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蠻兵們在長安城下搭建營地之後不久,後續的五萬援軍便也陸續趕來。
雙方在城下匯聚之後,吐蕃這邊便派遣使者,要求覲見大唐皇帝李世民。
此時的李世民,剛從長孫無忌口中得知自己的一眾好臣子做下的“好事”,正心急如焚之際,又聽到城外的崔林聯軍撤退,吐蕃蠻兵想要入城覲見的消息,頓時不由得冷汗涔涔。
他知道,沒有了崔林聯軍的牽製,這些吐蕃蠻兵現在就是長安城外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若是一個處理不當,很可能如當初的董卓入京那般,成為大唐的掘墓者了。
原本按照李世民的計劃,崔林聯軍是不可能這般輕易放棄的,定會和這些蠻兵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廝殺,最後鬧得兩敗俱傷,自己再盡起城內的數萬大軍,出城收拾殘局。
卻未曾想,崔盈盈和林菀這兩個女流之輩,竟然怕死至如此地步,擁有先進的火器,連與蠻兵放手一搏的勇氣都沒有。
僅僅因為一次的攻擊受挫,就果斷選擇撤退。
此等領兵之人,若是換做自己麾下,定是拉出去祭旗,激勵三軍的上好人選。
可惜對方的統帥不是自己,一切都未能按照自己預定的計劃進行。
對方非但沒能與蠻兵兩敗俱傷,甚至就連傷筋動骨都算不上。
根據兵部那邊送上來的情報,此戰過後,殘餘的蠻兵,再加上新來的蠻兵援軍,所有的蠻兵加起來,總數已超過六萬之數,比長安的守軍都要多上一些。
若是平常的城池,擁有六萬守軍,自然能輕易守住同等數量的敵人進攻。
可這裏是哪裏?
這裏可是東西寬9721米,南北長8652米的長安城,區區六萬不到的人馬撒出去,猶如滄海一粟,根本不可能長期堅守。
現在那些蠻兵沒有立刻攻城,隻不過是因為剛剛疾行趕路,還處於疲憊當中,還不知道城內的虛實,暫時還能受大唐管控而已。
一旦他們休息好了,發現自己被騙了,手中的紙鈔連張廢紙都不如的時候,那就是長安城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刻。
想明白這些的李世民,當即便對著一旁的長孫無忌吼道:
“去將兵部和戶部的那些飯桶給朕找來,另外,再派禮部的人,先去安撫一下那些蠻夷,告訴他們,就說朕已經在和眾大臣商議犒賞一事。”
“待得商議結束,便會立刻召見他們,賞下金銀珠寶,讓他們滿意而歸。”
聽到李世民的話,長孫無忌張了張嘴,最後還是什麽也沒說,行了一禮之後,便轉身離去了。
看著長孫無忌離開的背影,李世民眼中滿是狠厲與決絕。
當即便叫來了一名內侍,命其前去清點自己的內帑和庫存。
他打算再次大出血,先打發了這些蠻夷,然後再好好收拾自己的這些好臣子。
然而,讓李世民震驚的是,自己下達命令,讓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前來覲見,可左等右等,卻始終不見人來匯報。
就是自己派出去催促的內侍,也如泥牛入海一般,一去不複返。
經曆過大風大浪的李世民,自然明白此舉意味著什麽。
當即,他便急忙命人替自己更衣,想要親自出門查看情況。
隻不過,當李世民穿好龍袍,由兩位內侍陪同著來到甘露殿門口的時候,卻發現殿門怎麽也打不開,好像被人從外麵鎖死了一般。
詢問門外的侍衛,也並未得到任何回複。
這下,李世民即便再傻,也明白發生了什麽。
當即便抽出隨身攜帶的天子劍,對著殿門就是一通劈砍。
豈料,當他好不容易將殿門劈碎,露出來的,卻又是一層,不知道什麽時候釘上去的木板。
猶不死心的李世民再次拚盡全身的氣力,拚命揮砍。
這次,木板終於再次被劈碎。
然而,也就在木板被劈碎的瞬間,李世民也看清楚了外麵的情況。
此時的甘露殿外,竟然燈火通明,院中站滿了頂盔摜甲的士卒。
他們一個個用黑布蒙著臉麵,隻露出一雙眼睛。
透過縫隙,正死死的盯著殿內的李世民。
見此一幕,李世民的心都涼了半截。
“你們是什麽人!朕要見兵部尚書,要見長孫無忌!要見觀音婢!爾等這群亂臣賊子,莫不是想要造反不成!”
然而,回答李世民的,隻是死一般的沉默。
就在他欲要抬手再劈,將眼前阻攔的木板再次劈開的時候,遠處卻突然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透過縫隙,李世民再次看清,來的竟是一群蒙著臉麵的宮女太監。
他們一個個手持鐵片,迅速的接近甘露殿。
而後,在李世民的注視下,迅速的來到了縫隙之前。
當著李世民的麵,將鐵片貼在了縫隙之上。
緊接著,一陣咚咚咚的敲砸聲便傳到了李世民耳中。
“你們這是作甚!!!放肆!!!誰讓你們這麽做的!!!”
見他們要用鐵片將縫隙遮蔽,李世民心中又驚又怒,急忙伸手想要阻止。
然而,他的手剛從縫隙伸出,就聽噗的一聲,傳來一道悶響。
接著,手上便傳來鑽心的疼痛,差點沒把他的手骨敲碎。
收回手一看,李世民駭然了。
就見自己原本光滑細嫩的手上,竟然多了一道青紫,一看就是被人用錘子砸出來的。
“爾等放肆!朕要誅你等九族!!”
隔著層層門板,李世民對著外麵開始咆哮了起來。
然而,回答他的,依舊是一如既往的沉默。
身邊隨行的兩名太監,此時也已經明白發生了什麽。
他們臉色蒼白,驚恐的看著李世民。
不多時,李世民便聞到了一股尿騷味。
轉頭一看,便發現是其中一名太監竟然嚇尿了。
“沒用的東西!”
李世民低聲怒吼,直接揮起手中的天子劍,一劍紮進了那名太監的胸膛。
太監應聲倒地,抽搐了幾下,就一命嗚呼了。
另一名太監見狀,想也不想,本能的就想轉身逃走。
雙方在城下匯聚之後,吐蕃這邊便派遣使者,要求覲見大唐皇帝李世民。
此時的李世民,剛從長孫無忌口中得知自己的一眾好臣子做下的“好事”,正心急如焚之際,又聽到城外的崔林聯軍撤退,吐蕃蠻兵想要入城覲見的消息,頓時不由得冷汗涔涔。
他知道,沒有了崔林聯軍的牽製,這些吐蕃蠻兵現在就是長安城外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若是一個處理不當,很可能如當初的董卓入京那般,成為大唐的掘墓者了。
原本按照李世民的計劃,崔林聯軍是不可能這般輕易放棄的,定會和這些蠻兵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廝殺,最後鬧得兩敗俱傷,自己再盡起城內的數萬大軍,出城收拾殘局。
卻未曾想,崔盈盈和林菀這兩個女流之輩,竟然怕死至如此地步,擁有先進的火器,連與蠻兵放手一搏的勇氣都沒有。
僅僅因為一次的攻擊受挫,就果斷選擇撤退。
此等領兵之人,若是換做自己麾下,定是拉出去祭旗,激勵三軍的上好人選。
可惜對方的統帥不是自己,一切都未能按照自己預定的計劃進行。
對方非但沒能與蠻兵兩敗俱傷,甚至就連傷筋動骨都算不上。
根據兵部那邊送上來的情報,此戰過後,殘餘的蠻兵,再加上新來的蠻兵援軍,所有的蠻兵加起來,總數已超過六萬之數,比長安的守軍都要多上一些。
若是平常的城池,擁有六萬守軍,自然能輕易守住同等數量的敵人進攻。
可這裏是哪裏?
這裏可是東西寬9721米,南北長8652米的長安城,區區六萬不到的人馬撒出去,猶如滄海一粟,根本不可能長期堅守。
現在那些蠻兵沒有立刻攻城,隻不過是因為剛剛疾行趕路,還處於疲憊當中,還不知道城內的虛實,暫時還能受大唐管控而已。
一旦他們休息好了,發現自己被騙了,手中的紙鈔連張廢紙都不如的時候,那就是長安城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刻。
想明白這些的李世民,當即便對著一旁的長孫無忌吼道:
“去將兵部和戶部的那些飯桶給朕找來,另外,再派禮部的人,先去安撫一下那些蠻夷,告訴他們,就說朕已經在和眾大臣商議犒賞一事。”
“待得商議結束,便會立刻召見他們,賞下金銀珠寶,讓他們滿意而歸。”
聽到李世民的話,長孫無忌張了張嘴,最後還是什麽也沒說,行了一禮之後,便轉身離去了。
看著長孫無忌離開的背影,李世民眼中滿是狠厲與決絕。
當即便叫來了一名內侍,命其前去清點自己的內帑和庫存。
他打算再次大出血,先打發了這些蠻夷,然後再好好收拾自己的這些好臣子。
然而,讓李世民震驚的是,自己下達命令,讓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前來覲見,可左等右等,卻始終不見人來匯報。
就是自己派出去催促的內侍,也如泥牛入海一般,一去不複返。
經曆過大風大浪的李世民,自然明白此舉意味著什麽。
當即,他便急忙命人替自己更衣,想要親自出門查看情況。
隻不過,當李世民穿好龍袍,由兩位內侍陪同著來到甘露殿門口的時候,卻發現殿門怎麽也打不開,好像被人從外麵鎖死了一般。
詢問門外的侍衛,也並未得到任何回複。
這下,李世民即便再傻,也明白發生了什麽。
當即便抽出隨身攜帶的天子劍,對著殿門就是一通劈砍。
豈料,當他好不容易將殿門劈碎,露出來的,卻又是一層,不知道什麽時候釘上去的木板。
猶不死心的李世民再次拚盡全身的氣力,拚命揮砍。
這次,木板終於再次被劈碎。
然而,也就在木板被劈碎的瞬間,李世民也看清楚了外麵的情況。
此時的甘露殿外,竟然燈火通明,院中站滿了頂盔摜甲的士卒。
他們一個個用黑布蒙著臉麵,隻露出一雙眼睛。
透過縫隙,正死死的盯著殿內的李世民。
見此一幕,李世民的心都涼了半截。
“你們是什麽人!朕要見兵部尚書,要見長孫無忌!要見觀音婢!爾等這群亂臣賊子,莫不是想要造反不成!”
然而,回答李世民的,隻是死一般的沉默。
就在他欲要抬手再劈,將眼前阻攔的木板再次劈開的時候,遠處卻突然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透過縫隙,李世民再次看清,來的竟是一群蒙著臉麵的宮女太監。
他們一個個手持鐵片,迅速的接近甘露殿。
而後,在李世民的注視下,迅速的來到了縫隙之前。
當著李世民的麵,將鐵片貼在了縫隙之上。
緊接著,一陣咚咚咚的敲砸聲便傳到了李世民耳中。
“你們這是作甚!!!放肆!!!誰讓你們這麽做的!!!”
見他們要用鐵片將縫隙遮蔽,李世民心中又驚又怒,急忙伸手想要阻止。
然而,他的手剛從縫隙伸出,就聽噗的一聲,傳來一道悶響。
接著,手上便傳來鑽心的疼痛,差點沒把他的手骨敲碎。
收回手一看,李世民駭然了。
就見自己原本光滑細嫩的手上,竟然多了一道青紫,一看就是被人用錘子砸出來的。
“爾等放肆!朕要誅你等九族!!”
隔著層層門板,李世民對著外麵開始咆哮了起來。
然而,回答他的,依舊是一如既往的沉默。
身邊隨行的兩名太監,此時也已經明白發生了什麽。
他們臉色蒼白,驚恐的看著李世民。
不多時,李世民便聞到了一股尿騷味。
轉頭一看,便發現是其中一名太監竟然嚇尿了。
“沒用的東西!”
李世民低聲怒吼,直接揮起手中的天子劍,一劍紮進了那名太監的胸膛。
太監應聲倒地,抽搐了幾下,就一命嗚呼了。
另一名太監見狀,想也不想,本能的就想轉身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