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討伐叛逆,不但有了程咬金的證詞,種種跡象也都表明河南道已經有了脫離的跡象。”
“並且朕的手中,也有不少千牛衛傳回的密報,無一不在告訴朕,楚馨已然起了反心,甚至很可能挾持了高明,想要利用高明,舉兵反我大唐。”
李世民掃視著群臣,緩緩開口道。
聽到李世民的話,眾人無不是大驚失色。
隻有長孫無忌聽出了李世民話裏對於李承乾有包庇的意思。
自己與皇後娘娘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不就是想要拖延時間,將太子殿下從這件事中脫離出來嗎。
現在見李世民已然讓步,當真是意外之喜。
於是,就在所有人在思考皇帝陛下手中還掌握了什麽證據的時候,長孫無忌突然開口道:
“陛下,既然有證據表明楚馨那個妖女挾持了太子殿下,那我們就不要再猶豫,即刻出兵平叛便是。”
話音一落,整個大殿瞬間變得鴉雀無聲起來,所有人都驚詫的看著長孫無忌,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長孫無忌在眾人的注視下,絲毫沒有怯懦,反倒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道:
“陛下,事不宜遲,如今太子殿下落入賊人之手,臣擔心其安危,所以懇請陛下盡快出兵,剿滅賊寇。”
這次所有人都無比清晰的將長孫無忌的話聽在耳中,確信自己沒有聽錯之後,很多人都倒吸一口冷氣,不知道對方的態度為何會轉變的如此之迅速。
隻有李世民和房玄齡幾位大臣,知道長孫無忌這是看到自己這邊也有保下李承乾的意思,所以才選擇同意出兵的。
眾人相視一笑,隨後杜如晦也站了出來道:
“陛下,如今朝中大臣全部同意出兵,還望陛下早下決斷才是。”
聽到杜如晦的提醒,李世民也立馬醒悟過來,趁著群臣們還處於對長孫無忌態度轉變的震驚中,直接宣布道:
“如今外夷未清,內患又起,朕今日下旨,命李孝恭為先鋒,李靖為。。。”
剛準備說讓李靖掛帥,卻突然又想起李貞英,以及那個無法無天的潑皮無賴,於是立馬改口道:
“李靖暫代兵部尚書一職,留守長安,統籌一切兵務。”
“另,朕隨軍出征之後,由李泰監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負責輔佐。”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再次震驚。
“陛下,萬萬不可,您乃萬金之軀,怎能輕易離京,更何況,您禦駕親征,卻讓魏王監國,此事有悖禮治,萬萬不可啊。”
長孫無忌整個人聽懵了,自己的本意是要保下太子的。
可這皇帝如今卻要讓一個皇子監國,這是不是意味著,對方已經有了換儲的念頭?
其他人見長孫無忌跳出來阻止,也立馬跟著附和了起來。
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一幹大臣也都麵麵相覷,不知道李世民為何要如此做。
其實,李世民讓李泰監國,隻不過是臨時起意。
原本他是想著,自己離京之後,由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監國。
但一想到李承乾竟然如此不堪,竟會與楚馨扯到一起,現如今捅出這麽大一個簍子,自己若是不加以警告,日後還不知道會做出何種大逆不道之事。
於是,心念一轉,便有了將李泰拉出來刺激對方一下的心思。
現在看到不明就裏的長孫無忌第一個跳出來阻止自己,李世民嘴角微翹,對方這個舅舅的意圖是不是有些太過明顯了。
“無忌,朕知道你心中所想,但如今朕的膝下,除了高明之外,就隻有青雀這麽一個可堪大用的,怎麽,莫不是你心中還有比青雀更為適合監國的人選?”
聽到李世民的話,長孫無忌瞬間清醒過來,知道自己這是越界了,犯了忌諱,當即急忙辯解道:
“不是的陛下,臣隻是覺得青雀如今年紀擅小,由他來監國,是不是有些不妥。”
“這不是還有你們三位肱骨之臣在旁協助嗎,青雀就算年紀再小,可身邊有你們三位輔助,朕還是十分放心的。”
說完,冷冷的注視著長孫無忌,想要看看對方會不會再說出什麽不合時宜的話來,自己好再敲打一番。
長孫無忌能在朝中混到如今這個位置,自然不是全都憑借長孫皇後的關係,他本身也是個中高手。
此時看到李世民正用冰冷的目光注視著自己,便明白,若是自己再有什麽意見,恐怕這隨軍的名額當中,就會有自己一個了。
於是立馬話鋒一轉道:
“謝陛下恩典,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見長孫無忌退縮,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隨後便開始與眾臣商議起隨軍的名單,以及隨軍之後,朝中的安排。
很快,朝廷要出兵的消息再次如旋風一般的刮過了整個長安城。
特別是李世民讓李泰監國的消息一出,各種流言蜚語就像雨後的春筍一般,拔地而起。
楚默聽到李世民讓李泰監國的消息之後也是一愣。
但他更關心的是,李世民如此急切的出兵,他的後勤保障由誰供給。
要知道,去年的異一場旱災,以及秋收前的那場霜災,可是讓朝廷的府庫全都入不敷出。
之後賑濟災民的糧食,可都還是從自己身上巧取豪奪的。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朝廷如今發動這麽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後勤真的能跟上嗎?
或者說,李世民之所以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目的就是為了震懾周邊的那些蠻夷,以及自己?
若是真相真的就是自己所想的這般,那楚默可要給李世民默哀幾分鍾。
楚馨可沒有表麵上看上去的那麽弱。
在楚默眼中,楚馨可是掌握了超越這個時代的科技,即便兵力沒有李世民的多,但隻要火銃一出,大炮一開,那打起來豈不是跟個砍瓜切菜一般。
更何況,看李世民這個樣子,應該是要速戰速決,如此不明智的決定,在楚默看來,對方這就是去送人頭的。
“並且朕的手中,也有不少千牛衛傳回的密報,無一不在告訴朕,楚馨已然起了反心,甚至很可能挾持了高明,想要利用高明,舉兵反我大唐。”
李世民掃視著群臣,緩緩開口道。
聽到李世民的話,眾人無不是大驚失色。
隻有長孫無忌聽出了李世民話裏對於李承乾有包庇的意思。
自己與皇後娘娘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不就是想要拖延時間,將太子殿下從這件事中脫離出來嗎。
現在見李世民已然讓步,當真是意外之喜。
於是,就在所有人在思考皇帝陛下手中還掌握了什麽證據的時候,長孫無忌突然開口道:
“陛下,既然有證據表明楚馨那個妖女挾持了太子殿下,那我們就不要再猶豫,即刻出兵平叛便是。”
話音一落,整個大殿瞬間變得鴉雀無聲起來,所有人都驚詫的看著長孫無忌,以為是自己聽錯了。
長孫無忌在眾人的注視下,絲毫沒有怯懦,反倒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道:
“陛下,事不宜遲,如今太子殿下落入賊人之手,臣擔心其安危,所以懇請陛下盡快出兵,剿滅賊寇。”
這次所有人都無比清晰的將長孫無忌的話聽在耳中,確信自己沒有聽錯之後,很多人都倒吸一口冷氣,不知道對方的態度為何會轉變的如此之迅速。
隻有李世民和房玄齡幾位大臣,知道長孫無忌這是看到自己這邊也有保下李承乾的意思,所以才選擇同意出兵的。
眾人相視一笑,隨後杜如晦也站了出來道:
“陛下,如今朝中大臣全部同意出兵,還望陛下早下決斷才是。”
聽到杜如晦的提醒,李世民也立馬醒悟過來,趁著群臣們還處於對長孫無忌態度轉變的震驚中,直接宣布道:
“如今外夷未清,內患又起,朕今日下旨,命李孝恭為先鋒,李靖為。。。”
剛準備說讓李靖掛帥,卻突然又想起李貞英,以及那個無法無天的潑皮無賴,於是立馬改口道:
“李靖暫代兵部尚書一職,留守長安,統籌一切兵務。”
“另,朕隨軍出征之後,由李泰監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負責輔佐。”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再次震驚。
“陛下,萬萬不可,您乃萬金之軀,怎能輕易離京,更何況,您禦駕親征,卻讓魏王監國,此事有悖禮治,萬萬不可啊。”
長孫無忌整個人聽懵了,自己的本意是要保下太子的。
可這皇帝如今卻要讓一個皇子監國,這是不是意味著,對方已經有了換儲的念頭?
其他人見長孫無忌跳出來阻止,也立馬跟著附和了起來。
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一幹大臣也都麵麵相覷,不知道李世民為何要如此做。
其實,李世民讓李泰監國,隻不過是臨時起意。
原本他是想著,自己離京之後,由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監國。
但一想到李承乾竟然如此不堪,竟會與楚馨扯到一起,現如今捅出這麽大一個簍子,自己若是不加以警告,日後還不知道會做出何種大逆不道之事。
於是,心念一轉,便有了將李泰拉出來刺激對方一下的心思。
現在看到不明就裏的長孫無忌第一個跳出來阻止自己,李世民嘴角微翹,對方這個舅舅的意圖是不是有些太過明顯了。
“無忌,朕知道你心中所想,但如今朕的膝下,除了高明之外,就隻有青雀這麽一個可堪大用的,怎麽,莫不是你心中還有比青雀更為適合監國的人選?”
聽到李世民的話,長孫無忌瞬間清醒過來,知道自己這是越界了,犯了忌諱,當即急忙辯解道:
“不是的陛下,臣隻是覺得青雀如今年紀擅小,由他來監國,是不是有些不妥。”
“這不是還有你們三位肱骨之臣在旁協助嗎,青雀就算年紀再小,可身邊有你們三位輔助,朕還是十分放心的。”
說完,冷冷的注視著長孫無忌,想要看看對方會不會再說出什麽不合時宜的話來,自己好再敲打一番。
長孫無忌能在朝中混到如今這個位置,自然不是全都憑借長孫皇後的關係,他本身也是個中高手。
此時看到李世民正用冰冷的目光注視著自己,便明白,若是自己再有什麽意見,恐怕這隨軍的名額當中,就會有自己一個了。
於是立馬話鋒一轉道:
“謝陛下恩典,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見長孫無忌退縮,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隨後便開始與眾臣商議起隨軍的名單,以及隨軍之後,朝中的安排。
很快,朝廷要出兵的消息再次如旋風一般的刮過了整個長安城。
特別是李世民讓李泰監國的消息一出,各種流言蜚語就像雨後的春筍一般,拔地而起。
楚默聽到李世民讓李泰監國的消息之後也是一愣。
但他更關心的是,李世民如此急切的出兵,他的後勤保障由誰供給。
要知道,去年的異一場旱災,以及秋收前的那場霜災,可是讓朝廷的府庫全都入不敷出。
之後賑濟災民的糧食,可都還是從自己身上巧取豪奪的。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朝廷如今發動這麽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後勤真的能跟上嗎?
或者說,李世民之所以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目的就是為了震懾周邊的那些蠻夷,以及自己?
若是真相真的就是自己所想的這般,那楚默可要給李世民默哀幾分鍾。
楚馨可沒有表麵上看上去的那麽弱。
在楚默眼中,楚馨可是掌握了超越這個時代的科技,即便兵力沒有李世民的多,但隻要火銃一出,大炮一開,那打起來豈不是跟個砍瓜切菜一般。
更何況,看李世民這個樣子,應該是要速戰速決,如此不明智的決定,在楚默看來,對方這就是去送人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