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內,向淩拿著顏承傳來的字條快步跑進永安殿,遞給太子,並說:“殿下,行宮來信了。”
太子接過紙條,打開來,隻見上麵寫著:“六月二十一日九皇子前往廣濟寺為亡母做法事。”太子讀完紙條裏的內容,不禁說:“看來九弟已經找到那張平安符的出處了。”
“殿下,何以見得?”
太子解釋說:“本宮當日去見九弟,曾要他借著尋找一間寺廟為亡母做法事的由頭查探一下刺客身上那張平安符的來處,如今,九弟既然把這做法事一事選在了廣濟寺,那就說明,廣濟寺便是那刺客獲取平安符的佛寺。”
“哦,原來如此,怪不得上一次傳回的信中也提到了寺廟。“向淩停頓片刻,又說:“殿下,那我們接下來要怎麽做?可要回信?”
太子想了想,然後說:“既然隻提到了做法事,那就說明餘下之事還沒有進展,再等一等吧!”
“是”這時,向淩又遞給太子一張紙條,並說:“殿下,這是之前南晴給九皇子傳信時用的那隻信鴿所傳回來的書信,屬下不知是給您的還是給南晴的,就一並帶過來了。”
“應該是給南晴的,你給她送過去。”
“是,殿下”
出了永安殿,向淩就找到了穆南晴,穆南晴拿到紙條,旋即便打開了,‘顧姑娘返鄉途中遇險一事,現已查明,涉事人員已全部被捕,穆侍衛盡管安心。劉熙’默念完紙條裏的內容,穆南晴就把紙條收了起來,然後道了聲“多謝”,說完就轉身離開了。
向淩先是一愣,然後便好奇的高聲喊道:“喂,南晴,信上說的是什麽呀?”
穆南晴故作傲嬌,頭也不回的說了句:“不告訴你。”
“小氣”
而以計維的名義傳回的那一封,實際上是傳到了瓊華殿,可齊王拿到紙條後,卻完全看不懂其中的奧義,不僅如此,還責怪計維說:“這個計維也真是的,做法事有什麽可稟報的。”說完就把紙條扔進了火盆裏。
行宮內,劉熙從葉蓁的寢殿離開後,剛剛回到自己的寢殿,就聽管事說武庫令夏清求見,劉熙有些不可置信的問他說:“你說是何人?”
“武庫令夏清大人。”
“他怎麽來了?”劉熙自言自語道,“可有說是所為何事?”劉熙又問管事。
“回殿下,夏大人說是為著方坤一事來的。”
“方坤?”‘為著方坤找到這兒來,那是不是說他已經知道方坤的失蹤與行宮有關了?不過說來也是,方坤已失蹤多日,不論是方府發現方坤失蹤前往縣衙報案,還是縣衙獲準立案之後趕往方府問詢,都不可避免的會提到顧姑娘被方坤劫持一事,繼而提及顧姑娘的身份,想來他已經猜到了我與顧姑娘的真實身份,如今避而不見恐怕也無濟於事了。’想到這兒,劉熙便對管事說:“管事,請夏大人進來。”
“是,殿下”
果然,夏清在看到劉熙的那一刻,並未感到十分驚訝,而是恭恭敬敬的跪下來叩頭行禮,並說:“下官有眼無珠,竟未識得九皇子,真是罪該萬死。”
劉熙上前攙起夏清,並說:“夏大人,起來說話。”
“謝九皇子。”
待夏清起身以後,劉熙才解釋說:“夏大人,你我既在此會麵,那我也不瞞你,隱瞞身份一事,是我有意為之,劉熙在此向你致歉。”說完便微微低下了頭,但是礙於皇子身份,手還背在身後。
“九皇子,”夏清連忙拱手道:“九皇子言重了,您遊曆一事,下官也有所耳聞,既是遊曆,那隱瞞身份自是為了行事方便,何須為此事致歉?”
劉熙聽完,點了點頭,道:“謝夏大人諒解。”
“不敢。”
“夏大人,請坐。”劉熙又指著案幾旁說道。
“謝九皇子。”說完二人便一起走了過去。
落座之後,劉熙先給夏清倒了杯茶,夏清接過茶後,劉熙才問他說:“不知夏大人是如何得知我的身份?”
“回九皇子,幾日前,方府曾派人到武庫告假,說是方坤身體不適,要休息幾日,起初下官也確實以為他是身體不適,可是一連幾天不見人影,後來又出了......出了流言一事,下官便覺得他是故意躲著不見下官,於是今日一早特意去了一趟方府,偏巧碰上縣衙來人,說是方坤涉及一樁劫持案件,而受害方就是九皇子的隨侍禦醫顧夕寧,起初,聽到‘顧夕寧’這三個字,下官並未多想,畢竟這世上同名同姓之人比比皆是,可是,當下官又想起九皇子和陳公子的姓名,想起陳公子與顧姑娘的關係,下官才覺得事情未免也太過於巧合,於是又去了一趟雲華客棧,客棧口嚴,可下官還是旁敲側擊的從店小二的口中得知,雲華客棧六七號房從未住過什麽陳公子和顧姑娘。”
劉熙聽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後說:“所以夏大人就找到這兒來了?”
“是,結合二位的姓名,再結合九皇子說過的醫者與病人,下官這才有此猜想。”
劉熙又笑笑,道:“夏大人聰慧。”
“不敢,不過,下官仍有一事不明。”
“何事?”
“既然九皇子要隱瞞身份,那為何不教顧姑娘也改個名字呢?”
劉熙解釋說:“正如夏大人所言,這世上同名同姓之人比比皆是,我也以為,不會輕易露出破陣,便未曾強求。”
“原來如此”
劉熙又點了點頭,然後又問夏清說:“既然夏大人是為著方坤一事而來,那不知夏大人是來提供線索,還是來追本溯源?”
“下官想知道方坤為什麽要劫持顧姑娘。”
“他......他就是為了防止夏大人知曉夏夫人的身世。”
“此事與顧姑娘有何關係?”
“方坤說,顧姑娘的師父王煥郎中知道夏夫人出自西鄉,害怕他與你告密,戳穿他的謊言,這才要尋找顧姑娘師徒二人的下落。”
“王煥?此人下官倒是有所耳聞,隻是從未請他到府上看過診,因為下官府裏是有專門的郎中的,姓元。至於王煥郎中,傳聞中,此人雖然脾氣有些古怪,但是樂善好施、德才兼備,也不似那搬弄是非之人啊!”
“過去你與王煥郎中從未見過麵嗎?”
“從未”
“來日也沒有想要尋他看診或者與他見麵的打算?”
“是”
劉熙聽完不禁皺起了眉頭,道:“那方坤的擔憂是從何而來?”劉熙一時有些想不明白,於是換了個話題問:“那夏大人可知,方坤平日裏與何人交好?”
“此事下官也不太清楚。”
“那他可有什麽仇家?”
夏清又搖了搖頭,道:“他的私事,下官鮮少過問。不過,”隻見這時,夏清的眼中突然生出幾分怒氣,語氣也變得淩冽,“九皇子放心,下官一定會找到他。”
“好”
夏清走後,劉熙又找到江明,直截了當的就問她說:“不知夏夫人可認識一位名叫王煥的郎中?”
“王煥郎中?”江明想了想,然後說:“不認識。”
“你不認識王煥?”劉熙有些震驚。
“是”
看她的模樣倒也不像是說謊,於是劉熙便也沒有追問,隻是提了一句:“聽說夏府有一位姓元的郎中?”
“是,府中人有疾,大人都會命人前去請他。”
“好,多謝。”
走回寢殿的路上,劉熙忍不住心想:‘夏夫人身世一事,一旦揭開,勢必會影響到方坤的前途,可他竟不惜用此事做偽,也要掩蓋他真實的目的,那他究竟想要隱瞞什麽呢?有什麽是比他的前途還要重要的呢?’
彼時,劫走方坤的那名男子對於方坤已經全然沒有了耐性,於是把目光轉移到了夏清身上,房間內,隻聽他對身後的隨從們說:“原想著江明一事能讓他大受打擊,從而失意失誌,卻不想他如此狠心,武庫事務半點都沒耽誤。既然如此,那就隻能取而代之了。吩咐下去,即刻行動。”
“是,公子。”
太子接過紙條,打開來,隻見上麵寫著:“六月二十一日九皇子前往廣濟寺為亡母做法事。”太子讀完紙條裏的內容,不禁說:“看來九弟已經找到那張平安符的出處了。”
“殿下,何以見得?”
太子解釋說:“本宮當日去見九弟,曾要他借著尋找一間寺廟為亡母做法事的由頭查探一下刺客身上那張平安符的來處,如今,九弟既然把這做法事一事選在了廣濟寺,那就說明,廣濟寺便是那刺客獲取平安符的佛寺。”
“哦,原來如此,怪不得上一次傳回的信中也提到了寺廟。“向淩停頓片刻,又說:“殿下,那我們接下來要怎麽做?可要回信?”
太子想了想,然後說:“既然隻提到了做法事,那就說明餘下之事還沒有進展,再等一等吧!”
“是”這時,向淩又遞給太子一張紙條,並說:“殿下,這是之前南晴給九皇子傳信時用的那隻信鴿所傳回來的書信,屬下不知是給您的還是給南晴的,就一並帶過來了。”
“應該是給南晴的,你給她送過去。”
“是,殿下”
出了永安殿,向淩就找到了穆南晴,穆南晴拿到紙條,旋即便打開了,‘顧姑娘返鄉途中遇險一事,現已查明,涉事人員已全部被捕,穆侍衛盡管安心。劉熙’默念完紙條裏的內容,穆南晴就把紙條收了起來,然後道了聲“多謝”,說完就轉身離開了。
向淩先是一愣,然後便好奇的高聲喊道:“喂,南晴,信上說的是什麽呀?”
穆南晴故作傲嬌,頭也不回的說了句:“不告訴你。”
“小氣”
而以計維的名義傳回的那一封,實際上是傳到了瓊華殿,可齊王拿到紙條後,卻完全看不懂其中的奧義,不僅如此,還責怪計維說:“這個計維也真是的,做法事有什麽可稟報的。”說完就把紙條扔進了火盆裏。
行宮內,劉熙從葉蓁的寢殿離開後,剛剛回到自己的寢殿,就聽管事說武庫令夏清求見,劉熙有些不可置信的問他說:“你說是何人?”
“武庫令夏清大人。”
“他怎麽來了?”劉熙自言自語道,“可有說是所為何事?”劉熙又問管事。
“回殿下,夏大人說是為著方坤一事來的。”
“方坤?”‘為著方坤找到這兒來,那是不是說他已經知道方坤的失蹤與行宮有關了?不過說來也是,方坤已失蹤多日,不論是方府發現方坤失蹤前往縣衙報案,還是縣衙獲準立案之後趕往方府問詢,都不可避免的會提到顧姑娘被方坤劫持一事,繼而提及顧姑娘的身份,想來他已經猜到了我與顧姑娘的真實身份,如今避而不見恐怕也無濟於事了。’想到這兒,劉熙便對管事說:“管事,請夏大人進來。”
“是,殿下”
果然,夏清在看到劉熙的那一刻,並未感到十分驚訝,而是恭恭敬敬的跪下來叩頭行禮,並說:“下官有眼無珠,竟未識得九皇子,真是罪該萬死。”
劉熙上前攙起夏清,並說:“夏大人,起來說話。”
“謝九皇子。”
待夏清起身以後,劉熙才解釋說:“夏大人,你我既在此會麵,那我也不瞞你,隱瞞身份一事,是我有意為之,劉熙在此向你致歉。”說完便微微低下了頭,但是礙於皇子身份,手還背在身後。
“九皇子,”夏清連忙拱手道:“九皇子言重了,您遊曆一事,下官也有所耳聞,既是遊曆,那隱瞞身份自是為了行事方便,何須為此事致歉?”
劉熙聽完,點了點頭,道:“謝夏大人諒解。”
“不敢。”
“夏大人,請坐。”劉熙又指著案幾旁說道。
“謝九皇子。”說完二人便一起走了過去。
落座之後,劉熙先給夏清倒了杯茶,夏清接過茶後,劉熙才問他說:“不知夏大人是如何得知我的身份?”
“回九皇子,幾日前,方府曾派人到武庫告假,說是方坤身體不適,要休息幾日,起初下官也確實以為他是身體不適,可是一連幾天不見人影,後來又出了......出了流言一事,下官便覺得他是故意躲著不見下官,於是今日一早特意去了一趟方府,偏巧碰上縣衙來人,說是方坤涉及一樁劫持案件,而受害方就是九皇子的隨侍禦醫顧夕寧,起初,聽到‘顧夕寧’這三個字,下官並未多想,畢竟這世上同名同姓之人比比皆是,可是,當下官又想起九皇子和陳公子的姓名,想起陳公子與顧姑娘的關係,下官才覺得事情未免也太過於巧合,於是又去了一趟雲華客棧,客棧口嚴,可下官還是旁敲側擊的從店小二的口中得知,雲華客棧六七號房從未住過什麽陳公子和顧姑娘。”
劉熙聽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後說:“所以夏大人就找到這兒來了?”
“是,結合二位的姓名,再結合九皇子說過的醫者與病人,下官這才有此猜想。”
劉熙又笑笑,道:“夏大人聰慧。”
“不敢,不過,下官仍有一事不明。”
“何事?”
“既然九皇子要隱瞞身份,那為何不教顧姑娘也改個名字呢?”
劉熙解釋說:“正如夏大人所言,這世上同名同姓之人比比皆是,我也以為,不會輕易露出破陣,便未曾強求。”
“原來如此”
劉熙又點了點頭,然後又問夏清說:“既然夏大人是為著方坤一事而來,那不知夏大人是來提供線索,還是來追本溯源?”
“下官想知道方坤為什麽要劫持顧姑娘。”
“他......他就是為了防止夏大人知曉夏夫人的身世。”
“此事與顧姑娘有何關係?”
“方坤說,顧姑娘的師父王煥郎中知道夏夫人出自西鄉,害怕他與你告密,戳穿他的謊言,這才要尋找顧姑娘師徒二人的下落。”
“王煥?此人下官倒是有所耳聞,隻是從未請他到府上看過診,因為下官府裏是有專門的郎中的,姓元。至於王煥郎中,傳聞中,此人雖然脾氣有些古怪,但是樂善好施、德才兼備,也不似那搬弄是非之人啊!”
“過去你與王煥郎中從未見過麵嗎?”
“從未”
“來日也沒有想要尋他看診或者與他見麵的打算?”
“是”
劉熙聽完不禁皺起了眉頭,道:“那方坤的擔憂是從何而來?”劉熙一時有些想不明白,於是換了個話題問:“那夏大人可知,方坤平日裏與何人交好?”
“此事下官也不太清楚。”
“那他可有什麽仇家?”
夏清又搖了搖頭,道:“他的私事,下官鮮少過問。不過,”隻見這時,夏清的眼中突然生出幾分怒氣,語氣也變得淩冽,“九皇子放心,下官一定會找到他。”
“好”
夏清走後,劉熙又找到江明,直截了當的就問她說:“不知夏夫人可認識一位名叫王煥的郎中?”
“王煥郎中?”江明想了想,然後說:“不認識。”
“你不認識王煥?”劉熙有些震驚。
“是”
看她的模樣倒也不像是說謊,於是劉熙便也沒有追問,隻是提了一句:“聽說夏府有一位姓元的郎中?”
“是,府中人有疾,大人都會命人前去請他。”
“好,多謝。”
走回寢殿的路上,劉熙忍不住心想:‘夏夫人身世一事,一旦揭開,勢必會影響到方坤的前途,可他竟不惜用此事做偽,也要掩蓋他真實的目的,那他究竟想要隱瞞什麽呢?有什麽是比他的前途還要重要的呢?’
彼時,劫走方坤的那名男子對於方坤已經全然沒有了耐性,於是把目光轉移到了夏清身上,房間內,隻聽他對身後的隨從們說:“原想著江明一事能讓他大受打擊,從而失意失誌,卻不想他如此狠心,武庫事務半點都沒耽誤。既然如此,那就隻能取而代之了。吩咐下去,即刻行動。”
“是,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