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多騎兵的氣勢確實非凡,馮道趕著一隊馬車進城,車上裝的都是金銀寶貝。
蒙毅和完顏碩申不疑他們率領剩下的騎兵繞著齊州城飛馳了三圈。
出城圍觀的齊州居民被嚇的驚聲尖叫,醜態百出。
三皇子曾經問過我齊國軍隊是不是能算精銳,我想他看了狼軍今天的表演就知道了什麽叫做天下強軍。
我其實想親自去鍾離府提親,不過跟禮法不合,隻能由馮道代表。
不過訂下了迎娶的吉日就是下個月十五,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跟阿離真正的在一起了。
現在是到了返回襄陽的時候了,畢竟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來做。
我留下吳雄和小將軍帶著一百個狼軍精銳,作為阿離的侍衛,同時等著送親的時候可以跟著一起去襄陽。
我又讓蒙毅去不周山召集一百個高手,隨我一起去襄陽。
三皇子親自出來給我送行,我知道他不久就要親自遠征南方最後殘餘的黃巾軍。
他望著氣勢如虹的狼軍,說道“大王的軍隊,確實是天下第一,隻是不知道鄭宋等小國拿什麽來應對。”
我驚歎於他的洞察力,接下來的目標隻有孔明和我知道,斷斷沒有泄密的可能。
我笑著說道“天下承平太久了,正好借著這個機會重新洗一下牌,殿下難道不是也對南邊的錢塘國有意嗎?”
三皇子哈哈大笑,說道“英雄所見略同,就讓我們一起來改變這天下吧。”
騎兵的速度可不是步兵能比擬的,不到五天時間就到了楊虎的控製範圍。
他現在可是徹頭徹尾的瀚海高官了,我決定封他一個安國將軍,也是前十的高官。
本來按照齊國那一套,他要放下軍權,全家下野去享受榮華富貴,同時也是為了避嫌。
但是我覺得沒必要搞那一套,楊虎這個人本來就是個人才,況且現在治理齊國也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
三十萬軍隊是肯定不需要了,現在最需要的是農夫,不是戰士。
武陵是這二十多座城的中心,也是一個人口超過三十萬的大城。
楊虎決定將治所放在這裏,我拿著地圖看了看,確實是個好地方。
我看守城的部隊留個三五萬就夠了楊虎大體算了一下,這個數足夠了。
他真誠的說道“我們家本來的野心很大,想著改朝換代,但是現在看來我有點兒過於癡心妄想了。”
“但是現在看來結果還是不錯,我既然歸附了大王,就一定會安分守己,為瀚海守好國土。”
我從他眼裏看到了真誠,也相信他能夠做到。
現在安陽集結的軍隊超過了二十萬,和平時期也用不了這樣多的人。
不過現在也算不得和平時期,襄陽和安陽之間隔著宋國和鄭國。
在孔明的規劃當中,這兩個國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提前讓雷彥章和姚忠孝返回襄陽,同時帶著一萬神武軍給鄭國和宋國下最後通牒。
我率領一萬羽林軍加上五萬安陽的軍隊從北往南,襄陽的部隊從南往北,掃蕩鄭國和宋國的外圍。
宋國的國王很識趣,等二十萬襄陽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拿穿著素衣,打開了城門。
鄭國國王明顯對自己的實力判斷出現了問題。
孔明親自率軍將鄭國國都丹陽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就等我了。
這麽長的時間沒見,孔明麵色黑了不少,但是看著身體也健壯了不少。
他一本正經的跪在地上給我行大禮,我也裝模作樣的坦然接受。
等我們兩個獨處的時候,我拍著他的腦袋說道“看來最近吃的不錯啊。”
孔明皺著眉頭說道“你就不能有個人君的樣子嗎?哪怕裝一下也好。”
我一腳將他踢出四五步遠,說道“滾你的蛋!趕快說一下你接下來的打算。”
孔明一邊摸著屁股,一邊說道“你就不能正常一些交流嗎?”
他從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張大地圖,緩緩的鋪在桌子上。
他用手在地圖上劃過,我順著他的手劃過的痕跡,一道清晰的線將整個襄陽,安陽,武陵,包括現在我們圍困的丹陽連在了一起。
“我們要修一條能夠同時跑開三輛馬車的驛道,將所有的主城連在一起。”
他眼睛緊緊盯著地圖,好像在跟我說,又好像自言自語。
“要是按照瀚海騎兵的速度,每個大城之間的來往時間都不會超過十天。”
我認真的看了看他,問道“你該不會是為了準備攻打齊國吧?”
孔明哈哈大笑,說道“天下的國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個正好。”
“要是我們攻打齊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以後的矛盾是誰也調和不了的,況且會死很多的人。”
那我就疑惑不解了,“既然不是為了軍事,那麽你花大力氣修這麽寬的路是為了什麽?”
孔明抬起頭,淡淡的說道“農夫要種地,除了能夠養家糊口外,必然要賣糧食,而吃穿住用都要出去買,這就產生了商人。”
“一個真正富強的國家,商業必定是發達的,這條路的作用有可能我們現在看不到,但是後來它的作用必將非常巨大。”
“再其次,朝廷所有的命令都要通過道路傳遞吧?驛道就像朝廷的手伸的越遠,抓住的東西就越多。”
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而且看的比我遠,但是有一樣他肯定不如我的,就是如何拿下丹陽。
我問孔明為何不發起進攻,他居然說攻城戰死人太多,我肯定有好辦法。
這家夥不但對於自己自信,對我更有信心,我當然也不能讓他失望。
第二天早上我就帶著雷彥章和楚江河等挑選出來的五百精銳,從城牆上翻進了丹陽城。
城門洞裏敵軍一共不到千人,我們用了一盞茶的時間就打開了城門。
小將軍一馬當先,率領著狼軍的騎兵殺了進來,後麵跟著楚國的長槍兵。
城內的守軍很快就放下了武器,不再進行毫無用處的抵抗。
開始我還認為鄭國的國王是條好漢,他在王宮裏堆滿了柴火,打算等宮門破了就舉火自焚。
想不到到了最後反而慫了,成了我們的俘虜。
蒙毅和完顏碩申不疑他們率領剩下的騎兵繞著齊州城飛馳了三圈。
出城圍觀的齊州居民被嚇的驚聲尖叫,醜態百出。
三皇子曾經問過我齊國軍隊是不是能算精銳,我想他看了狼軍今天的表演就知道了什麽叫做天下強軍。
我其實想親自去鍾離府提親,不過跟禮法不合,隻能由馮道代表。
不過訂下了迎娶的吉日就是下個月十五,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跟阿離真正的在一起了。
現在是到了返回襄陽的時候了,畢竟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來做。
我留下吳雄和小將軍帶著一百個狼軍精銳,作為阿離的侍衛,同時等著送親的時候可以跟著一起去襄陽。
我又讓蒙毅去不周山召集一百個高手,隨我一起去襄陽。
三皇子親自出來給我送行,我知道他不久就要親自遠征南方最後殘餘的黃巾軍。
他望著氣勢如虹的狼軍,說道“大王的軍隊,確實是天下第一,隻是不知道鄭宋等小國拿什麽來應對。”
我驚歎於他的洞察力,接下來的目標隻有孔明和我知道,斷斷沒有泄密的可能。
我笑著說道“天下承平太久了,正好借著這個機會重新洗一下牌,殿下難道不是也對南邊的錢塘國有意嗎?”
三皇子哈哈大笑,說道“英雄所見略同,就讓我們一起來改變這天下吧。”
騎兵的速度可不是步兵能比擬的,不到五天時間就到了楊虎的控製範圍。
他現在可是徹頭徹尾的瀚海高官了,我決定封他一個安國將軍,也是前十的高官。
本來按照齊國那一套,他要放下軍權,全家下野去享受榮華富貴,同時也是為了避嫌。
但是我覺得沒必要搞那一套,楊虎這個人本來就是個人才,況且現在治理齊國也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
三十萬軍隊是肯定不需要了,現在最需要的是農夫,不是戰士。
武陵是這二十多座城的中心,也是一個人口超過三十萬的大城。
楊虎決定將治所放在這裏,我拿著地圖看了看,確實是個好地方。
我看守城的部隊留個三五萬就夠了楊虎大體算了一下,這個數足夠了。
他真誠的說道“我們家本來的野心很大,想著改朝換代,但是現在看來我有點兒過於癡心妄想了。”
“但是現在看來結果還是不錯,我既然歸附了大王,就一定會安分守己,為瀚海守好國土。”
我從他眼裏看到了真誠,也相信他能夠做到。
現在安陽集結的軍隊超過了二十萬,和平時期也用不了這樣多的人。
不過現在也算不得和平時期,襄陽和安陽之間隔著宋國和鄭國。
在孔明的規劃當中,這兩個國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提前讓雷彥章和姚忠孝返回襄陽,同時帶著一萬神武軍給鄭國和宋國下最後通牒。
我率領一萬羽林軍加上五萬安陽的軍隊從北往南,襄陽的部隊從南往北,掃蕩鄭國和宋國的外圍。
宋國的國王很識趣,等二十萬襄陽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拿穿著素衣,打開了城門。
鄭國國王明顯對自己的實力判斷出現了問題。
孔明親自率軍將鄭國國都丹陽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就等我了。
這麽長的時間沒見,孔明麵色黑了不少,但是看著身體也健壯了不少。
他一本正經的跪在地上給我行大禮,我也裝模作樣的坦然接受。
等我們兩個獨處的時候,我拍著他的腦袋說道“看來最近吃的不錯啊。”
孔明皺著眉頭說道“你就不能有個人君的樣子嗎?哪怕裝一下也好。”
我一腳將他踢出四五步遠,說道“滾你的蛋!趕快說一下你接下來的打算。”
孔明一邊摸著屁股,一邊說道“你就不能正常一些交流嗎?”
他從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張大地圖,緩緩的鋪在桌子上。
他用手在地圖上劃過,我順著他的手劃過的痕跡,一道清晰的線將整個襄陽,安陽,武陵,包括現在我們圍困的丹陽連在了一起。
“我們要修一條能夠同時跑開三輛馬車的驛道,將所有的主城連在一起。”
他眼睛緊緊盯著地圖,好像在跟我說,又好像自言自語。
“要是按照瀚海騎兵的速度,每個大城之間的來往時間都不會超過十天。”
我認真的看了看他,問道“你該不會是為了準備攻打齊國吧?”
孔明哈哈大笑,說道“天下的國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個正好。”
“要是我們攻打齊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以後的矛盾是誰也調和不了的,況且會死很多的人。”
那我就疑惑不解了,“既然不是為了軍事,那麽你花大力氣修這麽寬的路是為了什麽?”
孔明抬起頭,淡淡的說道“農夫要種地,除了能夠養家糊口外,必然要賣糧食,而吃穿住用都要出去買,這就產生了商人。”
“一個真正富強的國家,商業必定是發達的,這條路的作用有可能我們現在看不到,但是後來它的作用必將非常巨大。”
“再其次,朝廷所有的命令都要通過道路傳遞吧?驛道就像朝廷的手伸的越遠,抓住的東西就越多。”
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而且看的比我遠,但是有一樣他肯定不如我的,就是如何拿下丹陽。
我問孔明為何不發起進攻,他居然說攻城戰死人太多,我肯定有好辦法。
這家夥不但對於自己自信,對我更有信心,我當然也不能讓他失望。
第二天早上我就帶著雷彥章和楚江河等挑選出來的五百精銳,從城牆上翻進了丹陽城。
城門洞裏敵軍一共不到千人,我們用了一盞茶的時間就打開了城門。
小將軍一馬當先,率領著狼軍的騎兵殺了進來,後麵跟著楚國的長槍兵。
城內的守軍很快就放下了武器,不再進行毫無用處的抵抗。
開始我還認為鄭國的國王是條好漢,他在王宮裏堆滿了柴火,打算等宮門破了就舉火自焚。
想不到到了最後反而慫了,成了我們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