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椅上的天子,恨不得跑過去一掌劈死親兒子。
剛剛還說讓你去南地便宜行事,因此才調動了折衝府將士,結果進來後大嘴唇子一撅,說和你沒關係?
讓老六暴怒的是不是親兒子給賣了,而是康驍給齊燁賣了!
老六暴怒,曲芠博卻是狂喜。
隻要和宮中沒關係,隻要和天子,和太子沒關係,那他們尚書省就可以嘎嘎亂殺了。
宣威將軍顧思秋何嚐不是這般想的,話都說出口了,怕就怕太子大包大攬,相比宮中父子,他寧願招惹齊燁。
當然了,天子也是這麽想的,相比齊燁,他寧願幹死康驍,畢竟兒子沒了可以再生,齊燁要是完蛋了,他這當皇帝的也沒個跑。
“殿下。”
顧思秋依舊是那副忠肝義膽為國朝的模樣:“調動折衝府將士需虎符,幽王府世子何以僅憑差遣數人便可隨意調…”
曲芠博出聲打斷:“敢問殿下,當真是齊世子未經殿下應允調動了折衝府將士?”
太子微微點頭:“是。”
曲芠博雙眼越來越亮:“未請示過殿下?”
太子依舊點頭:“是。”
“也未出示虎符兵符?”
“是。”
一連聽了三個“是”,曲芠博心中大定,心下大安,心情大爽。
有了這三個“是”字,無論有什麽因由,有什麽隱情,齊燁,完蛋啦!
曲芠博退回了班中,回去之前給了顧思秋一個眼色,接下來就不用他插手了,誰負責,誰彈劾,甭管誰負責,是彈也得彈,不彈也得彈,你要是不彈,那人家就彈你。
“國朝自有法度,折衝府將士是我大康將士,非是幽王府世子私軍。”
顧思秋也不是什麽飽讀詩書之人,肚裏沒什麽墨水,講話也沒個技巧,全靠感情,還特麽是演的。
“陛下,末將統管各道折衝府將士調動,幽王府世子齊燁未經朝廷,未經兵部,豈敢如此做派,豈敢違我朝廷法度,還請陛下…做主。”
顧思秋本來想說嚴懲,依律法嚴懲來著,話到嘴邊猛然意識到了一件事,太子的表情太過平靜了。
如果齊燁沒經過太子的允許就調了那麽多折衝府將士,太子應該是有表情的,怒,厭極齊燁,悲,找天子和朝廷告狀,愧,沒收拾齊燁,什麽表情都行,唯獨不應該沒表情。
不止是他,其他人也意識到這件事了,這也是曲芠博為什麽馬上回班中的緣故,先讓顧思秋打頭陣,他了解一下情況再看看要不要繼續出手。
老六開口:“太子。”
“兒臣在。”
“齊燁調動折衝府將士之事,知曉?”
“知曉?”
“事先知曉,還是事後知曉。”
天子,群臣,豎起了耳朵,大不同,兩個概念。
首先確定了,不是太子授意,太子一推二五六,那就是齊燁私自幹的這事。
但是呢,齊燁問沒問過太子,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問過了,太子不同意,他還這麽幹,大罪。
問都不問,直接自己這麽幹,那就不是大罪的事了,而是藐視皇權,藐視朝廷,完全沒給宮中,朝廷放在眼裏,這和亂黨已經沒什麽區別了。
“齊燁尚在柳州時,率親軍徹查呂元嘉呂尚書一案,調集柳州折衝府,兒臣知曉。”
老六張了張嘴,不知該怎麽問下去了,不用問了,太子已經明確的表達了,柳州那時候,他知道,離開柳州去邊關的時候,他不知道。
其實對於這個回答,顧思秋是不滿意的,應該全都不知曉才對,不然他肯定會“誤傷”到太子。
下意識的,顧思秋看向了班中的曲芠博。
曲芠博沒吭聲,他一旦吭聲的話,很多監察使就會出班一起彈劾齊燁了。
他的心中還有一些謎團尚未解開,隻有解開這些謎團後他才會讓監察使群起而攻之。
見到曲芠博也沒個動靜,顧思秋隻能自由發揮了。
“齊世子尚在柳州時,領兵前往陳洲,放火燒山,敢問太子殿下是否知曉此事。”
“知曉。”
“為何?”
太子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目光變的有些古怪。
顧思秋“善意”的提醒道:“此事,殿下不知?”
“知,怎地不知。”
“那…”
“孤問你,你可知那一把火,燒死了多少人。”
“近百人。”
“那你可知,這百人是何穿著,不,應是說,若不放火,應是何穿著。”
顧思秋愣了一下,一頭霧水。
“孤來告訴你。”
太子直勾勾的望著顧思秋:“那近百人,睡的是營帳,枕的是大盾,床榻下放的是槍矛,壁上掛的是強弓!”
顧思秋聞言大驚:“董家私…亂匪?!”
群臣也是驚的夠嗆,竊竊私語著。
都知道,陳洲是董家的地盤,陳洲山林中竟有這麽多“甲士”,明顯是董家私兵。
這一下,顧思秋亂了,心亂如麻,折衝府防的就是這些家族私兵,大家心裏都有數,知道都養著私兵,可你不能被看見,不能被瞧到,不能被抓到,真要是看見了,抓著了,那肯定是要幹他們的。
他如果再糾纏下去,董家就得幹死他。
想都不用想,董家肯定是一推二五六,說那些被燒死的不是董家人,不但不敢找齊燁,還得誇齊燁幹的對。
想到這,顧思秋連忙問道:“可?縣折衝府將士前往了宸城,駐紮於宸城官道,揚言,無幽王府世子點頭,商隊、百姓,不可出入官道,這又是為何?”
“不止。”太子露出了笑容:“齊燁不止調動了?縣折衝府,還調動了廉州折衝府的將士,兵圍陳洲二縣,擅入者,殺無赦,擅離者,殺無赦。”
“這…”
“孤問你,孤今日要好好問問你這宣威將軍,好好問問你兵部!”
太子突然抬高了音量,目光極冷:“關外亂黨率兵壓境,足有二十萬之眾,兵部,應作何反應!”
顧思秋根本沒跟上小二的跳躍思維,本能答道:“自是調集就近兵備以應不測。”
“人呢?”太子緩緩來到了顧思秋麵前:“人,調到哪裏去了。”
“本是要調動的,隻是未曾想南軍竟…”
“廢物!”
鮮少上朝更是從未在朝上罵過人的太子猛地一指顧思秋:“南軍沒有人不成,需你等調遣將士嗎,大軍壓境,是運糧,是將糧草速速送入南關!”
一語落畢,太子率先看向戶部。
“這便是齊燁為何調集折衝府之故,是為籌糧,南地諸多積善之家,喻家五百車,張家五百車,董家兩千車,王家兩千車,溫家千車,共計一十九家,是齊燁為南軍籌集的糧草,這些糧草不止米麵,還有肉食綠菜等等,孤,也籌了糧,先行到了邊關欲籌糧,奈何百般相勸,隻得米麵不足二百車!”
滿殿嘩然,老六瞪大了眼睛,他光知道南軍籌糧了,卻不知籌了這麽多,還是齊燁籌的糧。
大家終於聽明白了,難怪齊燁要頻頻調動折衝府將士,說是籌糧,其實就是拿刀子上架那些世家脖子上讓他們給糧,折衝府將士都調動了,不給糧,下場自己想。
天子也好,朝臣也罷,二十多萬大軍壓境,那些世家算個屁的積善之家,如果南軍真的缺糧的話,想要弄來那麽多糧草,隻有齊燁這一個法子。
一時之間,君臣麵色複雜,齊燁這麽幹,肯定不對,可如果齊燁不這麽幹,南軍沒有糧草,當真能守住嗎?
太子是越說越恨:“齊燁初到南關,便籌糧七千四百五十車,這些糧,便是南軍守關的底氣,可朝廷在作何,戶部在作何,兵部又在作何。”
贇乘泰連忙出班:“朝廷本已有了章程,自京中而運,沿途征集青壯民夫,各地糧草,至…”
“出京了嗎?”
太子眯起了眼睛:“仗都打完了,贇大人口中所言的民夫與糧草,出京了嗎?”
贇乘泰老臉紅的和什麽似的。
“朝廷,知曉了大軍壓境後,籌備了足足半月,剛有了章程。”
太子目光掃過戶部官員,朗聲道:“齊燁,齊燁初到邊關,第一日,入越州半個時辰不到,便叫各地豪族,積善之家出糧七千四百五十車,這便是齊燁為何要調動折衝府之由,護糧,送糧!”
不怕貨比貨,就怕人比人,朝廷這邊連人都沒出京呢,齊燁剛到就將事情解決了,戶部,已經不是拉不拉胯的事了,站成一排,齊燁掄圓了胳膊一人一個嘴巴子,戶部一群官員都得受著。
這是沒出事,南關守住了,這要是南關沒守住,戶部官員有一個算一個,包括贇乘泰,都得滾下台。
其實戶部也是有苦難言,當初光知道南關會被異族叩關,誰能知道要麽不來,一來就來了二十多萬,如此短的時間,上哪弄那麽多糧去。
再說顧思秋,如果這時候他退回班中,屁事沒有,可卻鬼使神差一般叫出了聲。
“若隻是押糧,為何要兵圍州城?”
“因南野是齊燁守住的!”
提起這事,太子眼睛都紅了:“因南地王家、武家,謀害了呂元嘉,又與亂黨敵軍裏應外合,南野輔兵可登城而戰者十不存一,如此亂黨,害南軍戰死無數軍伍,就在關內,難道齊燁還要請示你這不知所謂的宣威將軍才可調動折衝府將士捉人不成!”
大殿,再次炸了,誰也沒想到齊燁竟然參與了守城,而且太子說南野是因為齊燁守住的,這怎麽可能?
“父皇。”
太子轉過身,低下頭,語氣滿是悲傷。
“守南野那一日,兒臣,也在城牆上,隻是因食了被下了藥的飯菜,未曾殺敵一人,是…是齊燁親率司衛與南野數百輔兵登牆苦守敵軍,二百司衛,去了南地未折損一人的二百司衛,因南野一戰,如今…如今隻剩下了二十二人,餘者,無傷殘,皆是戰死!”
“什麽?!”
老六霍然而起:“齊燁的親軍竟…不是,朕的親軍,竟然戰死了九成?!”
親軍司衛,竟戰死了九成,就這一句話,短短的一句話,朝臣無不大驚,可想而知當時險到了什麽地步,連親軍都要登牆作戰了。
“兒臣此次回京,正是要為齊燁等人報功,為幽王府世子齊燁,為嵐山侯公輸甲,為太子少師府季元思,為戶部左侍郎喻文州之子喻斌等人,報功,若無他們,南關…定會被破,南地,已是陷入兵災之中。”
說罷,太子從懷裏拿出了數封軍報,數封由白修竹與孫功書寫的軍報。
剛剛還說讓你去南地便宜行事,因此才調動了折衝府將士,結果進來後大嘴唇子一撅,說和你沒關係?
讓老六暴怒的是不是親兒子給賣了,而是康驍給齊燁賣了!
老六暴怒,曲芠博卻是狂喜。
隻要和宮中沒關係,隻要和天子,和太子沒關係,那他們尚書省就可以嘎嘎亂殺了。
宣威將軍顧思秋何嚐不是這般想的,話都說出口了,怕就怕太子大包大攬,相比宮中父子,他寧願招惹齊燁。
當然了,天子也是這麽想的,相比齊燁,他寧願幹死康驍,畢竟兒子沒了可以再生,齊燁要是完蛋了,他這當皇帝的也沒個跑。
“殿下。”
顧思秋依舊是那副忠肝義膽為國朝的模樣:“調動折衝府將士需虎符,幽王府世子何以僅憑差遣數人便可隨意調…”
曲芠博出聲打斷:“敢問殿下,當真是齊世子未經殿下應允調動了折衝府將士?”
太子微微點頭:“是。”
曲芠博雙眼越來越亮:“未請示過殿下?”
太子依舊點頭:“是。”
“也未出示虎符兵符?”
“是。”
一連聽了三個“是”,曲芠博心中大定,心下大安,心情大爽。
有了這三個“是”字,無論有什麽因由,有什麽隱情,齊燁,完蛋啦!
曲芠博退回了班中,回去之前給了顧思秋一個眼色,接下來就不用他插手了,誰負責,誰彈劾,甭管誰負責,是彈也得彈,不彈也得彈,你要是不彈,那人家就彈你。
“國朝自有法度,折衝府將士是我大康將士,非是幽王府世子私軍。”
顧思秋也不是什麽飽讀詩書之人,肚裏沒什麽墨水,講話也沒個技巧,全靠感情,還特麽是演的。
“陛下,末將統管各道折衝府將士調動,幽王府世子齊燁未經朝廷,未經兵部,豈敢如此做派,豈敢違我朝廷法度,還請陛下…做主。”
顧思秋本來想說嚴懲,依律法嚴懲來著,話到嘴邊猛然意識到了一件事,太子的表情太過平靜了。
如果齊燁沒經過太子的允許就調了那麽多折衝府將士,太子應該是有表情的,怒,厭極齊燁,悲,找天子和朝廷告狀,愧,沒收拾齊燁,什麽表情都行,唯獨不應該沒表情。
不止是他,其他人也意識到這件事了,這也是曲芠博為什麽馬上回班中的緣故,先讓顧思秋打頭陣,他了解一下情況再看看要不要繼續出手。
老六開口:“太子。”
“兒臣在。”
“齊燁調動折衝府將士之事,知曉?”
“知曉?”
“事先知曉,還是事後知曉。”
天子,群臣,豎起了耳朵,大不同,兩個概念。
首先確定了,不是太子授意,太子一推二五六,那就是齊燁私自幹的這事。
但是呢,齊燁問沒問過太子,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問過了,太子不同意,他還這麽幹,大罪。
問都不問,直接自己這麽幹,那就不是大罪的事了,而是藐視皇權,藐視朝廷,完全沒給宮中,朝廷放在眼裏,這和亂黨已經沒什麽區別了。
“齊燁尚在柳州時,率親軍徹查呂元嘉呂尚書一案,調集柳州折衝府,兒臣知曉。”
老六張了張嘴,不知該怎麽問下去了,不用問了,太子已經明確的表達了,柳州那時候,他知道,離開柳州去邊關的時候,他不知道。
其實對於這個回答,顧思秋是不滿意的,應該全都不知曉才對,不然他肯定會“誤傷”到太子。
下意識的,顧思秋看向了班中的曲芠博。
曲芠博沒吭聲,他一旦吭聲的話,很多監察使就會出班一起彈劾齊燁了。
他的心中還有一些謎團尚未解開,隻有解開這些謎團後他才會讓監察使群起而攻之。
見到曲芠博也沒個動靜,顧思秋隻能自由發揮了。
“齊世子尚在柳州時,領兵前往陳洲,放火燒山,敢問太子殿下是否知曉此事。”
“知曉。”
“為何?”
太子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目光變的有些古怪。
顧思秋“善意”的提醒道:“此事,殿下不知?”
“知,怎地不知。”
“那…”
“孤問你,你可知那一把火,燒死了多少人。”
“近百人。”
“那你可知,這百人是何穿著,不,應是說,若不放火,應是何穿著。”
顧思秋愣了一下,一頭霧水。
“孤來告訴你。”
太子直勾勾的望著顧思秋:“那近百人,睡的是營帳,枕的是大盾,床榻下放的是槍矛,壁上掛的是強弓!”
顧思秋聞言大驚:“董家私…亂匪?!”
群臣也是驚的夠嗆,竊竊私語著。
都知道,陳洲是董家的地盤,陳洲山林中竟有這麽多“甲士”,明顯是董家私兵。
這一下,顧思秋亂了,心亂如麻,折衝府防的就是這些家族私兵,大家心裏都有數,知道都養著私兵,可你不能被看見,不能被瞧到,不能被抓到,真要是看見了,抓著了,那肯定是要幹他們的。
他如果再糾纏下去,董家就得幹死他。
想都不用想,董家肯定是一推二五六,說那些被燒死的不是董家人,不但不敢找齊燁,還得誇齊燁幹的對。
想到這,顧思秋連忙問道:“可?縣折衝府將士前往了宸城,駐紮於宸城官道,揚言,無幽王府世子點頭,商隊、百姓,不可出入官道,這又是為何?”
“不止。”太子露出了笑容:“齊燁不止調動了?縣折衝府,還調動了廉州折衝府的將士,兵圍陳洲二縣,擅入者,殺無赦,擅離者,殺無赦。”
“這…”
“孤問你,孤今日要好好問問你這宣威將軍,好好問問你兵部!”
太子突然抬高了音量,目光極冷:“關外亂黨率兵壓境,足有二十萬之眾,兵部,應作何反應!”
顧思秋根本沒跟上小二的跳躍思維,本能答道:“自是調集就近兵備以應不測。”
“人呢?”太子緩緩來到了顧思秋麵前:“人,調到哪裏去了。”
“本是要調動的,隻是未曾想南軍竟…”
“廢物!”
鮮少上朝更是從未在朝上罵過人的太子猛地一指顧思秋:“南軍沒有人不成,需你等調遣將士嗎,大軍壓境,是運糧,是將糧草速速送入南關!”
一語落畢,太子率先看向戶部。
“這便是齊燁為何調集折衝府之故,是為籌糧,南地諸多積善之家,喻家五百車,張家五百車,董家兩千車,王家兩千車,溫家千車,共計一十九家,是齊燁為南軍籌集的糧草,這些糧草不止米麵,還有肉食綠菜等等,孤,也籌了糧,先行到了邊關欲籌糧,奈何百般相勸,隻得米麵不足二百車!”
滿殿嘩然,老六瞪大了眼睛,他光知道南軍籌糧了,卻不知籌了這麽多,還是齊燁籌的糧。
大家終於聽明白了,難怪齊燁要頻頻調動折衝府將士,說是籌糧,其實就是拿刀子上架那些世家脖子上讓他們給糧,折衝府將士都調動了,不給糧,下場自己想。
天子也好,朝臣也罷,二十多萬大軍壓境,那些世家算個屁的積善之家,如果南軍真的缺糧的話,想要弄來那麽多糧草,隻有齊燁這一個法子。
一時之間,君臣麵色複雜,齊燁這麽幹,肯定不對,可如果齊燁不這麽幹,南軍沒有糧草,當真能守住嗎?
太子是越說越恨:“齊燁初到南關,便籌糧七千四百五十車,這些糧,便是南軍守關的底氣,可朝廷在作何,戶部在作何,兵部又在作何。”
贇乘泰連忙出班:“朝廷本已有了章程,自京中而運,沿途征集青壯民夫,各地糧草,至…”
“出京了嗎?”
太子眯起了眼睛:“仗都打完了,贇大人口中所言的民夫與糧草,出京了嗎?”
贇乘泰老臉紅的和什麽似的。
“朝廷,知曉了大軍壓境後,籌備了足足半月,剛有了章程。”
太子目光掃過戶部官員,朗聲道:“齊燁,齊燁初到邊關,第一日,入越州半個時辰不到,便叫各地豪族,積善之家出糧七千四百五十車,這便是齊燁為何要調動折衝府之由,護糧,送糧!”
不怕貨比貨,就怕人比人,朝廷這邊連人都沒出京呢,齊燁剛到就將事情解決了,戶部,已經不是拉不拉胯的事了,站成一排,齊燁掄圓了胳膊一人一個嘴巴子,戶部一群官員都得受著。
這是沒出事,南關守住了,這要是南關沒守住,戶部官員有一個算一個,包括贇乘泰,都得滾下台。
其實戶部也是有苦難言,當初光知道南關會被異族叩關,誰能知道要麽不來,一來就來了二十多萬,如此短的時間,上哪弄那麽多糧去。
再說顧思秋,如果這時候他退回班中,屁事沒有,可卻鬼使神差一般叫出了聲。
“若隻是押糧,為何要兵圍州城?”
“因南野是齊燁守住的!”
提起這事,太子眼睛都紅了:“因南地王家、武家,謀害了呂元嘉,又與亂黨敵軍裏應外合,南野輔兵可登城而戰者十不存一,如此亂黨,害南軍戰死無數軍伍,就在關內,難道齊燁還要請示你這不知所謂的宣威將軍才可調動折衝府將士捉人不成!”
大殿,再次炸了,誰也沒想到齊燁竟然參與了守城,而且太子說南野是因為齊燁守住的,這怎麽可能?
“父皇。”
太子轉過身,低下頭,語氣滿是悲傷。
“守南野那一日,兒臣,也在城牆上,隻是因食了被下了藥的飯菜,未曾殺敵一人,是…是齊燁親率司衛與南野數百輔兵登牆苦守敵軍,二百司衛,去了南地未折損一人的二百司衛,因南野一戰,如今…如今隻剩下了二十二人,餘者,無傷殘,皆是戰死!”
“什麽?!”
老六霍然而起:“齊燁的親軍竟…不是,朕的親軍,竟然戰死了九成?!”
親軍司衛,竟戰死了九成,就這一句話,短短的一句話,朝臣無不大驚,可想而知當時險到了什麽地步,連親軍都要登牆作戰了。
“兒臣此次回京,正是要為齊燁等人報功,為幽王府世子齊燁,為嵐山侯公輸甲,為太子少師府季元思,為戶部左侍郎喻文州之子喻斌等人,報功,若無他們,南關…定會被破,南地,已是陷入兵災之中。”
說罷,太子從懷裏拿出了數封軍報,數封由白修竹與孫功書寫的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