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霧水的齊燁被小二拉到了旁邊,太子屏退了左右,滿麵苦笑。
“孤不可見異邦使節。”
齊燁滿麵戒備之色:“為什麽?”
“孤的身份不可暴露。”
“哦。”
這一點齊燁理解,畢竟是一國儲君,說不定那些異族聯軍本來還不想打來著,一聽太子在這,有十分力也出十二分力突破關牆活捉太子。
“至於白帥,南關邊軍,同樣不宜與異使見麵。”
太子大致解釋了一下。
一般開戰的時候,尤其是大戰,朝廷會派人過來督戰。
前朝就是這種情況,外行指揮內行。
這些督戰的人一般都是文臣,也可以代表朝廷與交戰國進行會談。
到了本朝倒是沒有督戰的了,而是有監戰,一字之差,意義不同。
就好比太子現在在南關,他有監戰之權,不用朝廷批準,太子這身份賦予他的權利。
不過隻能監戰,不能介入,這就是說白修竹依舊是南關一號人物,他想怎麽打就怎麽打,除非犯了原則性的錯誤,比如投敵、通敵、怠戰、避戰等,如果監戰的太子掌握了實際證據,倒是可以將白修竹抓了並奪取兵權取而代之。
這種製度也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邊關的將帥不負責“談”,不接觸交戰方的任何使節。
這種規矩也是出於多種因素考慮,南關大帥代表不了朝廷,大帥隻是守土,沒辦法也沒資格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和層麵上考慮“戰”與“和”的問題。
就說趙國公宇文檀吧,當初不也是還沒打就直接降了嗎,降之前和老六談過,談了之後就降了。
具體怎麽談的不知道,反正老六登基後兵部就不讓統軍的將帥接觸任何異國使節,大致意思就是說,大帥可以打,可以守,想怎麽打就怎麽打,想怎麽守就怎麽守,這是天子和朝廷賦予你的權利,但是,戰,何時戰,和,何時和,要不要戰,要不要和,和你邊關從大帥到下麵的校尉們,和你們上上下下所有通稟的將帥們沒有任何關係。
這種規矩的形成也是建立在吃過虧的前提下,前朝的時候東海大帥就沒事和瀛島那邊“談”,今天談,明天談,談來談去就談的蜜裏調油了,和賣國差不多,隻考慮東海那邊的利益,而非國朝利益。
不管怎麽說,白修竹不能見異族使者,太子,不方便見,那麽隻能由齊燁見了。
齊燁是勳貴,又是個“似是而非”的天子親軍,加上身負皇命從京中來的,也能多多少少代表朝廷,正好適合扮演這個角色。
再者說了,現在是第一次接觸,小二是為了打探虛實,搞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不用齊燁有著什麽專業素質,談就行了。
齊燁倒是聽懂了,還是有一件事不明白。
“那別人也合適啊,就說他是我齊燁,或者是朝廷大員唄。”
“異族諸部算不上國,可我大康是禮儀之邦,既是使談,哪能欺瞞,莫要忘了,京中也有不少關外異族使節,皆是大部落的使節,演武之時可是見了你是何模樣的。”
“好吧。”
齊燁猛翻白眼,都快打起來了,還計較這些不重要的細節。
也就是齊燁不計較吧,其他人,哪怕是沒正事的季元思都會計較。
使節,代表一國,要是隨便弄個阿貓阿狗去談,不是折辱對方,而是侮辱自家朝廷。
“行吧。”
齊燁提出了一個要求:“在城內談,我不出城啊。”
小二啞然失笑,當然要在城內談,要是在城外,他寧可自己去了,自己去了,要是對方翻臉給自己弄死了,大康朝還是大康朝,可要是齊燁被弄死了,大康朝或許還是大康朝,但是,至少至少,東南西北得少四分之一,至少至少得少分之一,這都是往少了說。
見到齊燁同意,小二叫白修竹去安排了。
二人簡單交流了一下,白修竹不斷搖頭,不時的看向看熱鬧的齊燁,似是對齊燁代表朝廷不是很讚同。
“姐夫,你瞧出來沒。”
季元思小聲說道:“這南邊關大帥對太子殿下不怎麽恭敬。”
齊燁沒吭聲,他也看出來了。
不是不恭敬,而是並不會對太子言聽計從。
白修竹是老將,老帥,當年跟著老六出生入死的時候康小二還騎門檻子刮籃子玩呢,資曆輩分在那擺著,再者是人家擔的是南關大帥。
論打仗,守城,人家白修竹才是專業的。
說句不好聽的,南關城門如果被破了,南地生靈塗炭,太子可以騎著馬跑回京中繼續當他的太子,而白修竹隻能以死謝罪。
雙方承擔的後果和代價不一樣,在這種關乎身家性命和所在乎一切的事情上,白修竹如果處處讓步,反而顯得不專業。
小二很快將事情安排好了,齊燁有了新的身份,抱刀司親軍統領,代表朝廷,代表宮中,來南地調查呂元嘉身死一案,同時身負皇命視察南邊軍。
有了這個身份,齊燁足以和任何來使“商談”了。
被頂了身份的阿卓還樂嗬嗬的,一點心都沒長似的。
能看出來,阿卓的確對這個所謂的親軍統領身份不是很在乎。
地方設在帳中,小二扮做護院,需要在場。
齊燁換了身儒袍,腰間掛著十分顯眼的虎符。
白修竹不進來,會在帳外站著聽著。
南關城牆放下去一個吊籃,異族使節會進入吊籃被提上來,隻允許三個人上牆。
此時帳內,白修竹見到太子以哄孩子的口氣告知齊燁應該注意些什麽,老臉陰沉。
“齊世子。!”
白修竹沒耐心了,來到齊燁麵前冷聲說道:“來使必是通曉我漢家禮儀之人,八成那戰書也是此人書寫,本帥不管你在京中是何性子,也不管你在南地做了什麽,萬萬要記得,既不要弱了我南軍的威風,也莫要失了我大康的禮儀。”
齊燁頗為無奈,他知道白修竹是什麽意思,剛才小二也不斷叮囑這些事。
不弱南軍威風,他能做到,他最擅長翻臉不當人了。
可這個禮儀就有點麻煩了,按照太子和白修竹的意思,盡量別說白話,裝作一副知識分子的模樣,意思就是文武雙全,既能掀桌子幹你,也能心平氣和的和你引經據典雅文雅語。
其實這活有個最適合的人,那就是龔信這老頭,奈何,老龔沒官身。
“我盡量吧。”
齊燁無聲歎了口氣,出道這麽久,像那些所謂的讀書人、名士大儒那般說話,他還是沒學會。
“孤不可見異邦使節。”
齊燁滿麵戒備之色:“為什麽?”
“孤的身份不可暴露。”
“哦。”
這一點齊燁理解,畢竟是一國儲君,說不定那些異族聯軍本來還不想打來著,一聽太子在這,有十分力也出十二分力突破關牆活捉太子。
“至於白帥,南關邊軍,同樣不宜與異使見麵。”
太子大致解釋了一下。
一般開戰的時候,尤其是大戰,朝廷會派人過來督戰。
前朝就是這種情況,外行指揮內行。
這些督戰的人一般都是文臣,也可以代表朝廷與交戰國進行會談。
到了本朝倒是沒有督戰的了,而是有監戰,一字之差,意義不同。
就好比太子現在在南關,他有監戰之權,不用朝廷批準,太子這身份賦予他的權利。
不過隻能監戰,不能介入,這就是說白修竹依舊是南關一號人物,他想怎麽打就怎麽打,除非犯了原則性的錯誤,比如投敵、通敵、怠戰、避戰等,如果監戰的太子掌握了實際證據,倒是可以將白修竹抓了並奪取兵權取而代之。
這種製度也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邊關的將帥不負責“談”,不接觸交戰方的任何使節。
這種規矩也是出於多種因素考慮,南關大帥代表不了朝廷,大帥隻是守土,沒辦法也沒資格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和層麵上考慮“戰”與“和”的問題。
就說趙國公宇文檀吧,當初不也是還沒打就直接降了嗎,降之前和老六談過,談了之後就降了。
具體怎麽談的不知道,反正老六登基後兵部就不讓統軍的將帥接觸任何異國使節,大致意思就是說,大帥可以打,可以守,想怎麽打就怎麽打,想怎麽守就怎麽守,這是天子和朝廷賦予你的權利,但是,戰,何時戰,和,何時和,要不要戰,要不要和,和你邊關從大帥到下麵的校尉們,和你們上上下下所有通稟的將帥們沒有任何關係。
這種規矩的形成也是建立在吃過虧的前提下,前朝的時候東海大帥就沒事和瀛島那邊“談”,今天談,明天談,談來談去就談的蜜裏調油了,和賣國差不多,隻考慮東海那邊的利益,而非國朝利益。
不管怎麽說,白修竹不能見異族使者,太子,不方便見,那麽隻能由齊燁見了。
齊燁是勳貴,又是個“似是而非”的天子親軍,加上身負皇命從京中來的,也能多多少少代表朝廷,正好適合扮演這個角色。
再者說了,現在是第一次接觸,小二是為了打探虛實,搞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不用齊燁有著什麽專業素質,談就行了。
齊燁倒是聽懂了,還是有一件事不明白。
“那別人也合適啊,就說他是我齊燁,或者是朝廷大員唄。”
“異族諸部算不上國,可我大康是禮儀之邦,既是使談,哪能欺瞞,莫要忘了,京中也有不少關外異族使節,皆是大部落的使節,演武之時可是見了你是何模樣的。”
“好吧。”
齊燁猛翻白眼,都快打起來了,還計較這些不重要的細節。
也就是齊燁不計較吧,其他人,哪怕是沒正事的季元思都會計較。
使節,代表一國,要是隨便弄個阿貓阿狗去談,不是折辱對方,而是侮辱自家朝廷。
“行吧。”
齊燁提出了一個要求:“在城內談,我不出城啊。”
小二啞然失笑,當然要在城內談,要是在城外,他寧可自己去了,自己去了,要是對方翻臉給自己弄死了,大康朝還是大康朝,可要是齊燁被弄死了,大康朝或許還是大康朝,但是,至少至少,東南西北得少四分之一,至少至少得少分之一,這都是往少了說。
見到齊燁同意,小二叫白修竹去安排了。
二人簡單交流了一下,白修竹不斷搖頭,不時的看向看熱鬧的齊燁,似是對齊燁代表朝廷不是很讚同。
“姐夫,你瞧出來沒。”
季元思小聲說道:“這南邊關大帥對太子殿下不怎麽恭敬。”
齊燁沒吭聲,他也看出來了。
不是不恭敬,而是並不會對太子言聽計從。
白修竹是老將,老帥,當年跟著老六出生入死的時候康小二還騎門檻子刮籃子玩呢,資曆輩分在那擺著,再者是人家擔的是南關大帥。
論打仗,守城,人家白修竹才是專業的。
說句不好聽的,南關城門如果被破了,南地生靈塗炭,太子可以騎著馬跑回京中繼續當他的太子,而白修竹隻能以死謝罪。
雙方承擔的後果和代價不一樣,在這種關乎身家性命和所在乎一切的事情上,白修竹如果處處讓步,反而顯得不專業。
小二很快將事情安排好了,齊燁有了新的身份,抱刀司親軍統領,代表朝廷,代表宮中,來南地調查呂元嘉身死一案,同時身負皇命視察南邊軍。
有了這個身份,齊燁足以和任何來使“商談”了。
被頂了身份的阿卓還樂嗬嗬的,一點心都沒長似的。
能看出來,阿卓的確對這個所謂的親軍統領身份不是很在乎。
地方設在帳中,小二扮做護院,需要在場。
齊燁換了身儒袍,腰間掛著十分顯眼的虎符。
白修竹不進來,會在帳外站著聽著。
南關城牆放下去一個吊籃,異族使節會進入吊籃被提上來,隻允許三個人上牆。
此時帳內,白修竹見到太子以哄孩子的口氣告知齊燁應該注意些什麽,老臉陰沉。
“齊世子。!”
白修竹沒耐心了,來到齊燁麵前冷聲說道:“來使必是通曉我漢家禮儀之人,八成那戰書也是此人書寫,本帥不管你在京中是何性子,也不管你在南地做了什麽,萬萬要記得,既不要弱了我南軍的威風,也莫要失了我大康的禮儀。”
齊燁頗為無奈,他知道白修竹是什麽意思,剛才小二也不斷叮囑這些事。
不弱南軍威風,他能做到,他最擅長翻臉不當人了。
可這個禮儀就有點麻煩了,按照太子和白修竹的意思,盡量別說白話,裝作一副知識分子的模樣,意思就是文武雙全,既能掀桌子幹你,也能心平氣和的和你引經據典雅文雅語。
其實這活有個最適合的人,那就是龔信這老頭,奈何,老龔沒官身。
“我盡量吧。”
齊燁無聲歎了口氣,出道這麽久,像那些所謂的讀書人、名士大儒那般說話,他還是沒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