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戰國時期涇渭分明的儒家與法家,喬鬆更加崇尚後世禮法不分家的理念。
法律與道德就好像是社會的兩條線,法律為下限,道德為上限。法律乃是禁人為惡,告訴人什麽不能做;而道德則是在導人向善,告訴人們要做什麽。
就好像載滿重物的蒸汽火車上坡時同時工作的前後兩個車頭,一個推,一個拉,才能拉得動重物。
二者取其一,不智也,唯二者並舉,雙管齊下,方為治國之道。
呂不韋沉默了很久,向喬鬆拱手一禮:“老朽受教了。”
正如喬鬆所說,掩日在新鄭城外的確手下留情了。否則,當日從兩側山丘上滾落下來的,就不會是僅僅是用來阻路的人頭大小的石頭,而是磨盤大小,足以讓車隊人仰馬翻,死傷慘重的巨石。
而這也是呂不韋特意交代的。
因為呂不韋想做的,是不讓秦王回到秦國,而不是要了喬鬆的命。
當日在章台宮討論農具一事,當聽到喬鬆並不認為商君之法萬世不移的時候,心裏就活泛了起來,生出了一個罪惡的念頭——他要繼續將秦王掌控在手中。
於是,在掙紮了數日之後,得知嬴政離國前往韓國的時候,呂不韋做了一個決定:派遣殺手,刺殺嬴政!
隻要嬴政這個已經長大成人的秦王沒了,那麽他以相國之身,就能夠再立秦王,再度執掌朝政,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秦國。
而這個秦王,便是眼前這個娃娃。在他長大之前,他有著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再去打造一個符合他理念的秦王,將秦國帶向“正軌”。
倘若最後刺殺失敗,也無所謂。那證明了嬴政的手段足夠成熟,是一個合格的王。羅網有向秦國陽奉陰違的趨勢,借此機會斬掉羅網一臂,對未來的秦王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韓國之時,羅網殺手的目標從來都是嬴政,而不是喬鬆。甚至這也影響到了夜幕,哪怕姬無夜氣的想要剁了喬鬆,他也隻能忍著。因為,權傾朝野的呂不韋正手持秦劍,虎視眈眈的看著他。
喬鬆起初不理解,可自從在往韓國的路上讀了呂氏春秋,讀懂了這本煌煌之言,讀懂了呂不韋的政治主張之後,他就明白了呂不韋種種舉動的原因。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與呂不韋還真有點兒像:都認為秦法過於嚴苛,都主張以懷柔的手段對待黎民百姓,都認為治國應該博采眾長,而不是單純的用某一家的學說。
“公子一番講解,老朽已然明白呂氏春秋之缺憾。那麽,老朽有一問……”
“文信侯請。”
“倘若他日公子為王,會以哪家學說治國?荀夫子嗎?”
喬鬆眉角一抽,這老東西這麽膽大的嗎?
你是真不怕隔牆有耳,然後我回去被我父王給砍了是吧!
呂不韋似是看穿了他的想法,哈哈一笑,撫著胡須道:“公子放心,老夫可以發誓,今日之言,不傳六耳。倘若有違此誓,天地不容!”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喬鬆又能如何?
別看曆史上呂不韋自盡一了百了,給始皇帝騰開了位置。但呂不韋自盡其負麵影響也是十分大的,絲毫不亞於之前幾任秦王繼位之初幹掉上一代秦王所養的大魚。
尤其是這一次,六國還都盯上了呂不韋。一旦他死的不明不白,六國絕對會煽動輿論,對秦國指手畫腳。
今天為了說服呂不韋,讓他安心去巴蜀,喬鬆隻能拚了!
“商君書有言,治國不一道。故此,喬鬆以為,治國當因時而異,因事而異,不可拘泥於一家。而一統之後之天下,喬鬆以為當行外儒內法之策,並濟之以道,百工百業,各安其道。”
“外儒內法,濟之以道,百工百業,各安其道嗎?”呂不韋麵色複雜的看著這個二公子,心中既有欣慰,也有無奈。欣慰於有人認同他的想法,要對秦國治國之道動手,可無奈也是無奈於呂氏春秋終究不會被悉數采納。
“公子既然亦不認同商君之法,又為何還要等待呢?”
喬鬆皺了皺眉,心道何必如此著急呢?可看到呂不韋那滿頭的白發,卻突然釋然了。
是啊,呂不韋不是喬鬆。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權相,已經垂垂老矣,再讓他等下去,或許也看不到自己的夢想得到實現的一天了。
想到這裏,喬鬆歎息一聲:“文信侯,當知變法之艱難。但凡變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堅持不懈方能見效。商君之法在大秦已有百餘年,涉及方方麵麵。一旦變法,國朝必然動蕩。
而此時正是七國亂戰末尾,我大秦正當一鼓作氣,混一宇內才是。
故此,此誠非變法之機。”
呂不韋搖了搖頭:“公子此言差矣。當今秦國,並未做好統一天下之準備。不妨先變法,然後再一統天下,如此方才穩妥。”
這便是呂不韋和秦王嬴政的第二個分歧了,呂不韋認為此時統一天下為時尚早。而在他看來,嬴政這個年輕的君王卻早已等待不及了。
然而,呂不韋隻圖製霸諸侯,隻想著穩一些,再穩一些,卻未敢想過如今就能再進一步。
“文信侯,時不我待啊。
我秦國曆經數代先君之努力,方有今日之盛況。如今,我大秦兵鋒已至東郡,將三晉分割使其不能首尾相顧。昔日之大魏,勁韓已成苟延殘喘之勢,旦夕可滅;燕國乃是邊陲小國,破之易如反掌;可慮者唯有趙楚齊三國而已。
然凶悍如趙國,也被武安君於長平一戰打斷脊梁。喬鬆此次遊學趙國,發現趙國軍中年齡逐漸降低,可斷定趙國雖可逞一時凶威,但已後繼無力;楚國浩大,但楚王昏庸,人心不齊,乃是破楚之良機;齊國富甲天下,本可成為我大秦之勁敵,然當今齊王以侍秦為榮。
當此之時,天時已至,豈可辜負?
倘若六國再出不世出之大才,收拾山河以抗我秦國,我秦國恐怕悔之晚矣。”
這就好比一場決鬥的最後關頭,秦國這位劍客雖身患重傷,但已取得了巨大優勢,六國這位劍客已剩下最後一口氣,隻需一劍,六國就完了。可這個時候,呂不韋非要讓秦國停下來,先治一下傷。
用後世教員的看法來說便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公子,大秦國力有限,貿然對上六國,恐難以鯨吞天下啊。”
在這個問題上,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但曆史已經證明,大秦在始皇帝的領導下,確實混一宇內。所以,這對於喬鬆來說,就是開卷考試,答案已經擺在了眼前。
可呂不韋不同,當世任何一人都不同,他們沒有喬鬆的掛,自然不知道。
因此,喬鬆隻能試圖從各個方麵來說服呂不韋。然呂不韋執掌秦國多年,對秦國的了解可以說是爛熟於心,在他看來,秦國的確沒有做好準備。
二人誰也無法說服誰,弄得喬鬆沒有一點兒辦法,他總不能掏出一本史記啪的一下摔在呂不韋臉上,讓這老家夥好好看看吧!
兩人爭著爭著,竟不顧身份了,二人均是臉紅脖子粗的模樣,一個比一個聲音高,仿佛在道理上壓不倒對方,就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一樣。
別看喬鬆年紀小,可呂不韋也不是壯年啊,兩人可以說是半斤八兩。
等到呂不韋的家老進來,想要通知呂不韋外麵有人求見的時候,兩人竟同步的看了過來,那臉上的表情仿佛要吃人一樣。
“何事?”
“大膽!”
二人同時嗬斥道。
家老跟了呂不韋半輩子了,何時見過這種模樣,有些不知所措的左顧右盼著。
得虧二人似是反映了過來,臉上的表情麻利的轉換成平常那樣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嗯,本相和公子有要事相談,不是吩咐了不許任何人打擾嗎?何故如此無禮!”呂不韋故作威嚴的道,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自稱有誤。
“額,家主,蒙恬將軍在外求見。”
蒙恬?
呂不韋愣了一下。
喬鬆先是一呆,旋即立刻反應了過來,詢問道:“本公子進來有多長時間了?”
“回公子,兩個時辰過一刻。”
喬鬆忍不住一拍腦門兒,連忙摸索了一下自己渾身上下,摘下了腰間玉佩遞給了家老:“勞煩將此物轉交給蒙恬將軍,告訴他我無恙,需和文信侯閑聊一二,讓他安心待著便是。”
家老道了聲是,便退出去了。
呂不韋用怪異的眼神打量了這小子一眼,好家夥,你這是防著老夫呢?怎麽滴,怕老夫把你給扣下是吧!
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喬鬆雖然有信心呂不韋不會對他出手。但問題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所以,安排了蒙恬在外等候。一旦他過了約定的時間沒有出去,蒙恬就會強行闖進來。
喬鬆很自然的回頭再度開口道:“文信侯,既然你我誰也無法說服誰,那麽不如就交給時間來印證吧。”
不管怎麽說,大秦在始皇帝一朝統一天下乃是大勢所趨。隻要事實擺在眼前,呂不韋不承認都不行。
呂不韋沉思了一會兒:“既然公子如此有信心,老夫不妨舍命陪君子。”
“如此,便多謝文信侯了。”喬鬆向對方微微一禮,隨即正色道:“那麽,想必喬鬆來意,文信侯已然知曉。”
呂不韋微微頷首:“公子放心,老夫三日之內便會啟程前往巴蜀。”
“文信侯大義,喬鬆佩服。”喬鬆不禁鬆了一口氣,父王交代的任務總算是完成了。不過,看著呂不韋蒼老的麵容,喬鬆突然湧現出了一個想法,道:“喬鬆還有一件私事,欲請文信侯幫我。”
“哦?何事,公子但說無妨。”
“文信侯可還記得驚鯢?”
呂不韋撫須的動作一頓。
喬鬆繼續道:“驚鯢有一女兒,乃是魏無忌的遺腹子。其資質頗為不凡,故此喬鬆想請文信侯帶在身邊教導一二。”
“信陵君魏無忌的女兒?”呂不韋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並未馬上答應,而是思索了一番然後詢問道:“公子對於此女……”
喬鬆嘴角一勾,微微點頭。
呂不韋道:“也罷,既然是公子相求,老夫定當盡力。”
“如此,便多謝文信侯了。文信侯可遣人去詢問一番,喬鬆還給文信侯留下了一個驚喜……”
驚喜?
呂不韋怔了一下,旋不禁莞爾,他都一大把年紀了,還要什麽驚喜啊……
法律與道德就好像是社會的兩條線,法律為下限,道德為上限。法律乃是禁人為惡,告訴人什麽不能做;而道德則是在導人向善,告訴人們要做什麽。
就好像載滿重物的蒸汽火車上坡時同時工作的前後兩個車頭,一個推,一個拉,才能拉得動重物。
二者取其一,不智也,唯二者並舉,雙管齊下,方為治國之道。
呂不韋沉默了很久,向喬鬆拱手一禮:“老朽受教了。”
正如喬鬆所說,掩日在新鄭城外的確手下留情了。否則,當日從兩側山丘上滾落下來的,就不會是僅僅是用來阻路的人頭大小的石頭,而是磨盤大小,足以讓車隊人仰馬翻,死傷慘重的巨石。
而這也是呂不韋特意交代的。
因為呂不韋想做的,是不讓秦王回到秦國,而不是要了喬鬆的命。
當日在章台宮討論農具一事,當聽到喬鬆並不認為商君之法萬世不移的時候,心裏就活泛了起來,生出了一個罪惡的念頭——他要繼續將秦王掌控在手中。
於是,在掙紮了數日之後,得知嬴政離國前往韓國的時候,呂不韋做了一個決定:派遣殺手,刺殺嬴政!
隻要嬴政這個已經長大成人的秦王沒了,那麽他以相國之身,就能夠再立秦王,再度執掌朝政,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秦國。
而這個秦王,便是眼前這個娃娃。在他長大之前,他有著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再去打造一個符合他理念的秦王,將秦國帶向“正軌”。
倘若最後刺殺失敗,也無所謂。那證明了嬴政的手段足夠成熟,是一個合格的王。羅網有向秦國陽奉陰違的趨勢,借此機會斬掉羅網一臂,對未來的秦王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韓國之時,羅網殺手的目標從來都是嬴政,而不是喬鬆。甚至這也影響到了夜幕,哪怕姬無夜氣的想要剁了喬鬆,他也隻能忍著。因為,權傾朝野的呂不韋正手持秦劍,虎視眈眈的看著他。
喬鬆起初不理解,可自從在往韓國的路上讀了呂氏春秋,讀懂了這本煌煌之言,讀懂了呂不韋的政治主張之後,他就明白了呂不韋種種舉動的原因。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與呂不韋還真有點兒像:都認為秦法過於嚴苛,都主張以懷柔的手段對待黎民百姓,都認為治國應該博采眾長,而不是單純的用某一家的學說。
“公子一番講解,老朽已然明白呂氏春秋之缺憾。那麽,老朽有一問……”
“文信侯請。”
“倘若他日公子為王,會以哪家學說治國?荀夫子嗎?”
喬鬆眉角一抽,這老東西這麽膽大的嗎?
你是真不怕隔牆有耳,然後我回去被我父王給砍了是吧!
呂不韋似是看穿了他的想法,哈哈一笑,撫著胡須道:“公子放心,老夫可以發誓,今日之言,不傳六耳。倘若有違此誓,天地不容!”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喬鬆又能如何?
別看曆史上呂不韋自盡一了百了,給始皇帝騰開了位置。但呂不韋自盡其負麵影響也是十分大的,絲毫不亞於之前幾任秦王繼位之初幹掉上一代秦王所養的大魚。
尤其是這一次,六國還都盯上了呂不韋。一旦他死的不明不白,六國絕對會煽動輿論,對秦國指手畫腳。
今天為了說服呂不韋,讓他安心去巴蜀,喬鬆隻能拚了!
“商君書有言,治國不一道。故此,喬鬆以為,治國當因時而異,因事而異,不可拘泥於一家。而一統之後之天下,喬鬆以為當行外儒內法之策,並濟之以道,百工百業,各安其道。”
“外儒內法,濟之以道,百工百業,各安其道嗎?”呂不韋麵色複雜的看著這個二公子,心中既有欣慰,也有無奈。欣慰於有人認同他的想法,要對秦國治國之道動手,可無奈也是無奈於呂氏春秋終究不會被悉數采納。
“公子既然亦不認同商君之法,又為何還要等待呢?”
喬鬆皺了皺眉,心道何必如此著急呢?可看到呂不韋那滿頭的白發,卻突然釋然了。
是啊,呂不韋不是喬鬆。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權相,已經垂垂老矣,再讓他等下去,或許也看不到自己的夢想得到實現的一天了。
想到這裏,喬鬆歎息一聲:“文信侯,當知變法之艱難。但凡變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堅持不懈方能見效。商君之法在大秦已有百餘年,涉及方方麵麵。一旦變法,國朝必然動蕩。
而此時正是七國亂戰末尾,我大秦正當一鼓作氣,混一宇內才是。
故此,此誠非變法之機。”
呂不韋搖了搖頭:“公子此言差矣。當今秦國,並未做好統一天下之準備。不妨先變法,然後再一統天下,如此方才穩妥。”
這便是呂不韋和秦王嬴政的第二個分歧了,呂不韋認為此時統一天下為時尚早。而在他看來,嬴政這個年輕的君王卻早已等待不及了。
然而,呂不韋隻圖製霸諸侯,隻想著穩一些,再穩一些,卻未敢想過如今就能再進一步。
“文信侯,時不我待啊。
我秦國曆經數代先君之努力,方有今日之盛況。如今,我大秦兵鋒已至東郡,將三晉分割使其不能首尾相顧。昔日之大魏,勁韓已成苟延殘喘之勢,旦夕可滅;燕國乃是邊陲小國,破之易如反掌;可慮者唯有趙楚齊三國而已。
然凶悍如趙國,也被武安君於長平一戰打斷脊梁。喬鬆此次遊學趙國,發現趙國軍中年齡逐漸降低,可斷定趙國雖可逞一時凶威,但已後繼無力;楚國浩大,但楚王昏庸,人心不齊,乃是破楚之良機;齊國富甲天下,本可成為我大秦之勁敵,然當今齊王以侍秦為榮。
當此之時,天時已至,豈可辜負?
倘若六國再出不世出之大才,收拾山河以抗我秦國,我秦國恐怕悔之晚矣。”
這就好比一場決鬥的最後關頭,秦國這位劍客雖身患重傷,但已取得了巨大優勢,六國這位劍客已剩下最後一口氣,隻需一劍,六國就完了。可這個時候,呂不韋非要讓秦國停下來,先治一下傷。
用後世教員的看法來說便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公子,大秦國力有限,貿然對上六國,恐難以鯨吞天下啊。”
在這個問題上,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但曆史已經證明,大秦在始皇帝的領導下,確實混一宇內。所以,這對於喬鬆來說,就是開卷考試,答案已經擺在了眼前。
可呂不韋不同,當世任何一人都不同,他們沒有喬鬆的掛,自然不知道。
因此,喬鬆隻能試圖從各個方麵來說服呂不韋。然呂不韋執掌秦國多年,對秦國的了解可以說是爛熟於心,在他看來,秦國的確沒有做好準備。
二人誰也無法說服誰,弄得喬鬆沒有一點兒辦法,他總不能掏出一本史記啪的一下摔在呂不韋臉上,讓這老家夥好好看看吧!
兩人爭著爭著,竟不顧身份了,二人均是臉紅脖子粗的模樣,一個比一個聲音高,仿佛在道理上壓不倒對方,就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一樣。
別看喬鬆年紀小,可呂不韋也不是壯年啊,兩人可以說是半斤八兩。
等到呂不韋的家老進來,想要通知呂不韋外麵有人求見的時候,兩人竟同步的看了過來,那臉上的表情仿佛要吃人一樣。
“何事?”
“大膽!”
二人同時嗬斥道。
家老跟了呂不韋半輩子了,何時見過這種模樣,有些不知所措的左顧右盼著。
得虧二人似是反映了過來,臉上的表情麻利的轉換成平常那樣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嗯,本相和公子有要事相談,不是吩咐了不許任何人打擾嗎?何故如此無禮!”呂不韋故作威嚴的道,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自稱有誤。
“額,家主,蒙恬將軍在外求見。”
蒙恬?
呂不韋愣了一下。
喬鬆先是一呆,旋即立刻反應了過來,詢問道:“本公子進來有多長時間了?”
“回公子,兩個時辰過一刻。”
喬鬆忍不住一拍腦門兒,連忙摸索了一下自己渾身上下,摘下了腰間玉佩遞給了家老:“勞煩將此物轉交給蒙恬將軍,告訴他我無恙,需和文信侯閑聊一二,讓他安心待著便是。”
家老道了聲是,便退出去了。
呂不韋用怪異的眼神打量了這小子一眼,好家夥,你這是防著老夫呢?怎麽滴,怕老夫把你給扣下是吧!
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喬鬆雖然有信心呂不韋不會對他出手。但問題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所以,安排了蒙恬在外等候。一旦他過了約定的時間沒有出去,蒙恬就會強行闖進來。
喬鬆很自然的回頭再度開口道:“文信侯,既然你我誰也無法說服誰,那麽不如就交給時間來印證吧。”
不管怎麽說,大秦在始皇帝一朝統一天下乃是大勢所趨。隻要事實擺在眼前,呂不韋不承認都不行。
呂不韋沉思了一會兒:“既然公子如此有信心,老夫不妨舍命陪君子。”
“如此,便多謝文信侯了。”喬鬆向對方微微一禮,隨即正色道:“那麽,想必喬鬆來意,文信侯已然知曉。”
呂不韋微微頷首:“公子放心,老夫三日之內便會啟程前往巴蜀。”
“文信侯大義,喬鬆佩服。”喬鬆不禁鬆了一口氣,父王交代的任務總算是完成了。不過,看著呂不韋蒼老的麵容,喬鬆突然湧現出了一個想法,道:“喬鬆還有一件私事,欲請文信侯幫我。”
“哦?何事,公子但說無妨。”
“文信侯可還記得驚鯢?”
呂不韋撫須的動作一頓。
喬鬆繼續道:“驚鯢有一女兒,乃是魏無忌的遺腹子。其資質頗為不凡,故此喬鬆想請文信侯帶在身邊教導一二。”
“信陵君魏無忌的女兒?”呂不韋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並未馬上答應,而是思索了一番然後詢問道:“公子對於此女……”
喬鬆嘴角一勾,微微點頭。
呂不韋道:“也罷,既然是公子相求,老夫定當盡力。”
“如此,便多謝文信侯了。文信侯可遣人去詢問一番,喬鬆還給文信侯留下了一個驚喜……”
驚喜?
呂不韋怔了一下,旋不禁莞爾,他都一大把年紀了,還要什麽驚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