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說的那個人,就是大唐第一弼馬溫王毛仲。
當年,王毛仲貪得無厭,直言索取官職,玄宗惱怒,便將他打入刑部大獄,想要整死他。
李泌設法救下他,讓他去祁連山發揮特長,繼續養馬。王毛仲要感謝李泌的救命之恩,說要拿命回報李泌。
李泌卻說,“我不要你的命,我要你的馬。”
大約一個月以前,也就在李光弼正準備從靈州出發,到長安接李泌的時候,長安青上書院這裏卻來了三個人。
這三個人都是麵色憔悴,十分疲憊的樣子,一看就是經過了一番長途跋涉來到這裏的。三人雖然都是這個樣子,可他們騎來的那幾匹駿馬,卻是不常見的良馬。
長安百姓見多識廣,看到那幾匹馬後,便指指點點的說著,“這就是汗血馬,平常人家見也難見到一次。”
這人這麽一說,路過的百姓更是好奇了,便圍在那幾匹馬旁邊說著看著。這樣一來,向來十分安靜的書院門口,此時便有些嘈雜。
嘈雜聲傳到書院裏,看門的張忠亮也覺得奇怪,就趕緊開門出來看了看。這一看不要緊,張忠亮的眼睛就盯在了那幾匹馬身上。
張忠亮是行伍出身,對戰馬有著極為特殊的感情。他看到這幾匹汗血馬後,眼睛不但一亮,還跑的那匹白馬前摸了摸這匹馬的脖頸,嘴裏喊著“好馬、好馬,當年若有此馬,必斬突厥可汗。”
張忠亮喊過後,又是十分愛惜的摸著那匹馬,全然沒有看到那三位風塵仆仆的人。
圍觀的那些人裏,有認識張忠亮的,就對他說道:“張老將軍,這些馬就是那三人帶來的。”
張忠亮順著那人指著的方向看去,這才看到那三個人。仔細端詳了端詳,這些人他一個也不認識。卻發現那三個人中,有一位是看上去隻有十四五歲的少年。
見到張忠亮轉過臉來,那少年拜手說道:“敢問這位老將軍,此處可是青上書院?”
張忠亮指指書院門楣上的牌匾,道:“此處正是青上書院。”
那少年轉臉看了旁邊站著的那位同伴一眼,那同伴點了點頭。少年又問道:“敢問這裏可有一位叫做李泌的神童?”
張忠亮聽了這話後覺得有點奇怪,心說來這裏找神童李泌,都是很多年以前的說法了。現在來的人,都是問“小先生可在此”。
於是,張忠亮說道:“那位神童已是長大,現在是禦封的大唐小先生。”
那少年笑了,黝黑的臉上露出一口白牙。他再次看向身邊那人,說道:“何大叔,我就說這二人是一人吧,你還不信,說是同名同姓的。一座書院裏,怎會有兩人一個名字,天下哪有這麽巧的事情。”
張忠亮看向那位何大叔,看到他一身士卒的穿著,卻是破舊不堪。張忠亮打量了幾眼,問道:“你是哪裏的士卒?”
那位被少年稱為何大叔的人正要回答,少年卻搶先說道:“既然小先生在這裏,老將軍請速速稟報他,就說祁連山馬場來人了。”
祁連山馬場,那不是養軍馬的地方嗎?張忠亮不再多問,趕緊進去找李泌去了……
李泌看著這位少年,心裏想起那位在繈褓裏便已是五品官的嬰兒。這位少年正是王毛仲唯一帶走的孩子。
當年,玄宗盛怒,將他的四個成年兒子流放外地,並嚴令他們不得回長安,也不得見王毛仲。
王毛仲隻好帶著尚在繈褓裏的那個嬰兒去了祁連山馬場。這一去就是十多年,繈褓裏的嬰兒已是長成一位少年郎君。
王毛仲沒有詔令不得回長安。所以,他派兩名老卒帶著自家兒子來書院,兌現當初的諾言,給李泌送馬。
少年還告訴李泌,他阿耶已老,已經經不起長途跋涉了。
李泌聽了後,心裏有些難受。當初,王毛仲那麽得寵的一個人,就因為貪得無厭,對官職索求無度,然後從雲間跌入塵埃,險些丟了性命。
好在他有一樣本事,馬養得好。所以,李泌設法救下他,這才有了今日他兒子來送馬的事情。
李泌看著這個洗幹淨臉麵後,甚是英俊的少年,問道:“你阿耶可好?”
少年搖搖頭,道:“我阿耶說,祁連山馬場,汗血馬一千匹,其它良馬五千匹,就等著神童、不,小先生去接受了。我阿耶還說,他總能等到小先生去的那一天------”
不等說完,少年已是泣不成聲。
李泌心有所感,眼裏也是隱隱有淚。他背過身去,擦了一把淚水後,轉身說道:“王原,既然你阿耶讓你來送馬,定然是想讓你留在長安。我這就想辦法,讓你阿耶也回來,回長安、或是洛陽養老。”
王源搖頭,道:“多謝小先生了,我阿耶說了,餘生為神童,為大唐養一批戰馬足矣,其它的,他不再想了。”
李泌明白這是一個把功名利祿都看透的人,才能想明白的事情。於是,他也不再堅持,而是對王源說道:“你以後就留在書院,多讀些書,以後一定會有用處。”
王源笑了,說道:“我阿耶和我都有此意。我阿耶還說,讀書知理,以後就做一個明事理的百姓即可。”
李泌點了點頭,然後安排他先去休息。又問過那兩位老卒後,李泌得知王毛仲病重,隻是在硬扛著,等著李泌去接收馬匹。
祁連山馬場是大唐比較重要的馬場,那裏的馬都是軍馬,李泌無權接收。但是,李泌有辦法讓王忠嗣接收那些馬匹。
這就是李泌送給王忠嗣的大禮。王忠嗣得知祁連山馬場有六千匹戰馬後,頓時喜上眉梢。要不是李泌堅持要跟著他一齊去馬場,王忠嗣當天就會帶人去那裏。
想不到的是,僅僅隻耽誤了一晚上,第二日李泌和王忠嗣帶人趕到馬場後,這才知道王毛仲已在昨夜去世了。
王忠嗣以厚禮葬之。李泌寫了祭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知恥而後明事,不失為大丈夫。
若是王毛仲在天有靈,當可瞑目。
一千匹汗血馬,成為了王忠嗣那支東陽府兵的坐騎。
當年,王毛仲貪得無厭,直言索取官職,玄宗惱怒,便將他打入刑部大獄,想要整死他。
李泌設法救下他,讓他去祁連山發揮特長,繼續養馬。王毛仲要感謝李泌的救命之恩,說要拿命回報李泌。
李泌卻說,“我不要你的命,我要你的馬。”
大約一個月以前,也就在李光弼正準備從靈州出發,到長安接李泌的時候,長安青上書院這裏卻來了三個人。
這三個人都是麵色憔悴,十分疲憊的樣子,一看就是經過了一番長途跋涉來到這裏的。三人雖然都是這個樣子,可他們騎來的那幾匹駿馬,卻是不常見的良馬。
長安百姓見多識廣,看到那幾匹馬後,便指指點點的說著,“這就是汗血馬,平常人家見也難見到一次。”
這人這麽一說,路過的百姓更是好奇了,便圍在那幾匹馬旁邊說著看著。這樣一來,向來十分安靜的書院門口,此時便有些嘈雜。
嘈雜聲傳到書院裏,看門的張忠亮也覺得奇怪,就趕緊開門出來看了看。這一看不要緊,張忠亮的眼睛就盯在了那幾匹馬身上。
張忠亮是行伍出身,對戰馬有著極為特殊的感情。他看到這幾匹汗血馬後,眼睛不但一亮,還跑的那匹白馬前摸了摸這匹馬的脖頸,嘴裏喊著“好馬、好馬,當年若有此馬,必斬突厥可汗。”
張忠亮喊過後,又是十分愛惜的摸著那匹馬,全然沒有看到那三位風塵仆仆的人。
圍觀的那些人裏,有認識張忠亮的,就對他說道:“張老將軍,這些馬就是那三人帶來的。”
張忠亮順著那人指著的方向看去,這才看到那三個人。仔細端詳了端詳,這些人他一個也不認識。卻發現那三個人中,有一位是看上去隻有十四五歲的少年。
見到張忠亮轉過臉來,那少年拜手說道:“敢問這位老將軍,此處可是青上書院?”
張忠亮指指書院門楣上的牌匾,道:“此處正是青上書院。”
那少年轉臉看了旁邊站著的那位同伴一眼,那同伴點了點頭。少年又問道:“敢問這裏可有一位叫做李泌的神童?”
張忠亮聽了這話後覺得有點奇怪,心說來這裏找神童李泌,都是很多年以前的說法了。現在來的人,都是問“小先生可在此”。
於是,張忠亮說道:“那位神童已是長大,現在是禦封的大唐小先生。”
那少年笑了,黝黑的臉上露出一口白牙。他再次看向身邊那人,說道:“何大叔,我就說這二人是一人吧,你還不信,說是同名同姓的。一座書院裏,怎會有兩人一個名字,天下哪有這麽巧的事情。”
張忠亮看向那位何大叔,看到他一身士卒的穿著,卻是破舊不堪。張忠亮打量了幾眼,問道:“你是哪裏的士卒?”
那位被少年稱為何大叔的人正要回答,少年卻搶先說道:“既然小先生在這裏,老將軍請速速稟報他,就說祁連山馬場來人了。”
祁連山馬場,那不是養軍馬的地方嗎?張忠亮不再多問,趕緊進去找李泌去了……
李泌看著這位少年,心裏想起那位在繈褓裏便已是五品官的嬰兒。這位少年正是王毛仲唯一帶走的孩子。
當年,玄宗盛怒,將他的四個成年兒子流放外地,並嚴令他們不得回長安,也不得見王毛仲。
王毛仲隻好帶著尚在繈褓裏的那個嬰兒去了祁連山馬場。這一去就是十多年,繈褓裏的嬰兒已是長成一位少年郎君。
王毛仲沒有詔令不得回長安。所以,他派兩名老卒帶著自家兒子來書院,兌現當初的諾言,給李泌送馬。
少年還告訴李泌,他阿耶已老,已經經不起長途跋涉了。
李泌聽了後,心裏有些難受。當初,王毛仲那麽得寵的一個人,就因為貪得無厭,對官職索求無度,然後從雲間跌入塵埃,險些丟了性命。
好在他有一樣本事,馬養得好。所以,李泌設法救下他,這才有了今日他兒子來送馬的事情。
李泌看著這個洗幹淨臉麵後,甚是英俊的少年,問道:“你阿耶可好?”
少年搖搖頭,道:“我阿耶說,祁連山馬場,汗血馬一千匹,其它良馬五千匹,就等著神童、不,小先生去接受了。我阿耶還說,他總能等到小先生去的那一天------”
不等說完,少年已是泣不成聲。
李泌心有所感,眼裏也是隱隱有淚。他背過身去,擦了一把淚水後,轉身說道:“王原,既然你阿耶讓你來送馬,定然是想讓你留在長安。我這就想辦法,讓你阿耶也回來,回長安、或是洛陽養老。”
王源搖頭,道:“多謝小先生了,我阿耶說了,餘生為神童,為大唐養一批戰馬足矣,其它的,他不再想了。”
李泌明白這是一個把功名利祿都看透的人,才能想明白的事情。於是,他也不再堅持,而是對王源說道:“你以後就留在書院,多讀些書,以後一定會有用處。”
王源笑了,說道:“我阿耶和我都有此意。我阿耶還說,讀書知理,以後就做一個明事理的百姓即可。”
李泌點了點頭,然後安排他先去休息。又問過那兩位老卒後,李泌得知王毛仲病重,隻是在硬扛著,等著李泌去接收馬匹。
祁連山馬場是大唐比較重要的馬場,那裏的馬都是軍馬,李泌無權接收。但是,李泌有辦法讓王忠嗣接收那些馬匹。
這就是李泌送給王忠嗣的大禮。王忠嗣得知祁連山馬場有六千匹戰馬後,頓時喜上眉梢。要不是李泌堅持要跟著他一齊去馬場,王忠嗣當天就會帶人去那裏。
想不到的是,僅僅隻耽誤了一晚上,第二日李泌和王忠嗣帶人趕到馬場後,這才知道王毛仲已在昨夜去世了。
王忠嗣以厚禮葬之。李泌寫了祭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知恥而後明事,不失為大丈夫。
若是王毛仲在天有靈,當可瞑目。
一千匹汗血馬,成為了王忠嗣那支東陽府兵的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