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孫思邈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 作者:秋田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俞悅看見彈幕唐代人民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安慰也覺得眼睛有點酸酸的,她趕緊平複一下情緒,調侃道:
“這麽多人都還深深愛著大唐,深深懷念大唐白月光李世民,二鳳本人看到估計又得哭了,不過他值得。”
九州一色的霜:沒錯,他值得。
唐—李白:沒錯,他值得。
......
彈幕又被他值得蓋了厚厚一層。
俞悅:“看來今天注定是大唐專題了,我們現在準備去二號展廳看一看,那裏展出的顏筋柳骨裏的顏柳都是唐朝人。”
草莓奶糖:完蛋,悅悅又要刀我,現在跑還來得及嗎。
俞悅:“曆史不就是這樣嗎,總是充滿遺憾和悲歌,但我們還是要感謝史官,能讓我們循著故紙堆拚湊出千年歲月。
走吧,就算今天注定要吃一口大刀,你們也得跟我一起去。”
剛欣慰沒多久的二鳳看到草莓奶糖說的“刀我”兩個字,心中又隱隱覺得不妙,畢竟後人每說一次這兩個字,都不是什麽好事。
果然,等俞悅走到二號展廳,站在那塊《多寶塔感應碑》前,說的第一句話就坐實了他的猜測。
俞悅:“這就是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了,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塊碑文。顏真卿於公元709年出生,也是唐中宗李顯的景龍三年。
他是顏師古的五世從孫,顏師古是二鳳貞觀時期的臣子,官至秘書監。他也是顏杲卿的從弟。”
李世民當場破防,又是安史之亂!李隆基!李隆基!這一天的大喜大悲,二鳳終於還是受不住,急火攻心,一口鬱血噴出。
長孫皇後嚇得花容失色,連聲疾呼:“快!快去請藥王!”
小宮人連滾帶爬地往外跑。
李世民拍拍長孫皇後顫抖的手:“觀音婢,朕沒事,朕隻是恨,怎麽讓武媚娘和李亨把年幼和年老的他都殺了,真是便宜他了。
開元年間的他朕又動不得,這段時間朕也冷眼旁觀李亨處理一些國事的手腕,這也是個廢物。
朕真是怕啊,怕我大唐子民又再次經受戰亂,你知道杜甫是怎麽寫的嗎?他寫‘國破山河在’啊觀音婢!他說我大唐國破了!
朕甚至都不敢翻開他的‘三吏’、‘三別’,字字句句都是生民血淚,也都是對那個該死的李隆基的控訴!”
李世民最後幾個字幾乎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
長孫皇後:“二郎,我又何嚐不知,但是還沒發生的我們已經阻止了不是嗎,這一次大唐必不會再重蹈覆轍了。
你也要保全自身啊,如果沒有你,現在的大唐要何去何從,我和孩子們又要何去何從呢。”
李世民:“放心吧觀音婢,你知道的,朕不是容易頹廢之人。”
帝後二人正說著話呢,小宮人帶著藥王就風風火火地跑進大殿,連通傳都沒顧得上,畢竟他們陛下剛剛看著確實太嚇人了。
孫思邈給李世民把了脈,開了方子,囑咐他心緒切不可再有波動,李世民都一一點頭應了,心想他派人把藥王請回來算是請對了。
自從藥王進宮,李世民感覺不僅他自己,觀音婢和孩子們在藥王的調理下看著氣色都好上不少。
孫思邈幸虧是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然高低得給他表演個藥王無語。
他也是看了天幕才決定進宮,給他們陛下皇後太子公主等等一堆人把完脈後,藥王心裏隻有一個想法:這一家子是在養蠱嗎!怎麽什麽疑難雜症都有。
還好有天幕,孫思邈征得李世民的同意後,把脈案模糊患者身份發在醫學群裏,得以跟後世醫者們一起研究。
聽說有幾個後世中醫本科生看完這幾個脈案當場就哭了,一邊哭一邊喊:這題我不會解啊,你們等會我去搖人。
然後又來了一堆人,嗯,都穿著後世的白大褂,頭發也都是花白一片,看著感覺很可靠的樣子。
然後與他們交流後一直在“原來如此”、“還能這樣”、“還能那樣”,看著不太聰明的樣子。
不過現代醫者也會從現代科技的角度,指出一些他們這些古人的謬誤,也常常讓孫思邈和群裏其他古代醫者們有恍然大悟之感。
所以對於後人們時不時就要問上一兩句對他們來說是常識性問題的問題,古人們也都很耐心地回答了,雙方借著天幕互通有無。
藥王很滿意,他覺得這個群主李時珍真是個小天才,把他們拉在一起,前世的華佗,張仲景也不錯,甚至還有扁鵲先生。
滿意的藥王繼續工作了,他還得給魏王殿下配食療的方子,還有其他皇子公主們也得量身定製藥方。
如果說碑林是書法愛好者的朝聖地,那他們這個群可能會會讓後世中醫學生都瘋了吧。
貞觀年間好一頓雞飛狗跳,俞悅一無所知,繼續說起顏真卿。
俞悅:“說起來,顏家在當時的唐朝,還是挺有名的,他們的祖先往上可考是顏回,也就是孔子七十二門生之一。
再往下比較有名的就是顏之推了,他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當世大儒,在開皇十七年左右去世。
顏之推的孫子就是顏師古,我們剛剛說的太宗的秘書監,李承乾還曾經名顏師古為《漢書》作注,也是一代名儒。
再有名的就要到顏真卿這一代了。顏家也稱得上一句滿門忠烈,顏杲卿,顏真卿,顏季明都是為國捐軀。
顏真卿作為一代楷書大家,被後世譽為‘楷書聖人’,卻寫出了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第一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天幕下顏真卿聞言一驚,《祭侄文稿》!原來在俞悅所在的那個平行世界,季明竟是先他而去嗎。
平行世界是他聽後人彈幕偶爾討論學到的詞,完美描述他們和俞悅所在的世界的關係。
顏真卿正焦急的等待後續,外麵有人通傳,說陛下召他進宮。是李亨派來的內侍。
顏真卿反應過來,現在李隆基已經是先帝了,而他也被調回京城,不再是平原太守了。
這一次,大唐必不會再重蹈覆轍。
“這麽多人都還深深愛著大唐,深深懷念大唐白月光李世民,二鳳本人看到估計又得哭了,不過他值得。”
九州一色的霜:沒錯,他值得。
唐—李白:沒錯,他值得。
......
彈幕又被他值得蓋了厚厚一層。
俞悅:“看來今天注定是大唐專題了,我們現在準備去二號展廳看一看,那裏展出的顏筋柳骨裏的顏柳都是唐朝人。”
草莓奶糖:完蛋,悅悅又要刀我,現在跑還來得及嗎。
俞悅:“曆史不就是這樣嗎,總是充滿遺憾和悲歌,但我們還是要感謝史官,能讓我們循著故紙堆拚湊出千年歲月。
走吧,就算今天注定要吃一口大刀,你們也得跟我一起去。”
剛欣慰沒多久的二鳳看到草莓奶糖說的“刀我”兩個字,心中又隱隱覺得不妙,畢竟後人每說一次這兩個字,都不是什麽好事。
果然,等俞悅走到二號展廳,站在那塊《多寶塔感應碑》前,說的第一句話就坐實了他的猜測。
俞悅:“這就是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了,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塊碑文。顏真卿於公元709年出生,也是唐中宗李顯的景龍三年。
他是顏師古的五世從孫,顏師古是二鳳貞觀時期的臣子,官至秘書監。他也是顏杲卿的從弟。”
李世民當場破防,又是安史之亂!李隆基!李隆基!這一天的大喜大悲,二鳳終於還是受不住,急火攻心,一口鬱血噴出。
長孫皇後嚇得花容失色,連聲疾呼:“快!快去請藥王!”
小宮人連滾帶爬地往外跑。
李世民拍拍長孫皇後顫抖的手:“觀音婢,朕沒事,朕隻是恨,怎麽讓武媚娘和李亨把年幼和年老的他都殺了,真是便宜他了。
開元年間的他朕又動不得,這段時間朕也冷眼旁觀李亨處理一些國事的手腕,這也是個廢物。
朕真是怕啊,怕我大唐子民又再次經受戰亂,你知道杜甫是怎麽寫的嗎?他寫‘國破山河在’啊觀音婢!他說我大唐國破了!
朕甚至都不敢翻開他的‘三吏’、‘三別’,字字句句都是生民血淚,也都是對那個該死的李隆基的控訴!”
李世民最後幾個字幾乎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
長孫皇後:“二郎,我又何嚐不知,但是還沒發生的我們已經阻止了不是嗎,這一次大唐必不會再重蹈覆轍了。
你也要保全自身啊,如果沒有你,現在的大唐要何去何從,我和孩子們又要何去何從呢。”
李世民:“放心吧觀音婢,你知道的,朕不是容易頹廢之人。”
帝後二人正說著話呢,小宮人帶著藥王就風風火火地跑進大殿,連通傳都沒顧得上,畢竟他們陛下剛剛看著確實太嚇人了。
孫思邈給李世民把了脈,開了方子,囑咐他心緒切不可再有波動,李世民都一一點頭應了,心想他派人把藥王請回來算是請對了。
自從藥王進宮,李世民感覺不僅他自己,觀音婢和孩子們在藥王的調理下看著氣色都好上不少。
孫思邈幸虧是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然高低得給他表演個藥王無語。
他也是看了天幕才決定進宮,給他們陛下皇後太子公主等等一堆人把完脈後,藥王心裏隻有一個想法:這一家子是在養蠱嗎!怎麽什麽疑難雜症都有。
還好有天幕,孫思邈征得李世民的同意後,把脈案模糊患者身份發在醫學群裏,得以跟後世醫者們一起研究。
聽說有幾個後世中醫本科生看完這幾個脈案當場就哭了,一邊哭一邊喊:這題我不會解啊,你們等會我去搖人。
然後又來了一堆人,嗯,都穿著後世的白大褂,頭發也都是花白一片,看著感覺很可靠的樣子。
然後與他們交流後一直在“原來如此”、“還能這樣”、“還能那樣”,看著不太聰明的樣子。
不過現代醫者也會從現代科技的角度,指出一些他們這些古人的謬誤,也常常讓孫思邈和群裏其他古代醫者們有恍然大悟之感。
所以對於後人們時不時就要問上一兩句對他們來說是常識性問題的問題,古人們也都很耐心地回答了,雙方借著天幕互通有無。
藥王很滿意,他覺得這個群主李時珍真是個小天才,把他們拉在一起,前世的華佗,張仲景也不錯,甚至還有扁鵲先生。
滿意的藥王繼續工作了,他還得給魏王殿下配食療的方子,還有其他皇子公主們也得量身定製藥方。
如果說碑林是書法愛好者的朝聖地,那他們這個群可能會會讓後世中醫學生都瘋了吧。
貞觀年間好一頓雞飛狗跳,俞悅一無所知,繼續說起顏真卿。
俞悅:“說起來,顏家在當時的唐朝,還是挺有名的,他們的祖先往上可考是顏回,也就是孔子七十二門生之一。
再往下比較有名的就是顏之推了,他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當世大儒,在開皇十七年左右去世。
顏之推的孫子就是顏師古,我們剛剛說的太宗的秘書監,李承乾還曾經名顏師古為《漢書》作注,也是一代名儒。
再有名的就要到顏真卿這一代了。顏家也稱得上一句滿門忠烈,顏杲卿,顏真卿,顏季明都是為國捐軀。
顏真卿作為一代楷書大家,被後世譽為‘楷書聖人’,卻寫出了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第一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天幕下顏真卿聞言一驚,《祭侄文稿》!原來在俞悅所在的那個平行世界,季明竟是先他而去嗎。
平行世界是他聽後人彈幕偶爾討論學到的詞,完美描述他們和俞悅所在的世界的關係。
顏真卿正焦急的等待後續,外麵有人通傳,說陛下召他進宮。是李亨派來的內侍。
顏真卿反應過來,現在李隆基已經是先帝了,而他也被調回京城,不再是平原太守了。
這一次,大唐必不會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