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慶曆新政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 作者:秋田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呂武。劉娥本人聽到史官對她的這句評價也是不屑一顧,
她敢肯定,要是自己真的登基稱帝,她前腳改元後腳這些文官就敢指著她的鼻子罵她牝雞司晨,說不定還有幾個撞柱而亡的。
想到這些人的嘴臉,劉娥就覺得惡心,她強迫自己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繼續專心聽俞悅說大宋。
俞悅:“宋仁宗親政之後,麵對遼國和西夏的虎視眈眈,他決心改革。趙禎任用範仲淹等能臣幹吏,開啟了慶曆新政的篇章。
慶曆新政,是發生在北宋仁宗慶曆年間的改革,宋仁宗推動範仲淹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麵的一場政治改革運動。
新政自慶曆三年(1043年)開始,至(1045年)範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廢止,新政以失敗結束。
慶曆新政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整頓吏治、解決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麵。
慶曆新政通過嚴格考核,使大批碌碌無為或貪腐的官員被淘汰,一批務實能吏被提拔到重要崗位。
這使得官府行政效能提高,財政、漕運等狀況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有所起色。但新政失敗後,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也導致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冗兵資費加倍,民族矛盾尖銳,對宋神宗熙寧時期的王安石改革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九州一色的霜:太難了,怎麽大宋改個革這麽難啊,
就要芋泥波波:就是說啊,一次次思變求存,一次次失敗告終,大宋是什麽很賤的王朝嗎。
始皇大大的狗:這些人裏好多人都是後來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反對派吧,真是薛定諤的改革。
草莓奶糖:熙寧變法一個是確實王荊公太激進了,也不太符合當時大宋的國情,一個也是某些反複橫跳的人吃相難看吧。
明月鬆間照:畢竟“與民爭利”真是太好用了,當政策符合這些士大夫利益的時候,他們舉雙手讚成。
明月鬆間照:可是等到朝廷真要求變並因此動到他們的蛋糕了,他們又變成“與民爭利”裏的那個“民”了。
劉徹覺得自己再也聽不下去了。
西漢—武帝—劉徹:宋朝就沒有皇陵嗎???
九州一色的霜:還得是你啊豬豬陛下,在你大漢就沒有守十年皇陵解決不了的問題對吧。
西漢—武帝—劉徹:然。
咪咪是隻小貓:笑吐了,換個思路,怎麽不能背後身中八箭,仵作驗屍最後查明係紫砂呢。
明月鬆間照:這很阿美莉卡。
熙寧朝的士大夫們這下真的是有點急了,仁宗陛下倒是不會如此。他們怕自家官家真聽了這些後人的危險發言。
趙頊:朕倒是也想,但每天上朝的大殿裏一板磚扔下去砸中十個,有九個不是唐宋八大家就是數一數二的科學家。
所以悅娘子到底能不能快點劇透啊,這樣他不就不怕誤殺好人可以為所欲為所欲為所欲為了嗎!
俞悅:嘶,這個角度解釋竟然也行嗎??那她反思一秒。
俞悅:“大概這就是大宋的名吧,一輩子做個割據政權被人吸血的命。
仁宗駕崩後,他的侄子宋神宗趙頊也緊隨其後,任用王安石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也叫王安石變法。
王荊公要求變,究其原因,是宋朝當時已經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了。
北宋立國後,為了防止地方割據,便收歸行政權、財權、軍權,並采用分化事權的方式,維護中央集權;政治上,實行文人治國,軍事上,奉行守內虛外。
宋初,為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但設官分職尚有定數。自宋真宗時起,朝廷關於官員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宋仁宗時,更是三令五申。
同時,由於大興科舉、采用恩蔭製、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是為冗員。
為穩定社會秩序,抵禦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實行‘養兵’之策,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係;
同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兵士雖多但不精,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是為冗兵。
軍隊、官員的激增,導致財政開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據的政府財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統治者大興土木、修建寺觀等,是為冗費。
冗兵、冗官,加上最高統治集團的大肆揮霍,使宋王朝的消費逐年增加。
據《宋史·食貨誌》載,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全國收入15,085萬餘,支出12,677萬餘。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全國收入12,625萬餘,‘而所出無餘’。
到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財政已出現赤字。
當年,全國收入11,613萬餘,支出12,034萬餘,非常支出1,152萬餘,竟然短缺近1,500萬(單位均為貫、石、匹、兩等)。
國家財政年年虧空,不斷‘發諸宿藏’,以致‘百年之積,惟存空薄’。宋朝的財政危機日益加深。
財政的虧空迫使政府不斷增加賦稅,除了繳納名正言順的‘兩稅’之外,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給民眾造成沉重負擔。
再加之連年戰事和頻繁的自然災害,百姓苦難,各地怨聲不斷。農民由於沒有生路,紛紛揭竿而起。
同時,外敵的侵擾給北宋政權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北宋建國以後,就與東北邊境的契丹族和西北邊境的黨項族連年發生戰爭。
但由於北宋政治腐敗和軍隊軟弱渙散,雖然耗費了巨額的財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敗告終。
宋神宗即位後,大宋王朝雖然表麵上一派繁榮,其實內部已經蘊含著深刻的矛盾和問題。
所以大宋怎麽能不變,王安石錯就錯在他是個真君子,所以他以為所有人都跟他一樣,一心為國。
然而幾乎整個宋廷的官員都是屍位素餐之輩,他們是新黨舊黨都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成為新黨舊黨能撈到什麽好處。
於是黨爭愈演愈烈。”
司馬光“砰”地一聲把茶盞摔在桌上,又是王安石!這王介甫到底有什麽魔力,怎麽後人每次提到他都是一臉惋惜!
他司馬光自認也是一心為國,難道流傳後世的就隻有後人說什麽他割地嗎?
俞悅:不,還有你砸缸和寫了《資治通鑒》。
王安石最近則是春風滿麵,原來後人對他要求變的心思是認可的,千年之後他仍有知己。
他對月舉杯,遙敬後世知他曉他的後輩們。同時也更加堅定,一定要變法,大不了他婉轉一些,不再那麽激進。
但他大宋,一定要變,一定要圖強,王安石望著月亮,在心裏許願,有生之年,他一定會讓大宋更上一層樓。
她敢肯定,要是自己真的登基稱帝,她前腳改元後腳這些文官就敢指著她的鼻子罵她牝雞司晨,說不定還有幾個撞柱而亡的。
想到這些人的嘴臉,劉娥就覺得惡心,她強迫自己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繼續專心聽俞悅說大宋。
俞悅:“宋仁宗親政之後,麵對遼國和西夏的虎視眈眈,他決心改革。趙禎任用範仲淹等能臣幹吏,開啟了慶曆新政的篇章。
慶曆新政,是發生在北宋仁宗慶曆年間的改革,宋仁宗推動範仲淹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麵的一場政治改革運動。
新政自慶曆三年(1043年)開始,至(1045年)範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廢止,新政以失敗結束。
慶曆新政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整頓吏治、解決冗官、冗兵、冗費問題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麵。
慶曆新政通過嚴格考核,使大批碌碌無為或貪腐的官員被淘汰,一批務實能吏被提拔到重要崗位。
這使得官府行政效能提高,財政、漕運等狀況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有所起色。但新政失敗後,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也導致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冗兵資費加倍,民族矛盾尖銳,對宋神宗熙寧時期的王安石改革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九州一色的霜:太難了,怎麽大宋改個革這麽難啊,
就要芋泥波波:就是說啊,一次次思變求存,一次次失敗告終,大宋是什麽很賤的王朝嗎。
始皇大大的狗:這些人裏好多人都是後來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反對派吧,真是薛定諤的改革。
草莓奶糖:熙寧變法一個是確實王荊公太激進了,也不太符合當時大宋的國情,一個也是某些反複橫跳的人吃相難看吧。
明月鬆間照:畢竟“與民爭利”真是太好用了,當政策符合這些士大夫利益的時候,他們舉雙手讚成。
明月鬆間照:可是等到朝廷真要求變並因此動到他們的蛋糕了,他們又變成“與民爭利”裏的那個“民”了。
劉徹覺得自己再也聽不下去了。
西漢—武帝—劉徹:宋朝就沒有皇陵嗎???
九州一色的霜:還得是你啊豬豬陛下,在你大漢就沒有守十年皇陵解決不了的問題對吧。
西漢—武帝—劉徹:然。
咪咪是隻小貓:笑吐了,換個思路,怎麽不能背後身中八箭,仵作驗屍最後查明係紫砂呢。
明月鬆間照:這很阿美莉卡。
熙寧朝的士大夫們這下真的是有點急了,仁宗陛下倒是不會如此。他們怕自家官家真聽了這些後人的危險發言。
趙頊:朕倒是也想,但每天上朝的大殿裏一板磚扔下去砸中十個,有九個不是唐宋八大家就是數一數二的科學家。
所以悅娘子到底能不能快點劇透啊,這樣他不就不怕誤殺好人可以為所欲為所欲為所欲為了嗎!
俞悅:嘶,這個角度解釋竟然也行嗎??那她反思一秒。
俞悅:“大概這就是大宋的名吧,一輩子做個割據政權被人吸血的命。
仁宗駕崩後,他的侄子宋神宗趙頊也緊隨其後,任用王安石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也叫王安石變法。
王荊公要求變,究其原因,是宋朝當時已經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了。
北宋立國後,為了防止地方割據,便收歸行政權、財權、軍權,並采用分化事權的方式,維護中央集權;政治上,實行文人治國,軍事上,奉行守內虛外。
宋初,為削弱官員的權力,實行一職多官,但設官分職尚有定數。自宋真宗時起,朝廷關於官員致仕的詔令日見增多,至宋仁宗時,更是三令五申。
同時,由於大興科舉、采用恩蔭製、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是為冗員。
為穩定社會秩序,抵禦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實行‘養兵’之策,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體係;
同時,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兵士雖多但不精,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是為冗兵。
軍隊、官員的激增,導致財政開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據的政府財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統治者大興土木、修建寺觀等,是為冗費。
冗兵、冗官,加上最高統治集團的大肆揮霍,使宋王朝的消費逐年增加。
據《宋史·食貨誌》載,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全國收入15,085萬餘,支出12,677萬餘。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全國收入12,625萬餘,‘而所出無餘’。
到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財政已出現赤字。
當年,全國收入11,613萬餘,支出12,034萬餘,非常支出1,152萬餘,竟然短缺近1,500萬(單位均為貫、石、匹、兩等)。
國家財政年年虧空,不斷‘發諸宿藏’,以致‘百年之積,惟存空薄’。宋朝的財政危機日益加深。
財政的虧空迫使政府不斷增加賦稅,除了繳納名正言順的‘兩稅’之外,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給民眾造成沉重負擔。
再加之連年戰事和頻繁的自然災害,百姓苦難,各地怨聲不斷。農民由於沒有生路,紛紛揭竿而起。
同時,外敵的侵擾給北宋政權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北宋建國以後,就與東北邊境的契丹族和西北邊境的黨項族連年發生戰爭。
但由於北宋政治腐敗和軍隊軟弱渙散,雖然耗費了巨額的財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敗告終。
宋神宗即位後,大宋王朝雖然表麵上一派繁榮,其實內部已經蘊含著深刻的矛盾和問題。
所以大宋怎麽能不變,王安石錯就錯在他是個真君子,所以他以為所有人都跟他一樣,一心為國。
然而幾乎整個宋廷的官員都是屍位素餐之輩,他們是新黨舊黨都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成為新黨舊黨能撈到什麽好處。
於是黨爭愈演愈烈。”
司馬光“砰”地一聲把茶盞摔在桌上,又是王安石!這王介甫到底有什麽魔力,怎麽後人每次提到他都是一臉惋惜!
他司馬光自認也是一心為國,難道流傳後世的就隻有後人說什麽他割地嗎?
俞悅:不,還有你砸缸和寫了《資治通鑒》。
王安石最近則是春風滿麵,原來後人對他要求變的心思是認可的,千年之後他仍有知己。
他對月舉杯,遙敬後世知他曉他的後輩們。同時也更加堅定,一定要變法,大不了他婉轉一些,不再那麽激進。
但他大宋,一定要變,一定要圖強,王安石望著月亮,在心裏許願,有生之年,他一定會讓大宋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