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自家的糧食最後隻能做馬料,這主事人心裏再也繃不住了。
馬料?誰肯給自家那些寶貴的高頭大馬喂這些發了黴的糧食。
他趕緊喊住那位糧商,說道:“兄台請留步,咱們借一步說話……”
就這樣,這家大戶的主事人和這位糧商談妥了一大筆買賣。糧商以每石八十五文錢的價格,收進這家店鋪八成的存糧。
“好壞不論,立據為證。”
就這樣,這糧商一次就吃進來近五千石糧食。
與此同時,其他糧商也分別在這個價位吃進了其他大戶人家近十萬石糧食。這些購糧的合同上,都寫著“好壞不論,立據為證”的字樣。
現在,這些糧商們手裏已是控製著長安最多的糧食。
而此時最高興的是那些大戶人家們,隔年的陳糧賣了出去,而且就在新米將要進城之前,這時機真是拿捏的太好了。
想著那些連馬料也做不成的糧食,現在也已經賣出了陳糧的價格,這些主事人一邊暗暗得意,一邊覺得這些糧商是在自尋死路。
除非裴耀卿的糧食不進城,否則,你等收的那些糧食隻有折錢的份了。
不過,要是裴耀卿的糧食真的進不了城呢?那這些糧商豈不是要賺翻了?
不可能不可能,書院小先生修的那橋已經快要通了,這糧食一定會進城。
說來也是可笑,就在這之前,他們還痛恨李泌和李泌修的那橋,現在竟然又在盼著那座橋早一點修通了。
真可謂此一時彼一時,人心善變,隻在一轉念之間啊!
這一日,大雨。深秋季節下這樣的雨,在關中一地本來是不多見的。
李承休夫婦惦念已經離家三天的兒子,這一日一大早,就冒著大雨來到了吊橋這裏。
還沒見到李泌的時候,這夫婦二人看到雨中這座樣式奇特的吊橋,便是有些愣怔。
這就是自家兒子想出來,又造出來的那座橋嗎?
就在兩人隔窗相看的時候,李泌帶著楊綰過來了。看到兩人一起撐著一塊油布,踩著泥水走過來,臉上都是笑吟吟的樣子,李承休和周氏頓時就覺得眼眶子一熱。
“泌兒,泌兒……”兩人幾乎同時喊道。
李泌走到車窗前,先是給他二人行過禮後,才說道:“阿耶,阿娘,泌兒不孝,這忙起來就忘了讓人捎信回去了,還勞煩阿耶阿娘冒雨出城一趟,受這顛簸之苦。”
李承修道:“泌兒,且不說這些。我且問你,城裏百姓都說,這橋近日就能修成,可是真的?”
“阿耶,你不是看到了嗎?隻等雨勢稍小些,這橋麵就可鋪就,兩岸便是通途。”
李承休再次看向那座橋,大雨中,那座橋在隨風晃動著。李承休有些擔心,可看到李泌一臉笑吟吟的樣子,他隻好無奈地說了句,“你好生為之,凡事小心些好。”
周氏卻不管那座橋此時是什麽樣子,她把帶來的東西交給李泌,絮絮叨叨的說著一些讓李泌好生照顧好自己的話。
三人又說了一些話,李泌怕他們在關閉城門前回不去,就催著他們離開了。
看著那架馬車慢慢消失在雨幕中,李泌抹了一把眼睛,轉身朝那座橋走去……
與此同時,那些糧商們正帶人查看那些已是屬於自己的糧食。他們站在那些倉廩門前,看著自家的夥計們在倉廩裏翻看那些糧食。
“掌櫃的,此處倉廩裏的糧食,黴變的大約占了三成,隻少不多……”
三成,這糧商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隻要不到五成,這買賣總有的賺吧?
做為一名糧商,不管是遇到什麽行情,這買賣總是要做的。況且,此次大量收糧的錢,都是那個賀生借給他的。
這些錢沒利息,到時隻歸還本錢即可。但有一條,不管這些糧商獲利與否,賀生一律不管,到時一定會上門討債。
這樣一來,好像這些糧商都是很吃虧的樣子。要知道,這城裏流傳的消息可是裴耀卿就要帶著穀米進城了。
這時候糧商收進這些陳糧,顯然是有些昏頭了。
可要是有人這樣想,那顯然是不了解這些生意人。這些糧商都是老奸巨猾之輩,怎麽會明知有風險,還要做這折本的買賣。
要知道讓他們做這買賣的是賀生,借給他們錢的也是賀生,而賀生是官……
天下還有什麽樣子的買***官家的買賣更賺錢的?
所以,糧商們幾乎都沒擔心折本,隻想著能賺多少錢。
隻要這次大量收進來的糧食,黴變的少於五成,這買賣就能賺錢。已是看了十幾座倉廩,裏麵黴變的糧食大多都在三成左右,要比自己想的還要好。
這糧商一邊看著自家夥計將倉廩的大門慢慢關閉,一邊在心裏想著。
八十五文錢收進的糧食,若是不折本就要賣到一百一十文錢以上。再加上轉運費用,每石還要多出五文錢左右。
還有損耗人工,每石也要餘出幾文錢的餘數,還有雜費稅錢,這樣算下來,每石糧食賣一百五十文,自家還有賺頭。
賀生說,糧價一百五十文,此為定數。
看來,這長安的糧價,暫且就是這個數目了。
想到這裏,這糧商苦笑著搖搖頭,心說這糧食瘋狂了這麽久,最終還是官家說了算。
一百五十文一石的糧價,在這長安,在這關中一地,真真的算是很有良心的價錢了。
因為就是在不缺糧的年景,那些新糧和從江淮一地販來的好米,也有賣到一百文錢以上的時候。
可奇怪的是,今年雖是災年,可與之前遇到災年時不一樣,這官家竟然管起糧價的事情來了。
這糧商在納悶的同時,突然又想到這賀生雖然是官,可從頭到尾並沒有說一句是官家讓他們做的這些事情的話啊!
而且,除了這賀生借給糧商們的大筆錢財,好像其它事情,比如這糧價的浮動,都像是自然而然發生得事情,並不像是有官家在裏麵操縱。
這可就怪了,這賀生到底要做哪樣,竟然這般熱衷於這糧食的事情。
為名乎,為利乎?
好像都不是。
怪哉怪哉!
馬料?誰肯給自家那些寶貴的高頭大馬喂這些發了黴的糧食。
他趕緊喊住那位糧商,說道:“兄台請留步,咱們借一步說話……”
就這樣,這家大戶的主事人和這位糧商談妥了一大筆買賣。糧商以每石八十五文錢的價格,收進這家店鋪八成的存糧。
“好壞不論,立據為證。”
就這樣,這糧商一次就吃進來近五千石糧食。
與此同時,其他糧商也分別在這個價位吃進了其他大戶人家近十萬石糧食。這些購糧的合同上,都寫著“好壞不論,立據為證”的字樣。
現在,這些糧商們手裏已是控製著長安最多的糧食。
而此時最高興的是那些大戶人家們,隔年的陳糧賣了出去,而且就在新米將要進城之前,這時機真是拿捏的太好了。
想著那些連馬料也做不成的糧食,現在也已經賣出了陳糧的價格,這些主事人一邊暗暗得意,一邊覺得這些糧商是在自尋死路。
除非裴耀卿的糧食不進城,否則,你等收的那些糧食隻有折錢的份了。
不過,要是裴耀卿的糧食真的進不了城呢?那這些糧商豈不是要賺翻了?
不可能不可能,書院小先生修的那橋已經快要通了,這糧食一定會進城。
說來也是可笑,就在這之前,他們還痛恨李泌和李泌修的那橋,現在竟然又在盼著那座橋早一點修通了。
真可謂此一時彼一時,人心善變,隻在一轉念之間啊!
這一日,大雨。深秋季節下這樣的雨,在關中一地本來是不多見的。
李承休夫婦惦念已經離家三天的兒子,這一日一大早,就冒著大雨來到了吊橋這裏。
還沒見到李泌的時候,這夫婦二人看到雨中這座樣式奇特的吊橋,便是有些愣怔。
這就是自家兒子想出來,又造出來的那座橋嗎?
就在兩人隔窗相看的時候,李泌帶著楊綰過來了。看到兩人一起撐著一塊油布,踩著泥水走過來,臉上都是笑吟吟的樣子,李承休和周氏頓時就覺得眼眶子一熱。
“泌兒,泌兒……”兩人幾乎同時喊道。
李泌走到車窗前,先是給他二人行過禮後,才說道:“阿耶,阿娘,泌兒不孝,這忙起來就忘了讓人捎信回去了,還勞煩阿耶阿娘冒雨出城一趟,受這顛簸之苦。”
李承修道:“泌兒,且不說這些。我且問你,城裏百姓都說,這橋近日就能修成,可是真的?”
“阿耶,你不是看到了嗎?隻等雨勢稍小些,這橋麵就可鋪就,兩岸便是通途。”
李承休再次看向那座橋,大雨中,那座橋在隨風晃動著。李承休有些擔心,可看到李泌一臉笑吟吟的樣子,他隻好無奈地說了句,“你好生為之,凡事小心些好。”
周氏卻不管那座橋此時是什麽樣子,她把帶來的東西交給李泌,絮絮叨叨的說著一些讓李泌好生照顧好自己的話。
三人又說了一些話,李泌怕他們在關閉城門前回不去,就催著他們離開了。
看著那架馬車慢慢消失在雨幕中,李泌抹了一把眼睛,轉身朝那座橋走去……
與此同時,那些糧商們正帶人查看那些已是屬於自己的糧食。他們站在那些倉廩門前,看著自家的夥計們在倉廩裏翻看那些糧食。
“掌櫃的,此處倉廩裏的糧食,黴變的大約占了三成,隻少不多……”
三成,這糧商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隻要不到五成,這買賣總有的賺吧?
做為一名糧商,不管是遇到什麽行情,這買賣總是要做的。況且,此次大量收糧的錢,都是那個賀生借給他的。
這些錢沒利息,到時隻歸還本錢即可。但有一條,不管這些糧商獲利與否,賀生一律不管,到時一定會上門討債。
這樣一來,好像這些糧商都是很吃虧的樣子。要知道,這城裏流傳的消息可是裴耀卿就要帶著穀米進城了。
這時候糧商收進這些陳糧,顯然是有些昏頭了。
可要是有人這樣想,那顯然是不了解這些生意人。這些糧商都是老奸巨猾之輩,怎麽會明知有風險,還要做這折本的買賣。
要知道讓他們做這買賣的是賀生,借給他們錢的也是賀生,而賀生是官……
天下還有什麽樣子的買***官家的買賣更賺錢的?
所以,糧商們幾乎都沒擔心折本,隻想著能賺多少錢。
隻要這次大量收進來的糧食,黴變的少於五成,這買賣就能賺錢。已是看了十幾座倉廩,裏麵黴變的糧食大多都在三成左右,要比自己想的還要好。
這糧商一邊看著自家夥計將倉廩的大門慢慢關閉,一邊在心裏想著。
八十五文錢收進的糧食,若是不折本就要賣到一百一十文錢以上。再加上轉運費用,每石還要多出五文錢左右。
還有損耗人工,每石也要餘出幾文錢的餘數,還有雜費稅錢,這樣算下來,每石糧食賣一百五十文,自家還有賺頭。
賀生說,糧價一百五十文,此為定數。
看來,這長安的糧價,暫且就是這個數目了。
想到這裏,這糧商苦笑著搖搖頭,心說這糧食瘋狂了這麽久,最終還是官家說了算。
一百五十文一石的糧價,在這長安,在這關中一地,真真的算是很有良心的價錢了。
因為就是在不缺糧的年景,那些新糧和從江淮一地販來的好米,也有賣到一百文錢以上的時候。
可奇怪的是,今年雖是災年,可與之前遇到災年時不一樣,這官家竟然管起糧價的事情來了。
這糧商在納悶的同時,突然又想到這賀生雖然是官,可從頭到尾並沒有說一句是官家讓他們做的這些事情的話啊!
而且,除了這賀生借給糧商們的大筆錢財,好像其它事情,比如這糧價的浮動,都像是自然而然發生得事情,並不像是有官家在裏麵操縱。
這可就怪了,這賀生到底要做哪樣,竟然這般熱衷於這糧食的事情。
為名乎,為利乎?
好像都不是。
怪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