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辟邪
癡傻皇子暴躁妃:這個皇子隻想苟 作者:幻化成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近半個月的艱苦跋涉,北巡隊伍終於抵達了北疆邊陲的重鎮——九原郡。
這一路上,雲風的生活可謂是愜意至極,不僅吃得飽睡得香,而且意料之中的刺殺事件竟一次也未曾發生,這讓他不禁有種不真實感。
不過細想之下,雲風也覺得自己是多慮了,畢竟有誰膽敢在大軍環護的中央對皇子下手呢?
相較於皇城的繁華與奢華,九原郡的治所九原城則顯得更為質樸而剛毅。
城中並不多見穿著布衣的百姓,取而代之的是全副武裝、巡邏不息的軍士,他們挺拔的身姿和堅毅的眼神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座邊陲之城的堅韌與不屈。
在這裏,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仿佛隨時能夠拿起武器,化身為保衛家園的士兵。
北巡隊伍的到來,自然受到了九原郡郡守司徒文以及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
然而,令皇帝感到意外的是,在這北疆之地,呼聲最高的居然不是他這位一國之君,而是隨行而來的三皇子雲風。
甚至在匯報完九原郡的形勢之後,郡守司徒文都突然向皇帝詢問起雲風的下落。
麵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問題,皇帝不由得愣了一下,隨即眼神中閃過一絲詫異,似乎對司徒文找雲風的目的感到好奇。
“司徒郡守找那小子幹什麽?”皇帝故作輕鬆地問道。
司徒文聞言,連忙躬身回答道:“回陛下,殿下的軍屯田製度救活了我九原城無數百姓,我想替治下所有百姓感謝殿下!”
司徒文的話讓皇帝心中不禁有些吃味。要知道,這項製度可是他親自確定並實施的,沒想到百姓們卻隻記得雲風的好。
不過,皇帝很快便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心中卻不禁泛起了一絲疑惑。
【不對啊,這項製度當初可不是以雲風的名義提出的,但司徒文和百姓怎麽知道是雲風的功勞呢?】
盡管心中充滿了疑惑,但皇帝並沒有在表麵上顯露出來。
他淡淡地看了司徒文一眼,說道:“那小子在隊伍後麵,想感謝你就自己去吧,朕有些乏了!”
“是,陛下!”司徒文趕忙應承道,隨即退下了。
……
待司徒文退下之後沒多久,皇帝便立刻召來了衛七,神色凝重地吩咐道,
“衛七,你去查一下,軍屯田這項製度在九原郡民間是如何流傳的!另外,我還要知道這件事最初是如何傳出來的,務必查清源頭。”
“遵命!”衛七領命後,也迅速離開了。
……
與此同時,雲風和權曉靈正悠然地漫步在九原城的街道上。
對於雲風來說,他並未深刻意識到當初隨口一提的軍屯田製度對整個北方乃至整個國家意味著什麽。
他也沒有親身經曆過這個時代農田對於人們的重要性,隻是將後世的一項政策照搬了過來。
即便他後來得知了這項製度的影響,也並未太過在意。
畢竟,他改變大夏的事情多了去了,這隻是其中的一件小事而已。
然而,當九原郡守司徒文找到他,告知他在北邊享有如此高的聲望時,雲風還是感到有些茫然。
他不同於皇帝需要保持威嚴,直接就問出了心中的疑惑:“咦,你們咋知道這事情是我提出來的?”
雲風清楚地記得,當時他為了避免麻煩,可是將一切都推了出去,沒有留下任何與自己相關的痕跡。
司徒文聞言,眼睛頓時一亮。他其實原本還不太相信這個消息,但接連兩次的試探都讓他確認了這個“謠言”居然是真的。
是的,不論是皇帝那邊還是雲風這邊,他都在進行試探。
作為一郡郡守,治下出現這樣的傳言他還是很好奇的。
尤其是這個傳言,在北方民間這個消息傳的太廣了,根本沒有人出來辟謠。
他其實對於提出這項政策的人也同樣很好奇,所以便隨意試探了一下,誰承想,真的試探出來了。
麵對雲風的疑問,司徒文將自己所知的一切都說了出來:“殿下的所有事跡隨著道教的發展,已經在民間傳開了!”
……
此刻,皇帝這邊也得到了衛七的稟報。
這個消息其實並沒有什麽好查的,隨便找個人一問就知道了。
“道教?徐老道?好個徐老道啊!”皇帝眉頭緊鎖,這個結果和他想的完全不同。
他本以為是哪方勢力在背後出力,想幫雲風造勢,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跟隨他而來的權國忠那老小子。
卻沒想到居然是他一直不放在心上的道教。
他也沒想到,隻是短短兩年時間,那個曾經不起眼的道教居然發展得如此迅猛。
如此一來,就更不能任由其野蠻發展了,原本的計策還得更加完善一些才好。
徐道長他是相信的,但是道教這群人畢竟比較鬆散,下麵的人並不像徐老道那樣忠於朝廷。
皇帝看著一旁的衛七,沉聲吩咐道:“給我好好查查,我要這兩年道教的所有資料!”
他倒想看看,雲風整出的這個道教憑什麽發展的這麽快。
要知道,當初百家的發展都沒有這麽迅猛,影響力這麽大。
……
“道教?”雲風聞言,不由得大吸了一口涼氣,眼中閃過一絲詫異。
司徒文鄭重地點了點頭,解釋道:“對,就是咱們大夏新興起的國教!如今在民間,道教的聲勢可是如日中天。”
接著,司徒文將自己所知道的關於道教在九原郡的傳播情況,以及道教對當地百姓生活的影響,都一一告訴了雲風。
他提到,道教不僅傳播了善行和道德,還給當地帶來了醫療的改善,在這場內戰爭的邊疆這兩年連瘟疫和疾病都少了許多。
同時,在離開之前,司徒文再次代表九原郡全郡的居民向雲風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畢竟,無論是曲轅犁的推廣還是軍屯田政策的實施,最終的受益者都是這些勤勞樸實的百姓。
雲風聽了司徒文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覺。
不知道為何,讓他有了一種他現在正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感覺。
當然,雲風知道,這並非他的本意。
他當初幫助道教發展,隻是出於對佛教的反感,以及為了防止佛教傳入大夏而做出的努力。
他提出了許多有創造意義的建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編故事。
佛教之所以在後世傳播得如此廣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擅長講故事。
那些佛陀的小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使得佛教深入人心。
而本土的道教,則更注重個人的修行和善行,對於傳播和講故事並不太在意。
主打的就是隨性,我修我的仙,我做我的善事,你愛信不信,愛報答不報答。
功德箱那是真用來行善積德的。
雲風為了道教的發展,也因為權曉靈喜歡他講的故事,便閑來無事時編一兩個小故事。
再以“小道士”的筆名,放到報紙上或者交給徐老道傳播了出去。
前前後後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已經編了不下兩百多的短篇小故事。
已經有書商將這些小故事從報紙上剪輯下來,編輯成冊。
以他現代人的眼光和閱曆,編個故事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
光是那些佛家的故事改吧改吧都能用。
再加上他看過那麽多百萬字小說。
所以他知道什麽樣的故事引人入勝。
他並不是為了給自己揚名,而是單純地希望本土的教派能夠發展壯大。
現在,道教確實發展起來了,而且勢頭強勁。
所有的教徒都以擁有一本道教典籍為榮,而那所謂的道教典籍,大多數都深澀難懂。
而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徐老道所書的雲風這個“小天尊”的外傳。
徐老道為了能夠卸下道教的重擔,專心去修仙,可是把雲風捧得很高。
什麽神人轉世、前知三百年、後知三百年都是基本操作,而對於雲風所提的那些政見,則隻是簡單一筆帶過。
然而,人就是這樣,寫得越少,百姓的揣測就越多。
很多這幾年的新政策,百姓們都自發地安到了雲風的頭上。
但不得不說,正所謂歪打正著,這些政策基本上還真是雲風提出來的。
所以,在這個談資並不多的古代,雲風不知不覺間就成了民間的“網紅”。
更誇張的是,雲風的抽象畫賣的更好,九原郡這邊稍有閑錢的家庭,都有供奉雲風,美其名曰‘辟邪’。
畢竟,雲風的小故事中不乏神仙妖怪,辟邪一說當然也甚囂塵上。
這一路上,雲風的生活可謂是愜意至極,不僅吃得飽睡得香,而且意料之中的刺殺事件竟一次也未曾發生,這讓他不禁有種不真實感。
不過細想之下,雲風也覺得自己是多慮了,畢竟有誰膽敢在大軍環護的中央對皇子下手呢?
相較於皇城的繁華與奢華,九原郡的治所九原城則顯得更為質樸而剛毅。
城中並不多見穿著布衣的百姓,取而代之的是全副武裝、巡邏不息的軍士,他們挺拔的身姿和堅毅的眼神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座邊陲之城的堅韌與不屈。
在這裏,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仿佛隨時能夠拿起武器,化身為保衛家園的士兵。
北巡隊伍的到來,自然受到了九原郡郡守司徒文以及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
然而,令皇帝感到意外的是,在這北疆之地,呼聲最高的居然不是他這位一國之君,而是隨行而來的三皇子雲風。
甚至在匯報完九原郡的形勢之後,郡守司徒文都突然向皇帝詢問起雲風的下落。
麵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問題,皇帝不由得愣了一下,隨即眼神中閃過一絲詫異,似乎對司徒文找雲風的目的感到好奇。
“司徒郡守找那小子幹什麽?”皇帝故作輕鬆地問道。
司徒文聞言,連忙躬身回答道:“回陛下,殿下的軍屯田製度救活了我九原城無數百姓,我想替治下所有百姓感謝殿下!”
司徒文的話讓皇帝心中不禁有些吃味。要知道,這項製度可是他親自確定並實施的,沒想到百姓們卻隻記得雲風的好。
不過,皇帝很快便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心中卻不禁泛起了一絲疑惑。
【不對啊,這項製度當初可不是以雲風的名義提出的,但司徒文和百姓怎麽知道是雲風的功勞呢?】
盡管心中充滿了疑惑,但皇帝並沒有在表麵上顯露出來。
他淡淡地看了司徒文一眼,說道:“那小子在隊伍後麵,想感謝你就自己去吧,朕有些乏了!”
“是,陛下!”司徒文趕忙應承道,隨即退下了。
……
待司徒文退下之後沒多久,皇帝便立刻召來了衛七,神色凝重地吩咐道,
“衛七,你去查一下,軍屯田這項製度在九原郡民間是如何流傳的!另外,我還要知道這件事最初是如何傳出來的,務必查清源頭。”
“遵命!”衛七領命後,也迅速離開了。
……
與此同時,雲風和權曉靈正悠然地漫步在九原城的街道上。
對於雲風來說,他並未深刻意識到當初隨口一提的軍屯田製度對整個北方乃至整個國家意味著什麽。
他也沒有親身經曆過這個時代農田對於人們的重要性,隻是將後世的一項政策照搬了過來。
即便他後來得知了這項製度的影響,也並未太過在意。
畢竟,他改變大夏的事情多了去了,這隻是其中的一件小事而已。
然而,當九原郡守司徒文找到他,告知他在北邊享有如此高的聲望時,雲風還是感到有些茫然。
他不同於皇帝需要保持威嚴,直接就問出了心中的疑惑:“咦,你們咋知道這事情是我提出來的?”
雲風清楚地記得,當時他為了避免麻煩,可是將一切都推了出去,沒有留下任何與自己相關的痕跡。
司徒文聞言,眼睛頓時一亮。他其實原本還不太相信這個消息,但接連兩次的試探都讓他確認了這個“謠言”居然是真的。
是的,不論是皇帝那邊還是雲風這邊,他都在進行試探。
作為一郡郡守,治下出現這樣的傳言他還是很好奇的。
尤其是這個傳言,在北方民間這個消息傳的太廣了,根本沒有人出來辟謠。
他其實對於提出這項政策的人也同樣很好奇,所以便隨意試探了一下,誰承想,真的試探出來了。
麵對雲風的疑問,司徒文將自己所知的一切都說了出來:“殿下的所有事跡隨著道教的發展,已經在民間傳開了!”
……
此刻,皇帝這邊也得到了衛七的稟報。
這個消息其實並沒有什麽好查的,隨便找個人一問就知道了。
“道教?徐老道?好個徐老道啊!”皇帝眉頭緊鎖,這個結果和他想的完全不同。
他本以為是哪方勢力在背後出力,想幫雲風造勢,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跟隨他而來的權國忠那老小子。
卻沒想到居然是他一直不放在心上的道教。
他也沒想到,隻是短短兩年時間,那個曾經不起眼的道教居然發展得如此迅猛。
如此一來,就更不能任由其野蠻發展了,原本的計策還得更加完善一些才好。
徐道長他是相信的,但是道教這群人畢竟比較鬆散,下麵的人並不像徐老道那樣忠於朝廷。
皇帝看著一旁的衛七,沉聲吩咐道:“給我好好查查,我要這兩年道教的所有資料!”
他倒想看看,雲風整出的這個道教憑什麽發展的這麽快。
要知道,當初百家的發展都沒有這麽迅猛,影響力這麽大。
……
“道教?”雲風聞言,不由得大吸了一口涼氣,眼中閃過一絲詫異。
司徒文鄭重地點了點頭,解釋道:“對,就是咱們大夏新興起的國教!如今在民間,道教的聲勢可是如日中天。”
接著,司徒文將自己所知道的關於道教在九原郡的傳播情況,以及道教對當地百姓生活的影響,都一一告訴了雲風。
他提到,道教不僅傳播了善行和道德,還給當地帶來了醫療的改善,在這場內戰爭的邊疆這兩年連瘟疫和疾病都少了許多。
同時,在離開之前,司徒文再次代表九原郡全郡的居民向雲風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畢竟,無論是曲轅犁的推廣還是軍屯田政策的實施,最終的受益者都是這些勤勞樸實的百姓。
雲風聽了司徒文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覺。
不知道為何,讓他有了一種他現在正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感覺。
當然,雲風知道,這並非他的本意。
他當初幫助道教發展,隻是出於對佛教的反感,以及為了防止佛教傳入大夏而做出的努力。
他提出了許多有創造意義的建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編故事。
佛教之所以在後世傳播得如此廣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擅長講故事。
那些佛陀的小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使得佛教深入人心。
而本土的道教,則更注重個人的修行和善行,對於傳播和講故事並不太在意。
主打的就是隨性,我修我的仙,我做我的善事,你愛信不信,愛報答不報答。
功德箱那是真用來行善積德的。
雲風為了道教的發展,也因為權曉靈喜歡他講的故事,便閑來無事時編一兩個小故事。
再以“小道士”的筆名,放到報紙上或者交給徐老道傳播了出去。
前前後後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已經編了不下兩百多的短篇小故事。
已經有書商將這些小故事從報紙上剪輯下來,編輯成冊。
以他現代人的眼光和閱曆,編個故事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
光是那些佛家的故事改吧改吧都能用。
再加上他看過那麽多百萬字小說。
所以他知道什麽樣的故事引人入勝。
他並不是為了給自己揚名,而是單純地希望本土的教派能夠發展壯大。
現在,道教確實發展起來了,而且勢頭強勁。
所有的教徒都以擁有一本道教典籍為榮,而那所謂的道教典籍,大多數都深澀難懂。
而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徐老道所書的雲風這個“小天尊”的外傳。
徐老道為了能夠卸下道教的重擔,專心去修仙,可是把雲風捧得很高。
什麽神人轉世、前知三百年、後知三百年都是基本操作,而對於雲風所提的那些政見,則隻是簡單一筆帶過。
然而,人就是這樣,寫得越少,百姓的揣測就越多。
很多這幾年的新政策,百姓們都自發地安到了雲風的頭上。
但不得不說,正所謂歪打正著,這些政策基本上還真是雲風提出來的。
所以,在這個談資並不多的古代,雲風不知不覺間就成了民間的“網紅”。
更誇張的是,雲風的抽象畫賣的更好,九原郡這邊稍有閑錢的家庭,都有供奉雲風,美其名曰‘辟邪’。
畢竟,雲風的小故事中不乏神仙妖怪,辟邪一說當然也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