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和司徒萬裏兩人吵得臉紅脖子粗,甚至開始互相問候對方的家人。曆師等人的臉色越來越陰沉,尤其是曆師,他的眉頭皺成了一團。
終於,曆師忍不住了,他憤怒地揮手示意手下的人強行把劉季和司徒萬裏拉開。曆師陰沉著臉,大聲宣布這件事暫時告一段落,並決定發布對田蜜的江湖追殺令。說完,他一甩袖子,帶領著其他幾位長老轉身走進了山洞。
其他人看起來似乎也心事重重,就連平日裏與劉季不太對付的田虎也沒有多說什麽風涼話,而是匆匆忙忙地帶著自己的大哥離開了六賢塚。
剛才還喧鬧非凡的六賢塚瞬間恢複了寧靜,隻有地上未清理幹淨的血跡默默訴說著曾經發生的一切。
在返回的途中,劉季突然和司徒萬裏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他們互不相讓,誰也不肯讓步。最後,劉季黑著臉獨自離開了,完全不顧受傷的朱仲。
朱仲看著這一幕,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直到劉季遠去,被共工堂弟子抬著的朱仲才回過神來,疑惑地問道:“司徒叔,劉叔這是怎麽了?””
“狗屁劉叔!”司徒萬裏突然暴躁地嗬罵一聲,好像是要把心中的怒火發泄出來一般。然後他像是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眼神變得銳利起來,緊緊地盯著麵前的朱仲。過了一會兒,他才緩緩開口說道:“大侄子,叔得給你提個醒。這世上有句俗話,叫做‘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對於某些人,我們還是得小心謹慎一些才行。”
朱仲聽了之後,臉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連忙問道:“這......小侄愚鈍,不知道司徒叔您所說的是什麽意思,可以詳細說說嗎?”
司徒萬裏似乎有些猶豫,欲言又止地張了張嘴,但最後還是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罷了,你以後自己多留個心眼兒吧。今天就當作叔什麽都沒跟你說。你好好養傷,等傷好了我們再找時間聚一聚。”
說完,司徒萬裏輕輕地搖了搖頭,轉過身去,邁步離開了。
就在他即將離開的時候,他又壓低聲音,用一種恰好能讓朱仲聽到的音量嘀咕道:“哎~這個世界真是複雜啊,人心隔肚皮。可憐我朱老哥如此真誠地對待他人,誰知道人家隻是想踩著你的肩膀往上爬呢。”
朱仲聽了這話,眼中不禁閃過一絲驚愕之色。他很想問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但司徒萬裏已經越走越遠,消失在了視線之中。
……
是夜,四季鎮,一處普通的農家宅院之中,一身農家普通弟子打扮的劉季悄無聲息的來到了院外,輕輕一跳便翻過了低矮的院牆,來到屋子門外,用一種特殊的頻率敲了敲門。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打開了房門,二人低語了一陣,劉季便被老者引入了房中。
進了屋子,老者將劉季引到了屋中一個木頭打製的箱子前,打開箱子,掀開底板,露出了一條向下的通道。
劉季向老者拱了拱手,方才跳了下去,沿著昏暗的甬道來到了一處地下空間。隻見司徒萬裏坐在太師椅上,手裏捧著茶杯,麵無表情的刮著茶水上的浮沫。
在司徒萬裏左手邊,又是一條通道,不知通向哪裏。可是,仔細傾聽,可以從中聽到一些慘叫的聲音。
“劉老弟,來了……”見到劉季,司徒萬裏方才打了聲招呼。
“司徒老哥!”劉季摘下了頭上的帽子:“情況如何了?”
“田蜜那賤人不愧是羅網派出來的,嘴巴很硬,還沒撬開。”司徒萬裏回答道。
此時二人之間氣氛和諧,哪裏還有白日裏劍拔弩張的緊張感。
劉季自來熟的坐在了另一張椅子上,將帽子放在了桌上,臉上露出了一絲愜意的表情。俗話說上行下效,太子府中都是這種高腳桌椅,他們也就學了學。可用的時間長了,才發現之前跪坐實在不是人過得日子。
回到大澤山,二人又不能太過紮眼,隻好在這私底下舒服舒服了。
聽到司徒萬裏的話,劉季渾不在意的道:“意料之中。她若是能輕易開口,也不會被那幕後之人委以重任了。”
“劉老弟,我看我們很難從田蜜口中挖出來什麽有用的東西。”司徒萬裏有些發愁的道。
“嗨,對田蜜的審問,純粹就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事兒。真問不出來,反而是好事。畢竟,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多,遲早深陷其中脫不開身。”
司徒萬裏微微一愣,笑道:“還是老弟你活的通透,老哥我糊塗了。”
“哪裏哪裏,老哥謙虛了。”劉季恭維了一番,然後道:“過了這幾日的風頭,咱們把田蜜秘密轉移,交給星宿閣就行了。”
“那田猛那邊……”
劉季輕描淡寫的道:“找個體型相似的,易個容,再在大山裏麵找塊隱秘的地方,弄死丟那兒就行了。”
司徒萬裏聞言豎了個大拇指,這是打算讓田蜜“死”了啊。最好再布置一番,引著田猛的人先一步找到屍首,如此一來,田猛恐怕就徹底放心了。
說起這個,司徒萬裏有些歎息的道:“劉老弟今天受委屈了。”
劉季愣了一下:“老哥這叫什麽話。我倒是無所謂,讓人罵也就罵了。反倒是老哥你這裏,恐怕要不了多久,田猛或者朱仲就會找你了,到時候計劃能否成功,還要仰仗老哥哥你呢。”
司徒萬裏麵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今日他和劉季吵架,故意把話說一半,為的就是讓田猛和朱仲起疑。
而他們要做的,就是讓劉季背個黑鍋。讓人以為劉季貪慕權利,以至於背叛朱家,越過朱家私底下跑去向太子舉報了農家私造火藥一事,意圖把朱家拉下馬。
司徒萬裏之所以聽從劉季的命令,是因為二人私底下達成了協議,拿下田蜜之後共同邀功。可田蜜逃了,所以二人的交易失敗,因此反目成仇。
最終目的,就是讓司徒萬裏進入田氏,靠近田猛,方便盯緊田猛。
所以,才會有今天白天那一幕。
而今夜二人碰頭,便是商議接下來的細節。另外,還有六位長老的事情。
……
等到喬鬆接到劉季的信件的時候,已經是始皇帝二年的春天,他還在關中各地巡遊,看看當地春耕工作。信件中,劉季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並且表示,司徒萬裏已經成功站到了田氏一邊。
喬鬆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信件,看到這裏,他不由得輕聲笑了笑:“這個劉季啊,腦子還真是活泛,竟朝田猛身邊安排臥底了。”
坐在旁邊的少司命歪著腦袋打量著他,靜如秋水的雙眸之中泛起了絲絲漣漪。
搖了搖頭,喬鬆開口問道:“墨鴉。”
“卑職在!”駕車的墨鴉立刻應了一聲。
“那個田蜜,押到鹹陽了嗎?”
“回殿下,已經在路上了,預計兩日之後就會過函穀關。”
喬鬆點了點頭,然後平靜的道:“帶回來之後,移交給太子妃。交代太子妃一聲,涉及前任掩日的事情,她做主就可以,沒有必要再向本宮匯報了。”
“卑職領命。”
劉季的所作所為,一來是他自己的決定,但要達成什麽目的卻是阿言通過星宿閣授意的。既然這事兒已經交給阿言,那喬鬆隻用等一個結果,其他的也用不著操心了……
……
春夏更替,四季輪回,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對於農戶們來說,如果一年到頭辛勤勞作,在交完了朝廷規定的稅收後,家裏還能有些剩餘的糧食,那就是夢中才能見到的美好景象了。
而對於整個龐大的帝國而言,國運的昌盛是由這些無數個小家庭共同構建而成的。隻有當每個家庭都安居樂業、穩定安寧時,這個廣袤的國家才能迎來和平繁榮的日子。
二者相依相存,密不可分。
時光流轉,眨眼間便已經是始皇六年的深秋時節,虢縣下轄的山陽亭內,這裏正是喬鬆數年前曾經來過的地方。
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年,亭裏正熱鬧地舉行著秋收祭祀活動,慶祝今年的豐收。在祭祀過穀神之後,鄉老親自作主,將祭祀用的祭品分發給亭中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們。
亭長從祭台上走下來,目光恰好落在了不遠處打穀場邊緣的三個人身上。隻見他們身穿灰色布衣,腰間懸掛著長劍,顯然並非亭中的鄉親鄰裏。
但亭長鑿隻是稍微的愣了一下,隨即便開心的快步走了過去,邊走邊笑道:“鬆先生!”
喬鬆三人微笑著迎了上去,拱手一禮:“見過亭長!”
“唉~~~”亭長鑿連忙拄著拐杖閃身避了開來:“可不敢可不敢。”
寒暄了兩句,亭長鑿吩咐身邊的求盜罾去將祭祀的杏花釀取來,再取一些祭祀的肉食過來。
喬鬆沒有拒絕,而是笑著將酒肉分給了身邊的兩人:“還是亭長懂我,山陽亭的杏花釀在下可是想了一年了。”
“小老兒琢磨著這些天,鬆先生就該來了,早早讓人準備了些杏花釀,存了大半年正是滋味足的時候。”亭長鑿笑嗬嗬的解釋道。
這五年間,每年這位鬆先生都會路過虢縣一趟。
亭長鑿看著喬鬆,眼中滿是感激和尊敬。
而亭長之所以如此熱情,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原來,之前鬆先生曾對他們亭裏的青銅冶煉技術提出過一些建議和指導,使得他們決定放棄原有的器具鑄造業務,轉而專注於鑄造各種紫銅香爐。
用後世的話來說,山陽亭的產業轉型非常快,然後一步先便步步先,再加上山陽亭的人願意下功夫,如今山陽紫銅香爐已經成為了一個特色產業,銷路非常好,連帶著大家的生活水準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眾人在這打穀場上隨意坐下,愉快地交談起來。
閑聊了一會兒,喬鬆突然注意到打穀場邊緣處有幾個孩子正好奇地張望著這邊,其中為首的那個孩子尤為大膽,在察覺到喬鬆的目光後,甚至露出了一副躍躍欲試的神情。
喬鬆見狀,不禁微微一笑,隨即向那幾個孩子招了招手,示意他們過來。然而,孩子們似乎有些猶豫,隻有為首的那個小家夥毫不膽怯,快步跑了過來,並像個小大人似的向喬鬆行了一禮,禮貌地問候道:“客人。”
喬鬆見此情形,不禁心生喜愛之情,轉頭詢問亭長道:“亭長,這是誰家的孩子?”
“嗨,是東頭輥家的二子。咱們山陽亭也有一士子,這不是這些時日秋收,從太學回來幫忙了嘛,所以就順手教了教亭裏的孩子,這小娃娃最有靈性。”說到這裏,亭長的臉上也掛滿了驕傲的笑容。
喬鬆好奇的詢問了起來。
這山陽亭竟然有一個考入太學的士子,這可真是山窩窩裏飛出了金鳳凰啊,太不容易了。
細查一番才知道,此人原本是楚國人,本來就有一定的底子。楚國滅亡之後,遷徙到這裏的。隻是,因有一定的功底,所以被調到了虢縣縣衙中擔任書吏。一邊鑽研學問,一邊工作。
去年,憑著自己的本事考入了太學法家學院。回鄉之後,方才教了教亭中的孩子。
喬鬆詢問了這孩子幾個問題,發現對方回答的條理清晰,於是便笑眯眯的從袖中掏出了一包飴糖送給了這小子,叮囑道:“去和夥伴一起分食吧。”
“謝過客人。”小家夥再次躬身一禮,方才接過飴糖歡喜的去找自己的同伴了。
亭長鑿笑撫著胡須,讚歎道:“如今咱們山陽亭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
喬鬆乃是太子,每年秋收祭祀之後,都要前往雍城代替始皇主持祭祖。因此,每次路過虢縣的時候,都會停下腳步,來看看這裏的變化。
五年前的山陽亭隻有三十三戶百來號人,但五年後的今天,整個山陽亭已經有百來戶,接近五百人了。原本山陽亭參加外徭的人,已經全部回來了。亭中青壯年一多,成親的也就多了。然後,出生的新生兒自然多了起來。亭中五歲以下的幼兒則是有四十九人,都是這幾年出生的。
除了這些之外,山陽紫銅香爐名氣打了出去之後,虢縣縣令考慮到提高產量,便從其他地方調來了一些人口。
山陽亭和周邊一些地方,在始皇元年之前,乃是宗室一個貴族的封地。不過自從新式分封下來之後,這個貴族選擇了虛封,這片土地除了四成稅收作為貴族收入之外,剩下的權利基本上全被回收。
因此,這片土地可以說再次回到了帝國手中。
在這五年間,朝廷的各項改革措施逐漸落實,開始起到了效果。稅製變得更合理,律法變得相對寬鬆,商品流通更加暢通無阻……一切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變化。
而山陽亭的稅收采取的五稅一,算是帝國平均水平。這比起之前來說,要低得多了。再加上這幾年間,各種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山陽亭開辟的新地也越來越多,農戶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了,隻要不是懶漢,那麽到了年底也有些餘糧了。
喬鬆聽著亭長鑿的敘說,心裏也挺高興。
這些年公輸家和墨家在蒸汽機的基礎上改造出來的機關造物越來越多,在一些重要的工程上,已經開始成規模的出現機械代替人力的現象,再加上朝廷有意的控製工程進度,以及從百越,西域,象雄,漠北草原,箕子朝鮮等地收攏的俘虜,三管齊下之下,大量的徭役被遣返回鄉。
就連原本六國的俘虜,也陸續打散安置到了各地,成了普通的百姓。
除此之外,朝廷加大了鼓勵人口增長的政策傾斜,將其納入了對地方官員的考核之中。使得各郡縣官員整天盯著治下遊手好閑的單身漢們,就想著怎麽撮合,讓他們生娃。
喬鬆還喪心病狂的以朝廷的名義,立了幾個典型,賜給生孩子多的婦人表彰的牌坊,稱其為英雄母親,並給了豐厚的賞賜,一下使得黔首們生孩子的熱情高漲。
各項措施齊頭並進,使得帝國人口進入了高速增長期。
始皇元年的時候,各地初步統計帝國人口在三千二百萬左右。今年的估算結果,應該在四千萬上下,可見大秦人口增速。
人口多了,很多事情便都能盤活了。
曾經飽受戰亂之苦的各地,使得迅速的恢複生機,這虢縣的山陽亭隻是一個縮影。是整個關中的縮影,是整個天下的縮影。
品一盅農家酒,賞一場安樂景。
這便是喬鬆如此喜歡虢縣這片地方的原因……
終於,曆師忍不住了,他憤怒地揮手示意手下的人強行把劉季和司徒萬裏拉開。曆師陰沉著臉,大聲宣布這件事暫時告一段落,並決定發布對田蜜的江湖追殺令。說完,他一甩袖子,帶領著其他幾位長老轉身走進了山洞。
其他人看起來似乎也心事重重,就連平日裏與劉季不太對付的田虎也沒有多說什麽風涼話,而是匆匆忙忙地帶著自己的大哥離開了六賢塚。
剛才還喧鬧非凡的六賢塚瞬間恢複了寧靜,隻有地上未清理幹淨的血跡默默訴說著曾經發生的一切。
在返回的途中,劉季突然和司徒萬裏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他們互不相讓,誰也不肯讓步。最後,劉季黑著臉獨自離開了,完全不顧受傷的朱仲。
朱仲看著這一幕,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直到劉季遠去,被共工堂弟子抬著的朱仲才回過神來,疑惑地問道:“司徒叔,劉叔這是怎麽了?””
“狗屁劉叔!”司徒萬裏突然暴躁地嗬罵一聲,好像是要把心中的怒火發泄出來一般。然後他像是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眼神變得銳利起來,緊緊地盯著麵前的朱仲。過了一會兒,他才緩緩開口說道:“大侄子,叔得給你提個醒。這世上有句俗話,叫做‘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對於某些人,我們還是得小心謹慎一些才行。”
朱仲聽了之後,臉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連忙問道:“這......小侄愚鈍,不知道司徒叔您所說的是什麽意思,可以詳細說說嗎?”
司徒萬裏似乎有些猶豫,欲言又止地張了張嘴,但最後還是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罷了,你以後自己多留個心眼兒吧。今天就當作叔什麽都沒跟你說。你好好養傷,等傷好了我們再找時間聚一聚。”
說完,司徒萬裏輕輕地搖了搖頭,轉過身去,邁步離開了。
就在他即將離開的時候,他又壓低聲音,用一種恰好能讓朱仲聽到的音量嘀咕道:“哎~這個世界真是複雜啊,人心隔肚皮。可憐我朱老哥如此真誠地對待他人,誰知道人家隻是想踩著你的肩膀往上爬呢。”
朱仲聽了這話,眼中不禁閃過一絲驚愕之色。他很想問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但司徒萬裏已經越走越遠,消失在了視線之中。
……
是夜,四季鎮,一處普通的農家宅院之中,一身農家普通弟子打扮的劉季悄無聲息的來到了院外,輕輕一跳便翻過了低矮的院牆,來到屋子門外,用一種特殊的頻率敲了敲門。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打開了房門,二人低語了一陣,劉季便被老者引入了房中。
進了屋子,老者將劉季引到了屋中一個木頭打製的箱子前,打開箱子,掀開底板,露出了一條向下的通道。
劉季向老者拱了拱手,方才跳了下去,沿著昏暗的甬道來到了一處地下空間。隻見司徒萬裏坐在太師椅上,手裏捧著茶杯,麵無表情的刮著茶水上的浮沫。
在司徒萬裏左手邊,又是一條通道,不知通向哪裏。可是,仔細傾聽,可以從中聽到一些慘叫的聲音。
“劉老弟,來了……”見到劉季,司徒萬裏方才打了聲招呼。
“司徒老哥!”劉季摘下了頭上的帽子:“情況如何了?”
“田蜜那賤人不愧是羅網派出來的,嘴巴很硬,還沒撬開。”司徒萬裏回答道。
此時二人之間氣氛和諧,哪裏還有白日裏劍拔弩張的緊張感。
劉季自來熟的坐在了另一張椅子上,將帽子放在了桌上,臉上露出了一絲愜意的表情。俗話說上行下效,太子府中都是這種高腳桌椅,他們也就學了學。可用的時間長了,才發現之前跪坐實在不是人過得日子。
回到大澤山,二人又不能太過紮眼,隻好在這私底下舒服舒服了。
聽到司徒萬裏的話,劉季渾不在意的道:“意料之中。她若是能輕易開口,也不會被那幕後之人委以重任了。”
“劉老弟,我看我們很難從田蜜口中挖出來什麽有用的東西。”司徒萬裏有些發愁的道。
“嗨,對田蜜的審問,純粹就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事兒。真問不出來,反而是好事。畢竟,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多,遲早深陷其中脫不開身。”
司徒萬裏微微一愣,笑道:“還是老弟你活的通透,老哥我糊塗了。”
“哪裏哪裏,老哥謙虛了。”劉季恭維了一番,然後道:“過了這幾日的風頭,咱們把田蜜秘密轉移,交給星宿閣就行了。”
“那田猛那邊……”
劉季輕描淡寫的道:“找個體型相似的,易個容,再在大山裏麵找塊隱秘的地方,弄死丟那兒就行了。”
司徒萬裏聞言豎了個大拇指,這是打算讓田蜜“死”了啊。最好再布置一番,引著田猛的人先一步找到屍首,如此一來,田猛恐怕就徹底放心了。
說起這個,司徒萬裏有些歎息的道:“劉老弟今天受委屈了。”
劉季愣了一下:“老哥這叫什麽話。我倒是無所謂,讓人罵也就罵了。反倒是老哥你這裏,恐怕要不了多久,田猛或者朱仲就會找你了,到時候計劃能否成功,還要仰仗老哥哥你呢。”
司徒萬裏麵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今日他和劉季吵架,故意把話說一半,為的就是讓田猛和朱仲起疑。
而他們要做的,就是讓劉季背個黑鍋。讓人以為劉季貪慕權利,以至於背叛朱家,越過朱家私底下跑去向太子舉報了農家私造火藥一事,意圖把朱家拉下馬。
司徒萬裏之所以聽從劉季的命令,是因為二人私底下達成了協議,拿下田蜜之後共同邀功。可田蜜逃了,所以二人的交易失敗,因此反目成仇。
最終目的,就是讓司徒萬裏進入田氏,靠近田猛,方便盯緊田猛。
所以,才會有今天白天那一幕。
而今夜二人碰頭,便是商議接下來的細節。另外,還有六位長老的事情。
……
等到喬鬆接到劉季的信件的時候,已經是始皇帝二年的春天,他還在關中各地巡遊,看看當地春耕工作。信件中,劉季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並且表示,司徒萬裏已經成功站到了田氏一邊。
喬鬆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信件,看到這裏,他不由得輕聲笑了笑:“這個劉季啊,腦子還真是活泛,竟朝田猛身邊安排臥底了。”
坐在旁邊的少司命歪著腦袋打量著他,靜如秋水的雙眸之中泛起了絲絲漣漪。
搖了搖頭,喬鬆開口問道:“墨鴉。”
“卑職在!”駕車的墨鴉立刻應了一聲。
“那個田蜜,押到鹹陽了嗎?”
“回殿下,已經在路上了,預計兩日之後就會過函穀關。”
喬鬆點了點頭,然後平靜的道:“帶回來之後,移交給太子妃。交代太子妃一聲,涉及前任掩日的事情,她做主就可以,沒有必要再向本宮匯報了。”
“卑職領命。”
劉季的所作所為,一來是他自己的決定,但要達成什麽目的卻是阿言通過星宿閣授意的。既然這事兒已經交給阿言,那喬鬆隻用等一個結果,其他的也用不著操心了……
……
春夏更替,四季輪回,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對於農戶們來說,如果一年到頭辛勤勞作,在交完了朝廷規定的稅收後,家裏還能有些剩餘的糧食,那就是夢中才能見到的美好景象了。
而對於整個龐大的帝國而言,國運的昌盛是由這些無數個小家庭共同構建而成的。隻有當每個家庭都安居樂業、穩定安寧時,這個廣袤的國家才能迎來和平繁榮的日子。
二者相依相存,密不可分。
時光流轉,眨眼間便已經是始皇六年的深秋時節,虢縣下轄的山陽亭內,這裏正是喬鬆數年前曾經來過的地方。
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年,亭裏正熱鬧地舉行著秋收祭祀活動,慶祝今年的豐收。在祭祀過穀神之後,鄉老親自作主,將祭祀用的祭品分發給亭中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們。
亭長從祭台上走下來,目光恰好落在了不遠處打穀場邊緣的三個人身上。隻見他們身穿灰色布衣,腰間懸掛著長劍,顯然並非亭中的鄉親鄰裏。
但亭長鑿隻是稍微的愣了一下,隨即便開心的快步走了過去,邊走邊笑道:“鬆先生!”
喬鬆三人微笑著迎了上去,拱手一禮:“見過亭長!”
“唉~~~”亭長鑿連忙拄著拐杖閃身避了開來:“可不敢可不敢。”
寒暄了兩句,亭長鑿吩咐身邊的求盜罾去將祭祀的杏花釀取來,再取一些祭祀的肉食過來。
喬鬆沒有拒絕,而是笑著將酒肉分給了身邊的兩人:“還是亭長懂我,山陽亭的杏花釀在下可是想了一年了。”
“小老兒琢磨著這些天,鬆先生就該來了,早早讓人準備了些杏花釀,存了大半年正是滋味足的時候。”亭長鑿笑嗬嗬的解釋道。
這五年間,每年這位鬆先生都會路過虢縣一趟。
亭長鑿看著喬鬆,眼中滿是感激和尊敬。
而亭長之所以如此熱情,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原來,之前鬆先生曾對他們亭裏的青銅冶煉技術提出過一些建議和指導,使得他們決定放棄原有的器具鑄造業務,轉而專注於鑄造各種紫銅香爐。
用後世的話來說,山陽亭的產業轉型非常快,然後一步先便步步先,再加上山陽亭的人願意下功夫,如今山陽紫銅香爐已經成為了一個特色產業,銷路非常好,連帶著大家的生活水準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眾人在這打穀場上隨意坐下,愉快地交談起來。
閑聊了一會兒,喬鬆突然注意到打穀場邊緣處有幾個孩子正好奇地張望著這邊,其中為首的那個孩子尤為大膽,在察覺到喬鬆的目光後,甚至露出了一副躍躍欲試的神情。
喬鬆見狀,不禁微微一笑,隨即向那幾個孩子招了招手,示意他們過來。然而,孩子們似乎有些猶豫,隻有為首的那個小家夥毫不膽怯,快步跑了過來,並像個小大人似的向喬鬆行了一禮,禮貌地問候道:“客人。”
喬鬆見此情形,不禁心生喜愛之情,轉頭詢問亭長道:“亭長,這是誰家的孩子?”
“嗨,是東頭輥家的二子。咱們山陽亭也有一士子,這不是這些時日秋收,從太學回來幫忙了嘛,所以就順手教了教亭裏的孩子,這小娃娃最有靈性。”說到這裏,亭長的臉上也掛滿了驕傲的笑容。
喬鬆好奇的詢問了起來。
這山陽亭竟然有一個考入太學的士子,這可真是山窩窩裏飛出了金鳳凰啊,太不容易了。
細查一番才知道,此人原本是楚國人,本來就有一定的底子。楚國滅亡之後,遷徙到這裏的。隻是,因有一定的功底,所以被調到了虢縣縣衙中擔任書吏。一邊鑽研學問,一邊工作。
去年,憑著自己的本事考入了太學法家學院。回鄉之後,方才教了教亭中的孩子。
喬鬆詢問了這孩子幾個問題,發現對方回答的條理清晰,於是便笑眯眯的從袖中掏出了一包飴糖送給了這小子,叮囑道:“去和夥伴一起分食吧。”
“謝過客人。”小家夥再次躬身一禮,方才接過飴糖歡喜的去找自己的同伴了。
亭長鑿笑撫著胡須,讚歎道:“如今咱們山陽亭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
喬鬆乃是太子,每年秋收祭祀之後,都要前往雍城代替始皇主持祭祖。因此,每次路過虢縣的時候,都會停下腳步,來看看這裏的變化。
五年前的山陽亭隻有三十三戶百來號人,但五年後的今天,整個山陽亭已經有百來戶,接近五百人了。原本山陽亭參加外徭的人,已經全部回來了。亭中青壯年一多,成親的也就多了。然後,出生的新生兒自然多了起來。亭中五歲以下的幼兒則是有四十九人,都是這幾年出生的。
除了這些之外,山陽紫銅香爐名氣打了出去之後,虢縣縣令考慮到提高產量,便從其他地方調來了一些人口。
山陽亭和周邊一些地方,在始皇元年之前,乃是宗室一個貴族的封地。不過自從新式分封下來之後,這個貴族選擇了虛封,這片土地除了四成稅收作為貴族收入之外,剩下的權利基本上全被回收。
因此,這片土地可以說再次回到了帝國手中。
在這五年間,朝廷的各項改革措施逐漸落實,開始起到了效果。稅製變得更合理,律法變得相對寬鬆,商品流通更加暢通無阻……一切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變化。
而山陽亭的稅收采取的五稅一,算是帝國平均水平。這比起之前來說,要低得多了。再加上這幾年間,各種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山陽亭開辟的新地也越來越多,農戶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了,隻要不是懶漢,那麽到了年底也有些餘糧了。
喬鬆聽著亭長鑿的敘說,心裏也挺高興。
這些年公輸家和墨家在蒸汽機的基礎上改造出來的機關造物越來越多,在一些重要的工程上,已經開始成規模的出現機械代替人力的現象,再加上朝廷有意的控製工程進度,以及從百越,西域,象雄,漠北草原,箕子朝鮮等地收攏的俘虜,三管齊下之下,大量的徭役被遣返回鄉。
就連原本六國的俘虜,也陸續打散安置到了各地,成了普通的百姓。
除此之外,朝廷加大了鼓勵人口增長的政策傾斜,將其納入了對地方官員的考核之中。使得各郡縣官員整天盯著治下遊手好閑的單身漢們,就想著怎麽撮合,讓他們生娃。
喬鬆還喪心病狂的以朝廷的名義,立了幾個典型,賜給生孩子多的婦人表彰的牌坊,稱其為英雄母親,並給了豐厚的賞賜,一下使得黔首們生孩子的熱情高漲。
各項措施齊頭並進,使得帝國人口進入了高速增長期。
始皇元年的時候,各地初步統計帝國人口在三千二百萬左右。今年的估算結果,應該在四千萬上下,可見大秦人口增速。
人口多了,很多事情便都能盤活了。
曾經飽受戰亂之苦的各地,使得迅速的恢複生機,這虢縣的山陽亭隻是一個縮影。是整個關中的縮影,是整個天下的縮影。
品一盅農家酒,賞一場安樂景。
這便是喬鬆如此喜歡虢縣這片地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