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上海外灘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 作者:秋田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俞悅尚且不知,她臨時改變的這一個目的地,會給曆朝曆代的皇帝陛下們帶來如此大的視覺衝擊和讓他們下定某種決心。
她這一路走來,除了一開始被外灘短暫地驚豔到失語,腦子裏蹦出來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這次沒被照騙。
俞悅反應過來以後自己笑自己,可不就是沒被照騙嗎,這外灘除了有些博主拍的時候加了點濾鏡,簡直就跟各路旅遊博主發的照片一模一樣。
觀眾們莫名其妙,不知道她又在自己一個人傻樂什麽,俞悅但笑不語,這種土包子想法還是自己偷偷想想就好了。
再然後,她唯二的感想就是,不愧是大上海,她擠個地鐵走到外灘這段路感覺比自己一輩子見到的都多。
和不愧是大上海,40度的高溫誠不欺我,這都到晚上了還是這麽熱,熱的她想給太陽一拳。
這就是俞悅強行往大上海靠了,反正說到高溫,長三角地區有一個算一個都別想跑,難兄難弟了屬於是。
俞悅覺得沐浴在這樣的夕陽裏連自己身上都好像鍍了層聖光,還怪有氛圍感的,短暫的愣神過後,她向古代觀眾們介紹。
俞悅:“這裏就是上海外灘了,昨天我還在重慶看江景,今天就在上海看了,不過他倆都是長江水係,四舍五入也算一家了。
現代華夏應該沒幾個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上海外灘,它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為華夏曆史文化街區。
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灘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裏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
外灘全長1.5千米,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麵即黃浦江,西麵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
上海辟為商埠以後,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外灘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灘隨交還上海公共租界於汪偽國民政府,結束長達百年的租界時期,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擁有正式路名中山東一路。
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複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是華夏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更是上海的地標之一。
外灘的名字由來呢,是清末,除上海縣城東門黃浦江岸外的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灘地。
退潮時,江水聚滯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黃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於江寬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就須拉纖行走。
幾百年來,纖夫的足跡就在黃浦江灘踩出一條曲折多彎的小道,人們稱之“纖道”,這纖道就是外灘最早的路了。
纖道的西邊為農田,阡陌溝渠之間散布著星星點點的茅舍。
在上海的地名習慣用詞中,一般把河流的上遊叫作‘裏’,河流的下遊叫作‘外’,進入上海舊縣城附近以前有條小支流叫上海浦。
上海人就以上海浦這一小河的出口為界,其上遊的黃浦江河灘叫作‘裏黃浦灘’,簡稱‘裏灘’,其下遊的黃浦江河灘叫作‘外黃浦灘’,簡稱‘外灘’。
這裏也是自古以來的吳越之地,在今天的江浙一帶,不過它現在是直轄市,與江浙合稱江浙滬,也就是包郵區。
此外,它又和北京、廣州、深圳合稱‘北上廣深’,也是無數現代年輕人追夢和夢碎的地方。”
北宋之前的人們恍然大悟,原來這裏是後世人說的江南,從明清乃至清末民初的近代史開始,皇帝們已經被科普了水上貿易有多麽重要,所以他們對於江南繁華也大概有點猜想。
但這繁華程度還是超出了老祖宗們的預想,白居易和好友元稹感歎:“怪道悅娘子一路走來,街上行人都步履匆匆。”
元稹想起白居易的字,笑著調侃到:“想來後世上海如此先進,也是需要無數人一同運轉的。
樂天你在長安置辦宅邸尚且艱難,就更不用說後世這麽多人了,這也算是‘上海米貴,居大不易’了罷。”
白居易:“......能不提買房嗎。”好崩潰,完全不想理這個元微之怎麽辦!
元稹:嘻嘻。
南宋以後的老祖宗們就更好理解了,雖然他們還沒有經濟重心南移的概念,但也心裏清楚南宋朝廷是如何偏安一隅的。
被人一路如驅趕喪家之犬趕到杭州,上海郡又毗鄰杭州,皇帝和世家豪族文武百官都跑過來了,可不得發展起來嗎。
朱棣冷笑一聲:“那南宋昏君怕是要往自己臉上 貼金了。‘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呢。”
給朱高熾整不會了:“不能吧,完顏構有這麽不要臉嗎?”
事實證明,還真有,完顏構真就覺得是自己的功勞:“蓋因朕遷都杭州,後世上海才有如此繁華。”
這回連秦檜都有一瞬間沒想到怎麽接話,不是,這,官家您認真的嗎,您敢說滿朝文武未必敢接吧...
而且現在重點是這個嗎,俞悅遲早會再說到嶽飛,您現在不是應該思考如何鋪墊退路嗎,您不是最會跑了嗎!
秦檜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知道一旦趙構被天幕定罪,他必定是最先被推出去的那個。
趙構是大宋官家,他自然有一萬種方法能夠求得一線生機,自己可沒有,秦檜眼中精光一閃,看來還是得靠自己。
趙構躺在龍椅上,吃著宮女剝好喂進嘴裏的葡萄,覺得無所吊謂,反正他乃天子,最多被後人嘴兩句,又不會掉塊肉。
後人罵他他關兩天天幕就是了,風頭過去他還是大宋英明神武的官家,誰又敢多置喙半句。
隻能說幸好後世人現在還不知道完顏構的想法,不然估計會被他氣到失智,氣到發癲,氣到苦思冥想一個人為什麽會有這麽厚的臉皮。
她這一路走來,除了一開始被外灘短暫地驚豔到失語,腦子裏蹦出來的第一個想法竟然是這次沒被照騙。
俞悅反應過來以後自己笑自己,可不就是沒被照騙嗎,這外灘除了有些博主拍的時候加了點濾鏡,簡直就跟各路旅遊博主發的照片一模一樣。
觀眾們莫名其妙,不知道她又在自己一個人傻樂什麽,俞悅但笑不語,這種土包子想法還是自己偷偷想想就好了。
再然後,她唯二的感想就是,不愧是大上海,她擠個地鐵走到外灘這段路感覺比自己一輩子見到的都多。
和不愧是大上海,40度的高溫誠不欺我,這都到晚上了還是這麽熱,熱的她想給太陽一拳。
這就是俞悅強行往大上海靠了,反正說到高溫,長三角地區有一個算一個都別想跑,難兄難弟了屬於是。
俞悅覺得沐浴在這樣的夕陽裏連自己身上都好像鍍了層聖光,還怪有氛圍感的,短暫的愣神過後,她向古代觀眾們介紹。
俞悅:“這裏就是上海外灘了,昨天我還在重慶看江景,今天就在上海看了,不過他倆都是長江水係,四舍五入也算一家了。
現代華夏應該沒幾個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上海外灘,它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為華夏曆史文化街區。
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灘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裏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
外灘全長1.5千米,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麵即黃浦江,西麵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
上海辟為商埠以後,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外灘成為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灘隨交還上海公共租界於汪偽國民政府,結束長達百年的租界時期,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擁有正式路名中山東一路。
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複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是華夏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更是上海的地標之一。
外灘的名字由來呢,是清末,除上海縣城東門黃浦江岸外的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灘地。
退潮時,江水聚滯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黃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於江寬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就須拉纖行走。
幾百年來,纖夫的足跡就在黃浦江灘踩出一條曲折多彎的小道,人們稱之“纖道”,這纖道就是外灘最早的路了。
纖道的西邊為農田,阡陌溝渠之間散布著星星點點的茅舍。
在上海的地名習慣用詞中,一般把河流的上遊叫作‘裏’,河流的下遊叫作‘外’,進入上海舊縣城附近以前有條小支流叫上海浦。
上海人就以上海浦這一小河的出口為界,其上遊的黃浦江河灘叫作‘裏黃浦灘’,簡稱‘裏灘’,其下遊的黃浦江河灘叫作‘外黃浦灘’,簡稱‘外灘’。
這裏也是自古以來的吳越之地,在今天的江浙一帶,不過它現在是直轄市,與江浙合稱江浙滬,也就是包郵區。
此外,它又和北京、廣州、深圳合稱‘北上廣深’,也是無數現代年輕人追夢和夢碎的地方。”
北宋之前的人們恍然大悟,原來這裏是後世人說的江南,從明清乃至清末民初的近代史開始,皇帝們已經被科普了水上貿易有多麽重要,所以他們對於江南繁華也大概有點猜想。
但這繁華程度還是超出了老祖宗們的預想,白居易和好友元稹感歎:“怪道悅娘子一路走來,街上行人都步履匆匆。”
元稹想起白居易的字,笑著調侃到:“想來後世上海如此先進,也是需要無數人一同運轉的。
樂天你在長安置辦宅邸尚且艱難,就更不用說後世這麽多人了,這也算是‘上海米貴,居大不易’了罷。”
白居易:“......能不提買房嗎。”好崩潰,完全不想理這個元微之怎麽辦!
元稹:嘻嘻。
南宋以後的老祖宗們就更好理解了,雖然他們還沒有經濟重心南移的概念,但也心裏清楚南宋朝廷是如何偏安一隅的。
被人一路如驅趕喪家之犬趕到杭州,上海郡又毗鄰杭州,皇帝和世家豪族文武百官都跑過來了,可不得發展起來嗎。
朱棣冷笑一聲:“那南宋昏君怕是要往自己臉上 貼金了。‘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呢。”
給朱高熾整不會了:“不能吧,完顏構有這麽不要臉嗎?”
事實證明,還真有,完顏構真就覺得是自己的功勞:“蓋因朕遷都杭州,後世上海才有如此繁華。”
這回連秦檜都有一瞬間沒想到怎麽接話,不是,這,官家您認真的嗎,您敢說滿朝文武未必敢接吧...
而且現在重點是這個嗎,俞悅遲早會再說到嶽飛,您現在不是應該思考如何鋪墊退路嗎,您不是最會跑了嗎!
秦檜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知道一旦趙構被天幕定罪,他必定是最先被推出去的那個。
趙構是大宋官家,他自然有一萬種方法能夠求得一線生機,自己可沒有,秦檜眼中精光一閃,看來還是得靠自己。
趙構躺在龍椅上,吃著宮女剝好喂進嘴裏的葡萄,覺得無所吊謂,反正他乃天子,最多被後人嘴兩句,又不會掉塊肉。
後人罵他他關兩天天幕就是了,風頭過去他還是大宋英明神武的官家,誰又敢多置喙半句。
隻能說幸好後世人現在還不知道完顏構的想法,不然估計會被他氣到失智,氣到發癲,氣到苦思冥想一個人為什麽會有這麽厚的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