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秋收,有錢任性?
農門悍婦:夫君回來家裏翻天了 作者:森藏blu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鄉間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雲飄逸悠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秋收畫卷。
村裏大夥兒都在熱火朝天的收著稻子,姚青念也回到了村裏,她還沒有體驗過秋收,借此機會想要體驗一下。
一大早準備好了東西,和陸明川還有劉舒月來到了自家的田裏。
姚青念的繡坊放了兩天假,陸明海也帶著陸雙雙正在田裏收割,卻沒有瞧見葛氏的身影,想來是前兩天上梁被姚青念給打狠了,剛好又是秋收,在家裏養傷躲懶呢!
“大哥,雙雙!”陸明川過去打了聲招呼。
“明川啊,你們也來收稻子呢!”有了前兩天的事,陸明海都有些抬不起頭,無顏麵對這個弟弟。
“是啊,大哥,我們先忙去了。”兄弟兩個打過招呼以後,各自忙碌去了。
姚青念充滿好奇和興奮,她以前在電視上看別人秋收可好玩了,有西瓜吃,運氣好的話還能撿到鳥蛋。
那金黃的稻田,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姚青念興奮地衝進田中,學著劉舒月的樣子,彎下腰,握住稻杆,用鐮刀割下一把把稻穗。
然而,姚青念卻忽略了稻子葉的鋒利。在她來回穿梭於稻田的過程中,手臂不斷地與稻子葉摩擦、碰撞。不知不覺間,手臂上被劃出了許多細細的口子。
一開始,姚青念並未察覺,隻覺得手臂有些微微的刺痛。等到休息時,才發現手臂上布滿了一道道紅色的劃痕,有的還滲出了小血珠。
她有些後悔了,這秋收一點兒也不好玩。
劉舒月看到了,讓她去田埂上休息:“你這細皮嫩肉的,還是回去吧!我和你爹慢慢割。”
姚青念的手臂又疼又癢,實在是受不了,從空間拿了藥膏塗上,這才好了一點。
她看了看自己家的田地,雖說不多,但是靠老兩口這樣的速度,也得好幾天。
姚青念幹脆去河裏洗幹淨手裏的泥巴,往家裏走去,她這一舉動,不免又惹來人閑話:“瞧瞧,人家姚青念,這才幹那麽一會兒活,就回家躲懶去了,唉,同人不用命哦!”
說話的是村裏的孫杏花,原本陸明川一家是村裏條件最差的,男人殘廢兒媳婦狠毒,家裏每天雞飛狗跳,可是,這半年的功夫,翻天覆地,不止陸明川的腿好了,姚青念出息了,還蓋起了村裏最大的青磚大瓦房,出門都是雙目有神,有說有笑。
這樣的變化難免引來村裏一些人的眼紅,說白了就是嫉妒,所以他們家有一點兒風吹草動,背後就有人編排她家的是非,麵上就是假笑陽奉陰違。
“瓜婆娘,幹你的活,嘴那麽碎幹什麽?你要是有人家這樣的本事,你天天回家躺著老子保準一個字都不會說你,還把你伺候的舒舒服服。”孫杏花的男人葉麻子出聲訓斥道,他麵龐清臒,膚色暗沉卻難掩精明之色。雖然他也嫉妒陸家,但是明麵上並沒有表露出來。
姚青念回到了村子裏,來到了新房子這邊,石永山正在指揮著人搬東西,旁邊的作坊地基也已經打好,按照姚青念的要求,多請了些人過來趕工,加起來約莫有十幾個人,在忙碌著。
“永山叔。”
“青念丫頭,我已經多尋了一些人來給你趕工,預計新房子半月左右就能住人了,這作坊下個月底之前給你完工。”石永山笑嗬嗬的指著眼前的房子說道。
“叔,今天你能不能幫我找五六個能幹的出來,幫我幹點其他的事?”
“啥事啊丫頭?當然可以,就是耽誤房子一日的功夫。”
“給我家收稻子……”
“哈?”石永山以為自己聽錯了,村裏人家哪有請人收稻子的,這不是浪費錢嗎,他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叔,收稻子太耽誤工夫了,你叫幾個人出來就是,工錢一樣照付。”
“那好!”
很快石永山就找了六個漢子出來,大夥兒聽說是收稻子,都很熱情,這活可比他們蓋房子搬磚瓦要來的輕鬆。
姚青念帶著幾人往自己的田裏去,那麽多人,她家的地一天搞定沒問題,爭取今日將糧食收上來。
六個人才二百文,省下不少的功夫,劃算著呢!看到姚青念帶著那麽多人,在田裏幹活的人都停了下來,往她這邊看過去:“青念,你這是幹啥呢?”
“嬸子,我請這些蓋房子的大哥幫我家收稻子去。”
請人?這就是有錢任性?村民們紛紛羨慕的看著她。
來到了自家地裏,陸明川兩口子抬頭看到那麽多人,也是一愣。
“我們這樣太慢了,我找了蓋房子的工人們過來幫忙,爹你下午不是還要去村口收龍蝦嘛,這不,人多更快。”
“這……”不等兩口子反應。
“大哥們,開始吧!”就叫幾人開始下地幫忙收割去了。
常年幹活的男人做起事來比她們這些婦人要麻利的多了,一上午的功夫,她家的田地就收割了一半多。
姚青念負責送水,然後在附近走動,當起了監工,中午做了飯送過來,大家夥兒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
叫來的男人們沒想到有飯吃管飽,工錢還照算,於是更加賣力的幹活了。
坐在田埂邊無聊,姚青念幹脆下河裏摸田螺去了,距離上次撿已經過去好久了,那些小的都已經長大,吸附在石頭水草邊,沒一會兒就撿了大半桶。
割稻打稻,原本老兩口要三四天幹完的活,人多一天的工夫就完成了,還將稻穀全部給他們送了回去。
村子裏有專門的曬穀坪,家家戶戶各占一塊,你家用完我家用,官兵來了正好可以統一收糧。
姚青念所處的是靖元朝代,是一個架空的時代,交糧是按照人頭來算的,每位成年人年滿十四歲每年交糧三石,孩童七至十四歲的每年交糧一石,七歲以下的不用交。
姚青念家包括陸懷瑾一共是四口人,一諾不到歲數,一共要交十二石糧食,大約就是兩畝地的收成。
村裏大夥兒都在熱火朝天的收著稻子,姚青念也回到了村裏,她還沒有體驗過秋收,借此機會想要體驗一下。
一大早準備好了東西,和陸明川還有劉舒月來到了自家的田裏。
姚青念的繡坊放了兩天假,陸明海也帶著陸雙雙正在田裏收割,卻沒有瞧見葛氏的身影,想來是前兩天上梁被姚青念給打狠了,剛好又是秋收,在家裏養傷躲懶呢!
“大哥,雙雙!”陸明川過去打了聲招呼。
“明川啊,你們也來收稻子呢!”有了前兩天的事,陸明海都有些抬不起頭,無顏麵對這個弟弟。
“是啊,大哥,我們先忙去了。”兄弟兩個打過招呼以後,各自忙碌去了。
姚青念充滿好奇和興奮,她以前在電視上看別人秋收可好玩了,有西瓜吃,運氣好的話還能撿到鳥蛋。
那金黃的稻田,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姚青念興奮地衝進田中,學著劉舒月的樣子,彎下腰,握住稻杆,用鐮刀割下一把把稻穗。
然而,姚青念卻忽略了稻子葉的鋒利。在她來回穿梭於稻田的過程中,手臂不斷地與稻子葉摩擦、碰撞。不知不覺間,手臂上被劃出了許多細細的口子。
一開始,姚青念並未察覺,隻覺得手臂有些微微的刺痛。等到休息時,才發現手臂上布滿了一道道紅色的劃痕,有的還滲出了小血珠。
她有些後悔了,這秋收一點兒也不好玩。
劉舒月看到了,讓她去田埂上休息:“你這細皮嫩肉的,還是回去吧!我和你爹慢慢割。”
姚青念的手臂又疼又癢,實在是受不了,從空間拿了藥膏塗上,這才好了一點。
她看了看自己家的田地,雖說不多,但是靠老兩口這樣的速度,也得好幾天。
姚青念幹脆去河裏洗幹淨手裏的泥巴,往家裏走去,她這一舉動,不免又惹來人閑話:“瞧瞧,人家姚青念,這才幹那麽一會兒活,就回家躲懶去了,唉,同人不用命哦!”
說話的是村裏的孫杏花,原本陸明川一家是村裏條件最差的,男人殘廢兒媳婦狠毒,家裏每天雞飛狗跳,可是,這半年的功夫,翻天覆地,不止陸明川的腿好了,姚青念出息了,還蓋起了村裏最大的青磚大瓦房,出門都是雙目有神,有說有笑。
這樣的變化難免引來村裏一些人的眼紅,說白了就是嫉妒,所以他們家有一點兒風吹草動,背後就有人編排她家的是非,麵上就是假笑陽奉陰違。
“瓜婆娘,幹你的活,嘴那麽碎幹什麽?你要是有人家這樣的本事,你天天回家躺著老子保準一個字都不會說你,還把你伺候的舒舒服服。”孫杏花的男人葉麻子出聲訓斥道,他麵龐清臒,膚色暗沉卻難掩精明之色。雖然他也嫉妒陸家,但是明麵上並沒有表露出來。
姚青念回到了村子裏,來到了新房子這邊,石永山正在指揮著人搬東西,旁邊的作坊地基也已經打好,按照姚青念的要求,多請了些人過來趕工,加起來約莫有十幾個人,在忙碌著。
“永山叔。”
“青念丫頭,我已經多尋了一些人來給你趕工,預計新房子半月左右就能住人了,這作坊下個月底之前給你完工。”石永山笑嗬嗬的指著眼前的房子說道。
“叔,今天你能不能幫我找五六個能幹的出來,幫我幹點其他的事?”
“啥事啊丫頭?當然可以,就是耽誤房子一日的功夫。”
“給我家收稻子……”
“哈?”石永山以為自己聽錯了,村裏人家哪有請人收稻子的,這不是浪費錢嗎,他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叔,收稻子太耽誤工夫了,你叫幾個人出來就是,工錢一樣照付。”
“那好!”
很快石永山就找了六個漢子出來,大夥兒聽說是收稻子,都很熱情,這活可比他們蓋房子搬磚瓦要來的輕鬆。
姚青念帶著幾人往自己的田裏去,那麽多人,她家的地一天搞定沒問題,爭取今日將糧食收上來。
六個人才二百文,省下不少的功夫,劃算著呢!看到姚青念帶著那麽多人,在田裏幹活的人都停了下來,往她這邊看過去:“青念,你這是幹啥呢?”
“嬸子,我請這些蓋房子的大哥幫我家收稻子去。”
請人?這就是有錢任性?村民們紛紛羨慕的看著她。
來到了自家地裏,陸明川兩口子抬頭看到那麽多人,也是一愣。
“我們這樣太慢了,我找了蓋房子的工人們過來幫忙,爹你下午不是還要去村口收龍蝦嘛,這不,人多更快。”
“這……”不等兩口子反應。
“大哥們,開始吧!”就叫幾人開始下地幫忙收割去了。
常年幹活的男人做起事來比她們這些婦人要麻利的多了,一上午的功夫,她家的田地就收割了一半多。
姚青念負責送水,然後在附近走動,當起了監工,中午做了飯送過來,大家夥兒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
叫來的男人們沒想到有飯吃管飽,工錢還照算,於是更加賣力的幹活了。
坐在田埂邊無聊,姚青念幹脆下河裏摸田螺去了,距離上次撿已經過去好久了,那些小的都已經長大,吸附在石頭水草邊,沒一會兒就撿了大半桶。
割稻打稻,原本老兩口要三四天幹完的活,人多一天的工夫就完成了,還將稻穀全部給他們送了回去。
村子裏有專門的曬穀坪,家家戶戶各占一塊,你家用完我家用,官兵來了正好可以統一收糧。
姚青念所處的是靖元朝代,是一個架空的時代,交糧是按照人頭來算的,每位成年人年滿十四歲每年交糧三石,孩童七至十四歲的每年交糧一石,七歲以下的不用交。
姚青念家包括陸懷瑾一共是四口人,一諾不到歲數,一共要交十二石糧食,大約就是兩畝地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