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孔廟2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 作者:秋田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孔子剛發完彈幕,就見俞悅的表情就差把心虛兩個字寫在臉上了,他一時又好氣又好笑,這姑娘真是。
春秋—孔子:悅娘子不是已經畢業了嗎,怎麽老夫就說個作業你就心虛至此。
俞悅:“......那隻是老先生您能看到我的臉,換他們上來可能比我還不如呢。”
九州一色的霜:這種苦你自己吃就好了,我們隻能同甘。
草莓奶糖:+1
明月鬆間照:先生您不懂,大家對於老師的恐懼是刻在骨子裏的,不信你問問大家上學的時候誰沒被抓過包。
俞悅:“這倒是,我記得我上高中那會兒,我是我們班的英語科代表,但是我三天兩頭就被英語老師叫辦公室。
因為我們班好多男孩那會兒一看到英語就頭疼,不願意學,就來找我借課外雜誌什麽的,我就借了。
我高中時代就是那種班裏最愛看課外書的,所以他們借的都是我的,最後不知道誰給我賣了,然後就就被約談了。”
九州一色的霜:《英語科代表》。
明月鬆間照:真有你的,我要是老師我估計都被你氣死了,不過我上學的時候也不幹正事。
始皇大大的狗:我們上學那會兒還有黑網吧,上網不用登記身份證,我們學校附近哪裏有有幾個黑網吧我門兒清。
古代紈絝子弟們一回想,自己也基本都是,隻要一去書院,什麽都想幹就是不想讀書,看螞蟻搬家都比聽課好玩。
看來有些事情,不分時間地點,無論男女老少,都是一樣的,看見大家都這麽作,俞悅就放心了。
俞悅:“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現在的競爭可比我們那會兒大多了,大家還是要努力學習,卷起來!
真不誇張,我雲養的幾個娃,父母都是卷生卷死,我看孩子兩三歲詞匯量都比我這二十大幾的人豐富。”
想了想,俞悅還是沒說還有什麽分流之類的鬼故事,現在的小孩兒可比他們敏銳多了,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俞悅繼續聽著解說往景區內溜達。
解說:“現在我們看到的這道門就是宋朝時候孔廟的門,名字叫做大中門,前麵的弘道門是明代的。
除了弘道門,再往前大部門都是明朝孔廟,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孔廟的規模。
孔廟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經過一步一步往外擴建而成的,最初的孔廟並沒有多大,大家看到的大部分是後來朝代的擴建。”
這個大家都是意料之中,畢竟孔子的地位擺在這裏,後世皇帝就算隻出於政治考量,裝也都也得裝個樣子。
解說:“其實這個大中門主要是闡述了孔子的的中庸思想:‘不偏者為中,不倚者為庸。中也者天下達本也,和也者天下達道也。’
它是告誡我們後來人,無論說話還是做事,一定要注意分寸,把握好度,不要把事情做得太過,但也不能做不成事。”
蘇東坡正研究今天晚上吃什麽呢,冷不丁聽到解說的這句話,搖搖頭,中庸之道,又談何容易呢。
不少人也有相同的感覺,如果這個度真能這麽容易就把握住,那又何來的那麽多黨同伐異,鬱鬱不得誌呢。
對於這個,剛出社會沒多久的俞悅倒是沒有太多的感想,她現在依舊清澈愚蠢,不然也不會中前上司的圈套了。
現在的年輕人多半也不愛學這一套,但俞悅依舊覺得自己需要多少了解一點這些彎彎繞繞,所以繼續聽。
俞悅跟著視頻踏進大中門,來到四大名碑院,解說依舊盡職盡責地把這方院落的故事向觀眾們娓娓道來:
“四大名碑院得名是因為明代的四位皇帝留下來的碑刻:洪武碑、永樂碑、弘治碑還有一塊成化碑。”
俞悅:“老朱家在這裏出鏡率挺高啊。”
朱八八嘴角翹起,那是,咱老朱家對於這位至聖先師可是尊敬得很呢,別的別管,就說排麵足不足吧,四位皇帝呢。
就是自己的洪武後麵跟的就是朱老四的永樂,還是讓他哽了一下,對於朱標朱允熥早逝這事,八八還是耿耿於懷。
永樂棣想也知道老爹這會兒在想什麽,除了在心裏默默讓燕王棣自求多福以外,他完全沒有任何表示,開開心心地雲遊三孔。
除了這二位祖宗,剩下被點到名的兩位明朝皇帝也支楞起來,聽幾百年後的人介紹他們已經做過的事,感覺還挺神奇。
俞悅第一個走到成化帝立的碑刻前,聽解說在耳機裏為她解讀這途經五百年風霜雨雪的石碑,是由楷書所刻。
解說:“朕,為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不然,則異端橫起,邪說紛作。綱常何自而正?倫理何自而明?
大概就是古代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一定會借助孔子的儒學思想,否則就會異端橫生,不得安寧。”
孔子聽到這裏,終是長歎一聲,後世統治者真的如他所願,大興儒學,自己也真的成為了所謂萬世師表。
老夫子閉了閉眼,可這儒學真的是他所期待的儒學嗎,他的畢生心血被後人改造成了什麽樣呢,他忽然有些不太敢想了。
不知這是否算是他求仁得仁?
顏回知道老師在想什麽,他小心把攤在桌上的竹簡卷起,寬慰老師:“老師,後人把我們這個時代叫做春秋,他們以您的著作命名一個時代。
我們師生的言行整理編撰為《論語》,可憑此免門票,兩千多年後,世人仍認可您的理念,這又何嚐不是儒學的延續呢。
如果後世儒學已經被塗抹成了您不喜歡的樣子,弟子也願意陪您奔走呼號,濯塵清源。”
顏回一番話,讓孔子瞬間醐醍灌頂,是啊,他的孩子可以被人隨意塗抹,那麽他為什麽不可以為它洗盡鉛華呢。
何況他還有這麽多弟子追隨,他從來不是孤身一人,而且通過天幕,他知道自己還有無數優秀的弟子被人稱為大儒,那他還有什麽好怕的。
老夫子從來不是內耗的人,他胸中的鬱氣一掃而光,堅定地對顏回道:“不錯,我們還可以把儒學掰正。”
顏回含笑點頭。
春秋—孔子:悅娘子不是已經畢業了嗎,怎麽老夫就說個作業你就心虛至此。
俞悅:“......那隻是老先生您能看到我的臉,換他們上來可能比我還不如呢。”
九州一色的霜:這種苦你自己吃就好了,我們隻能同甘。
草莓奶糖:+1
明月鬆間照:先生您不懂,大家對於老師的恐懼是刻在骨子裏的,不信你問問大家上學的時候誰沒被抓過包。
俞悅:“這倒是,我記得我上高中那會兒,我是我們班的英語科代表,但是我三天兩頭就被英語老師叫辦公室。
因為我們班好多男孩那會兒一看到英語就頭疼,不願意學,就來找我借課外雜誌什麽的,我就借了。
我高中時代就是那種班裏最愛看課外書的,所以他們借的都是我的,最後不知道誰給我賣了,然後就就被約談了。”
九州一色的霜:《英語科代表》。
明月鬆間照:真有你的,我要是老師我估計都被你氣死了,不過我上學的時候也不幹正事。
始皇大大的狗:我們上學那會兒還有黑網吧,上網不用登記身份證,我們學校附近哪裏有有幾個黑網吧我門兒清。
古代紈絝子弟們一回想,自己也基本都是,隻要一去書院,什麽都想幹就是不想讀書,看螞蟻搬家都比聽課好玩。
看來有些事情,不分時間地點,無論男女老少,都是一樣的,看見大家都這麽作,俞悅就放心了。
俞悅:“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現在的競爭可比我們那會兒大多了,大家還是要努力學習,卷起來!
真不誇張,我雲養的幾個娃,父母都是卷生卷死,我看孩子兩三歲詞匯量都比我這二十大幾的人豐富。”
想了想,俞悅還是沒說還有什麽分流之類的鬼故事,現在的小孩兒可比他們敏銳多了,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俞悅繼續聽著解說往景區內溜達。
解說:“現在我們看到的這道門就是宋朝時候孔廟的門,名字叫做大中門,前麵的弘道門是明代的。
除了弘道門,再往前大部門都是明朝孔廟,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孔廟的規模。
孔廟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經過一步一步往外擴建而成的,最初的孔廟並沒有多大,大家看到的大部分是後來朝代的擴建。”
這個大家都是意料之中,畢竟孔子的地位擺在這裏,後世皇帝就算隻出於政治考量,裝也都也得裝個樣子。
解說:“其實這個大中門主要是闡述了孔子的的中庸思想:‘不偏者為中,不倚者為庸。中也者天下達本也,和也者天下達道也。’
它是告誡我們後來人,無論說話還是做事,一定要注意分寸,把握好度,不要把事情做得太過,但也不能做不成事。”
蘇東坡正研究今天晚上吃什麽呢,冷不丁聽到解說的這句話,搖搖頭,中庸之道,又談何容易呢。
不少人也有相同的感覺,如果這個度真能這麽容易就把握住,那又何來的那麽多黨同伐異,鬱鬱不得誌呢。
對於這個,剛出社會沒多久的俞悅倒是沒有太多的感想,她現在依舊清澈愚蠢,不然也不會中前上司的圈套了。
現在的年輕人多半也不愛學這一套,但俞悅依舊覺得自己需要多少了解一點這些彎彎繞繞,所以繼續聽。
俞悅跟著視頻踏進大中門,來到四大名碑院,解說依舊盡職盡責地把這方院落的故事向觀眾們娓娓道來:
“四大名碑院得名是因為明代的四位皇帝留下來的碑刻:洪武碑、永樂碑、弘治碑還有一塊成化碑。”
俞悅:“老朱家在這裏出鏡率挺高啊。”
朱八八嘴角翹起,那是,咱老朱家對於這位至聖先師可是尊敬得很呢,別的別管,就說排麵足不足吧,四位皇帝呢。
就是自己的洪武後麵跟的就是朱老四的永樂,還是讓他哽了一下,對於朱標朱允熥早逝這事,八八還是耿耿於懷。
永樂棣想也知道老爹這會兒在想什麽,除了在心裏默默讓燕王棣自求多福以外,他完全沒有任何表示,開開心心地雲遊三孔。
除了這二位祖宗,剩下被點到名的兩位明朝皇帝也支楞起來,聽幾百年後的人介紹他們已經做過的事,感覺還挺神奇。
俞悅第一個走到成化帝立的碑刻前,聽解說在耳機裏為她解讀這途經五百年風霜雨雪的石碑,是由楷書所刻。
解說:“朕,為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不然,則異端橫起,邪說紛作。綱常何自而正?倫理何自而明?
大概就是古代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一定會借助孔子的儒學思想,否則就會異端橫生,不得安寧。”
孔子聽到這裏,終是長歎一聲,後世統治者真的如他所願,大興儒學,自己也真的成為了所謂萬世師表。
老夫子閉了閉眼,可這儒學真的是他所期待的儒學嗎,他的畢生心血被後人改造成了什麽樣呢,他忽然有些不太敢想了。
不知這是否算是他求仁得仁?
顏回知道老師在想什麽,他小心把攤在桌上的竹簡卷起,寬慰老師:“老師,後人把我們這個時代叫做春秋,他們以您的著作命名一個時代。
我們師生的言行整理編撰為《論語》,可憑此免門票,兩千多年後,世人仍認可您的理念,這又何嚐不是儒學的延續呢。
如果後世儒學已經被塗抹成了您不喜歡的樣子,弟子也願意陪您奔走呼號,濯塵清源。”
顏回一番話,讓孔子瞬間醐醍灌頂,是啊,他的孩子可以被人隨意塗抹,那麽他為什麽不可以為它洗盡鉛華呢。
何況他還有這麽多弟子追隨,他從來不是孤身一人,而且通過天幕,他知道自己還有無數優秀的弟子被人稱為大儒,那他還有什麽好怕的。
老夫子從來不是內耗的人,他胸中的鬱氣一掃而光,堅定地對顏回道:“不錯,我們還可以把儒學掰正。”
顏回含笑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