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聽到這裏,幾乎無地自容,他如今自然可以大義凜然地說要和他們斷絕關係,可百姓的痛苦並不因此而消減半分。


    春秋—孔子:是老朽對不住大家。


    這次讀書人們沒有再沉默下去,他們怪的本來也不是他,何況孔子又怎麽知道自己的子孫是什麽光景呢。


    春秋—孟子:先生不必如此,並不是您的錯。


    西漢—董仲舒:是啊先生,您又怎能預料後事如何呢,何況大明朝距您已經一千多年,還請先生莫要傷懷。


    唐—韓愈:先生就是先生,大家尊您為萬世師表,自然是清楚您的品行高潔,又怎麽會遷怒於您呢。


    北宋—王安石:還請先生莫要思量太過,衍聖公後代不肖,和您中間隔著的光陰不知凡幾,又怎麽能怪到祖宗頭上呢。


    明—於謙:如今悅姑娘已經提前告知,相信我大明衝著陛下自有決斷,還請先生多多保重。


    明—太祖—朱元璋:於尚書說得是,先生,朕相信檢兒知道怎麽做,您老就放寬心吧,不必為了不肖子孫傷了身子。


    明—思宗—朱由檢:先生少安毋躁,等朕這邊有了處理結果,肯定第一時間通知您老。


    孔子歎了口氣,他知道這些後人,除了上疏了《上剃頭奏稿》的那個,其他多半性命無虞,因為他們沒有踩到君王的底線。


    可是清朝文人為人所詬病的毫無骨氣,又焉能說不是從這一封奏折開始的呢,畢竟孔門可是代表了天下讀書人。


    他們天然就有特權,肆無忌憚地貪圖享樂,卻沒有在君王需要他們分憂解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甚至背刺了一把。


    用後人的話來說,他們這就是享受了權利,卻不盡義務,連先師後人都如此做派,其他文人自然是有樣學樣了。


    孔子真的沒有辦法自我安慰,說這不關他的事,畢竟這些人說到底是受他的餘蔭庇護,他又怎麽能推卸責任呢。


    顏回知道老師的想法,但是他也知道,現在是不能勸的,捫心自問,如果是他,他必定也過不去自己心裏那道坎兒。


    所以他隻是沉沉地歎了口氣,然後默默地陪在老師身邊。


    對於老先生站出來道歉,俞悅並不感到意外,能被華夏人尊敬了兩千多年,他的人格魅力毋庸置疑。


    俞悅把故事說完:“再一個就是我剛剛所說的閻應元先生的遺言了,故事發生在江陰。


    明弘光元年,江陰城降清,清朝知縣方亨繼任,循例頒布剃發令。江陰眾義士表示不願剃發,在明倫堂共同立誓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


    方亨密信常州府請兵‘多殺樹威’。密信被義士截獲,眾義士擒住方亨,斬殺清差,推典史陳明遇為首,以‘大明中興’為旗號,自稱江陰義民,自此江陰城正式反清。


    之後江陰義士先斬殺城中私通清廷的奸細,肅清內部,然後大敗常州府支援的清軍,基本控製了江陰城。


    他們與清軍展開殊死搏鬥。


    清朝親王多鐸聽聞江陰一城竟然久攻不下,震怒之下隨即派貝勒博洛率二十萬大軍前來支援。


    另外派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紅衣大炮前往支援,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兵協助,一時間江陰城被清軍圍了裏外三層。


    貝勒博洛到達江陰後,認為劉良佐身為前朝伯爵,手握重兵,卻攻不下一個江陰城,實在是無能。之後,博洛以紅衣大炮開路,對外稱三日之內必破江陰城。


    七月二十日開始,清軍在紅衣大炮的掩護下瘋狂進攻,在閻應元的指揮下,江陰全城人民浴血奮戰、同仇敵愾。直至二十七日,清軍仍未攻下江陰城,無奈退去。


    八月初,清軍已連攻數日,博洛估計短時間內無法破城,隻有再次勸降。


    清軍聲稱:不用剃發,隻要拔去明朝旗幟,懸掛大清旗幟即可。江陰義士深知有詐,無一人應和。


    江陰畢竟是孤城,被圍困如此之久,城內已經傷亡無數,物資供應更是趨近斷絕。


    待到中秋之夜,城中義士皆攜壺提觴登上城樓,舉杯痛飲。對月當歌,以琴瑟簫鼓合之,歌聲悲壯,響徹天地。


    歌中唱到:‘宜興人,一把槍。無錫人,團團一股香。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常州人,獻了女兒又獻娘。江陰人,打仗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


    八月二十一日,博洛調集200餘門紅衣大炮集中攻擊東北城門,清軍則趁著暴雨,攻下了江陰城。


    江陰城破之時,閻應元在城門題詞: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之後閻應元繼續攜眾義士奮戰殺敵,眼見突圍不成,閻應元舉刀自殺,劉良佐派人救下閻應元並將其關在棲霞庵中。


    第二日清晨,閻應元被博洛殺害。閻應元死後,家丁數十人皆因不降被殺;江陰縣衙四十三人全部自殺殉國;城中諸生及家人或自焚、或投井、或自縊,無一人投降。


    自八月二十二日,清軍開始屠城,江陰城中百姓或力戰到底,或坦然就義,即使婦女、孩童也無一人順從。


    江陰城內十七萬兩千餘人全部慘遭屠戮,隻有藏在寺觀塔內的和尚與老少約五十三人幸存。


    此後,整個江陰地區的人們都采取了對清廷不合作的態度:不當清朝的官,不應清朝的舉。


    直到乾隆年間,乾隆給閻典史在江陰修祠,主動向江陰示好,局麵才所改觀。”


    朱元璋霍地從龍椅上站起來,他口中喃喃念著:“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每一個朱家皇帝都在重複這句話,一遍又一遍,直到朱棣眼睛漸漸血紅,他沒有失魂落魄,也沒有暴跳如雷。


    他隻是平靜地拿起自己的永樂大帝劍。


    不用吩咐,朱高熾已經開始著手安排軍需運輸等一眾瑣事,朱高煦和朱高燧也轉身走出大殿,開始清點兵馬。


    抽出寶劍,朱棣看著劍麵上映著的自己的眼睛,輕輕笑了,劍麵裏的眼睛也同時危險地眯了起來。


    血債,自然是要血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田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田辣椒並收藏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