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
彪悍東北幼崽在青樓的舒心生活 作者:精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早,迷迷糊糊的小團子就被岑媽媽從床上拎下來,把她裹成了棕熊的小人版。除了露出一雙眼睛,渾身上下就沒有在外麵的地方。
“去哪兒啊,媽”
小姑娘還沒睡醒,說話奶唧唧的。
“去帶你看海市,裏麵有可多好吃的了”
霍瀟龍呆在岑媽媽的懷裏,她覺得最近她媽的力氣變大了很多。自己現在怎麽也得有個四十斤,再加上裹了那麽多衣服,岑媽媽一手就能托住她的小屁屁。
張姨就更不用說了,她至今也不知道她張姨的極限在哪裏,一車幾百斤的白菜可以自己一人拉回風月樓,連大氣都沒喘。
幾人上了馬車,阿財趕著驢車跟在後麵。
離海市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霍瀟龍就感覺吹過來的風都是腥鹹的,和上輩子的海鮮市場一樣,一排排的冷凍海貨,客商們來來往往討價還價的聲音還沒到就聽見了。
地上有活蹦亂跳的鯉魚,也有凍的硬邦邦的死魚。
張媽媽比較有自己的追求,不怎麽願意做死的東西,覺著不新鮮。
岑媽媽在後麵抱著小團子,看著張媽媽和商販討價還價,一邊問道
“有沒有想要的東西?媽給你買”
霍瀟龍想吃的張媽媽幾乎都買了,三人走到最裏麵的時候,看見一個黑瘦的男子,在一個角落,守著一堆八爪魚。
小團子咽咽口水,魷魚欸,她走進來這麽久就沒看到賣的,這是獨一份。想起上輩子的魷魚燒餅,鐵板魷魚,她的眼淚不爭氣的從嘴角流出來。
霍瀟龍上輩子做飯很少,平常在家也都是外賣解決一日三餐,來到這之後,想起上輩子的美食,會做也得會,不會做也得會。過目不忘的實力,吹呢!電視裏聽一遍就記住了,要問想不起來咋整?想不起來就硬想,有個大概的印象,試也要試出來!
“媽,我想要那個”
岑媽媽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
“吃那玩意幹啥,那玩意不好吃,煮熟了也嚼不爛”
“媽~”
小姑娘這一聲媽都喊出波浪音了,岑媽媽哪裏遭得住,當下立斷!買!回去孩子擺雪地裏站崗玩都行。
張媽媽聽到後麵小團子說的話,帶著二人上前問道
“你這八帶魚咋賣?”
黑瘦男人的棉衣裏麵應該都沒有什麽棉花,已經抖成篩子了。
“八帶魚,三……不……二文錢一斤”
這應該是海市上最便宜的東西了,男人怕她們不買,便自己把價格往下壓了一文。
張媽媽喜歡這樣的老實人,和這種人打交道不用討價還價那麽累,而且東西大多數也是好的。
“這是昨天剛打上來的,保證新鮮”
黑瘦男人名叫胡四兒,家裏窮啊,窮的揭不開鍋,馬上過年了,想給家裏添個肉菜,昨天死皮賴臉的帶著漁網上了同村人的船。
昨天魚情不好,除了這些八帶魚什麽都沒打到,反而被同村人責怪說他晦氣,一上船隻有八帶魚上網。
他確實運氣不好,隻要他上船,那天船上的漁貨必定隻有八帶魚。他十幾歲跟著他爹打魚,隻上過不超過十次的船,次次八帶魚滿載而歸。
“要多少啊,龍兒”
其實地上加一起也就有個十幾斤不到,十幾斤還不夠樓裏上上下下包頓燒餅吃了,這玩意用水一煮縮水的很。
“叔叔,你除了這些還有麽?”小姑娘問道
“還有!還有估計半……半驢車”
“大概多少斤呀?”
“將近五十斤”
“那我們都要了!”
把男人手裏的八帶魚都拿了估計也花不了兩錢銀子,岑媽媽爽快的掏錢,張媽媽去跟著他拿貨,讓他跟著阿財送到風月樓去。
兩錢銀子著實不多,但足夠胡四兒一家過個肥年。他自己也沒想到,八帶魚還能賣出去,暗暗的記住了風月樓的門。
日頭已到中午,張媽媽也采買齊全,三人打道回府。
二丫這時候看著後院成堆的八帶魚,心想:這玩意她小時候吃過,那時候家裏多窮啊,就差一條棉褲全家穿了,要不然她娘也不能把她賣了啊。
風月樓最近生意挺好的啊,不至於淪落到吃八帶魚的情況吧。
“二丫姐!”
從前廳跑過來了一個小熊瞎子,嘴裏還喊著她。
“咋啦,丫蛋兒”
二丫姐估計這輩子也叫不出樓裏姐姐們一樣溫柔似水的一句“龍兒”了
“咱倆把這些化開”
八帶魚凍得硬邦邦,想吃得先用水化開。
“這麽多?都化開?”
二丫看著成堆的八帶魚,化開不一定吃得完啊。
“那就先化一半?”
“行!”
二丫不用小團子動手,把她放到廚房的小凳上,讓她在門口烤著火看著她幹。就這點兒活,她自己又不是幹不動,非要一個四歲不到的小孩跟著忙活啥。
八帶魚過水一個時辰就全化開了,張媽媽也湊到廚房,看這小姑娘要做啥。
“張姨,你把八帶魚切成小塊,要,這麽小!”
小妞妞牽起她的手,指指她的大拇指甲。
“然後多切點蔥,放點兒辣醬,帶蒜那個辣醬,拌成餡那樣兒,包在王大娘家的燒餅裏,肯定賊香!”
“你個小丫蛋兒,真會吃!”
張媽媽抱起小團子親了一口,讓她回去睡午覺,她自己還得去王記燒餅跑一趟。
王記燒餅是一對老夫妻開的,二人至今膝下無子,夫妻恩愛和睦。邊城對那些什麽無後為大的事看的不重,不一定哪天匈奴就過來了,大家都珍惜當下的活好每一天。
“王家姐姐,您今天下午有事兒麽?”
張媽媽掀開厚實的門簾,問道
“我能有啥事?每天就早上忙那麽一會,咋啦妹子?”
“今兒下午您要是沒什麽事兒,去樓裏幫我做點燒餅唄?”
“行啊,這算啥事兒,哪位姑娘想吃我的燒餅了,這不是給我家燒餅添彩?”
“姐姐就是會說話,怪不得生意那麽好”
王大娘也不怕風月樓的人偷學,且不說張媽媽在這條街上的名聲。就說一家青樓,還能把燒餅當成特色給那些貴人端上去?多寒磣吧。
“去哪兒啊,媽”
小姑娘還沒睡醒,說話奶唧唧的。
“去帶你看海市,裏麵有可多好吃的了”
霍瀟龍呆在岑媽媽的懷裏,她覺得最近她媽的力氣變大了很多。自己現在怎麽也得有個四十斤,再加上裹了那麽多衣服,岑媽媽一手就能托住她的小屁屁。
張姨就更不用說了,她至今也不知道她張姨的極限在哪裏,一車幾百斤的白菜可以自己一人拉回風月樓,連大氣都沒喘。
幾人上了馬車,阿財趕著驢車跟在後麵。
離海市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霍瀟龍就感覺吹過來的風都是腥鹹的,和上輩子的海鮮市場一樣,一排排的冷凍海貨,客商們來來往往討價還價的聲音還沒到就聽見了。
地上有活蹦亂跳的鯉魚,也有凍的硬邦邦的死魚。
張媽媽比較有自己的追求,不怎麽願意做死的東西,覺著不新鮮。
岑媽媽在後麵抱著小團子,看著張媽媽和商販討價還價,一邊問道
“有沒有想要的東西?媽給你買”
霍瀟龍想吃的張媽媽幾乎都買了,三人走到最裏麵的時候,看見一個黑瘦的男子,在一個角落,守著一堆八爪魚。
小團子咽咽口水,魷魚欸,她走進來這麽久就沒看到賣的,這是獨一份。想起上輩子的魷魚燒餅,鐵板魷魚,她的眼淚不爭氣的從嘴角流出來。
霍瀟龍上輩子做飯很少,平常在家也都是外賣解決一日三餐,來到這之後,想起上輩子的美食,會做也得會,不會做也得會。過目不忘的實力,吹呢!電視裏聽一遍就記住了,要問想不起來咋整?想不起來就硬想,有個大概的印象,試也要試出來!
“媽,我想要那個”
岑媽媽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
“吃那玩意幹啥,那玩意不好吃,煮熟了也嚼不爛”
“媽~”
小姑娘這一聲媽都喊出波浪音了,岑媽媽哪裏遭得住,當下立斷!買!回去孩子擺雪地裏站崗玩都行。
張媽媽聽到後麵小團子說的話,帶著二人上前問道
“你這八帶魚咋賣?”
黑瘦男人的棉衣裏麵應該都沒有什麽棉花,已經抖成篩子了。
“八帶魚,三……不……二文錢一斤”
這應該是海市上最便宜的東西了,男人怕她們不買,便自己把價格往下壓了一文。
張媽媽喜歡這樣的老實人,和這種人打交道不用討價還價那麽累,而且東西大多數也是好的。
“這是昨天剛打上來的,保證新鮮”
黑瘦男人名叫胡四兒,家裏窮啊,窮的揭不開鍋,馬上過年了,想給家裏添個肉菜,昨天死皮賴臉的帶著漁網上了同村人的船。
昨天魚情不好,除了這些八帶魚什麽都沒打到,反而被同村人責怪說他晦氣,一上船隻有八帶魚上網。
他確實運氣不好,隻要他上船,那天船上的漁貨必定隻有八帶魚。他十幾歲跟著他爹打魚,隻上過不超過十次的船,次次八帶魚滿載而歸。
“要多少啊,龍兒”
其實地上加一起也就有個十幾斤不到,十幾斤還不夠樓裏上上下下包頓燒餅吃了,這玩意用水一煮縮水的很。
“叔叔,你除了這些還有麽?”小姑娘問道
“還有!還有估計半……半驢車”
“大概多少斤呀?”
“將近五十斤”
“那我們都要了!”
把男人手裏的八帶魚都拿了估計也花不了兩錢銀子,岑媽媽爽快的掏錢,張媽媽去跟著他拿貨,讓他跟著阿財送到風月樓去。
兩錢銀子著實不多,但足夠胡四兒一家過個肥年。他自己也沒想到,八帶魚還能賣出去,暗暗的記住了風月樓的門。
日頭已到中午,張媽媽也采買齊全,三人打道回府。
二丫這時候看著後院成堆的八帶魚,心想:這玩意她小時候吃過,那時候家裏多窮啊,就差一條棉褲全家穿了,要不然她娘也不能把她賣了啊。
風月樓最近生意挺好的啊,不至於淪落到吃八帶魚的情況吧。
“二丫姐!”
從前廳跑過來了一個小熊瞎子,嘴裏還喊著她。
“咋啦,丫蛋兒”
二丫姐估計這輩子也叫不出樓裏姐姐們一樣溫柔似水的一句“龍兒”了
“咱倆把這些化開”
八帶魚凍得硬邦邦,想吃得先用水化開。
“這麽多?都化開?”
二丫看著成堆的八帶魚,化開不一定吃得完啊。
“那就先化一半?”
“行!”
二丫不用小團子動手,把她放到廚房的小凳上,讓她在門口烤著火看著她幹。就這點兒活,她自己又不是幹不動,非要一個四歲不到的小孩跟著忙活啥。
八帶魚過水一個時辰就全化開了,張媽媽也湊到廚房,看這小姑娘要做啥。
“張姨,你把八帶魚切成小塊,要,這麽小!”
小妞妞牽起她的手,指指她的大拇指甲。
“然後多切點蔥,放點兒辣醬,帶蒜那個辣醬,拌成餡那樣兒,包在王大娘家的燒餅裏,肯定賊香!”
“你個小丫蛋兒,真會吃!”
張媽媽抱起小團子親了一口,讓她回去睡午覺,她自己還得去王記燒餅跑一趟。
王記燒餅是一對老夫妻開的,二人至今膝下無子,夫妻恩愛和睦。邊城對那些什麽無後為大的事看的不重,不一定哪天匈奴就過來了,大家都珍惜當下的活好每一天。
“王家姐姐,您今天下午有事兒麽?”
張媽媽掀開厚實的門簾,問道
“我能有啥事?每天就早上忙那麽一會,咋啦妹子?”
“今兒下午您要是沒什麽事兒,去樓裏幫我做點燒餅唄?”
“行啊,這算啥事兒,哪位姑娘想吃我的燒餅了,這不是給我家燒餅添彩?”
“姐姐就是會說話,怪不得生意那麽好”
王大娘也不怕風月樓的人偷學,且不說張媽媽在這條街上的名聲。就說一家青樓,還能把燒餅當成特色給那些貴人端上去?多寒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