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蘇轍2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 作者:秋田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俞悅話音剛落,北宋之前的眾人胃口就被高高吊起,看來這父子三人其實命運都挺坎坷的。
老爹人到中年(古代)才發奮讀書,結果屢試不第,哥哥蘇軾少年天才,卻被貶嶺南最後客死他鄉,弟弟前半生又因為直言一直在官場混不開。
俞悅剛喝了口水,北宋之前的眾人就迫不及待地催更。
東晉—謝靈運:悅娘子,三蘇後續如何?
西漢—賈誼:是啊悅娘子,煩請告知後續。
九州一色的霜:翻譯:別喝水了,快說!
俞悅:......
主播的命就不是命嗎!
俞悅認命地繼續:“我們都知道,宋仁宗當年的美好願望隻有蘇轍實現了。
很多人說蘇軾被貶後,之所以還有心情研究美食,‘夜襲’張懷民,‘騷擾’佛印。恣意於山水之中,都是因為有個好弟弟做靠山。
天塌下來有蘇轍給蘇軾撐著,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既然蘇轍比蘇軾還能直言,連皇帝都敢罵那他真的適合在官場混嗎?咋又能當上宰相呢?
想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得先從蘇轍的性格說起,蘇軾的性格像他的爺爺蘇序,大大咧咧,有話從不憋著,如果不把心裏話說出來,感覺就像一隻蒼蠅卡在喉嚨裏。
而蘇轍呢,性格則和他父親蘇洵很像,十分的平和內斂。沉默寡言。
但平和內向的人不代表心裏平靜。實際上蘇轍的思想更為壯懷激烈,看問題的角度也更加入木三分。有著深刻的思辨性。
就像一個頂級的武功高手。在拔劍前安靜得像一尊雕像一樣。
蘇軾在政治上的態度很鮮明,蘇轍在政治上的態度則更加的堅決果斷,不留情麵,隻是他不愛說話的性格,很容易讓人產生誤判,看不清他的真實立場。
九州一色的霜:要來了要來了,王荊公要直呼詐騙了。
明月鬆間照:笑死了,王荊公:家人們誰懂啊,我把臥底招進來了。
草莓奶糖:老王要哭哭了。
北宋—王安石:......
雖然知道該來的總會來,但是一想到自己的“黑曆史”,王安石還是痛苦麵具,甚至想要不這段就不聽了。
俞悅忍笑:“沒錯。第一個看走眼,大呼上當的人就是王安石。王安石變法之初並不太看好蘇軾,因為他知道蘇軾肯定不同意自己的那一套。
蘇轍則剛好相反,老王一開始非常看好蘇轍,覺得他重視理財,看問題往往能切中要害,一針見血。
於是就把蘇轍拉進了自己的‘製置三司條例司’裏,相當於改革變法領導小組,蘇轍在裏麵擔任高級參謀。
然而拉進來後,到討論具體改革措施時王安石直接傻眼了,蘇轍是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樣樣談不攏。
搞得王安石都快崩潰了。”
九州一色的霜:說到王安石也是意難平啊,他的變法要是真能成功說不定大宋還有得救。
明月鬆間照:王安石變法有種先進架構放進落後製程的既視感。
明月鬆間照:王安石變法,理論上是正確的,可操作的。至少前期王在地方,自己用實際行動驗證過,有結果。
明月鬆間照:但是,到中期,王為了盡快出結果,證明這個方法正確,錯誤用人。
明月鬆間照:這也導致根本就沒有培養出堅定自己理念的一批人才。後期完全變成了黨爭,已經脫離變法了。
俞悅:“主要北宋高層也跟鬧著玩一樣,宋神宗上位開始變法,神宗嘎了高太後反對變法。
到宋哲宗上位後又要變法推行新政,他嘎了以後新的統治者又要反對變法,反複橫跳。就跟鬧著玩一樣。”
九州一色的霜:還是神宗哲宗走太早了,可惜了。
王安石聽後人們討論,原來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嗎,神宗陛下竟然會英年早逝?還有後麵的哲宗陛下竟也?
草莓奶糖:主要是趙宋崇火吧,皇宮裏的紅色基本都是用朱砂塗的,然後好像是房梁還是哪裏有毒來著。
明月鬆間照:那怪不得,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裏,身體肯定強不到哪去。
北宋眾人:!!!
原來這才是陛下們短壽的真相嗎,王安石坐不住了,他趕緊吩咐人備車,他要讓陛下查清到底是怎麽回事。
陛下是支持他變法的,現在天幕也指出變法問題所在,隻要陛下康健,他相信自己一定會實現畢生所願。
俞悅:“這個我還真不知道,不過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還是把這些交給考古學家吧,我們繼續說蘇轍。
實際上蘇轍之前就給宋神宗寫了封信,言辭激烈地說,變法的很多事情就是胡來,做事情的先後順序都搞不清,最後隻能是好心辦壞事。
進了製置三司條例司後,他又寫了一篇製置三司條例思論事狀,鞭辟入裏地全麵否定新法,這下可鬧得大笑話了。
王安石精挑細選的新法人才。改革高參,居然寫文章全麵反對新法,老王都快氣哭了,心說看走眼也沒這麽看走眼的吧。
蘇軾可能還會很耐心地跟你解釋一下,變法是好事,但不要操之過急,應該循序漸進。
而蘇轍則是一點麵子也不給老王。直接給新法來了個全麵否定。
看見王安石都快氣炸了,陳神就召見他,問他蘇轍的學問到底怎麽樣。
王安石說,有才歸有才。不過是春秋戰國縱橫家們的那一套,誇誇其談,跟他哥一樣一樣的。
宋神宗說不對吧,說蘇秦和張儀的原則是,淨挑君王愛聽的說,可蘇轍言辭激烈,專門找皇帝不愛聽的講,應該還是不一樣的吧。
宋神宗話鋒一轉,又說不過改革大局為重,你要是覺得他倆不能用,就把他們支開吧。
所以蘇轍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深諳官場哲學,懂得明哲保身之人。
他上疏反對新法,比他哥要早四個月,請求調離京城,不在京城繼續扯了,比蘇軾要早兩年。
蘇轍是一個眼睛裏揉不得的人,可沒有他哥哥蘇軾的好脾氣,盡管他可能表現得比蘇軾更加的內斂和沉默。
不過也正因為蘇轍的內斂和沉默,讓他雖然得罪了頂層人物,卻沒有把柄,讓小人攥住。
而蘇軾性格開朗,動不動就喜歡寫詩。文采飛揚,也極善於表達和比喻,內容形象生動。
於是朝廷裏的小人就能從他的詩詞中尋章逐句。指鹿為馬地坑他。
而蘇轍的詩,寓意深刻,往往都是在闡述一個哲理,膚淺的小人們難以體會,也就找不出他的把柄來。
所謂‘閻王好鬥,小鬼難纏’拿。
所以結果就是,蘇轍罵皇帝,坑王安石沒事,蘇軾卻因為烏台詩案被小人們整的下獄,印堂發黑。”
九州一色的霜:宋仁宗\/王安石:所以我們大度你就使勁逮著我們薅是嗎!
草莓奶糖:王安石也挺慘的。被小人抹黑一千多年,到現在還有人黑他。
明月鬆間照:因為新法改革動到某些人的蛋糕了唄。
就要芋泥波波:這裏點名某位把國土主動割給外邦的宰相,是誰我不說。
咪咪是隻小貓:你直接報司馬光身份證得了。
老爹人到中年(古代)才發奮讀書,結果屢試不第,哥哥蘇軾少年天才,卻被貶嶺南最後客死他鄉,弟弟前半生又因為直言一直在官場混不開。
俞悅剛喝了口水,北宋之前的眾人就迫不及待地催更。
東晉—謝靈運:悅娘子,三蘇後續如何?
西漢—賈誼:是啊悅娘子,煩請告知後續。
九州一色的霜:翻譯:別喝水了,快說!
俞悅:......
主播的命就不是命嗎!
俞悅認命地繼續:“我們都知道,宋仁宗當年的美好願望隻有蘇轍實現了。
很多人說蘇軾被貶後,之所以還有心情研究美食,‘夜襲’張懷民,‘騷擾’佛印。恣意於山水之中,都是因為有個好弟弟做靠山。
天塌下來有蘇轍給蘇軾撐著,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既然蘇轍比蘇軾還能直言,連皇帝都敢罵那他真的適合在官場混嗎?咋又能當上宰相呢?
想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得先從蘇轍的性格說起,蘇軾的性格像他的爺爺蘇序,大大咧咧,有話從不憋著,如果不把心裏話說出來,感覺就像一隻蒼蠅卡在喉嚨裏。
而蘇轍呢,性格則和他父親蘇洵很像,十分的平和內斂。沉默寡言。
但平和內向的人不代表心裏平靜。實際上蘇轍的思想更為壯懷激烈,看問題的角度也更加入木三分。有著深刻的思辨性。
就像一個頂級的武功高手。在拔劍前安靜得像一尊雕像一樣。
蘇軾在政治上的態度很鮮明,蘇轍在政治上的態度則更加的堅決果斷,不留情麵,隻是他不愛說話的性格,很容易讓人產生誤判,看不清他的真實立場。
九州一色的霜:要來了要來了,王荊公要直呼詐騙了。
明月鬆間照:笑死了,王荊公:家人們誰懂啊,我把臥底招進來了。
草莓奶糖:老王要哭哭了。
北宋—王安石:......
雖然知道該來的總會來,但是一想到自己的“黑曆史”,王安石還是痛苦麵具,甚至想要不這段就不聽了。
俞悅忍笑:“沒錯。第一個看走眼,大呼上當的人就是王安石。王安石變法之初並不太看好蘇軾,因為他知道蘇軾肯定不同意自己的那一套。
蘇轍則剛好相反,老王一開始非常看好蘇轍,覺得他重視理財,看問題往往能切中要害,一針見血。
於是就把蘇轍拉進了自己的‘製置三司條例司’裏,相當於改革變法領導小組,蘇轍在裏麵擔任高級參謀。
然而拉進來後,到討論具體改革措施時王安石直接傻眼了,蘇轍是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樣樣談不攏。
搞得王安石都快崩潰了。”
九州一色的霜:說到王安石也是意難平啊,他的變法要是真能成功說不定大宋還有得救。
明月鬆間照:王安石變法有種先進架構放進落後製程的既視感。
明月鬆間照:王安石變法,理論上是正確的,可操作的。至少前期王在地方,自己用實際行動驗證過,有結果。
明月鬆間照:但是,到中期,王為了盡快出結果,證明這個方法正確,錯誤用人。
明月鬆間照:這也導致根本就沒有培養出堅定自己理念的一批人才。後期完全變成了黨爭,已經脫離變法了。
俞悅:“主要北宋高層也跟鬧著玩一樣,宋神宗上位開始變法,神宗嘎了高太後反對變法。
到宋哲宗上位後又要變法推行新政,他嘎了以後新的統治者又要反對變法,反複橫跳。就跟鬧著玩一樣。”
九州一色的霜:還是神宗哲宗走太早了,可惜了。
王安石聽後人們討論,原來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嗎,神宗陛下竟然會英年早逝?還有後麵的哲宗陛下竟也?
草莓奶糖:主要是趙宋崇火吧,皇宮裏的紅色基本都是用朱砂塗的,然後好像是房梁還是哪裏有毒來著。
明月鬆間照:那怪不得,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裏,身體肯定強不到哪去。
北宋眾人:!!!
原來這才是陛下們短壽的真相嗎,王安石坐不住了,他趕緊吩咐人備車,他要讓陛下查清到底是怎麽回事。
陛下是支持他變法的,現在天幕也指出變法問題所在,隻要陛下康健,他相信自己一定會實現畢生所願。
俞悅:“這個我還真不知道,不過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還是把這些交給考古學家吧,我們繼續說蘇轍。
實際上蘇轍之前就給宋神宗寫了封信,言辭激烈地說,變法的很多事情就是胡來,做事情的先後順序都搞不清,最後隻能是好心辦壞事。
進了製置三司條例司後,他又寫了一篇製置三司條例思論事狀,鞭辟入裏地全麵否定新法,這下可鬧得大笑話了。
王安石精挑細選的新法人才。改革高參,居然寫文章全麵反對新法,老王都快氣哭了,心說看走眼也沒這麽看走眼的吧。
蘇軾可能還會很耐心地跟你解釋一下,變法是好事,但不要操之過急,應該循序漸進。
而蘇轍則是一點麵子也不給老王。直接給新法來了個全麵否定。
看見王安石都快氣炸了,陳神就召見他,問他蘇轍的學問到底怎麽樣。
王安石說,有才歸有才。不過是春秋戰國縱橫家們的那一套,誇誇其談,跟他哥一樣一樣的。
宋神宗說不對吧,說蘇秦和張儀的原則是,淨挑君王愛聽的說,可蘇轍言辭激烈,專門找皇帝不愛聽的講,應該還是不一樣的吧。
宋神宗話鋒一轉,又說不過改革大局為重,你要是覺得他倆不能用,就把他們支開吧。
所以蘇轍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深諳官場哲學,懂得明哲保身之人。
他上疏反對新法,比他哥要早四個月,請求調離京城,不在京城繼續扯了,比蘇軾要早兩年。
蘇轍是一個眼睛裏揉不得的人,可沒有他哥哥蘇軾的好脾氣,盡管他可能表現得比蘇軾更加的內斂和沉默。
不過也正因為蘇轍的內斂和沉默,讓他雖然得罪了頂層人物,卻沒有把柄,讓小人攥住。
而蘇軾性格開朗,動不動就喜歡寫詩。文采飛揚,也極善於表達和比喻,內容形象生動。
於是朝廷裏的小人就能從他的詩詞中尋章逐句。指鹿為馬地坑他。
而蘇轍的詩,寓意深刻,往往都是在闡述一個哲理,膚淺的小人們難以體會,也就找不出他的把柄來。
所謂‘閻王好鬥,小鬼難纏’拿。
所以結果就是,蘇轍罵皇帝,坑王安石沒事,蘇軾卻因為烏台詩案被小人們整的下獄,印堂發黑。”
九州一色的霜:宋仁宗\/王安石:所以我們大度你就使勁逮著我們薅是嗎!
草莓奶糖:王安石也挺慘的。被小人抹黑一千多年,到現在還有人黑他。
明月鬆間照:因為新法改革動到某些人的蛋糕了唄。
就要芋泥波波:這裏點名某位把國土主動割給外邦的宰相,是誰我不說。
咪咪是隻小貓:你直接報司馬光身份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