、劉政和、吳東等大學生坐在兩首,下麵還有六部尚書、禦史大夫、大理寺卿、翰林院侍讀等十來位高管,正在熱烈地交談著。
在座的都是大夏國的重臣,最差的都是天子近臣翰林侍讀,都有在宰輔麵前說話的底氣,所以場麵很是熱鬧,畢竟殿試對大家來說也是一件喜事。
收卷官抱著試卷走了進來,楊閣老笑著問道:“諸位以為今科誰能奪魁?”
馬奇道:“難說,但當在呂端,馬致遠等士子中產生!”
“那是自然!”楊閣老笑道。
在場之人除了周敬亭、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禦史大夫等幾個人外,差不多有一半是楊閣老的嫡係,所以立即就有不少人接貨話茬。
周敬亭嘴角抽搐了一下,他沒有搭話,楊閣老和馬奇一唱一和,其他人幫腔,給閱卷定了調,狀元不一定是會元,這會影響到皇帝的判斷,到時候第二、第三等都有可能!
禦史大夫陳守義還是忍不住道:“皇恩浩蕩,恩科還是要為國家選拔一些懂得治國之道的實幹人才才是!”
陳守義不是不喜歡文帝的以文治國之道,但現在把文官供起來,抬得太高也不是好事。以前每年都要殺幾個貪汙的貪官,可文帝朝這四五年來,一個貪官也沒有殺,更是把刑不上士大夫演繹的淋漓盡致,就連宣政司、知州等級別的官員出了問題都能全身而退,這朝廷的律法已經形同虛設!
禦史大夫不喜歡當前的治國之道,就是與這些人的思想相左,但他乃三朝元老,一般的官員都要給他麵子,沒有人反駁!
楊閣老咳嗽一聲,道:“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顯示的是皇帝的大度,朝廷的格局,儒家治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自當有他的可取之處,老大人不必多慮!”
其實說來說去,這是會試的後遺症,周敬亭點了代表實幹的呂端,把馬致遠放在第二位,其實已經是一種妥協!但楊閣老等人卻不這麽認為,他們這個集團代表的整個大夏國文官的利益,也是當今聖上的治國之道,自然占據著大義,哪裏肯再次作出讓步!
尤其是楊閣老,他是這個團隊的掌舵者,當然要扼殺這種不好的跡象。這兩年來土地兼並嚴重,官員泛濫,國家賦稅劇減,朝廷上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反省,這種跡象一旦形成風氣,將對他掌控朝廷帶來巨大的衝擊!
大學士劉政和性情醇和,他笑道:“今科會試,最出眾者不過數人,殿試一甲也當在這些人中產生!”
劉政和這話說的很有藝術,呂端、馬致遠兩個旗手,都在這個數人之列,也當進入一甲,雙方都沒有得罪,也緩和了氣氛!
這時,收卷官上前,將卷子奉給楊閣老,笑著道:“這是關中士子馬致遠的卷子。”
這個收卷官一看就是老油條,試卷雖然糊名,但有名氣、才華的士子,重臣打了招呼的關係戶,他心裏記得清清楚楚!
楊閣老看了一眼收卷官,然後拿過卷子遞給了吳東。他是閣老,不可能每張卷子都看,等到其他人把三百人中的十幾個優秀者挑出來,才是他們宰輔們圈點的時候。
吳東接過試卷,仔細地看了一會兒,微笑著點點頭,“果然是大才子。”然後他提筆在上麵點了一個點,表示這張試卷為一等。
然後又傳給了劉政和,這樣一張接著一張,由這些重臣交叉讀卷,圈點等級!
士子卷子得到的點越多,排名就越高。等到帥選出前二十名之後。由幾位大學士商量,最後確定前十名。
這前十名會馬上送到禦書房,由皇帝選出三鼎甲。
一天的時間,三百名士子的名次就排定了。大學士們在乎的是前十名,至於後麵的名次,就比較馬虎了,很快就有其他人排了出來。
前十名已經確定,馬致遠暫列第一,江南才子吳有林第二,呂端排在了第三位。
很快消息就傳出來了,朝堂、官員可以從中看出朝廷的勢力鬥爭、國朝政策的走向。馬致遠排在第一,說明以楊閣老為代表的文官們依然把持著朝政,不是其他人可以撼動的。國朝雖然正處於財政緊張的時期,但還是不準備有什麽動作,這土地兼並、不交稅的人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有誰願意拿自己開刀呢!
下午四點左右,呂端、馬致遠等人開始交卷,大家有說有笑地出了大殿廣場,過了龍橋,午門、承天門,出了皇城。
天子街上,饑餓難忍的士子們立即就三五成群,奔赴茶館和酒樓,一邊享受美食,一邊盡情地高談闊論。
有位士子笑意盈盈地問道:“呂兄,考得如何?”
呂端喝著茶,歎氣道:“唉,我對國朝經典涉獵不多,對以文治國思考不多,估計一甲無望! ”
正在鄰桌喝酒的馬致遠自信滿滿,甚是得意,詩詞經典是他的強項,考起來很輕鬆。他慢慢地品了一杯酒,笑道:“呂兄謙虛了,以你會元之姿,此次狀元非你莫屬!”
呂端苦笑道:“馬兄,我還是老老實實的回去準備選官吧!”
一甲、二甲和三甲,在官場上的起點是不一樣的。一甲選為翰林侍讀,待在天子身邊,或者在內閣學習,妥妥的天子近臣。二甲可選為六部員外郎和地方縣令,也是不錯。三甲則很有可能要等待一段時間,並且多為去地方擔任縣尉和縣丞!
這次殿試的題目,皇帝明顯是注重文采而非注重實務。看了會試的卷子,自己的這張卷子還是多在治國策略而非經典理論上,這明顯不討皇帝的喜歡。這個調子一定,他還能拿到什麽狀元,估計一甲都比較玄乎!
馬致遠哈哈一笑,“呂兄不必氣餒,一甲當無憂也!”
第二天下午,東閣之中,楊閣老居首而坐,作為宰輔,這次殿試當然由他負責。
周敬亭、馬奇、劉政和、吳東等大學生坐在兩首,下麵還有六部尚書、禦史大夫、大理寺卿、翰林院侍讀等十來位高管,正在熱烈地交談著。
在座的都是大夏國的重臣,最差的都是天子近臣翰林侍讀,都有在宰輔麵前說話的底氣,所以場麵很是熱鬧,畢竟殿試對大家來說也是一件喜事。
收卷官抱著試卷走了進來,楊閣老笑著問道:“諸位以為今科誰能奪魁?”
馬奇道:“難說,但當在呂端,馬致遠等士子中產生!”
“那是自然!”楊閣老笑道。
在場之人除了周敬亭、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禦史大夫等幾個人外,差不多有一半是楊閣老的嫡係,所以立即就有不少人接貨話茬。
周敬亭嘴角抽搐了一下,他沒有搭話,楊閣老和馬奇一唱一和,其他人幫腔,給閱卷定了調,狀元不一定是會元,這會影響到皇帝的判斷,到時候第二、第三等都有可能!
禦史大夫陳守義還是忍不住道:“皇恩浩蕩,恩科還是要為國家選拔一些懂得治國之道的實幹人才才是!”
陳守義不是不喜歡文帝的以文治國之道,但現在把文官供起來,抬得太高也不是好事。以前每年都要殺幾個貪汙的貪官,可文帝朝這四五年來,一個貪官也沒有殺,更是把刑不上士大夫演繹的淋漓盡致,就連宣政司、知州等級別的官員出了問題都能全身而退,這朝廷的律法已經形同虛設!
禦史大夫不喜歡當前的治國之道,就是與這些人的思想相左,但他乃三朝元老,一般的官員都要給他麵子,沒有人反駁!
楊閣老咳嗽一聲,道:“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顯示的是皇帝的大度,朝廷的格局,儒家治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自當有他的可取之處,老大人不必多慮!”
其實說來說去,這是會試的後遺症,周敬亭點了代表實幹的呂端,把馬致遠放在第二位,其實已經是一種妥協!但楊閣老等人卻不這麽認為,他們這個集團代表的整個大夏國文官的利益,也是當今聖上的治國之道,自然占據著大義,哪裏肯再次作出讓步!
尤其是楊閣老,他是這個團隊的掌舵者,當然要扼殺這種不好的跡象。這兩年來土地兼並嚴重,官員泛濫,國家賦稅劇減,朝廷上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反省,這種跡象一旦形成風氣,將對他掌控朝廷帶來巨大的衝擊!
大學士劉政和性情醇和,他笑道:“今科會試,最出眾者不過數人,殿試一甲也當在這些人中產生!”
劉政和這話說的很有藝術,呂端、馬致遠兩個旗手,都在這個數人之列,也當進入一甲,雙方都沒有得罪,也緩和了氣氛!
這時,收卷官上前,將卷子奉給楊閣老,笑著道:“這是關中士子馬致遠的卷子。”
這個收卷官一看就是老油條,試卷雖然糊名,但有名氣、才華的士子,重臣打了招呼的關係戶,他心裏記得清清楚楚!
楊閣老看了一眼收卷官,然後拿過卷子遞給了吳東。他是閣老,不可能每張卷子都看,等到其他人把三百人中的十幾個優秀者挑出來,才是他們宰輔們圈點的時候。
吳東接過試卷,仔細地看了一會兒,微笑著點點頭,“果然是大才子。”然後他提筆在上麵點了一個點,表示這張試卷為一等。
然後又傳給了劉政和,這樣一張接著一張,由這些重臣交叉讀卷,圈點等級!
士子卷子得到的點越多,排名就越高。等到帥選出前二十名之後。由幾位大學士商量,最後確定前十名。
這前十名會馬上送到禦書房,由皇帝選出三鼎甲。
一天的時間,三百名士子的名次就排定了。大學士們在乎的是前十名,至於後麵的名次,就比較馬虎了,很快就有其他人排了出來。
前十名已經確定,馬致遠暫列第一,江南才子吳有林第二,呂端排在了第三位。
很快消息就傳出來了,朝堂、官員可以從中看出朝廷的勢力鬥爭、國朝政策的走向。馬致遠排在第一,說明以楊閣老為代表的文官們依然把持著朝政,不是其他人可以撼動的。國朝雖然正處於財政緊張的時期,但還是不準備有什麽動作,這土地兼並、不交稅的人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有誰願意拿自己開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