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悅:“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烏台詩案了。


    元豐二年四月,蘇軾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上表》。


    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


    他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這些話被新黨利用,說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


    除此之外,他又諷刺當局,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


    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禦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


    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禦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台。


    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蘇軾一生的轉折點。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


    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


    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


    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


    蘇軾下獄一百零三日,險遭殺身之禍。幸虧宋太祖趙匡胤時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他才算躲過一劫。”


    趙匡胤沒想到這裏麵還有他的事呢,他這小半天心情跟坐過山車似的。


    本來他正聽蘇軾的生平聽的樂嗬,畢竟他大宋出了個能比肩詩仙的文人,他也麵上有光。


    然後俞悅就說到新舊黨爭,簡直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把他大宋當自己家一樣誰都想來薅一下,好不熱鬧。


    趙匡胤正思考要不要自己打臉假裝不殺士大夫的話自己沒說過呢,後人又說蘇軾因為這句話才沒死。


    趙匡胤快愁死了,俞悅能不能多說點他大宋啊,就這麽點信息根本沒法讓他做決斷啊!


    俞悅是聽不到香孩兒的心聲了,她繼續說蘇軾:“黃州團練副使一職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


    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公務之餘,他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蘇軾在這時起的。


    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準。


    當他準備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常州一帶水網交錯,風景優美。他在常州居住。


    這裏既無饑寒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而且遠離了京城政治的紛爭,能與家人、眾多朋友朝夕相處。蘇軾於是選擇常州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劉徹回想了一下:“朕記得他最後是在常州病逝的吧,嘖,這何嚐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圓夢了呢。”


    群臣無語,陛下您這到底是在說什麽地獄笑話,您是看蘇東坡這麽能幹又不是大漢臣子所以酸了吧。


    絕對是因愛生恨,得不到就毀掉吧!


    劉徹:嗯嗯嗯,你們全家老小都在我手裏,我聽著呢,你們繼續說。


    群臣:好的陛下,臣閉麥了。


    俞悅:“元豐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後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


    蘇軾複為朝奉郎知登州。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為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


    不久,再又升翰林學士、知製誥,知禮部貢舉。然後他就要開始作死了。”


    蘇轍想到之前彈幕說的,調侃他哥:“說的是兄長新黨得勢時說變法不可操之過急,舊黨得勢時又說舊黨不行吧。”


    蘇軾點頭:“想必就是如此了。”


    蘇洵無奈搖頭:“你這性子真是跟你祖父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怕是這輩子都學不會明哲保身了。”


    蘇軾默然,父親說得對,他這輩子是不打算改了。


    俞悅:“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製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諫議。


    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


    九州一色的霜:其實他要是不關心什麽黨爭,一直在地方上為百姓做實事也挺好的。


    明月鬆間照:可他是蘇軾啊,他又怎麽能不關心呢。


    草莓奶糖:所以還挺無解的。


    歐陽修對曾鞏道:“是啊,可他是蘇子瞻,想必他也不曾後悔吧。”


    曾鞏點頭:“他當真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孔子捋著胡須笑了:“韓退之、蘇子瞻,餘之儒學後繼有人,也不算白來一遭了。”


    顏回等一眾弟子點頭。


    俞悅:““元佑四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蘇軾第二次到杭州做官,杭州大旱,饑饉瘟疫一起發生。


    蘇軾向朝廷請求,減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賜給剃度和尚的度牒,換成大米來救濟饑餓的百姓。


    元佑五年春天,又減價出賣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湯藥,派人帶著醫生分街坊給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


    蘇軾說:‘杭州,水陸交會的地方,因瘟疫死亡的人常常比其他地方多。’


    於是集中多餘的公款二千緡,蘇軾又拿出自己的黃金五十兩,辦起病坊,稍微積蓄一些錢糧收治有病的百姓。


    蘇軾看到茅山有一條河專門容納錢塘江潮水,鹽橋有一條河專門容納西湖水,於是疏浚這二條河道以通航。


    再修造堤堰閘門,控製西湖水的蓄積與排泄,錢塘江潮水不再進入杭州城內。


    又用剩餘的人力修複了六井,再把挖出來的淤泥堆積在西湖中,南北長三十裏,修築成長堤以來往行人。


    吳地百姓種菱,春天就除草,不留寸草。蘇軾又雇募人力在西湖中種菱,水草不再生長。


    把種菱的收入備作以後修浚西湖的費用,取救濟荒災剩餘的一萬緡錢、萬石糧食;以及申請得到的一百張僧人度牒用來雇募民工。


    長堤築成,在堤上種植芙蓉、楊柳,望去好像圖畫,杭州人把長堤命名為蘇公堤。”


    宋神宗讚許道:“這蘇東坡實不愧為百姓父母官。”


    趙匡胤淚目,他們大宋總算有點正麵評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田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田辣椒並收藏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