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楚湘,楚默第一時間派人通知李貞英。
將之前答應楚湘的物資,額外又增加了三分之一,作為調戲對方的代價,給其送了過去。
之後又調派了一隊親衛,作為對方前往雷州城的向導,和處理調解這一路上的矛盾,為楚湘保駕護航。
做完這一切之後,楚默這才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攻打貴陽城之上。
而楚湘,在收到楚默送來的物資當天,便就帶著5000活死人軍團的精銳出發,直奔雷州城而去。
而此時的貴陽城,並未接收到柴紹身死的消息。
城內的守軍,隻以為柴紹前往桂州城支援,現在還在那裏浴血奮戰呢。
怎麽也不會想到,會有一個叫楚默的不當人子,不僅殺了前去“支援”他們黔中道的行軍大總管柴紹,還將主意打在了他們身上。
此時的貴陽城外,依舊一副車水馬龍的景象。
由於柴紹和楚默的合作逐漸加深,且大唐國內的局勢萎靡,各種紙鈔和銀票的極速貶值。
所以,在柴紹特意散布貴陽城使用真金白銀交易的前提下,各處商人猶如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一般,全都蜂擁而來。
不斷趕來的商賈和流民,不僅帶動了整個黔中道的經濟,更是讓柴紹掙的盆滿缽滿,也讓他麾下的士卒,個個吃的腦滿腸肥。
因為這裏遠離大唐和北周交戰之地,且與嶺南處於蜜月期,雙方的合作每天都在加深,所以城牆上,除了每日值守的士卒之外,基本沒有派遣更多的士卒駐防。
那些空餘出來的士卒,要麽被柴紹當成釘子,轉手倒賣給了楚默。
要麽就是被安排到了城裏去執行治安工作。
畢竟,隨著商賈和流民的不斷增加,城內的人口數量也在急劇攀升。
各種矛盾和衝突事件也在急劇提升。
為了給前來的商賈和百姓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易環境,所以,柴紹聽從楚默的建議,加強了城內和城外的治安,將手中能用的力量全都調動了起來。
而也就是楚默的這個建議,給貴陽城,乃至整個黔中道,帶來了滅頂之災。
楊排風在得到楚默要拿下貴陽,拿下整個黔中道的命令後,便輕裝簡行,帶著麾下的8000兒男,化整為零,偽裝成一隊隊流民和商旅,前往了貴陽城。
原本,此等規模的流民,從嶺南反向前往貴陽,定會引起極大的關注。
畢竟,此時絕大部分人都是從貴陽前往桂州,他們這逆流而行,肯定會被關注。
隻不過,此時誰都知道,桂州城外發生了戰事。
臭名昭著的活死人軍團奇襲了桂州城。
所以,不少商人在得知消息後,便也急忙掉頭回轉貴陽城。
如此一來,即便路上的人流一下子增加了8000人,但也隻是被當做沒有及時進入桂州城而返程的商旅,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
反倒是路上有不少商旅聽到消息,便也跟著一起返回,導致隊伍不斷壯大。
浩浩蕩蕩的隊伍一路行進,花了足足兩天時間,這才來到貴陽城下。
好在守軍早就收到了消息,知道因為戰事,有商旅返回,所以並未特別在意。
留守的將領隻是人將這些返程的商旅,全都安排在了城外的一處臨時營地,並加派人手維護秩序,防止意外發生,便不再理會。
而楊排風,則是借用嶺南王府的名頭,分批次的帶著麾下的士卒,偷偷的潛入了貴陽城,除了留下一部分人手在城內與後續部隊裏應外合外,更是直接帶著剩餘的3000人,前往了貴陽城與距州城的必經之路上開始設伏。
準備截斷一切從貴陽城發出的消息,盡量延緩嶺南大舉進犯的消息,打大唐一個措手不及。
雙方的戰鬥是在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發生的。
在將一切布置妥當之後,李德謇親率五萬大軍直逼貴陽城。
一開始,貴陽城內的斥候發現有大軍前來,立馬上前示警詢問。
而李德謇,則是拿出了柴紹的行軍大總管印信,以及一封偽造的書信,騙過了斥候,告訴對方,自己是奉了柴紹的命令,率領大軍,撤往貴陽休整的。
看著那軍容整齊,旗幟鮮明,盔甲沒有半點破損,士卒臉上除了一點疲態之外,並沒有戰鬥過後的劫後餘生,斥候自然是不相信李德謇的鬼話。
但因為近段時間以來,貴陽城和嶺南的合作逐步加深,且對方又持有大總管柴紹的印信和“親筆”書信。
對自己這些斥候更是態度良好,並未有開戰的架勢。
所以,斥候也不敢確定對方說的是否屬實,無奈之下,隻能將此事上報。
不過,在上報之前,隊伍肯定是不能堵在官道之上,將道路堵死。
於是,在沒有得到上麵的命令之前,斥候們拿這支隊伍也是沒有任何辦法。
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繼續前進,光明正大的來到了貴陽城下。
貴陽城的守將接到斥候的傳報,一開始的確心生警惕。
下令關閉城門,並召集兵馬,隨時應對突發事情。
隻是,當看到嶺南軍抵達貴陽城下之後,並未進行燒殺搶掠,更無一點攻城的樣子,且還自顧自的找了個空曠之地開始安營紮寨。
不僅如此,沒過多久,李德謇便派人給守將送去了柴紹的“親筆”書信,更是言明,這支軍隊前來休整,是他提前安排的,無需擔憂。
能被柴紹任命為守將的,自然是心腹中的心腹,自然知曉對方對嶺南的圖謀。
所以在收到柴紹書信之後,便自行腦補了一出大戲。
以為這支軍隊,就是大總管之前安排在嶺南的釘子。
如今前方戰事吃緊,定然是擔心軍隊損失慘重,不利日後布局,這才讓其撤到了貴陽城來休整的。
於是,當天下午,守將就命人給李德謇率領的大軍送去了一大堆的物資補給,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將之前答應楚湘的物資,額外又增加了三分之一,作為調戲對方的代價,給其送了過去。
之後又調派了一隊親衛,作為對方前往雷州城的向導,和處理調解這一路上的矛盾,為楚湘保駕護航。
做完這一切之後,楚默這才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攻打貴陽城之上。
而楚湘,在收到楚默送來的物資當天,便就帶著5000活死人軍團的精銳出發,直奔雷州城而去。
而此時的貴陽城,並未接收到柴紹身死的消息。
城內的守軍,隻以為柴紹前往桂州城支援,現在還在那裏浴血奮戰呢。
怎麽也不會想到,會有一個叫楚默的不當人子,不僅殺了前去“支援”他們黔中道的行軍大總管柴紹,還將主意打在了他們身上。
此時的貴陽城外,依舊一副車水馬龍的景象。
由於柴紹和楚默的合作逐漸加深,且大唐國內的局勢萎靡,各種紙鈔和銀票的極速貶值。
所以,在柴紹特意散布貴陽城使用真金白銀交易的前提下,各處商人猶如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一般,全都蜂擁而來。
不斷趕來的商賈和流民,不僅帶動了整個黔中道的經濟,更是讓柴紹掙的盆滿缽滿,也讓他麾下的士卒,個個吃的腦滿腸肥。
因為這裏遠離大唐和北周交戰之地,且與嶺南處於蜜月期,雙方的合作每天都在加深,所以城牆上,除了每日值守的士卒之外,基本沒有派遣更多的士卒駐防。
那些空餘出來的士卒,要麽被柴紹當成釘子,轉手倒賣給了楚默。
要麽就是被安排到了城裏去執行治安工作。
畢竟,隨著商賈和流民的不斷增加,城內的人口數量也在急劇攀升。
各種矛盾和衝突事件也在急劇提升。
為了給前來的商賈和百姓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易環境,所以,柴紹聽從楚默的建議,加強了城內和城外的治安,將手中能用的力量全都調動了起來。
而也就是楚默的這個建議,給貴陽城,乃至整個黔中道,帶來了滅頂之災。
楊排風在得到楚默要拿下貴陽,拿下整個黔中道的命令後,便輕裝簡行,帶著麾下的8000兒男,化整為零,偽裝成一隊隊流民和商旅,前往了貴陽城。
原本,此等規模的流民,從嶺南反向前往貴陽,定會引起極大的關注。
畢竟,此時絕大部分人都是從貴陽前往桂州,他們這逆流而行,肯定會被關注。
隻不過,此時誰都知道,桂州城外發生了戰事。
臭名昭著的活死人軍團奇襲了桂州城。
所以,不少商人在得知消息後,便也急忙掉頭回轉貴陽城。
如此一來,即便路上的人流一下子增加了8000人,但也隻是被當做沒有及時進入桂州城而返程的商旅,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
反倒是路上有不少商旅聽到消息,便也跟著一起返回,導致隊伍不斷壯大。
浩浩蕩蕩的隊伍一路行進,花了足足兩天時間,這才來到貴陽城下。
好在守軍早就收到了消息,知道因為戰事,有商旅返回,所以並未特別在意。
留守的將領隻是人將這些返程的商旅,全都安排在了城外的一處臨時營地,並加派人手維護秩序,防止意外發生,便不再理會。
而楊排風,則是借用嶺南王府的名頭,分批次的帶著麾下的士卒,偷偷的潛入了貴陽城,除了留下一部分人手在城內與後續部隊裏應外合外,更是直接帶著剩餘的3000人,前往了貴陽城與距州城的必經之路上開始設伏。
準備截斷一切從貴陽城發出的消息,盡量延緩嶺南大舉進犯的消息,打大唐一個措手不及。
雙方的戰鬥是在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發生的。
在將一切布置妥當之後,李德謇親率五萬大軍直逼貴陽城。
一開始,貴陽城內的斥候發現有大軍前來,立馬上前示警詢問。
而李德謇,則是拿出了柴紹的行軍大總管印信,以及一封偽造的書信,騙過了斥候,告訴對方,自己是奉了柴紹的命令,率領大軍,撤往貴陽休整的。
看著那軍容整齊,旗幟鮮明,盔甲沒有半點破損,士卒臉上除了一點疲態之外,並沒有戰鬥過後的劫後餘生,斥候自然是不相信李德謇的鬼話。
但因為近段時間以來,貴陽城和嶺南的合作逐步加深,且對方又持有大總管柴紹的印信和“親筆”書信。
對自己這些斥候更是態度良好,並未有開戰的架勢。
所以,斥候也不敢確定對方說的是否屬實,無奈之下,隻能將此事上報。
不過,在上報之前,隊伍肯定是不能堵在官道之上,將道路堵死。
於是,在沒有得到上麵的命令之前,斥候們拿這支隊伍也是沒有任何辦法。
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繼續前進,光明正大的來到了貴陽城下。
貴陽城的守將接到斥候的傳報,一開始的確心生警惕。
下令關閉城門,並召集兵馬,隨時應對突發事情。
隻是,當看到嶺南軍抵達貴陽城下之後,並未進行燒殺搶掠,更無一點攻城的樣子,且還自顧自的找了個空曠之地開始安營紮寨。
不僅如此,沒過多久,李德謇便派人給守將送去了柴紹的“親筆”書信,更是言明,這支軍隊前來休整,是他提前安排的,無需擔憂。
能被柴紹任命為守將的,自然是心腹中的心腹,自然知曉對方對嶺南的圖謀。
所以在收到柴紹書信之後,便自行腦補了一出大戲。
以為這支軍隊,就是大總管之前安排在嶺南的釘子。
如今前方戰事吃緊,定然是擔心軍隊損失慘重,不利日後布局,這才讓其撤到了貴陽城來休整的。
於是,當天下午,守將就命人給李德謇率領的大軍送去了一大堆的物資補給,表示了自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