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內心還是無法接受安逸侯的這一提議。
但侯君集知道,若是繼續這般拖延下去,那隻會讓事情朝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
雙方談到最後,一旦談崩,那安逸侯,很可能連這的士卒都不會給自己留下,會一氣之下,直接撤離。
想明白之後的侯君集,當即便直接拍板,答應安逸侯帶著自己麾下的親軍,離開幽州城,前去尋求支援。
而他,則帶著幽州城內原有的大軍,以及楚馨派來的那禦林軍,總共大軍,共同守城,抵禦敵人的進攻。
原本,侯君集還想嚐試著讓安逸侯再等一天,等到晚上,而後以偷襲的名義悄悄離開幽州城。
可安逸侯總感覺城中已經不安全,自己的後路隨時都會被敵人堵住。
所以,不管侯君集如何勸說,如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都沒有半分動搖。
直接在大軍集結完畢之後,片刻不留,直接強行下令,打開城門,而後就這麽當著無數將士的麵,浩浩蕩蕩離開了幽州城。
隻是片刻時間,安逸侯棄城而逃的消息,便如一陣旋風一般的傳遍了城中的大街小巷。
幽州城內,上至八旬老叟,下至三歲稚童,全都得知了消息。
無數百姓驚慌失措,都想拖家帶口,跟著安逸侯一起逃命。
而那些守城將士,也是戰意全無,全都死死的盯著自己的上級指揮,生怕他們也如安逸侯一般,棄城而逃,棄他們於不顧。
畢竟,在此之前,因為楊紅玉的斬首行動,致使那些將官,全都偽裝成普通士兵的模樣,混在軍營當中。
若是士兵們一個不注意,那些將官們很可能也趁機跑路了。
到時候,留他們這些士卒下來,妥妥的就是給幽州城陪葬。
若是正麵衝殺,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那士卒們定然無話可說。
畢竟,這就是他們的宿命。
可若是因為將領跑路,導致指揮係統崩潰,從而無力抵抗外敵入侵,那這死的就有些太憋屈了。
士兵們可以光明正大的戰死,可以英勇無畏的衝鋒。
可若是讓他們就因為幾個膽小鬼,而憋屈的死在敵人的炮火和屠刀之下,那就有些太不甘心了。
所以,一個個士卒在得知消息之後,便全都瞪大了眼睛,死死的盯著自己的長官看,生怕一不留神,對方就混在人群當中消失了一般。
見士兵們全都無心作戰,全都將精力放在了自己的長官身上。
最後死在沒辦法,還是侯君集硬著頭皮,打出了自己的旗號,主動站出來,帶著麾下的將領和親衛,親自巡視了各處城防和兵營,這才稍稍安撫了一下躁動的士卒。
可即便這樣,卻也無法安撫住士卒們那一顆已經躁動的心。
與此同時,城外的李靖,也從細作口中得知了城內的情況。
那些消息,也是他派人暗中散播出去的。
卻沒想到竟會產生如此奇效。
當即,他便命人繼續十二個時辰不停的變幻炮陣,持續對幽州城進行轟炸。
而後,更是派人給李君羨和楚若婉送信,讓他們時刻注意城內的動向,隨時準備策應自己。
炮轟足足持續了兩天。
在這兩天當中,李靖麾下的炮兵不斷推進,不斷對著城內傾瀉彈藥。
整座幽州城,此時大半的建築都已經遭受了李靖的炮火洗禮,可謂是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座廢城。
這在期間,侯君集不是沒有想過反擊。
可一來,自己炮火的攻擊距離,根本夠不到李靖的炮兵陣地。
二來,隻要城門處一有動靜,立馬便會招致無數士卒的圍觀。
自己想要偷偷派人出城,破壞掉敵人的炮兵陣地,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就這樣僵持了兩天。
在這兩天裏,侯君集除了應付那無窮無盡的炮火之外,最多的,就是安撫城內的軍民。
好在經過他的一番寬慰,且自己以身作則,一直徘徊在戰鬥的第一線。
所以,失去的軍心和民心,也在這兩天開始緩慢恢複著。
直到第三天夜裏,侯君集見士兵們對於城門的反應不再有一開始的那麽大,便打算派遣一隊人馬悄悄出城,偷襲敵人的炮兵陣地。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剛剛調集好兵馬,剛打開城門,準備將他們送出去的時候。
城內的士卒們,不知道從哪裏得知了消息,大半夜的不睡覺,全都呼啦一下圍了上來。
看著渾身鎧甲鮮明,全都騎乘著戰馬的士兵整齊的列陣站在那洞開的城門前。
而他們一直敬畏的將軍侯君集,此時也騎著戰馬,帶著親兵,站在隊伍的最後方。
見此一幕,所有人的心都不禁為之一沉。
而侯君集見到無數的士兵圍上來,也是一陣頭皮發麻。
正準備開口對士兵解釋幾句的時候。
人群中,不知道從哪裏傳來一聲暴怒的嗬斥:
“他們這些當官的又要逃走!又要將我們扔給城外的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海盜!”
此話一出,原本就充滿怒火的士卒們瞬間炸了。
無數道憤怒的目光直視侯君集,想要將其生吞活剝。
麵對這一雙雙仇怨的目光,此時的侯君集,有苦說不出。
“諸位袍澤們,本將隻不過是來送這些將士出城突襲敵營的,你們。。。”
豈料,話沒說完,人群中就再次響起一道怒吼:
“騙子!你們明明就是要棄城逃走,我們都看到了!!”
“對對!你們就是怕死,就是要逃!”
又一道聲音響起。
瞬間激起了城內所有將士心中的怒火。
若是此時,各級將領若是能夠站出來,為侯君集解釋幾句,幫助他一起安撫軍心,那或許事情還有轉機。
可那些將領,此時也開始懷疑侯君集的意圖,懷疑對方是想要帶兵獨自逃離,不想帶上他們。
於是,同樣心存憤怒的將領們,便沒有開口幫忙安撫軍心,而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觀。
而恰在此時,城外再次響起了轟鳴聲,李靖再次下令,炮轟幽州城。
但侯君集知道,若是繼續這般拖延下去,那隻會讓事情朝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
雙方談到最後,一旦談崩,那安逸侯,很可能連這的士卒都不會給自己留下,會一氣之下,直接撤離。
想明白之後的侯君集,當即便直接拍板,答應安逸侯帶著自己麾下的親軍,離開幽州城,前去尋求支援。
而他,則帶著幽州城內原有的大軍,以及楚馨派來的那禦林軍,總共大軍,共同守城,抵禦敵人的進攻。
原本,侯君集還想嚐試著讓安逸侯再等一天,等到晚上,而後以偷襲的名義悄悄離開幽州城。
可安逸侯總感覺城中已經不安全,自己的後路隨時都會被敵人堵住。
所以,不管侯君集如何勸說,如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都沒有半分動搖。
直接在大軍集結完畢之後,片刻不留,直接強行下令,打開城門,而後就這麽當著無數將士的麵,浩浩蕩蕩離開了幽州城。
隻是片刻時間,安逸侯棄城而逃的消息,便如一陣旋風一般的傳遍了城中的大街小巷。
幽州城內,上至八旬老叟,下至三歲稚童,全都得知了消息。
無數百姓驚慌失措,都想拖家帶口,跟著安逸侯一起逃命。
而那些守城將士,也是戰意全無,全都死死的盯著自己的上級指揮,生怕他們也如安逸侯一般,棄城而逃,棄他們於不顧。
畢竟,在此之前,因為楊紅玉的斬首行動,致使那些將官,全都偽裝成普通士兵的模樣,混在軍營當中。
若是士兵們一個不注意,那些將官們很可能也趁機跑路了。
到時候,留他們這些士卒下來,妥妥的就是給幽州城陪葬。
若是正麵衝殺,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那士卒們定然無話可說。
畢竟,這就是他們的宿命。
可若是因為將領跑路,導致指揮係統崩潰,從而無力抵抗外敵入侵,那這死的就有些太憋屈了。
士兵們可以光明正大的戰死,可以英勇無畏的衝鋒。
可若是讓他們就因為幾個膽小鬼,而憋屈的死在敵人的炮火和屠刀之下,那就有些太不甘心了。
所以,一個個士卒在得知消息之後,便全都瞪大了眼睛,死死的盯著自己的長官看,生怕一不留神,對方就混在人群當中消失了一般。
見士兵們全都無心作戰,全都將精力放在了自己的長官身上。
最後死在沒辦法,還是侯君集硬著頭皮,打出了自己的旗號,主動站出來,帶著麾下的將領和親衛,親自巡視了各處城防和兵營,這才稍稍安撫了一下躁動的士卒。
可即便這樣,卻也無法安撫住士卒們那一顆已經躁動的心。
與此同時,城外的李靖,也從細作口中得知了城內的情況。
那些消息,也是他派人暗中散播出去的。
卻沒想到竟會產生如此奇效。
當即,他便命人繼續十二個時辰不停的變幻炮陣,持續對幽州城進行轟炸。
而後,更是派人給李君羨和楚若婉送信,讓他們時刻注意城內的動向,隨時準備策應自己。
炮轟足足持續了兩天。
在這兩天當中,李靖麾下的炮兵不斷推進,不斷對著城內傾瀉彈藥。
整座幽州城,此時大半的建築都已經遭受了李靖的炮火洗禮,可謂是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座廢城。
這在期間,侯君集不是沒有想過反擊。
可一來,自己炮火的攻擊距離,根本夠不到李靖的炮兵陣地。
二來,隻要城門處一有動靜,立馬便會招致無數士卒的圍觀。
自己想要偷偷派人出城,破壞掉敵人的炮兵陣地,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就這樣僵持了兩天。
在這兩天裏,侯君集除了應付那無窮無盡的炮火之外,最多的,就是安撫城內的軍民。
好在經過他的一番寬慰,且自己以身作則,一直徘徊在戰鬥的第一線。
所以,失去的軍心和民心,也在這兩天開始緩慢恢複著。
直到第三天夜裏,侯君集見士兵們對於城門的反應不再有一開始的那麽大,便打算派遣一隊人馬悄悄出城,偷襲敵人的炮兵陣地。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剛剛調集好兵馬,剛打開城門,準備將他們送出去的時候。
城內的士卒們,不知道從哪裏得知了消息,大半夜的不睡覺,全都呼啦一下圍了上來。
看著渾身鎧甲鮮明,全都騎乘著戰馬的士兵整齊的列陣站在那洞開的城門前。
而他們一直敬畏的將軍侯君集,此時也騎著戰馬,帶著親兵,站在隊伍的最後方。
見此一幕,所有人的心都不禁為之一沉。
而侯君集見到無數的士兵圍上來,也是一陣頭皮發麻。
正準備開口對士兵解釋幾句的時候。
人群中,不知道從哪裏傳來一聲暴怒的嗬斥:
“他們這些當官的又要逃走!又要將我們扔給城外的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海盜!”
此話一出,原本就充滿怒火的士卒們瞬間炸了。
無數道憤怒的目光直視侯君集,想要將其生吞活剝。
麵對這一雙雙仇怨的目光,此時的侯君集,有苦說不出。
“諸位袍澤們,本將隻不過是來送這些將士出城突襲敵營的,你們。。。”
豈料,話沒說完,人群中就再次響起一道怒吼:
“騙子!你們明明就是要棄城逃走,我們都看到了!!”
“對對!你們就是怕死,就是要逃!”
又一道聲音響起。
瞬間激起了城內所有將士心中的怒火。
若是此時,各級將領若是能夠站出來,為侯君集解釋幾句,幫助他一起安撫軍心,那或許事情還有轉機。
可那些將領,此時也開始懷疑侯君集的意圖,懷疑對方是想要帶兵獨自逃離,不想帶上他們。
於是,同樣心存憤怒的將領們,便沒有開口幫忙安撫軍心,而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觀。
而恰在此時,城外再次響起了轟鳴聲,李靖再次下令,炮轟幽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