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鬆能說什麽,隻能當看不到了唄。
嬴政心裏不爽是不爽,可也知道這件事可行性比較高,且不會影響帝國信譽。所以,並未就題發揮,隨意的說了兩句,便打發喬鬆滾蛋了。
隨後,嬴政敲了敲桌子,旁邊的內侍便識趣的吩咐人將今日的奏疏送上來。
翻開一本奏疏,這是濟北郡出現了災情,當地官員請求朝廷開放運河,允許當地招募商人前來售糧,以換取濟北郡當地特產的奏疏。此外,還夾雜著一些允許黔首自發組織前去其他郡縣乞食的請求。
奏疏最後一部分,明顯是另外一些人的筆記。這是秘書監所提的建議,供給始皇帝參考。
本來始皇帝是不願意這麽做的,他總感覺這樣是分散自己的權力。可是,在自家崽子的建議下,試了一下。然後就喜歡上這種感覺了,以往那些繁瑣的政務,一下就輕簡了不少。
在那之後,始皇帝就將這秘書監保留了。
隻不過,對權利極其敏銳的始皇帝還是將秘書監限製的死死的,隻允許他們有建議的權利。並且,還無師自通的學會了讓秘書監成員輪換的招數。
而從秘書監走出來的官員,往往也會被他下派到地方上曆練一番,隻有幹出一番業績之後才能調回鹹陽。至於沒有業績,那就別待在官位上了,該滾蛋滾蛋,省的占著茅坑不拉屎。
瞧了一會兒,嬴政便提起筆開始在上麵落筆了。
隨著嬴政的落筆,一筆漂亮的新文落在了紙上。這是數年前,以荀夫子等人為首,聯合天下文人以隸書為基礎,推陳出新中的一種全新的文字,最終由朝廷采納,命名為秦書,隻是民間多稱其為新文。
值得一提的是,嬴政的筆墨下筆之際,在那黑色的字跡上泛著星星點點的光芒。這是在其中摻雜了特殊的礦物粉末,唯有皇帝才有資格用。
有了秘書監的輔助,嬴政處理政務很快,約莫四個時辰左右,便將以往一天的政務處理完成了。瞧著外麵時間還早,嬴政便叫來了琴師,一邊欣賞著悅耳的琴音,一邊翻看著從太學調來的書卷。
……
時間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間,又是一年到底。當辭舊迎新之際,各地藩國朝貢之日也終於來臨。
這一日,喬鬆穿著儲君的服飾,身上配以玄鳥紋飾,看起來與始皇帝身上的服裝有幾分相似,隻是缺了代表皇帝的那些裝飾。而他的站位也有些不同,並非在文武百官之中,而是在始皇帝丹墀之下,麵向文武百官,是接受百官朝拜的。
不得不說,始皇帝對於這個兒子真是寵上了天。
曾經有禦史彈劾喬鬆,說是逾製。這些家夥不敢明著向始皇帝開火,就把目標變成了喬鬆。當時搞得喬鬆反思了好幾天,是不是他脾氣太好了以至於這些禦史都開始蹬鼻子上臉了。
然後始皇帝霸氣的表示,朕是開天辟地以來第一位皇帝,周朝的禮管不到大秦,而大秦的禮,是朕說了算。
這話把一群禦使懟的無言可對,心裏也無奈到了極點,自家皇帝是真不擔心太子造反呐。
不管怎麽樣,喬鬆的服飾就成了這個樣子。
今日是新年大朝,相比起平時更加的熱鬧,氣氛也更加的活躍喜慶。恰好今年是改製之後的第三年,吏部一階段的考評報告半個月前送上去了,始皇帝在今天打算立幾個典型進行賞賜,以示嘉獎。
當然,壞事兒就不提了,大過年的,晦氣。
“臣登參見陛下,吾皇萬年,大秦萬年!”
待到始皇帝落座,文武百官紛紛齊聲拜賀。喬鬆也轉身,向自己的父皇行了一禮。
“陛下有旨,平身!”
隨身內侍用嘹亮的聲音喊道。
“謝陛下!”
眾臣起身落座。
隨即,尚書左仆射馮去疾一反常態的率先起身,開始了一年的年終總結報告。反正這個時候,也沒人不長眼的給帝國挑刺兒,都是撿好聽的說,一些問題改日再處理就行了。
馮去疾說完之後,又是李斯等一眾官員。就連刑部和大理寺今天說的都是社會風氣持續向好,犯罪率連年降低,往日裏最喜歡懟人的禦史台都安安靜靜的,心裏盤算著朝廷發下來的賞賜該怎麽用。
帝國現在有錢,很有錢。
沒聽戶部尚書蕭何都說了嗎,去年帝國稅收又創新高,已經達到了七千六百八十九萬金。按照鹹陽的市價來算,一鬥糜子六銅幣,一鬥小麥十二銅幣,羊肉市價則是在七十四銅幣一斤。
而帝國金銀兌換比例為一比十,銀幣與銅幣兌換比例是在一比一百。
這是因為帝國的金銀銅三種幣種,裏麵摻雜了其他金屬。
即使如此,依舊可以看出帝國年收入有多可怕。這其中的增長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商稅,但商稅並非固定的,而是由刑部大理寺,戶部等牽頭,匯通大秦商會定,以立法的形式規定的。
不同商品稅收不同,反正就一個標準:越賺錢的行業,交的稅越多;家業越大,交的越多。
舉個例子,大秦的農稅基本上在十稅一左右,而類似於陶瓷之類的奢侈品甚至可以達到十稅六的恐怖程度。即使如此,依舊有源源不斷的商人削尖了腦袋想往這個行業進,無他,太賺錢了。
當然,帝國到底處在新型階段,再加上各地生產逐漸恢複,荒蕪的田野重新投入使用,原本的農稅及相關稅收依舊占據著很大的比重,達到了六成七左右,不過其增速遠遠比不上商業所能提供的稅收增幅。
朝中一些嗅覺敏銳的封爵,已經開始減少在土地上的投入,轉而養起了商隊。
這對喬鬆來說是一個令人喜聞樂見的消息,於是他暗中推了一把,讓大秦商會的商人們開始了炫富,以告知這些封爵做生意有多賺錢。
當然了,朝廷賺錢賺得多,可花錢也花的多。各項工程都是耗錢的大戶,尤其是帝都和幾個陪都,把蕭何頭發都快愁禿了。說句不客氣的話,那根本就不是花錢如流水,簡直就是潰壩啊。
新都工地上一日的花費,都得達到幾萬金的程度,這錢花的蕭何肝都在顫。
花錢的效果當然也是成績斐然的,飽受創傷的山東各地,以驚人的速度恢複著,原本跑上百裏都不一定能看到人煙的情況一去不返,原本荒蕪的田野,也被茁壯生長的農作物所取代,原本愁眉苦臉的黔首依然是愁眉苦臉——嗯,以前是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在是因為家裏地太多,沒人種,看著地荒在那裏心疼。
扯遠了,各部官員依次站出來表功。在這一年中唯一的能光明正大的拍馬屁的時候,這些官員都鉚足了精神,狠狠地拍。
這馬屁別說喬鬆了,便是始皇帝都一陣的迷糊。
要不是昨日批閱奏疏的時候,還有很多問題,他都以為這天下已經無憂了。
然後,輪到了禮部。
禮部尚書先跳了出來,大吹特吹了一番帝國之威遠播海外,四夷賓服。然後再次以高昂的語氣道:“啟稟陛下,近日來,諸夷與各藩國紛紛遣使覲見陛下,正在外等候。懇請陛下撥冗相見,以宣揚我大秦國威!”
來了來了!
跪坐在那裏挺著腰杆一動不動幾個時辰,以至於腰都有些酸疼的喬鬆頓時來了精神,將目光投向了大殿之外……
嬴政心裏不爽是不爽,可也知道這件事可行性比較高,且不會影響帝國信譽。所以,並未就題發揮,隨意的說了兩句,便打發喬鬆滾蛋了。
隨後,嬴政敲了敲桌子,旁邊的內侍便識趣的吩咐人將今日的奏疏送上來。
翻開一本奏疏,這是濟北郡出現了災情,當地官員請求朝廷開放運河,允許當地招募商人前來售糧,以換取濟北郡當地特產的奏疏。此外,還夾雜著一些允許黔首自發組織前去其他郡縣乞食的請求。
奏疏最後一部分,明顯是另外一些人的筆記。這是秘書監所提的建議,供給始皇帝參考。
本來始皇帝是不願意這麽做的,他總感覺這樣是分散自己的權力。可是,在自家崽子的建議下,試了一下。然後就喜歡上這種感覺了,以往那些繁瑣的政務,一下就輕簡了不少。
在那之後,始皇帝就將這秘書監保留了。
隻不過,對權利極其敏銳的始皇帝還是將秘書監限製的死死的,隻允許他們有建議的權利。並且,還無師自通的學會了讓秘書監成員輪換的招數。
而從秘書監走出來的官員,往往也會被他下派到地方上曆練一番,隻有幹出一番業績之後才能調回鹹陽。至於沒有業績,那就別待在官位上了,該滾蛋滾蛋,省的占著茅坑不拉屎。
瞧了一會兒,嬴政便提起筆開始在上麵落筆了。
隨著嬴政的落筆,一筆漂亮的新文落在了紙上。這是數年前,以荀夫子等人為首,聯合天下文人以隸書為基礎,推陳出新中的一種全新的文字,最終由朝廷采納,命名為秦書,隻是民間多稱其為新文。
值得一提的是,嬴政的筆墨下筆之際,在那黑色的字跡上泛著星星點點的光芒。這是在其中摻雜了特殊的礦物粉末,唯有皇帝才有資格用。
有了秘書監的輔助,嬴政處理政務很快,約莫四個時辰左右,便將以往一天的政務處理完成了。瞧著外麵時間還早,嬴政便叫來了琴師,一邊欣賞著悅耳的琴音,一邊翻看著從太學調來的書卷。
……
時間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間,又是一年到底。當辭舊迎新之際,各地藩國朝貢之日也終於來臨。
這一日,喬鬆穿著儲君的服飾,身上配以玄鳥紋飾,看起來與始皇帝身上的服裝有幾分相似,隻是缺了代表皇帝的那些裝飾。而他的站位也有些不同,並非在文武百官之中,而是在始皇帝丹墀之下,麵向文武百官,是接受百官朝拜的。
不得不說,始皇帝對於這個兒子真是寵上了天。
曾經有禦史彈劾喬鬆,說是逾製。這些家夥不敢明著向始皇帝開火,就把目標變成了喬鬆。當時搞得喬鬆反思了好幾天,是不是他脾氣太好了以至於這些禦史都開始蹬鼻子上臉了。
然後始皇帝霸氣的表示,朕是開天辟地以來第一位皇帝,周朝的禮管不到大秦,而大秦的禮,是朕說了算。
這話把一群禦使懟的無言可對,心裏也無奈到了極點,自家皇帝是真不擔心太子造反呐。
不管怎麽樣,喬鬆的服飾就成了這個樣子。
今日是新年大朝,相比起平時更加的熱鬧,氣氛也更加的活躍喜慶。恰好今年是改製之後的第三年,吏部一階段的考評報告半個月前送上去了,始皇帝在今天打算立幾個典型進行賞賜,以示嘉獎。
當然,壞事兒就不提了,大過年的,晦氣。
“臣登參見陛下,吾皇萬年,大秦萬年!”
待到始皇帝落座,文武百官紛紛齊聲拜賀。喬鬆也轉身,向自己的父皇行了一禮。
“陛下有旨,平身!”
隨身內侍用嘹亮的聲音喊道。
“謝陛下!”
眾臣起身落座。
隨即,尚書左仆射馮去疾一反常態的率先起身,開始了一年的年終總結報告。反正這個時候,也沒人不長眼的給帝國挑刺兒,都是撿好聽的說,一些問題改日再處理就行了。
馮去疾說完之後,又是李斯等一眾官員。就連刑部和大理寺今天說的都是社會風氣持續向好,犯罪率連年降低,往日裏最喜歡懟人的禦史台都安安靜靜的,心裏盤算著朝廷發下來的賞賜該怎麽用。
帝國現在有錢,很有錢。
沒聽戶部尚書蕭何都說了嗎,去年帝國稅收又創新高,已經達到了七千六百八十九萬金。按照鹹陽的市價來算,一鬥糜子六銅幣,一鬥小麥十二銅幣,羊肉市價則是在七十四銅幣一斤。
而帝國金銀兌換比例為一比十,銀幣與銅幣兌換比例是在一比一百。
這是因為帝國的金銀銅三種幣種,裏麵摻雜了其他金屬。
即使如此,依舊可以看出帝國年收入有多可怕。這其中的增長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商稅,但商稅並非固定的,而是由刑部大理寺,戶部等牽頭,匯通大秦商會定,以立法的形式規定的。
不同商品稅收不同,反正就一個標準:越賺錢的行業,交的稅越多;家業越大,交的越多。
舉個例子,大秦的農稅基本上在十稅一左右,而類似於陶瓷之類的奢侈品甚至可以達到十稅六的恐怖程度。即使如此,依舊有源源不斷的商人削尖了腦袋想往這個行業進,無他,太賺錢了。
當然,帝國到底處在新型階段,再加上各地生產逐漸恢複,荒蕪的田野重新投入使用,原本的農稅及相關稅收依舊占據著很大的比重,達到了六成七左右,不過其增速遠遠比不上商業所能提供的稅收增幅。
朝中一些嗅覺敏銳的封爵,已經開始減少在土地上的投入,轉而養起了商隊。
這對喬鬆來說是一個令人喜聞樂見的消息,於是他暗中推了一把,讓大秦商會的商人們開始了炫富,以告知這些封爵做生意有多賺錢。
當然了,朝廷賺錢賺得多,可花錢也花的多。各項工程都是耗錢的大戶,尤其是帝都和幾個陪都,把蕭何頭發都快愁禿了。說句不客氣的話,那根本就不是花錢如流水,簡直就是潰壩啊。
新都工地上一日的花費,都得達到幾萬金的程度,這錢花的蕭何肝都在顫。
花錢的效果當然也是成績斐然的,飽受創傷的山東各地,以驚人的速度恢複著,原本跑上百裏都不一定能看到人煙的情況一去不返,原本荒蕪的田野,也被茁壯生長的農作物所取代,原本愁眉苦臉的黔首依然是愁眉苦臉——嗯,以前是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在是因為家裏地太多,沒人種,看著地荒在那裏心疼。
扯遠了,各部官員依次站出來表功。在這一年中唯一的能光明正大的拍馬屁的時候,這些官員都鉚足了精神,狠狠地拍。
這馬屁別說喬鬆了,便是始皇帝都一陣的迷糊。
要不是昨日批閱奏疏的時候,還有很多問題,他都以為這天下已經無憂了。
然後,輪到了禮部。
禮部尚書先跳了出來,大吹特吹了一番帝國之威遠播海外,四夷賓服。然後再次以高昂的語氣道:“啟稟陛下,近日來,諸夷與各藩國紛紛遣使覲見陛下,正在外等候。懇請陛下撥冗相見,以宣揚我大秦國威!”
來了來了!
跪坐在那裏挺著腰杆一動不動幾個時辰,以至於腰都有些酸疼的喬鬆頓時來了精神,將目光投向了大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