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對電影廠的眺望中,最先出現的總是我從未進去過的攝影棚,它像一個穿著灰色衣服的人,攜帶著大朵大朵的蜘蛛網,麵容模糊地從我眼前走過,猶如一個穿著前衛時裝的禿頭模特,旁若無人。
廠裏隻有一個攝影棚,我從未見到這個攝影棚啟用過。通往那裏的小徑荒草叢生,像森林一樣繁茂。我剛調到廠裏的時候,經常在黃昏時分獨自前去探望這座神秘的巨大建築物。
它沒有窗,密不透風,有五層樓那麽高,頂上有一道像弦梯那麽窄的過道,有灰色的鐵扶手,讓我覺得那是專門留給放哨的士兵的,這座巨大的黑牢囚禁了什麽樣的鬼魂呢?在我失眠的夜晚,這樣的奇怪問題就會一咕嚕一咕嚕地冒出來,把我的頭腦變成一口不停冒水的泉眼,但冒出來的不是清水,而是一種淺灰色的沾手的絲狀物質,當然,這就是蜘蛛網,它們布滿了整個閑置的攝影棚,從這頭到那頭,飄飄蕩蕩,自由自在,你真的不會在別的地方看到這麽大這麽完整的蜘蛛網了,即使在真正的原始森林,那些戶外的蛛網被風一吹就會破幾個洞,在我看來,一隻破了洞的蛛網真是奇醜無比。要見識最美的蛛網就來吧,這裏連窗都沒有,十年都不會開一次門,空氣是絕對靜止的。這裏真是蜘蛛的天堂啊!我都願意變成一隻大蜘蛛了。
除蜘蛛外就是灰塵。誰要想寫一本《灰塵大觀》一定要來這裏考察,灰塵的條件跟蜘蛛一樣好,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它們長成各種樣子。你要戴上一隻口罩,戴上一隻布帽子,還要穿一雙護住褲腳口的雨鞋,再戴上兩隻袖套,然後就輕輕地走進來吧,動作不要太大,以免眼睛裏掉進灰塵。
最漂亮的是又圓又輕的絨線狀灰塵,空靈、飄逸、富有彈跳力,如果說她們是一群小女孩,我是完全同意的。但若她們不跳舞,我就要去觀看那些厚得成了砣的灰塵,它們結硬在角落裏,如同一些沉默的岩石,千年不動。最普遍的是粉狀灰塵,它們最廣大、最日常,像群眾一樣遍布上下八方,那道名為《小草》的歌唱的就是它們,隻不過它們比小草還要卑賤,如果不是我來書寫它們,它們就會隱入黑暗之中,萬劫不複了。
看過團狀、砣狀、粉狀的灰塵,我就要抬起頭來,最壯觀的時刻來到了,從五層樓高的天棚上一瀉千裏地垂掛下來的是成片成片的簾狀灰塵!就像飛流直下的瀑布,突然間被一道魔法封住了,一封封了一千年,水都變灰了,它就等著一個人,這個人輕輕地說一聲:飛。這大片凝固的瀑布就會脫身飛出,並且發出巨大的轟鳴聲。
當然,這個人就是我。
在這個蜘蛛和灰塵的攝影棚裏,我覺得有三類電影可以在此拍攝內景。
第一類是《西遊記》裏盤絲大仙的盤絲洞,這個山洞比任何真正的山洞都更適合跳舞,讓舞美把蜘蛛精的翅膀(蜘蛛是沒有翅膀的,這裏指的是類似的東西,是一種敘述上的翅膀)做到一丈長吧,兩個翅膀加起來就是兩丈,藝術上的東西就是要誇張才好看,在我們廣影的攝影棚裏,再長的翅膀都能舞得開,舞起來天昏地暗,日月失色,這才不辜負了那偉大的神話傳奇。除了蜘蛛精之外,還可以同時容納一群蝙蝠精,蝙蝠比起蜘蛛可是活潑得多,但也不要緊,就讓它們瘋狂飛舞吧,有多瘋就飛多瘋,有多快就飛多快,像一道一道黑色的閃電,把孩子們看得瞪大眼睛,尖聲大叫。
第二部電影發生在一個中世紀古堡,既是古堡,想來就是歐洲了,我覺得歐洲的蜘蛛和灰塵跟咱們的不會有質的區別,遠看(特別是在電影上遠看)都是一樣的。這是一部愛情片,有一個男主角,是一個王子,有一個女主角,是頃城的美女,故事說到這裏,我就不想往下說了,這種脫離時代和社會的愛情其實是很蒼白的,跟紙做的一樣,吹都吹不厚,把我的血都輸給它都不會長肉,虛構這樣的故事是得不償失的,我再寫下去就會把自己寫死。
不如說《孤星血淚》,這是適合在這裏拍的第三部片子。
這部片子跟我有某種緣份,我總是在不同的時候碰到它,即使在不看電影的九十年代,我也會在開電視的時候看到它熟悉的身影,我暗暗發誓,有朝一日,遇見高人,我一定要問問我與部影片在前世是什麽關係。
我眼前經常出現一位白發鶴皮的老太太,她瞪著眼睛,發出神經質的動作,她在一間布滿了灰塵的房間裏走來走去,這是她幾十年前的新房,她的婚紗、嫁妝保存完好,但是已經布滿了灰塵。這個場麵使我黯然神傷。如果在這裏重拍《孤星血淚》,我一定要競演那個老處女,我要寫一份血書,寫成之後我才會醒悟到這是一種過時的做法,凝固的血跡是最醜陋的惡心東西,現在的導演是不會被它打動的。那麽我就去跟導演睡覺?不過我已經太老了,導演會覺得他是在倒貼。我多想不擇手段啊,我多想不惜一切啊,既使如此,我也沒有什麽機會了,這是我的悲哀。這都是因為我是一名女性,如果我是一個男人,在我這樣的年齡,正是最走俏的黃金時代,哪會有什麽想獻身都怕人家不要的道理。
三部電影拍過,我應該沒有什麽想法了。但蜘蛛的意象太強大,使我不由得想起《蜘蛛女之吻》,這是一部沉積在我內心深處的電影,我本來不想在這裏說它,但它實在是太繁茂了,那個海島陽光燦爛,長著許多纏繞著野藤的棕櫚樹,到了夜裏,一切都是銀白色的,這時強烈的燈光亮起,一個奇妙的女人出現了,蜘蛛女身穿一件鑲著銀線的閃閃發光的長袍,她臉上帶一副麵具,也是鑲銀的。但她卻一動也不能動,因為她自己身上張著蜘蛛網,她的腰部、臀部、腋下長出一條條線,這些毛茸茸的線全都是她軀體的一部分。她在哭,麵具下麵流出一滴滴眼淚,像鑽石一樣閃閃發光。她的目光越來越悲哀,眼淚越流越多,她的形象布滿了整個畫麵。
我是1988年7月在北京香山臥佛寺看到的這部片子,到現在,十一年過去了,它的結尾還是如此鮮明、清晰,隻要我注視一隻蜘蛛半分鍾以上,那個海島、那個身穿銀線長袍的女人就會從香山一路飄來,在瞬間到達我的麵前,她那些鑽石般的眼淚叮咚作響,參差落到我的手心,圓潤、冰涼,使我心疼萬分。
我不記得這是一部法國片還是一部美國片了,我當時還沒有看過曼努艾爾.普伊格的原著譯本,我甚至一點都沒聽說過這位阿根延的天才作家。餡餅從天上砸到我的懷裏,我就這麽到香山參加這次第五期國際電影講習班了。我記得前十天是美國班,後十天是法國班,另外我記得翻譯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告訴大家,那個扮演男同性戀者莫利納的演員是法國大明星,《最後一班地鐵》的男主演,由於他扮演了同性戀者,遭到了他的崇拜者們的強烈反對。這些都是我剛剛想起來的。我不明白那些法國觀眾為什麽會反感他演一個,同性戀者,難道在法國也存在普遍的偏見嗎?真是不可思議。
在我看來,演莫利納的演員美極了,比在《最後一班地鐵》裏動人得多。他的全部動作都十分女性化,他的眼睛充滿深情。電影一開始,就是莫利納對同關在一個囚室裏的政治犯講述一個女人,他邊說邊表演,他學她把一條腿擱在另一條腿上,他的整條腿是裸著的,囚室裏光線很暗,顯得他的腿像月光一樣潔白,他把腳麵繃直,形體十分優雅。他又形容她的鏤空的高跟鞋和塗成黑色的腳趾甲,在說到絲襪的時候他做了一個穿絲襪的動作,他的手指優雅輕盈地從腳尖一直掠到腿部,然後他又形容她的手,她的指甲,他的手形在囚室的黑暗中像花一樣美好。
政治犯瓦倫第是一個富有男性魅力的人,在同居一室的生活中莫利納愛上了瓦倫第,向瓦講述了他當"女人"的感受和心理。瓦倫第沒有愛上他(瓦並不是一個同性戀者),但出於同情(也許更多的是利用)終於和莫利納作愛。獲得了愛情的莫利納願意為瓦倫第做任何事情,在他被釋放之後就來到了廣場上,跟瓦倫第的同誌們接頭。正如瓦倫第不是一個同性戀者一樣,莫利納也不是一個革命者,他知道,一旦與他們有牽連,不是跟他們一起走就是被他們消滅,他事先把自己銀行裏的全部存款都取了出來。莫利納是一個把愛情看作生命的人,他提前三十分鍾就到了廣場上,最後,瓦倫第的同誌們開著一輛白色的轎車來了,革命者發現了警察,接頭沒有成功,莫利納向著汽車拚命奔跑,但汽車並沒有停下來等他,反而從車裏射出了一串子彈,直接射中了他的胸膛。據警察局的分析,極端分子是要殺人滅口,免得他招供。
我永遠也忘不了莫利納拚命奔跑的鏡頭,他的長發飄揚,藍色的眼睛裏燃燒著痛苦和愛情,但是一串子彈從正麵擊中了他,他幹淨的白色襯衣湧出了鮮血。這一刻是如此驚心動魄,讓人心碎。對莫利納來說,愛情是不可能的,革命也是不可能的。
這是我第一次在公共媒體上聽到同性戀這個詞,它來自異鄉,帶著溫暖的神情,就像那個法國男演員本人一樣美(我至今也不知道他叫什麽名字),在我看來,它不是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而是是黑暗囚室裏的一抹月光。
有朝一日如果我重返舊地,我一定要去看看我住過的那幢灰房子。有一段時間我特別仇恨它,因為廠裏不給我分房子,讓我住在這個臨時招待所,十幾個武打演員在我的客廳裏打得天昏地暗;有一段時間我又特別熱愛它,它長年累月無人居住,成為我和我的戀人無所顧忌的天堂。
灰房子跟前的木瓜香蕉苦楝樹在我的想念中變得越來越清晰了。一、二、三,吹一口氣,再吹一口氣,灰色的樓房就出現了。它是多麽安詳啊,我站在四樓的陽台上,一隻青色的木瓜就在我的眼前,雨點落到木瓜寬大的葉子上,木瓜一點都沒有被淋濕,而芭蕉葉泛著水光,不停地發出美好的雨聲。
現在我要再一次從南寧的鬧市回到電影廠,我從廣西藝術學院出發,穿越整個南寧市區。
天桃路、桃源路、七星路、星湖路、七一廣場、朝陽路、火車站,這些路名一一蘇醒了,它們奔湧著來到我的腳下,與我的車輪發生摩擦,街道兩旁的濃綠終年不化,燦爛而豔麗,如果有長風浩蕩,把它們全都吹上天該有多好!如果吹上天又落下來有多好!如果全都吹到邕江去多好!如果把我埋起來多好!或者,它們就這樣永遠掛在樹上,每年都在長大,長得比十層樓還高,比遊泳池還大,這樣的大葉子是多麽神奇啊!對環境保護尤其有好處,等於憑空多了無數隻氧氣發生器,它們鋪天蓋地,一萬億個毛細孔呼呼放送著氧氣,每一個走在南寧街上的人都等於進行著有氧鍛煉,女孩子則會皮膚含水(南寧的女孩都是很幹瘦的,有人說南寧無美女,這我有點同意),老女人的皺紋肯定就張開了。
如此看來,我已經一不小心就置身於一部電影之中,一部誇張的、虛假的、毫無誠意的庸俗浪漫主義電影,難道我內心深處就充滿了這樣腐朽的意象嗎?我為什麽不向安東尼奧尼學習,拍一部像《中國》那樣的《南寧》呢?
這是一個問題。
但一切問題我都要置之腦後,我要回到南寧火車站,我從火車站往右拐,就到了中華路,在十字路口再往左拐,就到了衡陽路,衡陽路這個地名我已經忘記十年了,在前麵我還沒想起來,現在它卻忽然蹦出來,跟孫悟空從石頭裏蹦出來一樣神。衡陽路最漂亮的門麵是南寧棉紡廠,簡稱南棉,那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工廠,它到底擁有一萬人,還是兩萬人,抑或是十萬人,我一直沒有弄清楚,我始終就是一個不夠精確的、永遠搞不清數字的人。但是南棉是最大的企業這一點我早在1975年就知道。
我從1975年就開始熱烈向往南寧棉紡廠,當時我是一名高中生,在離南寧幾百公裏的一個縣城上學,這個縣叫做北流縣,要先坐汽車到玉林,再坐七個小時火車才能到南寧。省會、高大的廠房、自動化的機器、紡織女工潔白的帽子、把腰係得更細胸挺得更高的圍裙,一部嶄新的電影就降臨了,這是一部跟灰色陳舊的小鎮截然不同的電影,是灰色小鎮上空的幻影,帶著金屬的光澤、被無限美化了的機器聲、現代化工業的誘惑(工業對一個農業小鎮的誘惑就如同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誘惑),該電影在我們教室的天花板閃閃發光,在小鎮的天上搖來蕩去。
我們多想憑空出現一條通天的梯子啊!我們將抓住這把梯子,像最驚險的電影鏡頭那樣,英勇無畏,一步一步地攀上去。有一天,我們忽然被告知,這把梯子是有的,不過它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上,雖然在地上,卻又與天有關,它的名字就叫做廣闊天地,來自毛主席的語錄。
這時我們全都知道了,畢業之後我們隻要到農村去鍛煉兩年,隻要表現好,就會被推薦到南棉當工人。為了到南棉去我們踴躍報名去農村,這件事情給了我們一種真實的幻覺,好象去農村就是去南棉,隻要去了農村,就一定能到達南棉,農村和南棉之間的距離完全被我們取消了,中學生的頭腦從來就是最好的頭腦,一廂情願地篡改現實,想自己願意想的好事情,壞事則統統不想。
事情就是這樣,等到我後來真的到了衡陽路,我才明白南棉是萬萬不能去的,去了就會被機器震聾耳朵,九十年代還可能下崗。
過了衡陽路,險處不須看。(注:這句話的出處來自著名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崗山》,"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需看")
衡陽路一過,就到友愛路了,友愛路在我19歲的時候叫大寨路,當時我隻差一點點就要調進電影廠當編劇,幾乎當上全國最年輕的在職編劇,這是我值得大大炫耀一番的事情,有關這件事,我統統寫在我的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戰爭》裏了,如果這件事是真的,經過了《一個人的戰爭》,它就會變得更真,如果是虛構,經過了《一個人的戰爭》,它就會從假的變成真的,這樣看來,說《一個人的戰爭》是煉丹爐也有一定道理。
所以你要看看這隻煉丹爐,它是很好看的。作為一部小說,它跟本文有一定的互文性。但是它的版本雜亂,是一個爛泥潭,這是因為當時有人認為這本書比較驚世駭俗,出於不同的目的,有的版本被加上了一些雜碎,有的版本又被刪去了一些雜碎,這樣你會看到一隻七零八落的煉丹爐,如果你不想欣賞殘缺美,你可以去讀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版本。
(有這麽推薦自己的書的嗎?)
友愛路或大寨路是一條郊區的路,這從路名就看出來了。當年它一定塵土飛揚,奔跑著不息的拖拉機、馬車、騾車,有時候還會有水牛和大白鵝蹣跚跑過,如果它是在北方,一定跟《金光大道》(好象沒有拍成電影,好象拍了,是黃馥莉演的什麽嫂)或《豔陽天》裏的道路一樣,但我十九歲的時候沒有看到這一切,我隻看到有一輛拖拉機轟隆隆地開過,車上運著一車鬥的綠色的香蕉,一長掛一長掛的,像炮彈一樣莊嚴而堅實。我在公共汽車的終點站大寨路尾下了車,怯生生地往前走,越走越荒涼,暮色蒼茫,人煙稀少。
不過,我現在要說的是我二十九歲時候的事情。十年過去,我已經大學畢業,在省會南寧居住了五年,我已經是老油子了!我到廣西藝術學院看畫展,之後就一路騎車,穿越整個南寧城,來到了友愛路尾。
我們廠的大門是淡黃色的,是兩根長方柱上麵一道橫梁,毫無特點。門口豎著一長牌子,上麵寫著廠名。(聽說這些字是趙丹寫的,趙丹在七幾年的時候和黃宗英在柳州勞動改造。)電影製片廠在八十年代的邊遠省份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雖然大門平淡無奇,這樣一個廠名還是能把我這樣的人嚇住,在我徹底習慣這個大門之前,它總是把我嚇得心裏怦怦跳。
越過驚心動魄的鐵柵欄門,就來到一個大圓圈跟前,這個圓圈是一隻水池,裏麵有長滿青苔的假山,有水,有金魚,繞池擺了三層花,紅的綠的黃的,組成一個巨型花壇,我覺得這個花壇有兩層含義,一是國慶節要到了(我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和暗示就是這樣的,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一看見花馬上就會想到國慶節,後來到了北京,這一毛病又得到了強化),二是這裏是全廠的中心地帶,就像天安門是北京的中心一樣。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第二個想法是對的。
站在這個花圃廣場上,我有一種四麵受敵的感覺,事實上四麵一個人也沒有,但由於此處太空曠,任何一個方向出現任何一個人,都會一眼就看到我,我很希望這裏馬上出現一些樹,隻要有樹蔭遮住我就會有安全感,不過所有的樹都在圍牆那邊,這裏光禿禿的。
現在我要回宿舍,有兩個門可以通向宿舍區,一是廠區和宿舍區連接的邊門,一是正對著馬路的大門。如果不是上下班,我一般不會穿過廠區再從邊門進去,當然我現在也不會這樣走。
廠裏隻有一個攝影棚,我從未見到這個攝影棚啟用過。通往那裏的小徑荒草叢生,像森林一樣繁茂。我剛調到廠裏的時候,經常在黃昏時分獨自前去探望這座神秘的巨大建築物。
它沒有窗,密不透風,有五層樓那麽高,頂上有一道像弦梯那麽窄的過道,有灰色的鐵扶手,讓我覺得那是專門留給放哨的士兵的,這座巨大的黑牢囚禁了什麽樣的鬼魂呢?在我失眠的夜晚,這樣的奇怪問題就會一咕嚕一咕嚕地冒出來,把我的頭腦變成一口不停冒水的泉眼,但冒出來的不是清水,而是一種淺灰色的沾手的絲狀物質,當然,這就是蜘蛛網,它們布滿了整個閑置的攝影棚,從這頭到那頭,飄飄蕩蕩,自由自在,你真的不會在別的地方看到這麽大這麽完整的蜘蛛網了,即使在真正的原始森林,那些戶外的蛛網被風一吹就會破幾個洞,在我看來,一隻破了洞的蛛網真是奇醜無比。要見識最美的蛛網就來吧,這裏連窗都沒有,十年都不會開一次門,空氣是絕對靜止的。這裏真是蜘蛛的天堂啊!我都願意變成一隻大蜘蛛了。
除蜘蛛外就是灰塵。誰要想寫一本《灰塵大觀》一定要來這裏考察,灰塵的條件跟蜘蛛一樣好,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它們長成各種樣子。你要戴上一隻口罩,戴上一隻布帽子,還要穿一雙護住褲腳口的雨鞋,再戴上兩隻袖套,然後就輕輕地走進來吧,動作不要太大,以免眼睛裏掉進灰塵。
最漂亮的是又圓又輕的絨線狀灰塵,空靈、飄逸、富有彈跳力,如果說她們是一群小女孩,我是完全同意的。但若她們不跳舞,我就要去觀看那些厚得成了砣的灰塵,它們結硬在角落裏,如同一些沉默的岩石,千年不動。最普遍的是粉狀灰塵,它們最廣大、最日常,像群眾一樣遍布上下八方,那道名為《小草》的歌唱的就是它們,隻不過它們比小草還要卑賤,如果不是我來書寫它們,它們就會隱入黑暗之中,萬劫不複了。
看過團狀、砣狀、粉狀的灰塵,我就要抬起頭來,最壯觀的時刻來到了,從五層樓高的天棚上一瀉千裏地垂掛下來的是成片成片的簾狀灰塵!就像飛流直下的瀑布,突然間被一道魔法封住了,一封封了一千年,水都變灰了,它就等著一個人,這個人輕輕地說一聲:飛。這大片凝固的瀑布就會脫身飛出,並且發出巨大的轟鳴聲。
當然,這個人就是我。
在這個蜘蛛和灰塵的攝影棚裏,我覺得有三類電影可以在此拍攝內景。
第一類是《西遊記》裏盤絲大仙的盤絲洞,這個山洞比任何真正的山洞都更適合跳舞,讓舞美把蜘蛛精的翅膀(蜘蛛是沒有翅膀的,這裏指的是類似的東西,是一種敘述上的翅膀)做到一丈長吧,兩個翅膀加起來就是兩丈,藝術上的東西就是要誇張才好看,在我們廣影的攝影棚裏,再長的翅膀都能舞得開,舞起來天昏地暗,日月失色,這才不辜負了那偉大的神話傳奇。除了蜘蛛精之外,還可以同時容納一群蝙蝠精,蝙蝠比起蜘蛛可是活潑得多,但也不要緊,就讓它們瘋狂飛舞吧,有多瘋就飛多瘋,有多快就飛多快,像一道一道黑色的閃電,把孩子們看得瞪大眼睛,尖聲大叫。
第二部電影發生在一個中世紀古堡,既是古堡,想來就是歐洲了,我覺得歐洲的蜘蛛和灰塵跟咱們的不會有質的區別,遠看(特別是在電影上遠看)都是一樣的。這是一部愛情片,有一個男主角,是一個王子,有一個女主角,是頃城的美女,故事說到這裏,我就不想往下說了,這種脫離時代和社會的愛情其實是很蒼白的,跟紙做的一樣,吹都吹不厚,把我的血都輸給它都不會長肉,虛構這樣的故事是得不償失的,我再寫下去就會把自己寫死。
不如說《孤星血淚》,這是適合在這裏拍的第三部片子。
這部片子跟我有某種緣份,我總是在不同的時候碰到它,即使在不看電影的九十年代,我也會在開電視的時候看到它熟悉的身影,我暗暗發誓,有朝一日,遇見高人,我一定要問問我與部影片在前世是什麽關係。
我眼前經常出現一位白發鶴皮的老太太,她瞪著眼睛,發出神經質的動作,她在一間布滿了灰塵的房間裏走來走去,這是她幾十年前的新房,她的婚紗、嫁妝保存完好,但是已經布滿了灰塵。這個場麵使我黯然神傷。如果在這裏重拍《孤星血淚》,我一定要競演那個老處女,我要寫一份血書,寫成之後我才會醒悟到這是一種過時的做法,凝固的血跡是最醜陋的惡心東西,現在的導演是不會被它打動的。那麽我就去跟導演睡覺?不過我已經太老了,導演會覺得他是在倒貼。我多想不擇手段啊,我多想不惜一切啊,既使如此,我也沒有什麽機會了,這是我的悲哀。這都是因為我是一名女性,如果我是一個男人,在我這樣的年齡,正是最走俏的黃金時代,哪會有什麽想獻身都怕人家不要的道理。
三部電影拍過,我應該沒有什麽想法了。但蜘蛛的意象太強大,使我不由得想起《蜘蛛女之吻》,這是一部沉積在我內心深處的電影,我本來不想在這裏說它,但它實在是太繁茂了,那個海島陽光燦爛,長著許多纏繞著野藤的棕櫚樹,到了夜裏,一切都是銀白色的,這時強烈的燈光亮起,一個奇妙的女人出現了,蜘蛛女身穿一件鑲著銀線的閃閃發光的長袍,她臉上帶一副麵具,也是鑲銀的。但她卻一動也不能動,因為她自己身上張著蜘蛛網,她的腰部、臀部、腋下長出一條條線,這些毛茸茸的線全都是她軀體的一部分。她在哭,麵具下麵流出一滴滴眼淚,像鑽石一樣閃閃發光。她的目光越來越悲哀,眼淚越流越多,她的形象布滿了整個畫麵。
我是1988年7月在北京香山臥佛寺看到的這部片子,到現在,十一年過去了,它的結尾還是如此鮮明、清晰,隻要我注視一隻蜘蛛半分鍾以上,那個海島、那個身穿銀線長袍的女人就會從香山一路飄來,在瞬間到達我的麵前,她那些鑽石般的眼淚叮咚作響,參差落到我的手心,圓潤、冰涼,使我心疼萬分。
我不記得這是一部法國片還是一部美國片了,我當時還沒有看過曼努艾爾.普伊格的原著譯本,我甚至一點都沒聽說過這位阿根延的天才作家。餡餅從天上砸到我的懷裏,我就這麽到香山參加這次第五期國際電影講習班了。我記得前十天是美國班,後十天是法國班,另外我記得翻譯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告訴大家,那個扮演男同性戀者莫利納的演員是法國大明星,《最後一班地鐵》的男主演,由於他扮演了同性戀者,遭到了他的崇拜者們的強烈反對。這些都是我剛剛想起來的。我不明白那些法國觀眾為什麽會反感他演一個,同性戀者,難道在法國也存在普遍的偏見嗎?真是不可思議。
在我看來,演莫利納的演員美極了,比在《最後一班地鐵》裏動人得多。他的全部動作都十分女性化,他的眼睛充滿深情。電影一開始,就是莫利納對同關在一個囚室裏的政治犯講述一個女人,他邊說邊表演,他學她把一條腿擱在另一條腿上,他的整條腿是裸著的,囚室裏光線很暗,顯得他的腿像月光一樣潔白,他把腳麵繃直,形體十分優雅。他又形容她的鏤空的高跟鞋和塗成黑色的腳趾甲,在說到絲襪的時候他做了一個穿絲襪的動作,他的手指優雅輕盈地從腳尖一直掠到腿部,然後他又形容她的手,她的指甲,他的手形在囚室的黑暗中像花一樣美好。
政治犯瓦倫第是一個富有男性魅力的人,在同居一室的生活中莫利納愛上了瓦倫第,向瓦講述了他當"女人"的感受和心理。瓦倫第沒有愛上他(瓦並不是一個同性戀者),但出於同情(也許更多的是利用)終於和莫利納作愛。獲得了愛情的莫利納願意為瓦倫第做任何事情,在他被釋放之後就來到了廣場上,跟瓦倫第的同誌們接頭。正如瓦倫第不是一個同性戀者一樣,莫利納也不是一個革命者,他知道,一旦與他們有牽連,不是跟他們一起走就是被他們消滅,他事先把自己銀行裏的全部存款都取了出來。莫利納是一個把愛情看作生命的人,他提前三十分鍾就到了廣場上,最後,瓦倫第的同誌們開著一輛白色的轎車來了,革命者發現了警察,接頭沒有成功,莫利納向著汽車拚命奔跑,但汽車並沒有停下來等他,反而從車裏射出了一串子彈,直接射中了他的胸膛。據警察局的分析,極端分子是要殺人滅口,免得他招供。
我永遠也忘不了莫利納拚命奔跑的鏡頭,他的長發飄揚,藍色的眼睛裏燃燒著痛苦和愛情,但是一串子彈從正麵擊中了他,他幹淨的白色襯衣湧出了鮮血。這一刻是如此驚心動魄,讓人心碎。對莫利納來說,愛情是不可能的,革命也是不可能的。
這是我第一次在公共媒體上聽到同性戀這個詞,它來自異鄉,帶著溫暖的神情,就像那個法國男演員本人一樣美(我至今也不知道他叫什麽名字),在我看來,它不是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而是是黑暗囚室裏的一抹月光。
有朝一日如果我重返舊地,我一定要去看看我住過的那幢灰房子。有一段時間我特別仇恨它,因為廠裏不給我分房子,讓我住在這個臨時招待所,十幾個武打演員在我的客廳裏打得天昏地暗;有一段時間我又特別熱愛它,它長年累月無人居住,成為我和我的戀人無所顧忌的天堂。
灰房子跟前的木瓜香蕉苦楝樹在我的想念中變得越來越清晰了。一、二、三,吹一口氣,再吹一口氣,灰色的樓房就出現了。它是多麽安詳啊,我站在四樓的陽台上,一隻青色的木瓜就在我的眼前,雨點落到木瓜寬大的葉子上,木瓜一點都沒有被淋濕,而芭蕉葉泛著水光,不停地發出美好的雨聲。
現在我要再一次從南寧的鬧市回到電影廠,我從廣西藝術學院出發,穿越整個南寧市區。
天桃路、桃源路、七星路、星湖路、七一廣場、朝陽路、火車站,這些路名一一蘇醒了,它們奔湧著來到我的腳下,與我的車輪發生摩擦,街道兩旁的濃綠終年不化,燦爛而豔麗,如果有長風浩蕩,把它們全都吹上天該有多好!如果吹上天又落下來有多好!如果全都吹到邕江去多好!如果把我埋起來多好!或者,它們就這樣永遠掛在樹上,每年都在長大,長得比十層樓還高,比遊泳池還大,這樣的大葉子是多麽神奇啊!對環境保護尤其有好處,等於憑空多了無數隻氧氣發生器,它們鋪天蓋地,一萬億個毛細孔呼呼放送著氧氣,每一個走在南寧街上的人都等於進行著有氧鍛煉,女孩子則會皮膚含水(南寧的女孩都是很幹瘦的,有人說南寧無美女,這我有點同意),老女人的皺紋肯定就張開了。
如此看來,我已經一不小心就置身於一部電影之中,一部誇張的、虛假的、毫無誠意的庸俗浪漫主義電影,難道我內心深處就充滿了這樣腐朽的意象嗎?我為什麽不向安東尼奧尼學習,拍一部像《中國》那樣的《南寧》呢?
這是一個問題。
但一切問題我都要置之腦後,我要回到南寧火車站,我從火車站往右拐,就到了中華路,在十字路口再往左拐,就到了衡陽路,衡陽路這個地名我已經忘記十年了,在前麵我還沒想起來,現在它卻忽然蹦出來,跟孫悟空從石頭裏蹦出來一樣神。衡陽路最漂亮的門麵是南寧棉紡廠,簡稱南棉,那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工廠,它到底擁有一萬人,還是兩萬人,抑或是十萬人,我一直沒有弄清楚,我始終就是一個不夠精確的、永遠搞不清數字的人。但是南棉是最大的企業這一點我早在1975年就知道。
我從1975年就開始熱烈向往南寧棉紡廠,當時我是一名高中生,在離南寧幾百公裏的一個縣城上學,這個縣叫做北流縣,要先坐汽車到玉林,再坐七個小時火車才能到南寧。省會、高大的廠房、自動化的機器、紡織女工潔白的帽子、把腰係得更細胸挺得更高的圍裙,一部嶄新的電影就降臨了,這是一部跟灰色陳舊的小鎮截然不同的電影,是灰色小鎮上空的幻影,帶著金屬的光澤、被無限美化了的機器聲、現代化工業的誘惑(工業對一個農業小鎮的誘惑就如同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誘惑),該電影在我們教室的天花板閃閃發光,在小鎮的天上搖來蕩去。
我們多想憑空出現一條通天的梯子啊!我們將抓住這把梯子,像最驚險的電影鏡頭那樣,英勇無畏,一步一步地攀上去。有一天,我們忽然被告知,這把梯子是有的,不過它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上,雖然在地上,卻又與天有關,它的名字就叫做廣闊天地,來自毛主席的語錄。
這時我們全都知道了,畢業之後我們隻要到農村去鍛煉兩年,隻要表現好,就會被推薦到南棉當工人。為了到南棉去我們踴躍報名去農村,這件事情給了我們一種真實的幻覺,好象去農村就是去南棉,隻要去了農村,就一定能到達南棉,農村和南棉之間的距離完全被我們取消了,中學生的頭腦從來就是最好的頭腦,一廂情願地篡改現實,想自己願意想的好事情,壞事則統統不想。
事情就是這樣,等到我後來真的到了衡陽路,我才明白南棉是萬萬不能去的,去了就會被機器震聾耳朵,九十年代還可能下崗。
過了衡陽路,險處不須看。(注:這句話的出處來自著名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崗山》,"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需看")
衡陽路一過,就到友愛路了,友愛路在我19歲的時候叫大寨路,當時我隻差一點點就要調進電影廠當編劇,幾乎當上全國最年輕的在職編劇,這是我值得大大炫耀一番的事情,有關這件事,我統統寫在我的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戰爭》裏了,如果這件事是真的,經過了《一個人的戰爭》,它就會變得更真,如果是虛構,經過了《一個人的戰爭》,它就會從假的變成真的,這樣看來,說《一個人的戰爭》是煉丹爐也有一定道理。
所以你要看看這隻煉丹爐,它是很好看的。作為一部小說,它跟本文有一定的互文性。但是它的版本雜亂,是一個爛泥潭,這是因為當時有人認為這本書比較驚世駭俗,出於不同的目的,有的版本被加上了一些雜碎,有的版本又被刪去了一些雜碎,這樣你會看到一隻七零八落的煉丹爐,如果你不想欣賞殘缺美,你可以去讀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版本。
(有這麽推薦自己的書的嗎?)
友愛路或大寨路是一條郊區的路,這從路名就看出來了。當年它一定塵土飛揚,奔跑著不息的拖拉機、馬車、騾車,有時候還會有水牛和大白鵝蹣跚跑過,如果它是在北方,一定跟《金光大道》(好象沒有拍成電影,好象拍了,是黃馥莉演的什麽嫂)或《豔陽天》裏的道路一樣,但我十九歲的時候沒有看到這一切,我隻看到有一輛拖拉機轟隆隆地開過,車上運著一車鬥的綠色的香蕉,一長掛一長掛的,像炮彈一樣莊嚴而堅實。我在公共汽車的終點站大寨路尾下了車,怯生生地往前走,越走越荒涼,暮色蒼茫,人煙稀少。
不過,我現在要說的是我二十九歲時候的事情。十年過去,我已經大學畢業,在省會南寧居住了五年,我已經是老油子了!我到廣西藝術學院看畫展,之後就一路騎車,穿越整個南寧城,來到了友愛路尾。
我們廠的大門是淡黃色的,是兩根長方柱上麵一道橫梁,毫無特點。門口豎著一長牌子,上麵寫著廠名。(聽說這些字是趙丹寫的,趙丹在七幾年的時候和黃宗英在柳州勞動改造。)電影製片廠在八十年代的邊遠省份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雖然大門平淡無奇,這樣一個廠名還是能把我這樣的人嚇住,在我徹底習慣這個大門之前,它總是把我嚇得心裏怦怦跳。
越過驚心動魄的鐵柵欄門,就來到一個大圓圈跟前,這個圓圈是一隻水池,裏麵有長滿青苔的假山,有水,有金魚,繞池擺了三層花,紅的綠的黃的,組成一個巨型花壇,我覺得這個花壇有兩層含義,一是國慶節要到了(我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和暗示就是這樣的,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一看見花馬上就會想到國慶節,後來到了北京,這一毛病又得到了強化),二是這裏是全廠的中心地帶,就像天安門是北京的中心一樣。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第二個想法是對的。
站在這個花圃廣場上,我有一種四麵受敵的感覺,事實上四麵一個人也沒有,但由於此處太空曠,任何一個方向出現任何一個人,都會一眼就看到我,我很希望這裏馬上出現一些樹,隻要有樹蔭遮住我就會有安全感,不過所有的樹都在圍牆那邊,這裏光禿禿的。
現在我要回宿舍,有兩個門可以通向宿舍區,一是廠區和宿舍區連接的邊門,一是正對著馬路的大門。如果不是上下班,我一般不會穿過廠區再從邊門進去,當然我現在也不會這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