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過去了一年。


    冬去春來,臥龍山光禿禿的植被又變綠了。


    經過半年的訓練,羅宋的自二團基本完成了訓練任務,按照壽縣縣長唐明友和壽縣自衛軍總指揮陳布林的安排,自二團要駐防八公山一一也就是原先保一團駐防的地方。


    還是在年前,駐守在淮南的日軍佐佐木旅團就有再次侵占壽縣和正陽關的跡象。挨過了年,這種跡象就越來越明顯。


    盡管日軍侵占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但關於壽縣城的防衛卻並不樂觀。第一次壽縣保衛戰還有一個史保國團,它作為中央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正規軍團。


    而在正陽關和平山頂還各有桂軍一個營。


    但是這次除了正陽關,壽縣城和平山頭卻都沒有正規部隊駐守。


    據傳連唐明友去與李品仙請求派部隊來縣城駐防,李品仙都不同意。原因是桂軍要守住從穎上到壽西南一線,卡住日軍進入大別山的咽喉。


    羅宋的自二團開進八公山,為了防止重蹈第一次壽縣保衛戰的覆轍,決定在北門外八公山一側沿淮河修築野戰工事。


    不過,此時的安徽抗日人民自衛軍發生了一些變化。


    遍及安徽各縣及區、鄉的安徽抗日人民自衛軍,是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1938年1月命令組建、建成後由省政府和各縣縣政府領導的地方武裝。它是政府動員全民抗戰的產物。


    1937年12月24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行政院院長蔣介石致電各戰區司令長官,規定:


    “凡在戰區內之黨政各級人員,須受戰區司令長官指揮。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省)主席、專員、縣長及各級黨務工作人員,不得擅離所屬境地;如違,以軍法論處。”


    12月30日,又規定:


    各戰區設黨政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戰區司令長官兼任,副主席由省政府主席兼任,下設秘書長一人,分黨務、政務、國民軍訓等3個處。


    同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呈準軍事委員會,派丁惟汾、於洪起、鈕永建、黃炎培、高一涵、吳忠信、梁漱溟、麥煥章為戰區黨政委員會委員,潘宜之為秘書長。


    經過近一年的組織、訓練,各縣紛紛完成抗日人民自衛軍的組建工作。


    而在壽縣,因為原本就有一個邱本軒保安團,隻要把這個團的牌子一換,就可以完成組建了。


    但是唐明友作為縣長,為地方靖安計,決定收編饅頭山的土匪武裝。在收編時,他是想讓這支武裝編入邱本軒團。


    可是當時那個楊彪咄咄逼人,不願編入邱團,無奈之下,唐明友隻得組建一個保安二團。


    後來又收編了彭一個虎,組建了一個保安三團。


    第一次壽縣保衛戰中,保一團被困在八公山,保二團因為楊彪的原因被瓦解了,隻有一個保三團參加了慘烈的保衛戰,但損失巨大。


    組建抗日自衛軍則是第一次壽縣保衛戰後完成的。唐明友將邱本軒的保一團改成自一團,另將羅宋的自衛隊擴充成自二團。


    因為上峰明文規定,自衛團是各縣的自衛武裝,受縣政府直接領導,各縣的自衛武裝設總指揮一人,協助縣長對自衛武裝的指揮。


    隨著戰爭進程的不斷深入,上峰又發布命令,各縣的自衛武裝必須要縣長親自兼任,可設一副職協助之。


    因此,唐明友縣長就兼任了壽縣人民抗日自衛軍的總指揮,陳布林為副總指揮。


    羅宋駐守八公山,唐明友非常重視。而對於羅宋沿淮河修築野戰工事的設想非常支持,曾經幾次親臨現場視察。


    還是在縣府召集的壽縣城防務會議上,唐明友就對羅宋提出的防務計劃給予關注。


    “羅團長,你在北門外沿淮河修築野戰工事,是基於怎樣的設想呢?”


    羅宋指著掛在作戰室牆壁上的作戰地圖說:“八公山作為戰略要地,西可以防淮河,南可以防東淝河。根據第一次壽縣保衛戰時日軍進攻路線之一,即淮河一一東淝河一一瓦埠湖,淮河是第一道防線。”


    “你的意思是,如果日軍從淮河來攻,這第一道防線就可以抵擋一陣。”


    羅宋點頭說:“對!”


    不錯!如果在淮河邊修築野戰工事,則日軍對壽縣城北門的進攻就有很大的顧忌。同時,它也能有力地扼製日軍利用東淝河進入瓦埠湖。


    沒有正規部隊,防守壽縣城隻能靠自衛軍的這兩團人馬。


    唐明友把這種狀況再次電告李品仙。李品仙礙於唐明友的麵子,派桂軍137師師長陸廷選入駐壽縣城。


    但他都給陸廷選一個見機行事的指令。換言之,正陽關比壽縣城重要!


    時正值桂軍換防,138師與137師互換。


    137師師長為少將師長陸廷選。接到李品仙的命令後,他即率一個旅進駐壽縣城。


    陸廷選到了壽縣城之後,即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拆除城牆。


    陸廷選認為“城牆有害無益,敵攻我不易守,敵踞我不易攻”,強令地方派夫拆除城牆。


    誰都知道壽縣城牆是古城牆,是為了防水才築成的。


    所以這一建議遭到地方士民強烈反對,他們紛紛上書唐明友,雲:“城牆不僅可以禦敵,要者在於防水”。


    唐明友也知陸廷選的建議荒誕無稽,可礙於他們是來鎮守城池的,不敢得罪他,隻是把士民們的上書拿給陸廷選看。


    陸廷選見民命難違,被迫收回成命,但城上雉堞,已被桂軍拆除殆盡。


    陸廷選見壽縣民眾不願拆除城牆,就找了一個借口,讓他的那一旅人馬駐在壽縣西城外,將壽縣城的城防完全交給了自一團。


    唐明友見是這種結果,知道仰仗桂軍來保衛壽縣城已然是一廂情願,遂不再給陸廷選施加壓力。


    他對陳布林說:“布林呐,桂軍是外人,他能不能幫我們,完全看他們的心情。陸廷選不像史保國,史保國是我們家鄉人,保家衛國真心實意!”


    陳布林讚成唐明友這種觀點,就說:“二哥,我們明知不可為,就不要再為之了。自衛軍是我們自己的武裝,不要說僅憑這點武裝難敵日寇的進攻,真要是將它們拚光了,日後誰來保護我們呐!”


    陳布林的話可謂一針見血,唐明友何嚐不懂?所以他要做兩手準備,即在積極備戰的同時,也把精力放在堅壁清野上。


    換句話說,他要放棄城池,留一座空城給日本鬼子。


    鑒於上次的教訓,唐明友多次召集士民開會,提出空城計劃。他打算若日寇來攻,機關學校,全城百姓統統撤出縣城,任何物資都堅壁起來,不留給日本鬼子!


    有了上次血的教訓,城中居民的工作好做多了。大家都在積極準備,一旦日寇來犯,能夠立馬就走。


    春華醫院是家私立醫院,是由美國人創辦的。但自從戰爭開始後,這個美國人就委托中國人來管理這座醫院了。至於她本人,再也沒在壽縣出現過。


    唐明友很重視這家醫院的去向,多次詢問它的去處。


    此時醫院的院長為山東人楊濟寧。他畢業於齊魯大學。


    楊濟寧院長是個懸壺濟世的好院長。上次日軍占領醫院期間,他親眼目睹了日軍的德行。所以這一次他一定要把醫院遷出縣城。


    見縣長親自來過問,他就說,我準備把醫院遷至安豐塘。


    安豐塘離城六十華裏,那裏交通便利,又離桂軍的防區不遠。唐明友支持楊院長的這個決定。


    唐明友告訴楊濟寧:因為安豐塘太顯眼,日本人占領縣城後,很有可能會覬覦安豐塘。所以他想從邱團調一個營去保護醫院。


    楊濟寧一聽唐縣長如此說,大喜過望。


    “唐縣長,太謝謝您了!有了您這樣的支持,我想這座醫院一定會安然無恙地渡過難關。”楊濟寧真誠地說。


    “不,是我得謝謝您,楊院長。您為我們壽縣人作出的貢獻大家都有目共睹。”唐明友也真誠地說。


    六月下旬,醫院就正式開始撤離。楊濟寧院長率主要骨幹,攜帶重要儀器到了安豐塘,隻留下少量醫護人員在原址繼續工作。


    進入七月,形勢更為嚴重。唐明友開始讓機關、學校先期撤往史家山和臥龍山。並開始組織城市居民撤出城去。


    他對居民們說,你們有親可投親,有友可投友,沒有親友可投,就隨我撤往史家山或者臥龍山。能夠拿走的東西盡量拿走,實在拿不走的就地埋藏。


    他強調:埋藏時要動點腦筋,盡量找隱蔽的地方,要讓日本人根本找不到!


    那段時間,全城都動了起來了。


    他還秘密召集陳布林、羅時豐、喬淮生等開會,部署一旦日軍占領了縣城,想辦法堵死他們對水的獲得。他主張對所有的水井投毒。


    這一提議引起了異議。除了陳布林讚成外,羅時豐和喬淮生都反對。


    喬淮生說:“這樣做萬萬不行。一旦投放了毒藥,這口井就廢了。以後日軍走了,我們老百姓還用不用?”


    羅時豐也說:“這樣做太缺德!先不要說日軍來不來,即或來了,看見沒水喝了,他就會更加瘋狂地報複我們。”


    所以這個提議最後沒有被通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三古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兵阿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兵阿三並收藏李三古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