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李泌那些話如讖言。
李林甫剛剛入棺還沒等下葬,楊國忠就和安祿山聯合起來,指證李林甫與叛將阿布思結為父子,圖謀不軌。
而且,這兩人同時上奏表說,上年叛將阿布思率軍突然包圍中受降城,就是李林甫指使他幹的。還說阿布思此舉是為了為今後攻取大唐的城池積累經驗。
這話說的有鼻子有眼,頓時讓許多大臣搞不清楚真假。楊國忠和安祿山又找來兩位證人,其中一個竟然是李林甫的女婿。這下子,不但那些大臣相信了,就連玄宗也信了。
“叛賊、叛賊,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玄宗頓足罵過後,隨後下詔剝奪李林甫所有官職,廢為庶民。
這還不算,玄宗又下詔,把李林甫家所有有官職的人,通通免官流放。李林甫家頓時房倒屋塌一般,眾子孫紛紛做鳥獸散。
隻有李岫,因為在書院已經做了先生,在李泌的精心保護之下,沒有受到此事牽連。
李林甫此時還沒有下葬,也被拖出棺槨,剝去紫衣,胡亂塞進一口小棺材裏。
這時候,李岫突然想起李泌那句話來了,“人死如燈滅,如山陵墓與三尺小丘都可埋人。隻要你與你家兄弟們不計較,這件事就無事”。
此時還計較什麽啊?李岫在李泌等人的幫助下,在山中選了一處地方,匆匆將李林甫埋葬了。
而那快刻著“李公林甫,官居宰相,維係盛唐,實乃有功。打擊異己,忌才妒能,閉塞言路,實乃有過”的墓誌銘,也一齊埋入了墓中。
看著這座高不過三尺的墳丘,李岫這時候隻覺得萬念俱灰,有一種從雲間跌落塵埃的感覺。李泌拍拍他的肩膀,說了句“我在馬車上等你”,然後便帶著眾人走了。
李岫呆呆地看著李林甫的墓,心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想罷,李岫雙膝跪地,重重地磕了三個頭,然後起身頭也不回的走了。
自此,李林甫徹底成為過去。
這一年的年底,哥舒翰回到了長安。他是載譽而來,這場麵也就大了些。哥舒翰一邊和迎接他的大臣們打著招呼,一邊在人群裏尋覓著。
可直到進了皇城,他也沒有看到想看到的那人。哥舒翰暗暗歎了一口氣,心說這小先生還是不肯原諒自己。
當初,他攻打石城堡,沒有聽從李泌的建議,一味強攻,致使五萬將士陳屍石城堡之下。而石城堡被攻破後,唐軍隻俘虜了幾百名吐蕃人,卻沒有看到有多少戰死的吐蕃人。
事後才知道,石城堡裏隻有這些守軍。隻幾百人就讓唐軍損失了五萬將士,哥舒翰氣的差點把自己砍了。
好在石城堡收了回來,玄宗高興,根本就沒有計較唐軍的傷亡。後來,玄宗下詔,封哥舒翰為“特進”,這是僅僅低於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的散官。
而且,玄宗同時封哥舒翰的一個兒子為五品官。哥舒翰家族再度成為大唐權貴人家。
哥舒翰興奮之餘,想到李泌一直沒有信來,就派左車去了一趟長安。一月後左車回來了,見到哥舒翰後就嘟著嘴說道:“小先生連我也不肯見了。”
哥舒翰這才想起來,當初知道守衛石城堡的吐蕃人不足千人,裏麵的存糧估計可以支撐兩三年沒問題。自己原先想著困死石城堡裏的吐蕃人,現在看來暫時是不行了。
因為皇帝有詔令,兩年之內不收複石城堡,自己和王忠嗣的家人都會倒黴。於是,他給李泌去了一封信後,不等李泌回信,就發起了攻打石城堡的戰役。
結果,靠著拿士卒的性命硬填,總算是把石城堡打了下來。問題是,他下決心攻打石城堡的時候,左車對他說,“還是等小先生來信後再說吧。”
他沒聽從左車之言,現在李泌幹脆連左車也不見,顯然是生氣了。
哥舒翰原本想著想個辦法哄哄李泌,可還沒等他想出辦法來,玄宗的詔書又到了。詔書上說,讓哥舒翰趁著收複石城堡的餘威,將黃河九曲之地也收回來。
哥舒翰一聽就傻眼了,心說吐蕃人一直視九曲之地是大唐金城公主的嫁妝,要是想收回來,吐蕃人還不得跟自己拚命啊!
可聖命難違,哥舒翰隻好重整旗鼓,準備從吐蕃人手裏奪回這塊寶地。
哥舒翰準備收複九曲之地的時候,又給李泌去了一封信。這次,他隻字不提石城堡的事情,隻說皇帝下詔,命他收複九曲之地。
李泌沒有回信,隻是讓人給他送去了那本原先送給王忠嗣的書,就是那本《平吐蕃八策》。
哥舒翰收到那本書後放心了,於是放手準備戰事。
可以想象吐蕃人得知哥舒翰、或者是大唐皇帝要奪回公主嫁妝時的心情。他們仰仗九曲之地可以擄掠大唐,可以休養生息,可以養馬種糧。
當初輕易得到的肥肉怎麽會輕易放棄。於是,大唐和吐蕃之間的仗越打越大,兩邊都是拚盡全力支撐這場戰爭。
隨著戰事深入,對這場戰事的說法也就多了起來。對大唐這邊來說,支撐這場戰事的資財並不為慮,畢竟開元年間的積累很雄厚,打得起這場仗。
人們議論最多的還是征調士卒這件事。這些年,楊家姐妹每次盛裝出行,龐大的車隊後麵都會跟著一群群人。
這些人倒不是跟在後麵聞香味的,而是他們知道,隻要楊家姐妹經過的地方,總能撿到金銀首飾。
坊間百姓見到她們的招搖樣子,都生出“生男不如生女”的想法。現在,西北戰事越打越大,征召士卒的命令也就越來越頻繁,更讓坊間百姓怨氣滿腹,恨不得自家無兒郎。
可沒兒郎就逃過征召了嗎?你家郎君,隻要不是老的拿不動刀了,也是可以當兵打仗的。
一時間,關中一地百姓哀嚎。征召士卒的官吏就連晚上也不歇著,在裏正的帶領下,出了這村進那村,見到男子就先綁了再說。
這一切,都被兩位結伴同遊的詩人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李泌那些話如讖言。
李林甫剛剛入棺還沒等下葬,楊國忠就和安祿山聯合起來,指證李林甫與叛將阿布思結為父子,圖謀不軌。
而且,這兩人同時上奏表說,上年叛將阿布思率軍突然包圍中受降城,就是李林甫指使他幹的。還說阿布思此舉是為了為今後攻取大唐的城池積累經驗。
這話說的有鼻子有眼,頓時讓許多大臣搞不清楚真假。楊國忠和安祿山又找來兩位證人,其中一個竟然是李林甫的女婿。這下子,不但那些大臣相信了,就連玄宗也信了。
“叛賊、叛賊,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玄宗頓足罵過後,隨後下詔剝奪李林甫所有官職,廢為庶民。
這還不算,玄宗又下詔,把李林甫家所有有官職的人,通通免官流放。李林甫家頓時房倒屋塌一般,眾子孫紛紛做鳥獸散。
隻有李岫,因為在書院已經做了先生,在李泌的精心保護之下,沒有受到此事牽連。
李林甫此時還沒有下葬,也被拖出棺槨,剝去紫衣,胡亂塞進一口小棺材裏。
這時候,李岫突然想起李泌那句話來了,“人死如燈滅,如山陵墓與三尺小丘都可埋人。隻要你與你家兄弟們不計較,這件事就無事”。
此時還計較什麽啊?李岫在李泌等人的幫助下,在山中選了一處地方,匆匆將李林甫埋葬了。
而那快刻著“李公林甫,官居宰相,維係盛唐,實乃有功。打擊異己,忌才妒能,閉塞言路,實乃有過”的墓誌銘,也一齊埋入了墓中。
看著這座高不過三尺的墳丘,李岫這時候隻覺得萬念俱灰,有一種從雲間跌落塵埃的感覺。李泌拍拍他的肩膀,說了句“我在馬車上等你”,然後便帶著眾人走了。
李岫呆呆地看著李林甫的墓,心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想罷,李岫雙膝跪地,重重地磕了三個頭,然後起身頭也不回的走了。
自此,李林甫徹底成為過去。
這一年的年底,哥舒翰回到了長安。他是載譽而來,這場麵也就大了些。哥舒翰一邊和迎接他的大臣們打著招呼,一邊在人群裏尋覓著。
可直到進了皇城,他也沒有看到想看到的那人。哥舒翰暗暗歎了一口氣,心說這小先生還是不肯原諒自己。
當初,他攻打石城堡,沒有聽從李泌的建議,一味強攻,致使五萬將士陳屍石城堡之下。而石城堡被攻破後,唐軍隻俘虜了幾百名吐蕃人,卻沒有看到有多少戰死的吐蕃人。
事後才知道,石城堡裏隻有這些守軍。隻幾百人就讓唐軍損失了五萬將士,哥舒翰氣的差點把自己砍了。
好在石城堡收了回來,玄宗高興,根本就沒有計較唐軍的傷亡。後來,玄宗下詔,封哥舒翰為“特進”,這是僅僅低於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的散官。
而且,玄宗同時封哥舒翰的一個兒子為五品官。哥舒翰家族再度成為大唐權貴人家。
哥舒翰興奮之餘,想到李泌一直沒有信來,就派左車去了一趟長安。一月後左車回來了,見到哥舒翰後就嘟著嘴說道:“小先生連我也不肯見了。”
哥舒翰這才想起來,當初知道守衛石城堡的吐蕃人不足千人,裏麵的存糧估計可以支撐兩三年沒問題。自己原先想著困死石城堡裏的吐蕃人,現在看來暫時是不行了。
因為皇帝有詔令,兩年之內不收複石城堡,自己和王忠嗣的家人都會倒黴。於是,他給李泌去了一封信後,不等李泌回信,就發起了攻打石城堡的戰役。
結果,靠著拿士卒的性命硬填,總算是把石城堡打了下來。問題是,他下決心攻打石城堡的時候,左車對他說,“還是等小先生來信後再說吧。”
他沒聽從左車之言,現在李泌幹脆連左車也不見,顯然是生氣了。
哥舒翰原本想著想個辦法哄哄李泌,可還沒等他想出辦法來,玄宗的詔書又到了。詔書上說,讓哥舒翰趁著收複石城堡的餘威,將黃河九曲之地也收回來。
哥舒翰一聽就傻眼了,心說吐蕃人一直視九曲之地是大唐金城公主的嫁妝,要是想收回來,吐蕃人還不得跟自己拚命啊!
可聖命難違,哥舒翰隻好重整旗鼓,準備從吐蕃人手裏奪回這塊寶地。
哥舒翰準備收複九曲之地的時候,又給李泌去了一封信。這次,他隻字不提石城堡的事情,隻說皇帝下詔,命他收複九曲之地。
李泌沒有回信,隻是讓人給他送去了那本原先送給王忠嗣的書,就是那本《平吐蕃八策》。
哥舒翰收到那本書後放心了,於是放手準備戰事。
可以想象吐蕃人得知哥舒翰、或者是大唐皇帝要奪回公主嫁妝時的心情。他們仰仗九曲之地可以擄掠大唐,可以休養生息,可以養馬種糧。
當初輕易得到的肥肉怎麽會輕易放棄。於是,大唐和吐蕃之間的仗越打越大,兩邊都是拚盡全力支撐這場戰爭。
隨著戰事深入,對這場戰事的說法也就多了起來。對大唐這邊來說,支撐這場戰事的資財並不為慮,畢竟開元年間的積累很雄厚,打得起這場仗。
人們議論最多的還是征調士卒這件事。這些年,楊家姐妹每次盛裝出行,龐大的車隊後麵都會跟著一群群人。
這些人倒不是跟在後麵聞香味的,而是他們知道,隻要楊家姐妹經過的地方,總能撿到金銀首飾。
坊間百姓見到她們的招搖樣子,都生出“生男不如生女”的想法。現在,西北戰事越打越大,征召士卒的命令也就越來越頻繁,更讓坊間百姓怨氣滿腹,恨不得自家無兒郎。
可沒兒郎就逃過征召了嗎?你家郎君,隻要不是老的拿不動刀了,也是可以當兵打仗的。
一時間,關中一地百姓哀嚎。征召士卒的官吏就連晚上也不歇著,在裏正的帶領下,出了這村進那村,見到男子就先綁了再說。
這一切,都被兩位結伴同遊的詩人看在眼裏,記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