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攻打河東城的箭樓終於造好了。因為是匆匆造就的,這十幾座箭樓就不是那麽堅固。
叛軍士卒向上爬的時候,箭樓不但搖搖晃晃的,還發出吱嘎吱嘎的響聲。
安慶緒有些不滿地看了看嚴莊,嚴莊卻是一臉無辜的樣子,臉上那意思分明是“隻能這樣了”。
安慶緒那名手下說的沒錯,河北一地的士卒善野戰,不善攻城。他們以前的對手是奚人契丹人,都是在野地裏拚殺的主,根本就不會築城防守。
有什麽樣的對手就造就什麽樣的軍隊,安祿山的人對攻城基本上是一竅不通。
造箭樓的主意是嚴莊出的,箭樓高過城牆,站在上麵的士卒可以朝城裏射箭。
這種攻城器械以前唐軍用過,但不常用。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
安祿山的很多手下還知道一個攻城的辦法,那就是堆土為路,也就是向著城牆修一條長長的坡道,然後順著坡道衝鋒。
可修一條這樣的坡道用時太久,安祿山急著去長安劫掠,故而讓嚴莊另想辦法。嚴莊就想出來這個造箭樓的辦法。
這辦法好使嗎?上去試試就知道了。
城牆上的守軍一直看著叛軍在忙活,直到箭樓豎起來了,城牆上的守軍還是像看戲一樣看著。
嚴莊覺得守軍的態度很是可疑,可他想起安祿山的拐棍,他便把到了嘴邊的話硬生生地壓了下來。
安祿山說過,“快些掃清河東之敵,大軍好去攻打長安。不然,去晚了城裏的富貴人家就帶著資財跑光了。”
皇帝不想著宏圖霸業,隻想像土匪一樣燒殺搶掠,嚴莊覺得和自己當初的隨著安祿山造反時的本心不符。
當初,他可是真心想輔佐一位帝王,讓自己留名青史的。開國宰相,封侯裂土,讀書人的最高境界也!
此時,想想安祿山的樣子,再看看一座小小的河東城就把數萬鐵騎擋在這裏,嚴莊頓時生出一股沮喪的感覺。
箭樓上已經站滿了士卒,嚴莊已經看到他們張弓搭箭,就等安慶緒下達軍令了。
安慶緒看到十幾座箭樓上都已準備妥當,正待下令開打,就聽城牆上突然鼓聲響起,隨後就看到一支支火箭射向箭樓……
“嗖嗖”聲不絕於耳,箭樓上已是有火燒了起來------
城牆上,顏季明和許遠都是一身甲胄,每人指揮著十幾架床弩射箭。
這些如鵝蛋粗的弩箭前麵,都是纏著浸了油脂的麻布。將麻布點然後,如長矛一般的弩箭便帶著火飛向箭樓。
安慶緒從東南兩個方向攻打城池的計劃再次失敗。他看著箭樓倒塌,看著士卒鬼哭狼嚎的摔下箭樓,卻沒有絲毫辦法,隻好氣的在原地打轉。
看到嚴莊,他惡狠狠地說道:“這就是你說的好辦法。”
嚴莊看到他的眼神比他老子還要凶狠,頓時心裏一驚,覺得自己再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自己就沒法在大燕國混了。
嚴莊不敢在此久留,趁著安慶緒不注意,他就找機會溜了。
嚴莊倒也沒跑遠,他去了洛陽。
見到安祿山後,他沒有說攻打河東城失敗的事情,而是對安祿山說,“河東、馮翊、華陰,不過是三處小地方。顏真卿再厲害,他也不敢出城。
陛下不如留下少量兵馬監視這三處,其餘人馬進軍長安。臣已經查過了,從潼關去往長安,再無守軍。”
安祿山一聽這話倒是挺高興的,可他還是不放心,因為有探子回來報告,書院李泌正在帶人做保衛長安的準備。
嚴莊卻又說道:“那個李泌確實正在帶人布防長安。可他手裏無兵無將,隻憑他手下的那些百姓,斷然擋不住陛下的大軍。”
安祿山也覺得這個李泌做什麽也行,就是打仗不行。雖說李泌是什麽討逆大將軍,長安留後,安祿山覺得這是大唐那位皇帝在耍李泌。
你自己都跑了,讓一個教書先生留後,顯然有些不地道。
想罷,安祿山說道:“唐軍將領裏,我所懼者隻王忠嗣一人,餘者我都不放在眼裏。”
說到這裏,他看了一眼嚴莊。嚴莊心裏想著,你武怕王忠嗣,文怕李林甫,這些我等都知道。
“然,王忠嗣早亡,我無所懼怕也!”
安祿山當日下令,大軍西進,向長安進發。
軍令如山,安祿山的十萬鐵騎出動了。
駐紮在潼關的同羅精騎接到軍令後,將軍阿史那慶忠趕緊對張小敬說道:“從這裏去往長安,不過是兩天的路程。不知小先生可曾準備好了,不然大軍一到,怕是小先生抵擋不住啊!”
張小敬道:“你怎麽知道小先生擋不住他們?我實話告訴你,小先生等的已經著急了。”
阿史那慶忠將信將疑,張小敬又說道:“你不信是不是?我問你,你是不是怕一旦到了長安外圍,被小先生的人誤傷,故而讓我來你軍中坐鎮?”
阿史那慶忠有些尷尬的笑了,然後說道:“小先生鬼的很,我不可不防啊!”
張小敬“哼”了一聲,說道:“你那點小雞肚腸,小先生摸的透透的。你就放心吧,好好做你的範陽節度使。”
阿史那慶忠摸了摸懷裏的詔書,嘿嘿笑了起來。
安祿山軍令已下,叛軍開始依次開進。最先出動的就是阿史那慶忠帶領的同羅精騎,他們的人數不多,隻有三千多人。然人人披甲,皆是驍勇善戰之士。
關西驛那裏還駐紮著五萬人,他們是中軍,要等到安慶緒到了才能出動。叛軍後軍留了少量人馬監視馮翊等地,其餘的則前進到潼關東麵。
十萬大軍犯長安。李泌得知消息後,策馬出城,來到他預先設置的那處戰場那裏。
眼望東方,霧氣騰騰。而長安上空則是烏雲籠罩,黑雲壓城。
“傳我軍令,李嗣業帶神策軍向東突出三十裏。”
李嗣業抱拳接令,帶領神策軍一萬三千人向霧氣裏行進。
“再傳我軍令,中軍三萬弓弩兵,在壕溝西側布陣。”
傳令兵接令,調轉馬頭去傳達命令去了。
一時間,長安城外,渭河之畔,數萬穿著百姓衣衫的士卒隨著令旗依次開進……
叛軍士卒向上爬的時候,箭樓不但搖搖晃晃的,還發出吱嘎吱嘎的響聲。
安慶緒有些不滿地看了看嚴莊,嚴莊卻是一臉無辜的樣子,臉上那意思分明是“隻能這樣了”。
安慶緒那名手下說的沒錯,河北一地的士卒善野戰,不善攻城。他們以前的對手是奚人契丹人,都是在野地裏拚殺的主,根本就不會築城防守。
有什麽樣的對手就造就什麽樣的軍隊,安祿山的人對攻城基本上是一竅不通。
造箭樓的主意是嚴莊出的,箭樓高過城牆,站在上麵的士卒可以朝城裏射箭。
這種攻城器械以前唐軍用過,但不常用。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
安祿山的很多手下還知道一個攻城的辦法,那就是堆土為路,也就是向著城牆修一條長長的坡道,然後順著坡道衝鋒。
可修一條這樣的坡道用時太久,安祿山急著去長安劫掠,故而讓嚴莊另想辦法。嚴莊就想出來這個造箭樓的辦法。
這辦法好使嗎?上去試試就知道了。
城牆上的守軍一直看著叛軍在忙活,直到箭樓豎起來了,城牆上的守軍還是像看戲一樣看著。
嚴莊覺得守軍的態度很是可疑,可他想起安祿山的拐棍,他便把到了嘴邊的話硬生生地壓了下來。
安祿山說過,“快些掃清河東之敵,大軍好去攻打長安。不然,去晚了城裏的富貴人家就帶著資財跑光了。”
皇帝不想著宏圖霸業,隻想像土匪一樣燒殺搶掠,嚴莊覺得和自己當初的隨著安祿山造反時的本心不符。
當初,他可是真心想輔佐一位帝王,讓自己留名青史的。開國宰相,封侯裂土,讀書人的最高境界也!
此時,想想安祿山的樣子,再看看一座小小的河東城就把數萬鐵騎擋在這裏,嚴莊頓時生出一股沮喪的感覺。
箭樓上已經站滿了士卒,嚴莊已經看到他們張弓搭箭,就等安慶緒下達軍令了。
安慶緒看到十幾座箭樓上都已準備妥當,正待下令開打,就聽城牆上突然鼓聲響起,隨後就看到一支支火箭射向箭樓……
“嗖嗖”聲不絕於耳,箭樓上已是有火燒了起來------
城牆上,顏季明和許遠都是一身甲胄,每人指揮著十幾架床弩射箭。
這些如鵝蛋粗的弩箭前麵,都是纏著浸了油脂的麻布。將麻布點然後,如長矛一般的弩箭便帶著火飛向箭樓。
安慶緒從東南兩個方向攻打城池的計劃再次失敗。他看著箭樓倒塌,看著士卒鬼哭狼嚎的摔下箭樓,卻沒有絲毫辦法,隻好氣的在原地打轉。
看到嚴莊,他惡狠狠地說道:“這就是你說的好辦法。”
嚴莊看到他的眼神比他老子還要凶狠,頓時心裏一驚,覺得自己再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自己就沒法在大燕國混了。
嚴莊不敢在此久留,趁著安慶緒不注意,他就找機會溜了。
嚴莊倒也沒跑遠,他去了洛陽。
見到安祿山後,他沒有說攻打河東城失敗的事情,而是對安祿山說,“河東、馮翊、華陰,不過是三處小地方。顏真卿再厲害,他也不敢出城。
陛下不如留下少量兵馬監視這三處,其餘人馬進軍長安。臣已經查過了,從潼關去往長安,再無守軍。”
安祿山一聽這話倒是挺高興的,可他還是不放心,因為有探子回來報告,書院李泌正在帶人做保衛長安的準備。
嚴莊卻又說道:“那個李泌確實正在帶人布防長安。可他手裏無兵無將,隻憑他手下的那些百姓,斷然擋不住陛下的大軍。”
安祿山也覺得這個李泌做什麽也行,就是打仗不行。雖說李泌是什麽討逆大將軍,長安留後,安祿山覺得這是大唐那位皇帝在耍李泌。
你自己都跑了,讓一個教書先生留後,顯然有些不地道。
想罷,安祿山說道:“唐軍將領裏,我所懼者隻王忠嗣一人,餘者我都不放在眼裏。”
說到這裏,他看了一眼嚴莊。嚴莊心裏想著,你武怕王忠嗣,文怕李林甫,這些我等都知道。
“然,王忠嗣早亡,我無所懼怕也!”
安祿山當日下令,大軍西進,向長安進發。
軍令如山,安祿山的十萬鐵騎出動了。
駐紮在潼關的同羅精騎接到軍令後,將軍阿史那慶忠趕緊對張小敬說道:“從這裏去往長安,不過是兩天的路程。不知小先生可曾準備好了,不然大軍一到,怕是小先生抵擋不住啊!”
張小敬道:“你怎麽知道小先生擋不住他們?我實話告訴你,小先生等的已經著急了。”
阿史那慶忠將信將疑,張小敬又說道:“你不信是不是?我問你,你是不是怕一旦到了長安外圍,被小先生的人誤傷,故而讓我來你軍中坐鎮?”
阿史那慶忠有些尷尬的笑了,然後說道:“小先生鬼的很,我不可不防啊!”
張小敬“哼”了一聲,說道:“你那點小雞肚腸,小先生摸的透透的。你就放心吧,好好做你的範陽節度使。”
阿史那慶忠摸了摸懷裏的詔書,嘿嘿笑了起來。
安祿山軍令已下,叛軍開始依次開進。最先出動的就是阿史那慶忠帶領的同羅精騎,他們的人數不多,隻有三千多人。然人人披甲,皆是驍勇善戰之士。
關西驛那裏還駐紮著五萬人,他們是中軍,要等到安慶緒到了才能出動。叛軍後軍留了少量人馬監視馮翊等地,其餘的則前進到潼關東麵。
十萬大軍犯長安。李泌得知消息後,策馬出城,來到他預先設置的那處戰場那裏。
眼望東方,霧氣騰騰。而長安上空則是烏雲籠罩,黑雲壓城。
“傳我軍令,李嗣業帶神策軍向東突出三十裏。”
李嗣業抱拳接令,帶領神策軍一萬三千人向霧氣裏行進。
“再傳我軍令,中軍三萬弓弩兵,在壕溝西側布陣。”
傳令兵接令,調轉馬頭去傳達命令去了。
一時間,長安城外,渭河之畔,數萬穿著百姓衣衫的士卒隨著令旗依次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