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長大就越會思考許多問題,就像如果是之前的俞悅,她覺得自己也會埋怨為什麽曾鞏還要提價賣糧。


    但他剛上任又沒什麽根基,地方的狗大戶們如果一個安排不好,說不定會適得其反,倒逼他官都沒得做。


    曾鞏如此,正是說明了他有多聰明,又有多適合官場,情商真的是一種很玄的東西,而他如魚得水。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俞悅:“宋神宗熙寧五年,當時曾鞏在齊州,也就是如今的山東濟南任知州,他寫了一首《詠柳》諷刺驟然得勢的小人: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也就是這一年,他輾轉十七八個州,及時處理了許多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深受群眾的優待。


    感覺曾鞏就是那種隻做不說的好官,他根據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實施。


    他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他所到之處打擊豪強,興修水利,減負救災,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實事。


    曾鞏的為官之道,是以儒家忠君愛民理念為出發點的,既純粹,又執著。


    直到晚年,曾鞏才回到京城。


    北宋元豐五年。曾鞏母親去世,他罷職回到故鄉南豐,在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比如《西樓》,‘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麵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北宋元豐六年,曾鞏在江寧府,也就是如今的江蘇南京去世,終年65歲,後葬於南豐源頭崇覺寺。”


    二鳳正邊聽俞悅說話邊閉目養神呢,聽到這裏有些疑惑的睜開眼睛,什麽情況,這就沒了?


    judy也是一愣,他剛處理完公務正準備拿俞悅的視頻當電子榨菜就著吃飯呢,怎麽就到此為止了。


    還有許多人同樣覺得突然,這位曾子固先生,他們知道他的一生很短,可這也太短了點。


    連曾鞏自己都是一愣,這樣就結束了嗎,那怪不得他會變成唐宋八大家裏的小透明和背景板。


    俞悅:“相比起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與他同時期的蘇軾、王安石等人,好像用在曾鞏身上的篇幅確實太短。


    大家可能會覺得,憑著他的實力和運氣,平步青雲、官運亨通應該不算難事,但為什麽他的存在感還是這麽低呢。


    但是聽完他的這一生,我反而覺得,他早就做完了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最開始的時候,他是想為民請命,做個好官,他想通過科舉實現的夢想,早就已經實現了不是嗎。


    所以說,盡人事,聽天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可能在我們後人看來,他或許沒什麽存在感,但對當時的世人來說,他絕對能算得上成功人士。


    所以其實通往成功的道路並不止一條。”


    王安石聽完,不禁想到自己如今正在為之奮鬥的事業,也在思考什麽才算得上成功。


    他一再主張變法,想治好已經病入膏肓的大宋,在那些平行世界,他已經失敗了,甚至可以用一敗塗地來形容。


    雖然如今的自己被更多人認可,他們知道自己是為大宋好,不再那麽抗拒自己的新法,也願意為之一起奮鬥。


    可是自己真的可以嗎,就算許多人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可改革新法注定要動到更多人的蛋糕。


    那麽到最後,這些如今與他誌同道合的戰友又會剩多少人呢。他們又是否會一直都是自己的戰友,一直和自己誌同道合。


    一切都是未知數。


    可王安石畢竟是王安石,他隻迷茫了短短一瞬,就再次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向著夢想邁步。


    既然已經有了如此強大的外援,這和天上掉餡兒餅有什麽區別,上天代他不薄,他又怎麽能言退呢。


    而且這次,他一定會做得比以前更好,不會再急於求成,起碼給自己,也給大宋一些反應時間。


    王安石信心十足。


    倒是始皇大大對這個曾鞏還挺感興趣的,原因無它,曾鞏能幹實事啊!始皇發發都不敢想,曾鞏要是在他大秦他得多開心。


    始·覺得自己無人可用·皇頭一次這麽想魂穿趙宋,這麽有錢還這麽窩囊,始皇大大覺得難以理解。


    唐宗\/明祖\/明宗點了個讚。


    九州一色的霜:那這麽看下來,其實曾鞏大大真的很成功了,以一己之力改換門庭,這在當時真的無異於登天。


    始皇大大的狗:他也確實登天了,這就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草莓奶糖:確實。妥妥人生贏家。


    秋以為期:就像悅悅說的,他已經做完了所有自己想做的事,要是我也能做完我自己想做的事,我就原地開擺了。


    就要芋泥波波:還是那會兒好啊,投胎成男人,努力就能成功。


    明月鬆間照:不過感覺現代人去了也沒幾個能吃讀書的苦。


    就要芋泥波波:倒也是。


    俞悅:“名人之所以為名人嘛,還是這種正向名人,肯定多少會有忍常人之所不能忍的一麵啦。


    不過說實話,在今天之前我確實沒有怎麽了解過曾鞏,甚至最早我一直把《增廣賢文》空耳聽成曾鞏賢文。”


    九州一色的霜:不瞞你說,俺也一樣。


    曾鞏和增廣賢文的作者都沉默了。


    不過曾明心大,雖然作品和作者對不上讓人傷心,但顯然,更應該傷心的顯然是真正的作者本人。


    反而給他增加了不少曝光度。


    俞悅:“問題不大,華夏曆史長河這麽多年,那麽多璀璨的作品和耀眼的老祖宗,反正我也不是第一次張冠李戴了。”


    明月鬆間照:理不直氣也壯.jpg


    俞悅:“總之如果大大生活在如今,肯定也會是人格魅力拉滿的那種人,感覺他當我領導我肯定過得很舒服。”


    始皇大大的狗:你甚至不想說會過得很開心。


    草莓奶糖:畢竟有領導還能開心這種事挺反人類的。


    俞悅:“草莓老師說得好啊!


    好啦,曾鞏大大結束了,接下來該辛棄疾大大了。除了照姐和李白大大以外,我最喜歡的一個文人。”


    都說文人相輕,所以俞悅接下來終於要說辛棄疾了,不少人都垂死病中驚坐起,豎起了小耳朵。


    始皇陛下想起後人對這位的評價是“詞中之龍”,也饒有興致地拖了個小板凳,準備給自己放個小假。


    扶蘇也有樣學樣,他覺得自己每天這麽高壓的工作強度,也有些想休息,不過他屁股剛挨著凳子,他爹就看過來了。


    扶蘇:......


    他和老父親對上視線的那一刻,就覺得可能要完,不過他想了想難受的工作和難受的休假,還是決定小小的反抗一下。


    扶蘇殿下的反抗就是,不看他爹,然後假裝喝茶,反正讓他挪窩是不可能的。


    始皇大大挑了挑眉,麵上倒也沒說什麽,孩子大了,學會反抗了,別說,他還挺欣慰的。


    秦朝的小劇場完全沒有影響俞悅的熱情,她甚至從癱著的沙發上坐了起來,然後開始準備講故事。


    俞悅:“其實每次說起辛棄疾的故事,心中總有種化不開的遺憾,這種遺憾綿延千年,風吹不散。


    不知道提起稼軒詞,大家腦子裏的第一反應是哪一闕呢,於我個人而言的話,肯定就是《青玉案·元夕》了。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始皇大大的狗:俞悅上來就開大啊,這首詞真的是詞中一絕。


    九州一色的霜:這真是貼臉開大,上來就是天花板,我也好喜歡這首詞,甚至超過了蘇軾大大的《定風波》。


    秋以為期:詞真的是讓宋朝人填出了花,頭部詞人每一首都是能讓人回味無窮的。


    就要芋泥波波:從上學的時候就一直覺得這些詞絕美。


    李白覺得,不怪現代觀眾們如此激動,他以一個文人挑剔的眼光來看,都能感受到辛棄疾文字裏的美。


    他對杜甫到:“果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能跟李娘子齊名,這濟南二安中的另一安果然實力不俗。”


    杜甫點頭:“尤其最後‘燈火闌珊’一句,簡直是點睛之筆,仿佛這一夜的尋覓等待都值得了。”


    另一邊,白居易同樣在和元稹討論,元稹幹脆直接把這闕詞抄下來放在桌上,一直仰著頭分析怪累的。


    白居易:“果真是如詩如畫,第一句就讀來就像一幅畫卷已經在眼前緩緩展開了,可見他的功底深厚。”


    元稹:“是極,人聲鼎沸的元夕大街,煙花絢爛的綻放,落下的煙花碎屑如星如雨,遠處還有歌舞表演。”


    李清照也同樣get到了:“街上不時有私語之聲,再一回頭,有故人老友正站在星火寂寞之處笑盈盈地看著你。


    說不定還會說聲好久不見。


    如今看來,這辛棄疾與我並稱‘濟南二安’,倒也不是浪得虛名,我姑且就認下這位辛棄疾先生的才華。”


    被認可的辛棄疾這會兒正坐在農家小院裏喝酒呢,看著自己的舊作,他會心一笑,其實應也挺滿意的。


    現代觀眾們還在討論他們印象深刻的稼軒詞,說不完,根本說不完。


    草莓奶糖:我最喜歡的是高中學的那首《水調歌頭》誒:“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


    九州一色的霜:我滿腦子都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一顆蘋果:我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明月鬆間照:這就不得不提《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了:“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文人墨客們都驚呆了,他們知道辛稼軒會寫,沒想到他這麽會寫啊?好像每首詞都是極致情緒的渲染。


    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幾人已經瘋了,這還是俞悅說人物第一次上來就把代表作都放在觀眾麵前的。


    本來多少有些不以為然的眾人隻想說:再來點,把稼軒詞都給我端上來!


    俞悅:“真的每一首都是經典。全是中高考必背古詩文,足見辛棄疾在華夏文壇的舉足輕重了。


    除了《青玉案》,剛剛草莓老師說的《水調歌頭》我也印象深刻,因為它真的太美太美了:


    客子久不到,好景為君留。西樓著意吟賞,何必問更籌。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華幽。中州遺恨,不知今夜幾人愁。誰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爾,決策尚悠悠。此事費分說,來日且扶頭。


    辛棄疾的豪氣,是把明月風雪裝了個滿懷,而他的銳意,似百川東流不回頭,又似劍氣殺了好一個清秋。


    但縱觀辛棄疾的一生,我總覺得豪氣隻是他的表象,遺憾才是他的人生底色,是一腔翻騰、激蕩的意難平。


    就像這首上闕豪情萬丈的《水調歌頭》,任你辛棄疾劍氣橫秋又如何,把欄杆拍遍又如何?


    還不是把劍甲換了紙筆,寫了個‘天涼好個秋!‘”


    九州一色的霜:來了,每日乳宋雖遲但到。


    始皇大大的狗:大送值得。


    草莓奶糖:我都罵累了,不知道這些混賬皇帝幹混賬事有沒有幹累。


    秋以為期:估計現在宋朝幾位還想做事的皇帝腦子裏都是“咯噔”一聲了,辛棄疾到底是被大慫如何對待的呢。


    被猜中心事的趙匡胤、趙禎、趙煦等人倒是沒有太過尷尬,畢竟這麽久了,臉皮也多多少少練出來了。


    就是還沒死成被父兄捏在手裏的趙光義、趙佶、趙恒、趙構等人恐怕接下來的日子就更好過了。


    俞悅輕笑:“大家不著急啊,咱們一個一個說,反正他們幹的爛事一個都別想跑,畢竟稼軒大大的一生充滿了意難平。


    大家說他是‘文人裏最能打的,武將裏最會寫詞的’,算得上是文武雙全了。


    但我覺得比起文人,他大概更想做一個武將,做一個收複失地的武將,舞文弄墨對她來說更像發牢騷的手段。”


    俞悅這麽一說,幾位以趙匡胤為主的趙宋皇帝也想起來了,以前俞悅就有隻言片語提到過辛棄疾。


    合著這又是一個臣子能打但君王毫不理會的故事啊,再想想之前的陸遊,俞悅說他和辛棄疾是同時期的人。


    趙匡胤:拳頭硬了。


    當然,每一個拳頭硬了的趙匡胤背後,都有一個瑟瑟發抖的趙光義。讓我們祝福這位今天又要挨大比鬥的幸運觀眾。


    俞悅:“說起來,我有段時間特別迷辛棄疾,就翻了好多他的傳記,覺得梁衡先生在《把欄杆拍遍》裏,對辛棄疾的評價最恰如其分:


    辛棄疾的成名,要有時代的運動,像地球大板塊的衝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好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邊,被迫冷靜思考。


    所以積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生了一個辛棄疾。


    曆史的風,颯颯的吹了千年,書頁上的南宋已是一片昏黃時光,而辛棄疾在清風明月下,燈火闌珊處,卻越來越清晰。


    那麽,人群太吵,這一次,我們去見一見青山,順著辛棄疾的路。再走一遍十二世紀的山河。”


    九州一色的霜:救命,莫名其妙有點感動是怎麽回事。


    西漢—霍去病:我現在就想知道這位辛稼軒到底有多能打。


    草莓奶糖:呀,小霍將軍出現了,你倆的名字真的好像。


    霍去病一愣,對哦,後人們以前也說過棄疾似去病的,就是不知道辛棄疾的這個宋皇到底有多不如他這個漢武了。


    辛棄疾苦笑一聲。


    俞悅:“公元1122年我,也就是北宋宣和四年,女真族卷著大興安嶺的疾風驟雪,如同猛虎出林。


    在北宋的助攻下,將日暮西山的遼國吃得血肉不存。


    北宋送走了年邁的孤狼,卻引來了剛嚐過血肉,吃得半飽的,正值壯年的猛虎。


    與虎謀皮的結果可想而知。


    公元1126年冬,也就是靖康元年,消化完遼國土地的金國一路狂飆南下,中原大地硝煙四起,哀鴻遍野。


    北宋都城東京汴梁淪陷,徽欽二帝成了階下囚。北宋亡於靖康二年,史稱‘靖康之難’。


    一年後,趙構帶著新組成的小朝廷往東南逃跑,這也表明,他將黃河以北的土地和人民拱手讓給了金國。


    再兩年後,金軍馬踏揚州,趙構又渡江逃亡到杭州,所以到了1129年,宋金兩國事實上已經劃淮為界了。


    權貴地主紛紛南逃,可故土難離,被舍棄的中原百姓,卻成千上萬的組成一支支忠義民兵,沒有槍杖,沒有甲胄,甚至衣不蔽體,可他們打得比誰都有勇氣。


    整個中原有一座座孤城軍民正在抵抗,哪怕南宋朝廷甚至不願北望一眼。


    當金軍圍攻澶州,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濮陽之時,城中居民不曾有一人投降。


    城破後,金軍將城中居民悉數屠殺,連一個嬰兒都沒有留下。


    十幾年後,有人從外鄉回到澶州,在全城之中,竟找不到一戶舊有的居民。


    很諷刺對吧,南宋君臣但凡有一絲絲抗爭的勇氣,隨時能跟金國打一場曠日持久的人民的戰爭。


    可中原那些孤城的烽火,最終被一座座熄滅,他們終究是沒有援軍的廢土棄民罷了。


    山東濟南府,也成為了金國占領區。”


    恥辱就是恥辱,無論提起多少次,美化多少遍,依舊掩蓋不了它最深處的肮髒。


    曆朝曆代的人們聽著俞悅說著一座座孤城的頑強抵抗,最開始是心疼,可聽到最後,隻剩深深的憤怒。


    憤怒於南宋的不作為,憤怒於世道不公,但他們好像除了憤怒,又什麽都做不了,於是這憤怒最終隻能化成深深的無力。


    他們明白,辛棄疾就出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那麽他的一生,又何止是簡簡單單意難平三個字能概括的呢。


    徽欽高三帝已經都被後人罵爛了,對這三個垃圾,雄主們心中已經不再能掀起波瀾。


    他們現在就想問問,到底什麽時候有活動,能把他們投放到這些時代,好讓他們給異族一些小小的明君震撼。


    皇帝們在皇帝群裏瘋狂cue522,還在其他星係的同事那邊摸魚的522垂死病中驚坐起,火速趕回藍星。


    回來後的522傻眼了,不是我說啊幾位陛下,你們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那是我能穿越時空就穿越時空的嗎!


    我又不是主係統!


    陛下們:哦?主係統?有門!


    522:......


    明白自己說錯話了,522現在覺得自己整個統都不好了,要不自己進回收站好了。有時候真的挺想報警的。


    陛下們也知道不能把小統子逼得太急,萬一它真撂挑子不幹了他們還真不知道上哪哭去。


    於是隻能循循善誘,讓522跟著流程一步一步走,他們不著急——主要是著急也不好使。


    反正已經摸到門路了,早晚的事。


    現在幾位陛下已經在群裏爭論開了,主要圍繞到底誰到哪裏比較合適,不過大家更傾向於先收拾自家的爛攤子。


    二鳳已經在想運氣好點穿到安史之亂前自己要怎麽防微杜漸;朱家父子決定一個去弄死明堡宗一個去救救槐宗。


    趙匡胤在想到底要怎麽才能挽救徽欽二帝之時已經危如累卵的大宋,已經快把頭發薅禿了。


    至於嬴政和劉徹,倆人有點懵逼,嬴政覺得穿到胡亥身上不如現在就努努力搞搞建設,大秦還能更長久一些。


    劉徹一想到東漢幼兒園頭都大了,最後漢武大帝覺得,要搞就搞波大的,果斷季漢走起,三興炎漢。


    東漢幼兒園實在要說也不是不行,但是一想到要給人做小伏低裝孫子,劉徹就渾身不得勁,狗都不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田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田辣椒並收藏直播通古代:我帶古人逛吃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