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俞悅又跟著解說老師的講解看了許多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三星堆遠遠不止青銅麵具。


    解說:“一號坑出土青銅器的種類有人頭像、人麵像、人麵具、跪坐人像、龍形飾、龍柱形器、虎形器、戈、環、戚形方孔璧、龍虎尊、羊尊、瓿、器蓋、盤等。


    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器有大型青銅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頭像、人麵具、獸麵具、獸麵、神壇、神樹、太陽形器、眼形器、眼泡、銅鈴、銅掛飾、銅戈、銅戚形方孔璧、鳥、蛇、雞、怪獸、水牛頭、鹿、鯰魚等。


    其中出自一號祭器坑的金杖,它全長1.42米,直徑為2.3厘米,用捶打好的金箔,包卷在一根木杆上,淨重約500克。


    二號祭祀坑出土的銅大立人像,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


    它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的一件青銅器。青銅神樹高350厘米,樹上掛有許多飛禽走獸、鈴和各種果實,是古代巫師們專用的神器。


    另外還出土有青銅頭像40餘種,麵具10餘件。三星堆這批前所未有的珍貴文物的發現把古蜀國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500年,因此在世界考古學界引起了轟動。


    三星堆遺址出土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鳥頭形把勺為基本組合定式,其中還有瓶形杯。


    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細頸項,圓平底,很像中國北方地區用來燙酒的陶瓷酒瓶,與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極為相似。


    陶在遺址也有較多發現,頗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為三隻袋狀足,中間是空的,可加大容量。


    一般認為它是用來溫酒器物,其玉石器則以祭天禮日的璧、璋為多,尤其是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


    其殘長達159厘米,厚1.8厘米,寬22厘米,其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紋飾,這麽大件精美玉器,在華夏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僅發現這一件。’


    俞悅:“破案了,原來《蜀道難》是紀實文學,這些亂七八糟的器具感覺還都挺好看的。”


    九州一色的霜:感覺下次可以去河姆渡遺址看看。


    始皇大大的狗:+1


    俞悅:“也不是不行。”


    解說:“在三星堆的兩個祭祀坑發掘中,還出土了共計80多枚象牙,它的來源和作用在學術界有多種觀點,


    有的認為是通過貿易而來,有的認為在遠古川內的生態環境適合大象的生存,其證物主要是在當地發現大量的半化石狀烏木,單體巨大。但無論其來源怎樣,都可以認為它是統治者財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有造型各異青銅人頭像,出土時麵部均有彩繪,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掛戴耳環耳飾,看來蜀地的先人都很愛美。”


    俞悅:“別說看久了真的覺得特別順眼,沒有一開始那麽覺得驚悚或者醜了。”


    藍莓芝士多:不過還是看人,我就是一直看不習慣的。


    九州一色的霜:可惜也是掉色了。


    草莓奶糖:感覺藝術家們要撓頭了,畢竟華夏古代以山水畫寫意為主。


    解說:“除了這些青銅造像外,還有許多用於祭祀的尊等,有形態各異的各種動植物造型。


    其中有被譽為寫實主義傑作的青銅雞、有在華夏範圍內首次出土的青銅太陽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


    它們皆與中原文化有顯著區別,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長江上遊的一個古代文明中心。


    三星堆文物中,高達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種神樹功能於一身的青銅神樹。


    其共分三層,有九枝,每個枝頭上立有一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一種代表太陽的神鳥。


    被譽為銅像之王的青銅立人像、有麵具之王美譽、作為‘縱目’的蜀人先祖蠶叢偶像的青銅縱目麵具。


    作為權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紋飾,兩隻相向的鳥,兩背相對的魚。


    並在魚的頭部和鳥的頸部壓一隻箭狀物,同時有充滿神秘笑容的人頭像。器身滿飾圖案的玉邊璋以及數十件與真人頭部大小相似的青銅人頭像。


    3號坑發現的神樹紋玉琮,整件器物由整塊灰白色玉料加工而成,對應的兩側線刻神樹紋樣,刻痕甚淺。


    帶有神樹紋的玉琮前所未見,為今人研究古蜀社會中神樹的意義、象征等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


    俞悅:“又一個小時候係列,我小時候以為‘東瀛‘’扶桑’都是小日子的專有名詞。”


    九州一色的霜:那這我就要批評你一下了,他們也配?


    俞悅:“別罵了別罵了,接受批評。我們繼續。”


    解說:“考古學家還發現了青銅神壇天,它體積龐大、造型奇特,可見分為台基、人像、和神獸三部分。


    台基分為三層,逐漸縮小,第一層台基為素麵,第二層台基表麵有淺浮雕紋飾,第三層台基為鏤空裝飾。


    台基之上為一個平台,鑄造有三組人像。此次發現的青銅神壇上,多個人不同的形象似乎描述了當時祭祀活動中不同人員的角色和行為,再現了當時祭祀的場景。


    考古人員在發掘7號坑南部邊緣時,逐漸清理出一段小型神樹殘件,花朵、果實清晰可見,還有一隻鳳鳥端立在樹枝上。


    其樹枝的形態、花朵的大小均與7號坑新發現的神樹殘件有著極高的相似性。而3號小神樹由於部件殘缺,修複工作一度陷於停頓。


    在8號‘祭祀坑’發現一隻虎頭虎腦的青銅龍虎‘神獸’,頭上有雙角、金底虎斑紋獸身、半龍半虎、造型詭異。”


    明月鬆間照:完蛋了,看久了我竟然覺得解說老師說的詭異的神獸都眉清目秀的了。


    草莓奶糖:誰說不是呢。


    解說:“這邊是豬鼻龍形器,這件豬鼻龍形器長1.2米,高38厘米,頭寬(雙眼之間)20厘米,身寬12厘米,整體是四分範對稱的形式。


    頭部、身部都各有範縫。整件器物呈長柱狀,龍頭上有一個寬寬的鼻子、一隻長耳朵,正中一隻獨角,身部均勻分布著鱗片紋樣及一連串羽毛狀的圖案。


    還有三星堆發現帶翅膀的神獸。同在8號坑還露出一隻羽翼鏤空青銅鳥,也是三星堆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羽翼鏤空的青銅鳥。


    這是考古人員在三星堆8號坑清理出的一件青銅‘鏤空立獸器蓋’時,發現它的細節非常有趣,一個巴掌大的小銅人。


    緊貼鏤空花紋,雙手奮力支撐在器蓋邊緣,小腿、腳趾、臂膀肌肉飽滿,鏤空花紋上托舉一方平台,台上昂首挺立著一尊小神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田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田辣椒並收藏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