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主食副食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 作者:秋田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俞悅找出自己做的相關的功課,邊整理邊道:“既然我們直播間曆史愛好者這麽多的話,那我們先從我國古代的本土作物開始說起好了。
華夏民族對於吃飽肚子的追求,可以說是由來已久了,而且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統治下,吃其實也依托於禮,古人什麽人能吃什麽其實也是有講究的。
《禮記》有言: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那麽,古人到底吃什麽,又怎麽吃呢?我們接下來以秦朝為例。
華夏古代本土五穀的話,主要是指稻、蜀、稷、麥、菽。也就是稻穀、黃米、高粱、小麥、大豆。
古人其實一天隻吃兩頓飯,不像我們一日三餐。一頓叫做朝食,大概在早上10點到11點之間,一頓是夕食,大概在下午3點到5點之間。”
天幕下許多百姓們聽到後世子孫竟能吃上一日三餐,許多老者都忍不住痛哭出聲,真好啊,下輩子希望能投胎到主播所在的現代,吃上一頓飽飯。
“秦朝大多數百姓是吃不上肉的,《詩經》裏說:‘六月食鬱,七月享葵,八月剝棗,九月菽苴,十月獲稻。’
老秦人的菜單裏,主要就是葵、菽、棗、瓜、苴這些蔬菜。肉類的話。當時主流的就是雞肉、狗肉、豬肉。
這些肉類中,雞肉放在今天也是華夏人餐桌上的常見肉類;狗肉的話現代已經沒有多少人吃了,但在古代的底層卻是大行其道。
至於豬肉在當時被叫做豚,我們現代人吃的豬肉都是騸過的,因為把煩惱根都切了嘛,所以整天什麽都不想,吃了睡睡了吃,自然心寬體胖長得快,也沒有什麽味道。
所以做出來也特別好吃,誰不饞紅燒肉回鍋肉烤五花肉呢。但是古代的豬是不騸的,所以肉特別腥臭,不到萬不得已,沒幾個人會吃。
剩下的牛就不說了,華夏古代妥妥的保護動物,天子都不一定能吃上。羊肉基本上也是隻有貴族階層才能吃。
以上都是副食,接下來我們說說主食。”
原來豚肉腥臊竟是因為沒有騸過?可這主播發言也太大膽了些,哪有女子將這種話掛在嘴邊的!
這些都隻是吃飽了沒事幹的人糾結的問題,有些養豬的黎庶人家想著自己飯都吃不飽,聽到俞悅說豬騸過可以不腥還能長得更快,將信將疑的去騸豬了。
“再說說主食,秦朝人的主食基本就是麥飯,秦朝時期的農業工具並不發達,隻能用杵臼來舂小麥。
但僅僅是這樣是沒辦法把小麥完全脫粒或者磨成麵粉的,也很難把小麥徹底蒸熟,所以麥飯口感特別差,到剌嗓子的地步。
但是因為小麥產量比菽高,所以秦人還是選擇大麵積種植小麥。”
九州一色的霜:所以其實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跟糠咽菜也沒什麽區別吧。
就要芋泥波波:我小時候我奶奶給我做過糠咽菜,真的難以下咽。
草莓奶糖:秦朝的時候烹飪的主要方式還是蒸和烤吧,調味料也少得可憐,鹽都是黃色的雜質特別多。
藍莓芝士多:估計古人看我們整個就是何不食肉糜吧。
晉朝以後的人點點頭,可不就是何不食肉糜嗎。雖然鐵鍋在魏晉南北朝就已經出現了,可尋常百姓有幾個家裏能有鐵鍋呢,就算有也不會奢侈到跟現代人一樣倒油炒菜。
西漢時期,趙過剛從田裏出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他看著百姓們邊幹活邊聚精會神地聽著天幕,長長地歎了口氣。
西漢—趙過:關於後世麥的種植方法及如何增產,主播可否告知一二,過感激不盡。
趙過一問,古人們才如夢初醒,紛紛向天幕詢問起來。
俞悅雙手往下壓了壓,示意大家不要著急:“大家先冷靜一下,之前有猜到大家會問所以我上網查了一下。
關於小麥的增產方法以及在華夏的種植曆史我都有保存,大家需要的話自取就可以了。
另外肥地的話其實張騫從西域帶回來苜宿草是很好的一種肥料,我這裏把照片貼一下大家可以看一下。
除了這個,人和動物的排泄物,山林裏腐朽的葉子之類的其實都是可以當作農家肥來使用的。
另外我還整理了我國古代農耕工具的演變曆程、製作方法和使用方法,感興趣的同學有機會也可以去博物館看看,或者可以去鄉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裏看看,說不定還能看到。”
刻竹簡太慢效率太低,東漢以前的嬴政、劉恒、劉徹等皇帝幹脆命人用絹帛記錄,畢竟這玩意實在是太重要了,操作得當絕對可以使當前國力再上一個檔次。
辛是始皇嬴政治下的黔首,他的前半生和大多數秦人一樣,從十幾歲就開始服徭役,然後日複一日地在田裏勞作。
成親生子後他的孩子人生軌跡也和他一模一樣,他並不知道什麽叫做麻木,隻是覺得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天幕出現以後,他眼見後世之人每頓都能吃飽甚至還有一日三餐,也曾經眼紅到想要關閉天幕,可想了想還是舍不得,哪怕看看那些吃食也是好的。
天幕同時還會說一些皇家秘辛,雖說他們不敢妄議貴人,可疲乏時聽聽天幕也挺有意思的。
他以為天幕也就是這點作用了,可今天,主播竟然把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具這樣的知識就這麽大大方方的告訴他們,辛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真是值了。
可他並不會作畫,雖說天幕上的字他本能的能看懂,但他不會寫,同他在田裏一同勞作的親朋鄰裏也不會。
辛急得團團轉,不知該怎麽辦才好,最後幹脆伏在田間嚎啕出聲,怎麽生活這麽艱難呢,他想。
他的兒子聽到父親的哭聲也禁不住紅了眼眶,這時卻有小吏在田間奔走,高聲疾呼:“快看天幕!陛下有旨,天幕之事陛下自會派人記錄,之後會有使者從鹹陽出發教大家!”
“陛下有旨,......”
“陛下有旨,......”
辛眯著眼睛看那小吏奔走相告,再一次流下淚來,這次卻是喜極而泣,原來他們的陛下直接在天幕讓百姓莫慌,陛下自有定奪。
辛於是又笑了起來,他就這樣又哭又笑地想,他們的始皇帝陛下果然是天幕說的那個什麽,千古一帝,他當得起。
笑聲在田間地頭傳了很遠,經久不息。
華夏民族對於吃飽肚子的追求,可以說是由來已久了,而且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統治下,吃其實也依托於禮,古人什麽人能吃什麽其實也是有講究的。
《禮記》有言: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那麽,古人到底吃什麽,又怎麽吃呢?我們接下來以秦朝為例。
華夏古代本土五穀的話,主要是指稻、蜀、稷、麥、菽。也就是稻穀、黃米、高粱、小麥、大豆。
古人其實一天隻吃兩頓飯,不像我們一日三餐。一頓叫做朝食,大概在早上10點到11點之間,一頓是夕食,大概在下午3點到5點之間。”
天幕下許多百姓們聽到後世子孫竟能吃上一日三餐,許多老者都忍不住痛哭出聲,真好啊,下輩子希望能投胎到主播所在的現代,吃上一頓飽飯。
“秦朝大多數百姓是吃不上肉的,《詩經》裏說:‘六月食鬱,七月享葵,八月剝棗,九月菽苴,十月獲稻。’
老秦人的菜單裏,主要就是葵、菽、棗、瓜、苴這些蔬菜。肉類的話。當時主流的就是雞肉、狗肉、豬肉。
這些肉類中,雞肉放在今天也是華夏人餐桌上的常見肉類;狗肉的話現代已經沒有多少人吃了,但在古代的底層卻是大行其道。
至於豬肉在當時被叫做豚,我們現代人吃的豬肉都是騸過的,因為把煩惱根都切了嘛,所以整天什麽都不想,吃了睡睡了吃,自然心寬體胖長得快,也沒有什麽味道。
所以做出來也特別好吃,誰不饞紅燒肉回鍋肉烤五花肉呢。但是古代的豬是不騸的,所以肉特別腥臭,不到萬不得已,沒幾個人會吃。
剩下的牛就不說了,華夏古代妥妥的保護動物,天子都不一定能吃上。羊肉基本上也是隻有貴族階層才能吃。
以上都是副食,接下來我們說說主食。”
原來豚肉腥臊竟是因為沒有騸過?可這主播發言也太大膽了些,哪有女子將這種話掛在嘴邊的!
這些都隻是吃飽了沒事幹的人糾結的問題,有些養豬的黎庶人家想著自己飯都吃不飽,聽到俞悅說豬騸過可以不腥還能長得更快,將信將疑的去騸豬了。
“再說說主食,秦朝人的主食基本就是麥飯,秦朝時期的農業工具並不發達,隻能用杵臼來舂小麥。
但僅僅是這樣是沒辦法把小麥完全脫粒或者磨成麵粉的,也很難把小麥徹底蒸熟,所以麥飯口感特別差,到剌嗓子的地步。
但是因為小麥產量比菽高,所以秦人還是選擇大麵積種植小麥。”
九州一色的霜:所以其實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跟糠咽菜也沒什麽區別吧。
就要芋泥波波:我小時候我奶奶給我做過糠咽菜,真的難以下咽。
草莓奶糖:秦朝的時候烹飪的主要方式還是蒸和烤吧,調味料也少得可憐,鹽都是黃色的雜質特別多。
藍莓芝士多:估計古人看我們整個就是何不食肉糜吧。
晉朝以後的人點點頭,可不就是何不食肉糜嗎。雖然鐵鍋在魏晉南北朝就已經出現了,可尋常百姓有幾個家裏能有鐵鍋呢,就算有也不會奢侈到跟現代人一樣倒油炒菜。
西漢時期,趙過剛從田裏出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他看著百姓們邊幹活邊聚精會神地聽著天幕,長長地歎了口氣。
西漢—趙過:關於後世麥的種植方法及如何增產,主播可否告知一二,過感激不盡。
趙過一問,古人們才如夢初醒,紛紛向天幕詢問起來。
俞悅雙手往下壓了壓,示意大家不要著急:“大家先冷靜一下,之前有猜到大家會問所以我上網查了一下。
關於小麥的增產方法以及在華夏的種植曆史我都有保存,大家需要的話自取就可以了。
另外肥地的話其實張騫從西域帶回來苜宿草是很好的一種肥料,我這裏把照片貼一下大家可以看一下。
除了這個,人和動物的排泄物,山林裏腐朽的葉子之類的其實都是可以當作農家肥來使用的。
另外我還整理了我國古代農耕工具的演變曆程、製作方法和使用方法,感興趣的同學有機會也可以去博物館看看,或者可以去鄉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裏看看,說不定還能看到。”
刻竹簡太慢效率太低,東漢以前的嬴政、劉恒、劉徹等皇帝幹脆命人用絹帛記錄,畢竟這玩意實在是太重要了,操作得當絕對可以使當前國力再上一個檔次。
辛是始皇嬴政治下的黔首,他的前半生和大多數秦人一樣,從十幾歲就開始服徭役,然後日複一日地在田裏勞作。
成親生子後他的孩子人生軌跡也和他一模一樣,他並不知道什麽叫做麻木,隻是覺得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天幕出現以後,他眼見後世之人每頓都能吃飽甚至還有一日三餐,也曾經眼紅到想要關閉天幕,可想了想還是舍不得,哪怕看看那些吃食也是好的。
天幕同時還會說一些皇家秘辛,雖說他們不敢妄議貴人,可疲乏時聽聽天幕也挺有意思的。
他以為天幕也就是這點作用了,可今天,主播竟然把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具這樣的知識就這麽大大方方的告訴他們,辛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真是值了。
可他並不會作畫,雖說天幕上的字他本能的能看懂,但他不會寫,同他在田裏一同勞作的親朋鄰裏也不會。
辛急得團團轉,不知該怎麽辦才好,最後幹脆伏在田間嚎啕出聲,怎麽生活這麽艱難呢,他想。
他的兒子聽到父親的哭聲也禁不住紅了眼眶,這時卻有小吏在田間奔走,高聲疾呼:“快看天幕!陛下有旨,天幕之事陛下自會派人記錄,之後會有使者從鹹陽出發教大家!”
“陛下有旨,......”
“陛下有旨,......”
辛眯著眼睛看那小吏奔走相告,再一次流下淚來,這次卻是喜極而泣,原來他們的陛下直接在天幕讓百姓莫慌,陛下自有定奪。
辛於是又笑了起來,他就這樣又哭又笑地想,他們的始皇帝陛下果然是天幕說的那個什麽,千古一帝,他當得起。
笑聲在田間地頭傳了很遠,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