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季不言不語,他未必是朝堂上最老的登,但他一定是最靚的崽兒。
見到突然來上朝的老季不開口,三省官員這才出班。
出班的時候,這群官員每說兩句,還得偷摸看了眼老季,深怕這個一上朝就要幹人的太子少師奔著自己衙署乃至是奔著自己來的。
三省官員今天出來的比較少,然後是六部,六部差不多也是這個情況,說兩句,看一眼老季,就連除了還沒回京的工部尚書之外的其他五部尚書,心裏也犯嘀咕,深怕被老季盯上。
尚書之流,基本上已經算是混到了權利金字塔的頂端了,都是愛惜羽毛之輩,他們不怕老季,可他們總怕自己衙署出點什麽事,很多時候,他們能約束自己,卻約束不了下麵的人,越是下麵的人,越是燈下黑。
眼看著日常奏事都快完事了,季伯昌還是不吭聲。
直到天子都快忍不住開口的時候,老季終於張嘴了。
“陛下,老臣有一事請奏。”
“季師直言便是。”
天子很客氣,應該的,老季應該算是當年唯一沒動過手的“從龍之臣”。
別的從龍之臣,都是跟著一起造反的,要麽出謀劃策,要麽出錢出力,要麽上陣殺敵,唯獨老季,光出一張嘴,別人動手,他動嘴。
造反三因素,錢、拳頭,以及正義性!
錢,世家負責。
拳頭,猛將和謀士負責。
正義性,則是季伯昌全權負責。
一紙檄文轟動天下,噴的朝廷體無完膚,貶的前朝天子一文不值,有理有據,聽之熱血上頭,聞之青筋直蹦,頭頂發紅,額頭發硬,脖子發粗,渾身哆嗦。
造反總要有由頭,不可能誰造反就是閑著也是閑著,需要有正義性,作為道德製高點上的男人,季伯昌堅定不移的站在康老六的陣營,其意義不亞於千軍萬馬。
還有這稱呼,也就是“季師”,這個師是敬佩學問,而非老師的那個“師”。
因此,對待老季,天子總是一副禮遇有加的模樣。
“稟陛下。”
季伯昌出班了,一派大家風範,朗聲開口。
“習四書,通五經,貫六藝,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今,國子監重以文,授以經,勤以禮樂,惰習九數,少射、卻禦,老臣以為不妥。”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國子監作為官方唯一製定大學堂,教的都是四書五經,算學也會帶點,但是沒教過射箭和騎馬。
沒教也是正常,科考根本不考這玩意,實際上九數和樂也不考,之所以教,是因九數用來做官,處理政務用的,要不有些特殊的奏折都看不明白,至於樂,屬於加分項,主要是加buff的。
但是射箭和騎馬對國子監的監生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用不到。
不過話分誰說,大家都知道這玩意沒用,對科考和當官沒用,可君子六藝是“周禮”上記載的,孔子作為儒學的創始人,將君子六藝這種教育理念上升到了關於“人格”的體現上,並且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隻有掌握這六種技藝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君子。
“老臣以為,應擇選德才兼備之人,入國子監,授射、禦二藝,此二藝需精進,傳授初窺門徑便可,若是在諸臣中擇才,又無需耽誤衙署政務。”
老季道明了今日上朝的來意,一番話說完,不知多少文臣武將的雙眼亮了起來。
要知道能在國子監教書的先生們,各個都是大儒名士,雖然在朝廷登記造冊上記錄的品級很低,卻清貴無比,比之言官還要不知清貴了多少倍。
本朝現在這一代不說,就說下一代,下下代,要有多少朝臣出自國子監,而這些被國子監教授的臣子們,見了這些國子監先生都得稱一聲“師”。
古代就是如此,天、地、君、親、師,師,僅次於爹娘。
爹娘,你可以頂嘴,叛逆期嘛,誰都有,好治,七匹狼蘸碘伏,邊打邊消毒,專治各種叛逆期。
可要是和教授學問的“先生”頂嘴,那就不是七匹狼了,用ak47掃射都不為過,可以不喜歡先生,可以心裏罵,但是,必須尊敬,無比的尊敬。
打個比方,未來小二康驍登基了,坐上龍椅第一件事,下令將所有言官砍了,他可以解釋,說他剛登基,見見紅給大家樂嗬樂嗬,可要是他大庭廣眾下罵了一句季伯昌,那這新君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一輩子都洗不幹淨那種。
也正是因為“師”的份量如此之重,國子監的先生們品級才低,除了教書外,不授予其他官職。
那麽試想一下,如果朝廷中哪個在位的大臣“兼職”成了國子監的先生,幾年後,十幾年後,朝堂上不知多少臣子會稱他一聲“先生”,先生有難,這些臣子於情於理都得站出來幫忙。
最妙的是,還不用辭去原本的官職,無需丟掉手中的權利,這可比升官發財都實惠。
“季師所言極有道理。”
天子頷首表示讚同。
他是真心讚同的,君子六藝什麽的,他不是太認同,通六藝就算君子了,扯淡,自己還通六…文德還通六藝呢,不也是個死太監,也沒見到誰說他是君子。
老六讚同是因為他覺得好男兒頂天立地就應該文武雙全,不說上陣殺敵,至少有個強健的體魄,現在的讀書人一個個和病秧子似的,舞文弄墨是強項,動動胳膊伸伸腿,累的半死,不像話。
“老臣附議。”
戶部尚書贇乘泰站了出來,表態了。
老贇也是真心讚同,學射箭什麽的,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讓讀書人都會騎馬,騎馬的人越多,辦馬牌的人也就越多,辦馬牌的人越多,扣分的人就越多,扣分的人越多,戶部的錢就越多,爽歪歪。
一時之間,朝堂上有分量的臣子們都站出來“附議”了,沒什麽可反對的,君子六藝,孔子都提倡,誰能反對,誰敢反對,別說反對,哪怕說不支持,至少都算得上是離經叛道。
天子大手一揮,群臣退回班中。
“依季師所見,諸臣可有勝任之人?”
“老臣久不上朝,自不敢亂薦。”季伯昌微微一笑:“陛下允文允武,知人善用,定會擇文武雙全之才。”
一聲“文武雙全”,朝堂之中一人心髒狂跳,正是太仆寺少卿,陳尚錦!
這就是季渃嫣的手段,明刀明槍,是為小道,風險太大,真正的計謀,、是隨手一指地上,自有人屁顛屁顛的就跑來挖坑,然後自己跳下去,最終還得用土給自己埋的嚴嚴實實,誰拉都不好使,誰拉他,他和誰急眼,和要害他似的。
除此之外,季渃嫣是靶向治療,什麽玩意屍位素餐、上下其手、弄虛作假,不搞這個,既然自己的“未過門”的夫婿要給劉旺出氣,因為當年軍中的事,那就要有針對性,他陳尚錦是從哪起來的,那就讓他從哪趴下,對症下藥!
見到突然來上朝的老季不開口,三省官員這才出班。
出班的時候,這群官員每說兩句,還得偷摸看了眼老季,深怕這個一上朝就要幹人的太子少師奔著自己衙署乃至是奔著自己來的。
三省官員今天出來的比較少,然後是六部,六部差不多也是這個情況,說兩句,看一眼老季,就連除了還沒回京的工部尚書之外的其他五部尚書,心裏也犯嘀咕,深怕被老季盯上。
尚書之流,基本上已經算是混到了權利金字塔的頂端了,都是愛惜羽毛之輩,他們不怕老季,可他們總怕自己衙署出點什麽事,很多時候,他們能約束自己,卻約束不了下麵的人,越是下麵的人,越是燈下黑。
眼看著日常奏事都快完事了,季伯昌還是不吭聲。
直到天子都快忍不住開口的時候,老季終於張嘴了。
“陛下,老臣有一事請奏。”
“季師直言便是。”
天子很客氣,應該的,老季應該算是當年唯一沒動過手的“從龍之臣”。
別的從龍之臣,都是跟著一起造反的,要麽出謀劃策,要麽出錢出力,要麽上陣殺敵,唯獨老季,光出一張嘴,別人動手,他動嘴。
造反三因素,錢、拳頭,以及正義性!
錢,世家負責。
拳頭,猛將和謀士負責。
正義性,則是季伯昌全權負責。
一紙檄文轟動天下,噴的朝廷體無完膚,貶的前朝天子一文不值,有理有據,聽之熱血上頭,聞之青筋直蹦,頭頂發紅,額頭發硬,脖子發粗,渾身哆嗦。
造反總要有由頭,不可能誰造反就是閑著也是閑著,需要有正義性,作為道德製高點上的男人,季伯昌堅定不移的站在康老六的陣營,其意義不亞於千軍萬馬。
還有這稱呼,也就是“季師”,這個師是敬佩學問,而非老師的那個“師”。
因此,對待老季,天子總是一副禮遇有加的模樣。
“稟陛下。”
季伯昌出班了,一派大家風範,朗聲開口。
“習四書,通五經,貫六藝,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今,國子監重以文,授以經,勤以禮樂,惰習九數,少射、卻禦,老臣以為不妥。”
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國子監作為官方唯一製定大學堂,教的都是四書五經,算學也會帶點,但是沒教過射箭和騎馬。
沒教也是正常,科考根本不考這玩意,實際上九數和樂也不考,之所以教,是因九數用來做官,處理政務用的,要不有些特殊的奏折都看不明白,至於樂,屬於加分項,主要是加buff的。
但是射箭和騎馬對國子監的監生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用不到。
不過話分誰說,大家都知道這玩意沒用,對科考和當官沒用,可君子六藝是“周禮”上記載的,孔子作為儒學的創始人,將君子六藝這種教育理念上升到了關於“人格”的體現上,並且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隻有掌握這六種技藝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君子。
“老臣以為,應擇選德才兼備之人,入國子監,授射、禦二藝,此二藝需精進,傳授初窺門徑便可,若是在諸臣中擇才,又無需耽誤衙署政務。”
老季道明了今日上朝的來意,一番話說完,不知多少文臣武將的雙眼亮了起來。
要知道能在國子監教書的先生們,各個都是大儒名士,雖然在朝廷登記造冊上記錄的品級很低,卻清貴無比,比之言官還要不知清貴了多少倍。
本朝現在這一代不說,就說下一代,下下代,要有多少朝臣出自國子監,而這些被國子監教授的臣子們,見了這些國子監先生都得稱一聲“師”。
古代就是如此,天、地、君、親、師,師,僅次於爹娘。
爹娘,你可以頂嘴,叛逆期嘛,誰都有,好治,七匹狼蘸碘伏,邊打邊消毒,專治各種叛逆期。
可要是和教授學問的“先生”頂嘴,那就不是七匹狼了,用ak47掃射都不為過,可以不喜歡先生,可以心裏罵,但是,必須尊敬,無比的尊敬。
打個比方,未來小二康驍登基了,坐上龍椅第一件事,下令將所有言官砍了,他可以解釋,說他剛登基,見見紅給大家樂嗬樂嗬,可要是他大庭廣眾下罵了一句季伯昌,那這新君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一輩子都洗不幹淨那種。
也正是因為“師”的份量如此之重,國子監的先生們品級才低,除了教書外,不授予其他官職。
那麽試想一下,如果朝廷中哪個在位的大臣“兼職”成了國子監的先生,幾年後,十幾年後,朝堂上不知多少臣子會稱他一聲“先生”,先生有難,這些臣子於情於理都得站出來幫忙。
最妙的是,還不用辭去原本的官職,無需丟掉手中的權利,這可比升官發財都實惠。
“季師所言極有道理。”
天子頷首表示讚同。
他是真心讚同的,君子六藝什麽的,他不是太認同,通六藝就算君子了,扯淡,自己還通六…文德還通六藝呢,不也是個死太監,也沒見到誰說他是君子。
老六讚同是因為他覺得好男兒頂天立地就應該文武雙全,不說上陣殺敵,至少有個強健的體魄,現在的讀書人一個個和病秧子似的,舞文弄墨是強項,動動胳膊伸伸腿,累的半死,不像話。
“老臣附議。”
戶部尚書贇乘泰站了出來,表態了。
老贇也是真心讚同,學射箭什麽的,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讓讀書人都會騎馬,騎馬的人越多,辦馬牌的人也就越多,辦馬牌的人越多,扣分的人就越多,扣分的人越多,戶部的錢就越多,爽歪歪。
一時之間,朝堂上有分量的臣子們都站出來“附議”了,沒什麽可反對的,君子六藝,孔子都提倡,誰能反對,誰敢反對,別說反對,哪怕說不支持,至少都算得上是離經叛道。
天子大手一揮,群臣退回班中。
“依季師所見,諸臣可有勝任之人?”
“老臣久不上朝,自不敢亂薦。”季伯昌微微一笑:“陛下允文允武,知人善用,定會擇文武雙全之才。”
一聲“文武雙全”,朝堂之中一人心髒狂跳,正是太仆寺少卿,陳尚錦!
這就是季渃嫣的手段,明刀明槍,是為小道,風險太大,真正的計謀,、是隨手一指地上,自有人屁顛屁顛的就跑來挖坑,然後自己跳下去,最終還得用土給自己埋的嚴嚴實實,誰拉都不好使,誰拉他,他和誰急眼,和要害他似的。
除此之外,季渃嫣是靶向治療,什麽玩意屍位素餐、上下其手、弄虛作假,不搞這個,既然自己的“未過門”的夫婿要給劉旺出氣,因為當年軍中的事,那就要有針對性,他陳尚錦是從哪起來的,那就讓他從哪趴下,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