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中,陰的快,晴的也快的天子,樂嗬嗬的。
“倘若這小子當真知曉朕的身份,豈會如此出言不遜,又豈會允許他那狗腿子大放厥詞。”
老六哈哈一笑,迷之自信:“普天之下,誰敢如此不敬畏皇權。”
文德沒好意思吭聲,人家要是真敬畏皇權的話,得知被開革出了親軍正常反應應該是第一時間入宮請罪。
老六依舊迷之自信:“真若是知道朕的身份還敢如此口無遮攔,就不怕朕龍顏大怒嗎。”
文德依舊沒好意思吭聲,你怒的還少了?
老六還是迷之自信:“知曉朕的身份,還敢連連戳著朕的痛處,以為朕的脾氣就如此之好嗎。”
文德還是沒好意思吭聲,你脾氣是挺好的,問題是齊懷武脾氣不太好。
想到這,文德心裏咯噔一聲
沒準世子殿下還真的是知曉陛下的身份,從種種跡象來看這就是個不守規矩的家夥,根本不敬畏皇權,要不然也不可能接二連三的讓宮中難堪,加上仗著老爹的威名…
掃了眼滿臉自信的天子,文德沒有開口,愛咋咋地吧,和他也沒什麽關係,再說他覺得天子多多少少是有點欠懟,整天der嗬的。
天子又嘚瑟上了,一副自我感動的模樣:“罷了,朕是九五至尊,哪會和一個區區小兒一般見識,朕,大度,大度的很啊,哈哈哈哈。”
文德看不下去了,淡淡的問道:“對了,陛下,咱出宮是要做什麽事來著?”
笑聲,戛然而止。
此時的齊燁和劉旺正在雲來樓打包飯菜,前者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望著旺仔,最終還是選擇了什麽都沒說,怕旺仔睡不好覺。
結果等下樓的時候才知道,他媽的包老六沒結賬!
齊燁氣的夠嗆,告知掛在東宮賬上,然後帶著劉旺大搖大擺的走了。
剛出門,齊燁見到掌櫃的點頭哈腰,並沒有計較掛賬的事,然後又回去了。
“再點二十個菜,打包,再來三十壇酒,同樣掛東宮的賬上。”
掌櫃的:“…”
齊燁想了想,王府好像缺一匹馬。
“對了,讓後廚再做一桌紅燒全馬,我喜歡吃刺身,不是,我喜歡吃活的,將馬也打包帶走。”
掌櫃的張大了嘴巴,滿麵呆滯
齊燁聳了聳肩:“都掛東宮賬上。”
劉旺:“再打包五十袋米吧,皇莊用的上。”
“對,大米也全拉走。”
掌櫃的想了想,隨即撒腿就往後廚跑,他怕再遲一點的話,連自己也得被世子殿下“打包”走,想到這,掌櫃的的麵龐,紅了…
忙活了半天,就這樣,直呼不虛此行的齊燁和劉旺走了,後麵跟著馬車、牛車、板車,以及一群被叫來的王府下人。
等齊燁等人徹底消失在了月色之中,掌櫃的突然意識到了一件事,連忙喚來夥計。
“快去,去南平門尋內侍監的公公打探一番,百十來貫倒是無謂,怕就怕這人並非是王府世子,這怎地連吃帶拿呢。”
剛才掌櫃的說要讓小二和夥計們“跟車”,齊燁不讓,因此引起了掌櫃的警覺,怕是冒牌貨,也沒看個腰牌、身份標識什麽的。
與此同時,天子的馬車已經入宮了。
平常康老六也沒早睡的習慣,回到養儀殿後習慣性的批複幾本奏折。
旁人光知皇帝好,後宮佳麗三千人,各個貌美勾人魂,膚白貌美大長腿,小腰一掐一把水。
殊不知,康老六這皇帝當的著實苦悶無比。
先不說後宮這群佳麗到底長啥樣,就說數量,還三千人,滿打滿算才三十人,其中幾個還到了渾身老年病的歲數,老六都不敢碰她們,怕使大勁了給人家整激動了血壓一高直接再死床上。
這也就罷了,上朝本來就累,下了朝批複奏折最是熬人。
要知道奏折也好奏本也罷,這玩意不是一目了然的,洋洋灑灑千字,不算少,動不動就是萬字數萬字,不算多,全是蠅頭小字,看著都費眼睛。
奏本分京內京外。
京內的,簡單的事,尋其他衙署,誰負責找誰,重要的事,直接在朝堂上說了,京中的奏本也少,主要是各道各州府。
京外的奏本最多,按照流程首先送的是六部九寺,六部九寺拿不定主意,送去三省,三省覺得很重要,或者沒辦法批複,以及上麵要求必須給天子過目的,那就送到內侍監,或者在朝堂上提出來。
如果天子也一時拿不定主意,那就在朝堂上討論。
即便經過重重“篩選”,每天送到宮中的也有至少百本奏折,至少至少,多的時候三四百本也很正常。
就算一百本,一本兩千字,那也是二十萬字!
天子登基後就是這種情況,每天至少要閱讀二萬字,還是往少了說。
奏折並非大同小異,不過大部分都有統一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屁話多。
各道各州府的官員,一輩子都見不到皇帝,唯一和皇帝溝通的方式那就是奏折,通過奏折,這也何嚐不是一種“介紹”自己的方式。
這就導致奏折的統一格式,開頭,過程,結尾。
開頭,拍馬屁。
過程,講事實。
結尾,自我介紹。
問題就出在這裏,開頭全是拍馬屁吧,天子容易自動忽略,那麽想讓天子欣賞自己,欣賞自己的文采,並且一字一句的讀下去,就不能全是拍馬屁,馬屁中講述過程,過程中帶著拍馬屁,拍馬屁和講述過程時又不忘自我介紹。
臣子們絞盡腦汁的去寫,康老六就得費勁巴拉的去看,得一字一句讀,認真去看,因為“關鍵”經常存在於“細節”中,
打個比方,哪哪哪出現了水患,死了十個人。
人家上來不寫水患死了十個人,而是先引經據典,哪朝哪代什麽時候發大水了,然後死了一百人。
為啥,因為當地官員不咋地啊,但是,臣不同啊,臣有實力。
臣為啥有實力呢,因為朝廷培養的好,因為臣每天都在心中敬仰陛下。
就因為朝廷培養的好,臣心中敬仰陛下,所以臣懂得救災。
這不,我這發大水了,死人了,臣知道陛下您著急,不過陛下您先別著急,是,死人了,不是沒死人,可這是附帶損失,而且臣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為什麽最低呢,因為相比什麽時候,怎麽怎麽樣,因為臣現在心裏多麽的悲痛,因為臣如何如何,然後怎麽怎麽地,最後提一句,在敬仰陛下的臣的努力下,這次水災,就死了個十個人。
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我這發大水,死了個十個人,簡單明了。
可奏折就不這麽寫,就得寫的極盡文采,花團錦簇,廢話連篇,磨磨唧唧。
不過十來本奏折而已,天子全部看完後已經快到子時了。
老六剛要伸個懶腰去後宮找個娘們睡覺去,怒氣衝衝的太子衝了進來。
“雲來樓花銷一百二十貫,吃什麽了?”
太子康驍鼻子都氣歪了:“你給六部尚書全燉了?”
“倘若這小子當真知曉朕的身份,豈會如此出言不遜,又豈會允許他那狗腿子大放厥詞。”
老六哈哈一笑,迷之自信:“普天之下,誰敢如此不敬畏皇權。”
文德沒好意思吭聲,人家要是真敬畏皇權的話,得知被開革出了親軍正常反應應該是第一時間入宮請罪。
老六依舊迷之自信:“真若是知道朕的身份還敢如此口無遮攔,就不怕朕龍顏大怒嗎。”
文德依舊沒好意思吭聲,你怒的還少了?
老六還是迷之自信:“知曉朕的身份,還敢連連戳著朕的痛處,以為朕的脾氣就如此之好嗎。”
文德還是沒好意思吭聲,你脾氣是挺好的,問題是齊懷武脾氣不太好。
想到這,文德心裏咯噔一聲
沒準世子殿下還真的是知曉陛下的身份,從種種跡象來看這就是個不守規矩的家夥,根本不敬畏皇權,要不然也不可能接二連三的讓宮中難堪,加上仗著老爹的威名…
掃了眼滿臉自信的天子,文德沒有開口,愛咋咋地吧,和他也沒什麽關係,再說他覺得天子多多少少是有點欠懟,整天der嗬的。
天子又嘚瑟上了,一副自我感動的模樣:“罷了,朕是九五至尊,哪會和一個區區小兒一般見識,朕,大度,大度的很啊,哈哈哈哈。”
文德看不下去了,淡淡的問道:“對了,陛下,咱出宮是要做什麽事來著?”
笑聲,戛然而止。
此時的齊燁和劉旺正在雲來樓打包飯菜,前者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望著旺仔,最終還是選擇了什麽都沒說,怕旺仔睡不好覺。
結果等下樓的時候才知道,他媽的包老六沒結賬!
齊燁氣的夠嗆,告知掛在東宮賬上,然後帶著劉旺大搖大擺的走了。
剛出門,齊燁見到掌櫃的點頭哈腰,並沒有計較掛賬的事,然後又回去了。
“再點二十個菜,打包,再來三十壇酒,同樣掛東宮的賬上。”
掌櫃的:“…”
齊燁想了想,王府好像缺一匹馬。
“對了,讓後廚再做一桌紅燒全馬,我喜歡吃刺身,不是,我喜歡吃活的,將馬也打包帶走。”
掌櫃的張大了嘴巴,滿麵呆滯
齊燁聳了聳肩:“都掛東宮賬上。”
劉旺:“再打包五十袋米吧,皇莊用的上。”
“對,大米也全拉走。”
掌櫃的想了想,隨即撒腿就往後廚跑,他怕再遲一點的話,連自己也得被世子殿下“打包”走,想到這,掌櫃的的麵龐,紅了…
忙活了半天,就這樣,直呼不虛此行的齊燁和劉旺走了,後麵跟著馬車、牛車、板車,以及一群被叫來的王府下人。
等齊燁等人徹底消失在了月色之中,掌櫃的突然意識到了一件事,連忙喚來夥計。
“快去,去南平門尋內侍監的公公打探一番,百十來貫倒是無謂,怕就怕這人並非是王府世子,這怎地連吃帶拿呢。”
剛才掌櫃的說要讓小二和夥計們“跟車”,齊燁不讓,因此引起了掌櫃的警覺,怕是冒牌貨,也沒看個腰牌、身份標識什麽的。
與此同時,天子的馬車已經入宮了。
平常康老六也沒早睡的習慣,回到養儀殿後習慣性的批複幾本奏折。
旁人光知皇帝好,後宮佳麗三千人,各個貌美勾人魂,膚白貌美大長腿,小腰一掐一把水。
殊不知,康老六這皇帝當的著實苦悶無比。
先不說後宮這群佳麗到底長啥樣,就說數量,還三千人,滿打滿算才三十人,其中幾個還到了渾身老年病的歲數,老六都不敢碰她們,怕使大勁了給人家整激動了血壓一高直接再死床上。
這也就罷了,上朝本來就累,下了朝批複奏折最是熬人。
要知道奏折也好奏本也罷,這玩意不是一目了然的,洋洋灑灑千字,不算少,動不動就是萬字數萬字,不算多,全是蠅頭小字,看著都費眼睛。
奏本分京內京外。
京內的,簡單的事,尋其他衙署,誰負責找誰,重要的事,直接在朝堂上說了,京中的奏本也少,主要是各道各州府。
京外的奏本最多,按照流程首先送的是六部九寺,六部九寺拿不定主意,送去三省,三省覺得很重要,或者沒辦法批複,以及上麵要求必須給天子過目的,那就送到內侍監,或者在朝堂上提出來。
如果天子也一時拿不定主意,那就在朝堂上討論。
即便經過重重“篩選”,每天送到宮中的也有至少百本奏折,至少至少,多的時候三四百本也很正常。
就算一百本,一本兩千字,那也是二十萬字!
天子登基後就是這種情況,每天至少要閱讀二萬字,還是往少了說。
奏折並非大同小異,不過大部分都有統一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屁話多。
各道各州府的官員,一輩子都見不到皇帝,唯一和皇帝溝通的方式那就是奏折,通過奏折,這也何嚐不是一種“介紹”自己的方式。
這就導致奏折的統一格式,開頭,過程,結尾。
開頭,拍馬屁。
過程,講事實。
結尾,自我介紹。
問題就出在這裏,開頭全是拍馬屁吧,天子容易自動忽略,那麽想讓天子欣賞自己,欣賞自己的文采,並且一字一句的讀下去,就不能全是拍馬屁,馬屁中講述過程,過程中帶著拍馬屁,拍馬屁和講述過程時又不忘自我介紹。
臣子們絞盡腦汁的去寫,康老六就得費勁巴拉的去看,得一字一句讀,認真去看,因為“關鍵”經常存在於“細節”中,
打個比方,哪哪哪出現了水患,死了十個人。
人家上來不寫水患死了十個人,而是先引經據典,哪朝哪代什麽時候發大水了,然後死了一百人。
為啥,因為當地官員不咋地啊,但是,臣不同啊,臣有實力。
臣為啥有實力呢,因為朝廷培養的好,因為臣每天都在心中敬仰陛下。
就因為朝廷培養的好,臣心中敬仰陛下,所以臣懂得救災。
這不,我這發大水了,死人了,臣知道陛下您著急,不過陛下您先別著急,是,死人了,不是沒死人,可這是附帶損失,而且臣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為什麽最低呢,因為相比什麽時候,怎麽怎麽樣,因為臣現在心裏多麽的悲痛,因為臣如何如何,然後怎麽怎麽地,最後提一句,在敬仰陛下的臣的努力下,這次水災,就死了個十個人。
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我這發大水,死了個十個人,簡單明了。
可奏折就不這麽寫,就得寫的極盡文采,花團錦簇,廢話連篇,磨磨唧唧。
不過十來本奏折而已,天子全部看完後已經快到子時了。
老六剛要伸個懶腰去後宮找個娘們睡覺去,怒氣衝衝的太子衝了進來。
“雲來樓花銷一百二十貫,吃什麽了?”
太子康驍鼻子都氣歪了:“你給六部尚書全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