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程夫人2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 作者:秋田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俞悅:“希望以後能少一些蘇八娘,多一些蘇小妹吧。我們繼續說回程夫人。
雖然蘇洵想讀書了,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擺在眼前,那就是如果專心讀書,就不能賺錢養家了。
程夫人則是告訴他不要考慮家中的事,一切有我呢,你安心讀書就好。如此這般說辭並非隻是安慰丈夫。
而是程夫人確實已經有了治家良策,程夫人變賣了嫁妝做,做開了小本生意。
因為經營有方,蘇家的家境慢慢地好了起來,幾年之後居然還成了小富之家。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程夫人不但賢惠,而且既有智慧除此之外,他也是個極有愛心的人蘇東坡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自己的母親: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堂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彀可俯而窺也。
他說,小時候在家讀書包總能聽見院子裏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蘇家的院子裏鳥巢很多。
那是因為陳夫人很有愛心,禁止家人傷害小鳥,所以鳥兒們都願意來蘇家築巢,蘇軾和蘇轍也就在一片鳥語花香中讀書成長,和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
更值得一提的是,程夫人不僅善於理財,讓家境漸漸的殷實起來,而且她也同樣樂善好施,極有同情心。
程夫人同樣不為金錢所束縛,經常周濟窮人,鄉親們有困難,她也屢屢出資幫助,且不求償還。
程夫人還教育蘇軾和蘇轍說:一個家庭財產太多,並不是福氣,把財產留給兒孫,會害了他們的。
這種思想境界,不知道比那些滿心功利,卻滿聖人之言的正人君子們要高出多少個段位。
也難怪她能培養出蘇軾和蘇轍這樣的天才來。
其實在程夫人在還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高貴人格。
程家父兄都在潮中為官,家中巨富,而且程家又是眉山望族,她是有飛揚跋扈的資本的。
但程夫人從小就不喜奢華,不戴首飾珠寶,不穿綾羅綢緞,卻極愛讀書寫文章與筆墨。琴棋書畫為友。
程夫人的父親都感慨道:家資萬貫,你卻如此節儉,真是辜負了自己的富貴命。
而程夫人卻說,做個豪門貧小姐,豈不是更有樂趣嗎?
現在再結合蘇八娘的悲慘境遇看來,不是程家有多麽會教育孩子,而是程夫人本人就很出色。
她才是那個例外。”
九州一色的霜:這樣的媽媽感覺真的溫柔又堅定,待在她身邊一定很安心。
北宋—蘇八娘:我母親自然是極好的母親。
草莓奶糖:這輩子是沒機會了,希望下輩子可以投胎到這樣的家庭裏。
唐—韓愈:既然沒有這種母親,為何不是想自己成為這樣的母親?
草莓奶糖:你罵誰會結婚生子呢!
唐—韓愈:......是在下冒犯了。
俞悅:“其實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是自己的個人選擇,我們當然也衷心祝福每個有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幸福的童年。
其實我個人的話,跟我不養寵物的邏輯是一樣的,我沒有信心生下來能照顧好他到長大成人。
而且現在孩子一生下來你就不得不卷,我嫌累,快樂教育的話又怕孩子長大了反過來一句‘沒錢別生’懟我臉上。
所以還是看別人養娃吧,反正互聯網上萌娃那麽多,不愁當不了雲姨姨,比如丘比特和團團圓圓我都挺喜歡的。
親子關係還挺難解的,主要我自己都是情緒不穩定的人,就幹脆不解了。”
老祖宗們依舊表示尊重祝福但不理解,畢竟每個時期每個朝代的情況都不一樣,但無論在哪朝哪代,人口都是最重要的資源。
秦皇漢武甚至在想要是俞悅繼續說下去,他們得想辦法把天幕關閉了,俞悅的思想太超前,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
522:汗流浹背了老鐵,要不我消音?
好在俞悅沒再繼續說什麽對古代統治者們來說就是誅心之言的話,她繼續說回了程夫人:
“愛心、智慧、格局、安貧樂道這些都是母親留給孩子們的寶貴財富,比任何書本上的知識都重要。
蘇軾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放眼天下沒有一個壞人,這都跟母親的高貴品格拋不開關係。
縱觀蘇軾的一生,屢遭陷害,仕途坎坷到了極點,但不管身處多麽悲催的境地,他都堅持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
他豁達開朗,行善無數,從他的身上處處都可以看到程夫人的影子。
然而,程夫人留給孩子們最偉大的財富還不是這些,而是正義感。
蘇軾小的時候,蘇洵經常遊曆四方,母親教他讀書。有一日,他們讀到《後漢書·範滂傳》:
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
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曲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
零仰曰:‘範滂清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資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乃指滂之所用以為‘範黨’。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
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
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複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
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
蘇軾為範滂母子為了正義,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他問母親,若長大後自己做範滂那樣的人,母親願不願意。
陳夫人肅然正色回答:你若能做範滂,難道我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作為一個母親,自然是最重視孩子們的平安,絕大多數的媽媽雖然心裏也明白,應該堅守正義。
可如果事情真發生在自家的頭上,卻又不希望孩子做那種視死如歸的人。
但程夫人卻能鼓勵孩子堅守正義,不畏強暴,足見她有多麽的偉大。
蘇東坡的一生,能夠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北宋官場裏,無論受到了多麽大的打擊,遭受多麽惡意的誣陷,依舊能夠不忘初心,事事為了百姓堅守正義,這都是母親賦予他的精神力量。”
說到這裏,俞悅停頓了一下,她想了想道:“換做我的話,我肯定會教育自己的孩子第一時間保護自己。
但我也肯定不會說真的去見義勇為的人傻,因為真正高尚的品格不應該消弭於世間,我傾向於人間值得。”
九州一色的霜: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得見天下大同吧。
俞悅笑了:“對,希望我們有生之年都能夠得見天下大同。
有程夫人這麽一個好妻子做後方,默默地支持蘇洵,相夫教子,他自然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業中。
然而他能夠成為天才,卻不是靠著科考之路一鳴驚人,而是真正的做到了為學而學,為了真知灼見,解決問題而學。”
雖然蘇洵想讀書了,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擺在眼前,那就是如果專心讀書,就不能賺錢養家了。
程夫人則是告訴他不要考慮家中的事,一切有我呢,你安心讀書就好。如此這般說辭並非隻是安慰丈夫。
而是程夫人確實已經有了治家良策,程夫人變賣了嫁妝做,做開了小本生意。
因為經營有方,蘇家的家境慢慢地好了起來,幾年之後居然還成了小富之家。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程夫人不但賢惠,而且既有智慧除此之外,他也是個極有愛心的人蘇東坡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自己的母親: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堂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彀可俯而窺也。
他說,小時候在家讀書包總能聽見院子裏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蘇家的院子裏鳥巢很多。
那是因為陳夫人很有愛心,禁止家人傷害小鳥,所以鳥兒們都願意來蘇家築巢,蘇軾和蘇轍也就在一片鳥語花香中讀書成長,和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
更值得一提的是,程夫人不僅善於理財,讓家境漸漸的殷實起來,而且她也同樣樂善好施,極有同情心。
程夫人同樣不為金錢所束縛,經常周濟窮人,鄉親們有困難,她也屢屢出資幫助,且不求償還。
程夫人還教育蘇軾和蘇轍說:一個家庭財產太多,並不是福氣,把財產留給兒孫,會害了他們的。
這種思想境界,不知道比那些滿心功利,卻滿聖人之言的正人君子們要高出多少個段位。
也難怪她能培養出蘇軾和蘇轍這樣的天才來。
其實在程夫人在還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高貴人格。
程家父兄都在潮中為官,家中巨富,而且程家又是眉山望族,她是有飛揚跋扈的資本的。
但程夫人從小就不喜奢華,不戴首飾珠寶,不穿綾羅綢緞,卻極愛讀書寫文章與筆墨。琴棋書畫為友。
程夫人的父親都感慨道:家資萬貫,你卻如此節儉,真是辜負了自己的富貴命。
而程夫人卻說,做個豪門貧小姐,豈不是更有樂趣嗎?
現在再結合蘇八娘的悲慘境遇看來,不是程家有多麽會教育孩子,而是程夫人本人就很出色。
她才是那個例外。”
九州一色的霜:這樣的媽媽感覺真的溫柔又堅定,待在她身邊一定很安心。
北宋—蘇八娘:我母親自然是極好的母親。
草莓奶糖:這輩子是沒機會了,希望下輩子可以投胎到這樣的家庭裏。
唐—韓愈:既然沒有這種母親,為何不是想自己成為這樣的母親?
草莓奶糖:你罵誰會結婚生子呢!
唐—韓愈:......是在下冒犯了。
俞悅:“其實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是自己的個人選擇,我們當然也衷心祝福每個有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幸福的童年。
其實我個人的話,跟我不養寵物的邏輯是一樣的,我沒有信心生下來能照顧好他到長大成人。
而且現在孩子一生下來你就不得不卷,我嫌累,快樂教育的話又怕孩子長大了反過來一句‘沒錢別生’懟我臉上。
所以還是看別人養娃吧,反正互聯網上萌娃那麽多,不愁當不了雲姨姨,比如丘比特和團團圓圓我都挺喜歡的。
親子關係還挺難解的,主要我自己都是情緒不穩定的人,就幹脆不解了。”
老祖宗們依舊表示尊重祝福但不理解,畢竟每個時期每個朝代的情況都不一樣,但無論在哪朝哪代,人口都是最重要的資源。
秦皇漢武甚至在想要是俞悅繼續說下去,他們得想辦法把天幕關閉了,俞悅的思想太超前,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
522:汗流浹背了老鐵,要不我消音?
好在俞悅沒再繼續說什麽對古代統治者們來說就是誅心之言的話,她繼續說回了程夫人:
“愛心、智慧、格局、安貧樂道這些都是母親留給孩子們的寶貴財富,比任何書本上的知識都重要。
蘇軾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放眼天下沒有一個壞人,這都跟母親的高貴品格拋不開關係。
縱觀蘇軾的一生,屢遭陷害,仕途坎坷到了極點,但不管身處多麽悲催的境地,他都堅持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
他豁達開朗,行善無數,從他的身上處處都可以看到程夫人的影子。
然而,程夫人留給孩子們最偉大的財富還不是這些,而是正義感。
蘇軾小的時候,蘇洵經常遊曆四方,母親教他讀書。有一日,他們讀到《後漢書·範滂傳》:
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
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曲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
零仰曰:‘範滂清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資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乃指滂之所用以為‘範黨’。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
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
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複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
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
蘇軾為範滂母子為了正義,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他問母親,若長大後自己做範滂那樣的人,母親願不願意。
陳夫人肅然正色回答:你若能做範滂,難道我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作為一個母親,自然是最重視孩子們的平安,絕大多數的媽媽雖然心裏也明白,應該堅守正義。
可如果事情真發生在自家的頭上,卻又不希望孩子做那種視死如歸的人。
但程夫人卻能鼓勵孩子堅守正義,不畏強暴,足見她有多麽的偉大。
蘇東坡的一生,能夠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北宋官場裏,無論受到了多麽大的打擊,遭受多麽惡意的誣陷,依舊能夠不忘初心,事事為了百姓堅守正義,這都是母親賦予他的精神力量。”
說到這裏,俞悅停頓了一下,她想了想道:“換做我的話,我肯定會教育自己的孩子第一時間保護自己。
但我也肯定不會說真的去見義勇為的人傻,因為真正高尚的品格不應該消弭於世間,我傾向於人間值得。”
九州一色的霜: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得見天下大同吧。
俞悅笑了:“對,希望我們有生之年都能夠得見天下大同。
有程夫人這麽一個好妻子做後方,默默地支持蘇洵,相夫教子,他自然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業中。
然而他能夠成為天才,卻不是靠著科考之路一鳴驚人,而是真正的做到了為學而學,為了真知灼見,解決問題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