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孝通走了,走的時候那叫一個決絕,一副要誓死弄死姐夫曲芠博的模樣。
對於他們這種世家子來說,隻要利益在,親族皆可賣,沒人不可取代,隻要姐夫換得快,沒有悲傷隻有愛。
董監正離開後,齊燁靜下心,開始寫信。
他在信中表達思念之情的同時,每一個字中都有著飽含著強顏歡笑的無奈。
他想建設南關,他想開拓山林,他更想償還一些並不是他欠下的債,因此他現在無法回京。
他看過死人,戰死的南關軍伍,戰死的軍從守備,戰死的無名府兵。
季元思,脫光了衣服,為了守城,找回了讀書人的“君子”之道,卻找不回那個與他無所不談的司衛。
小舅子的話,越來越多,越來越沒正經樣子,也越來越嬉皮笑臉。
喻斌,殺出了城關,一槍刺出了世家子的少年之誌,卻刺不破內心的迷茫。
弟子的話,越來越少,因為明白的太多,卻也迷茫的更多。
兩個算是剛出道的少年人,無法理解,無法理解太多太多的事。
如果大家沒來,如果沒有齊燁的籌糧,如果沒有公輸甲的軍器,如果沒有那麽多的陰差陽錯,就沒有季小鹿的木鹿部,沒有奴獸的朵部,沒有二部扭轉戰局的一幕。
南關守住了,用是將士的命與血,靠的更是運氣,逆天的運氣。
可朝廷呢,對朝廷來說,這算什麽,隻是贏了嗎,隻是簡單的守住了嗎?
齊燁同樣迷茫,他知道,如果他離開了,朝廷不會變,南關不會變,一直守下去,一直死下去,直到有一天,城關塌了,人死光了,南軍不複存在了。
大家都在迷茫,齊燁卻不能迷茫,至少他不能表現出來,這種迷茫,他隻能在信中與季渃嫣訴說。
信中,一筆一劃,齊燁用了近乎所有篇幅去解釋,解釋為何不能回去,為何對季渃嫣失約,為何無法遵守承諾,以及他想要償還一些債。
他不想回去,也不敢回去,就這麽回去了,有生之年,每每想起那些戰死在南野城牆上的司衛,那些輔兵,那位明明有著無數故事可以訴說卻沒來得及講述的軍從守備,想起這些人,這些事的時候,齊燁,怕自己睡不踏實。
人,很多時候並不會因為失敗而睡不踏實,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什麽都未做,徹夜難眠。
信的末尾,齊燁寫了簡短的一句話,國朝破爛不堪,我願為宮中修修補補,若宮中任我千瘡百孔,尚書省一事你出手與否,毫無意義。
這一句話,直白的告訴季渃嫣不用出手,等待宮中,哪怕到了最壞的地步,也要等待宮中。
最壞的地步,不是尚書省令齊燁所建立的一切付之東流。
最壞的地步,是宮中任由齊燁所建立的一切付之東流。
不過齊燁沒提及董孝通的事,他從來不相信世家子,世家子的承諾,都是放屁,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不會失望,因為就沒抱過希望。
落下了最後一筆,齊燁合上信紙交給了旺仔。
劉旺拿著信紙走了出去,等候在外的喻斌邁步而入。
“還沒睡呢。”齊燁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恩師,弟子想修書一封派人送回京中交予家父。”
“想你爹了?”
“不是,隻是想叫爹爹,叫爹爹…”喻斌的眼中帶著幾分火氣:“恩師奔赴南地,斬奸除惡,又馬不停蹄趕至南關,為朝廷立下汗馬之功,守城、擊敵、日夜奔波心力憔悴,尚書省卻…”
齊燁笑著打斷了喻斌:“你要是思念你爹了,那就寫寫家書,不用和我說,可如果是尚書省的事,並且詢問我的建議的話,不要提,要對宮中抱有信心,太子回去了,他知道我們做了什麽,他會詳詳細細原原本本的告訴陛下。”
喻斌猶豫了一下,低著頭:“可若是陛下…”
“我相信他。”
齊燁呷了口茶,淡淡的說道:“陛下,不是一個好皇帝,不是一個明君,沒辦法,陛下從小是被當做將軍培養的,而不是被當做皇帝來培養,前半生,大半生,都在軍營和馬背上度過的,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這位不是明君也不算好皇帝的陛下,他會理解我,並支持我的,相信我,也相信陛下。”
喻斌欲言又止,最終隻能低頭,剛要準備退出去,齊燁又開了口。
“和你說一件事吧,當初我不知道陛下是陛下的時候,卓統領弄了不少錢,要接濟曾經軍中袍澤的遺孀親族,陛下卻將這些錢要走了,說修葺宮中樓宇。”
喻斌猛皺眉頭:“為國戰死的軍伍都不如…”
“聽我說完,卓統領最終將錢交給了陛下,因為他相信陛下,就如同我相信陛下,而你呢,又如同那時的我,南莊籌建之後,卓統領將不少軍中袍澤的子女叫了過來上工,段平私下問過了,他們的確得到了很好的照料,當地官府給了他們地,並告知當地士紳一定要善待他們,誰若欺辱他們,大罪論處。”
喻斌:“是陛下暗中授意了當地官府?”
“是的,卓統領不會花錢,他得到了這筆錢財,隻會全部交給那些他曾經的同袍親族,可這麽一大筆錢,那些人能守得住嗎,突然得到了這麽一大筆錢,隻會害了他們,因此陛下讓當地官府照顧那些人,沒有讓他們大富大貴,卻讓他們吃飽穿暖,不受任何人欺辱,還有一件事。”
“恩師您說。”
“宮中,當真修葺過任何一座宮殿嗎?”
喻斌恍然大悟,再次施禮:“弟子懂了。”
“不說別人,陛下從我身上得了很多很多錢財,可這些錢財到底花哪裏去了,我不知道,我隻知道兩件事,第一件事,那就是陛下未選過秀女,也未修葺過宮殿,第二件事,各地折衝府、邊軍,總是被拖欠糧餉,三天兩頭派人跑去兵部罵,可每當陛下得到錢財時,兵部就會消停兩天,各地的軍伍,也會消停兩天,消停多久,取決與陛下從我這坑去了多少錢財。”
喻斌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這就是我們的陛下,相信為師,也要相信陛下。”
齊燁見到喻斌不再糾結此事,繼續說道:“明日,製定一些規矩吧,南野的規矩。”
“恩師指的是律法?”
齊燁沉吟了半晌,沒有馬上回答。
喻斌安靜的等候著,足足過了許久,齊燁苦笑道:“南野,不適合律法,比京中更不適合。”
“弟子不解。”
“你知道惡人最怕的是什麽事嗎?”
“律法?”
“你越來越幽默了。”齊燁站起身,背著手,走向帳外:“為師來教授你。”
喻斌連忙跟在齊燁身後,畢恭畢敬。
跟著齊燁這麽久了,喻斌從來沒從前者口中聽到過“教授”兩個字,這是第一次。
“百姓唯一的武器,是律法,是法律,法律武器,可以保護自己的武器。”
喻斌點了點頭,表示認同,畢竟齊燁算是出身“京兆府”,而京兆府專門負責百姓的刑律。
“惡人,怕的不是百姓的法律武器,他們怕的,是百姓放下法律,拿起武器。”
喻斌神情微變,麵露思索之色。
“可百姓放下法律拿起了武器,又會被定義成為惡人,對吧,這就是矛盾之處。”
“弟子…”喻斌張了張嘴,不知該說些什麽。
“這也是為什麽為師在京中,在很多人眼裏是惡人的緣故。”
說出這話時,齊燁的神情極為戲謔:“京中從來不缺少律法,屁用不頂,因為這些律法本就是惡人訂製的,而邊關不同,邊關,沒有律法。”
“弟子懂了,恩師想要在邊關製定…”
“聽我說完,不是製定律法,而是規矩,有的時候,規矩比律法更有效,這也是我們的優勢,可以在一片空白之上製定規矩。”
止住腳步轉過身,齊燁正色道:“我需要歸順南野的異族,學會漢話,我需要南野的漢人,不招惹是非,我需要漢人與異族不會大打出手,我需要漢人尊重異族,我需要異族對漢人放下戒心,我還需要他們並肩而戰,我需要太多太多,因此需要規矩來約束他們,這件事交給你,你來製定規矩,你來製定一些可以領我大康朝開疆拓土的規矩,為師,就拜托你了。”
喻斌緊緊攥著拳頭,萬千話語,最終化為了躬身施出重重一禮。
齊燁露出滿意的笑容:“去吧,早點休息,明天還有很多事要做。”
白修竹回來了,白帥歸來。
歸來的白帥後麵跟著親隨以及長長的隊伍,入越州北城門時,驕傲的如同一隻大公雞。
這一次,他親自去琥州募兵,可謂收獲滿滿。
三百人,足足三百人,都是棒小夥,十七歲到二十五歲之間,平均年齡二十二。
區區三百人,不算多,對白修竹,對各大營,對南關,多,很多了。
對於他們這種世家子來說,隻要利益在,親族皆可賣,沒人不可取代,隻要姐夫換得快,沒有悲傷隻有愛。
董監正離開後,齊燁靜下心,開始寫信。
他在信中表達思念之情的同時,每一個字中都有著飽含著強顏歡笑的無奈。
他想建設南關,他想開拓山林,他更想償還一些並不是他欠下的債,因此他現在無法回京。
他看過死人,戰死的南關軍伍,戰死的軍從守備,戰死的無名府兵。
季元思,脫光了衣服,為了守城,找回了讀書人的“君子”之道,卻找不回那個與他無所不談的司衛。
小舅子的話,越來越多,越來越沒正經樣子,也越來越嬉皮笑臉。
喻斌,殺出了城關,一槍刺出了世家子的少年之誌,卻刺不破內心的迷茫。
弟子的話,越來越少,因為明白的太多,卻也迷茫的更多。
兩個算是剛出道的少年人,無法理解,無法理解太多太多的事。
如果大家沒來,如果沒有齊燁的籌糧,如果沒有公輸甲的軍器,如果沒有那麽多的陰差陽錯,就沒有季小鹿的木鹿部,沒有奴獸的朵部,沒有二部扭轉戰局的一幕。
南關守住了,用是將士的命與血,靠的更是運氣,逆天的運氣。
可朝廷呢,對朝廷來說,這算什麽,隻是贏了嗎,隻是簡單的守住了嗎?
齊燁同樣迷茫,他知道,如果他離開了,朝廷不會變,南關不會變,一直守下去,一直死下去,直到有一天,城關塌了,人死光了,南軍不複存在了。
大家都在迷茫,齊燁卻不能迷茫,至少他不能表現出來,這種迷茫,他隻能在信中與季渃嫣訴說。
信中,一筆一劃,齊燁用了近乎所有篇幅去解釋,解釋為何不能回去,為何對季渃嫣失約,為何無法遵守承諾,以及他想要償還一些債。
他不想回去,也不敢回去,就這麽回去了,有生之年,每每想起那些戰死在南野城牆上的司衛,那些輔兵,那位明明有著無數故事可以訴說卻沒來得及講述的軍從守備,想起這些人,這些事的時候,齊燁,怕自己睡不踏實。
人,很多時候並不會因為失敗而睡不踏實,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什麽都未做,徹夜難眠。
信的末尾,齊燁寫了簡短的一句話,國朝破爛不堪,我願為宮中修修補補,若宮中任我千瘡百孔,尚書省一事你出手與否,毫無意義。
這一句話,直白的告訴季渃嫣不用出手,等待宮中,哪怕到了最壞的地步,也要等待宮中。
最壞的地步,不是尚書省令齊燁所建立的一切付之東流。
最壞的地步,是宮中任由齊燁所建立的一切付之東流。
不過齊燁沒提及董孝通的事,他從來不相信世家子,世家子的承諾,都是放屁,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不會失望,因為就沒抱過希望。
落下了最後一筆,齊燁合上信紙交給了旺仔。
劉旺拿著信紙走了出去,等候在外的喻斌邁步而入。
“還沒睡呢。”齊燁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恩師,弟子想修書一封派人送回京中交予家父。”
“想你爹了?”
“不是,隻是想叫爹爹,叫爹爹…”喻斌的眼中帶著幾分火氣:“恩師奔赴南地,斬奸除惡,又馬不停蹄趕至南關,為朝廷立下汗馬之功,守城、擊敵、日夜奔波心力憔悴,尚書省卻…”
齊燁笑著打斷了喻斌:“你要是思念你爹了,那就寫寫家書,不用和我說,可如果是尚書省的事,並且詢問我的建議的話,不要提,要對宮中抱有信心,太子回去了,他知道我們做了什麽,他會詳詳細細原原本本的告訴陛下。”
喻斌猶豫了一下,低著頭:“可若是陛下…”
“我相信他。”
齊燁呷了口茶,淡淡的說道:“陛下,不是一個好皇帝,不是一個明君,沒辦法,陛下從小是被當做將軍培養的,而不是被當做皇帝來培養,前半生,大半生,都在軍營和馬背上度過的,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這位不是明君也不算好皇帝的陛下,他會理解我,並支持我的,相信我,也相信陛下。”
喻斌欲言又止,最終隻能低頭,剛要準備退出去,齊燁又開了口。
“和你說一件事吧,當初我不知道陛下是陛下的時候,卓統領弄了不少錢,要接濟曾經軍中袍澤的遺孀親族,陛下卻將這些錢要走了,說修葺宮中樓宇。”
喻斌猛皺眉頭:“為國戰死的軍伍都不如…”
“聽我說完,卓統領最終將錢交給了陛下,因為他相信陛下,就如同我相信陛下,而你呢,又如同那時的我,南莊籌建之後,卓統領將不少軍中袍澤的子女叫了過來上工,段平私下問過了,他們的確得到了很好的照料,當地官府給了他們地,並告知當地士紳一定要善待他們,誰若欺辱他們,大罪論處。”
喻斌:“是陛下暗中授意了當地官府?”
“是的,卓統領不會花錢,他得到了這筆錢財,隻會全部交給那些他曾經的同袍親族,可這麽一大筆錢,那些人能守得住嗎,突然得到了這麽一大筆錢,隻會害了他們,因此陛下讓當地官府照顧那些人,沒有讓他們大富大貴,卻讓他們吃飽穿暖,不受任何人欺辱,還有一件事。”
“恩師您說。”
“宮中,當真修葺過任何一座宮殿嗎?”
喻斌恍然大悟,再次施禮:“弟子懂了。”
“不說別人,陛下從我身上得了很多很多錢財,可這些錢財到底花哪裏去了,我不知道,我隻知道兩件事,第一件事,那就是陛下未選過秀女,也未修葺過宮殿,第二件事,各地折衝府、邊軍,總是被拖欠糧餉,三天兩頭派人跑去兵部罵,可每當陛下得到錢財時,兵部就會消停兩天,各地的軍伍,也會消停兩天,消停多久,取決與陛下從我這坑去了多少錢財。”
喻斌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這就是我們的陛下,相信為師,也要相信陛下。”
齊燁見到喻斌不再糾結此事,繼續說道:“明日,製定一些規矩吧,南野的規矩。”
“恩師指的是律法?”
齊燁沉吟了半晌,沒有馬上回答。
喻斌安靜的等候著,足足過了許久,齊燁苦笑道:“南野,不適合律法,比京中更不適合。”
“弟子不解。”
“你知道惡人最怕的是什麽事嗎?”
“律法?”
“你越來越幽默了。”齊燁站起身,背著手,走向帳外:“為師來教授你。”
喻斌連忙跟在齊燁身後,畢恭畢敬。
跟著齊燁這麽久了,喻斌從來沒從前者口中聽到過“教授”兩個字,這是第一次。
“百姓唯一的武器,是律法,是法律,法律武器,可以保護自己的武器。”
喻斌點了點頭,表示認同,畢竟齊燁算是出身“京兆府”,而京兆府專門負責百姓的刑律。
“惡人,怕的不是百姓的法律武器,他們怕的,是百姓放下法律,拿起武器。”
喻斌神情微變,麵露思索之色。
“可百姓放下法律拿起了武器,又會被定義成為惡人,對吧,這就是矛盾之處。”
“弟子…”喻斌張了張嘴,不知該說些什麽。
“這也是為什麽為師在京中,在很多人眼裏是惡人的緣故。”
說出這話時,齊燁的神情極為戲謔:“京中從來不缺少律法,屁用不頂,因為這些律法本就是惡人訂製的,而邊關不同,邊關,沒有律法。”
“弟子懂了,恩師想要在邊關製定…”
“聽我說完,不是製定律法,而是規矩,有的時候,規矩比律法更有效,這也是我們的優勢,可以在一片空白之上製定規矩。”
止住腳步轉過身,齊燁正色道:“我需要歸順南野的異族,學會漢話,我需要南野的漢人,不招惹是非,我需要漢人與異族不會大打出手,我需要漢人尊重異族,我需要異族對漢人放下戒心,我還需要他們並肩而戰,我需要太多太多,因此需要規矩來約束他們,這件事交給你,你來製定規矩,你來製定一些可以領我大康朝開疆拓土的規矩,為師,就拜托你了。”
喻斌緊緊攥著拳頭,萬千話語,最終化為了躬身施出重重一禮。
齊燁露出滿意的笑容:“去吧,早點休息,明天還有很多事要做。”
白修竹回來了,白帥歸來。
歸來的白帥後麵跟著親隨以及長長的隊伍,入越州北城門時,驕傲的如同一隻大公雞。
這一次,他親自去琥州募兵,可謂收獲滿滿。
三百人,足足三百人,都是棒小夥,十七歲到二十五歲之間,平均年齡二十二。
區區三百人,不算多,對白修竹,對各大營,對南關,多,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