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先行入殿,南地佬留在外麵繼續待朝。
這是規矩,談論到關於他們的事的時候方可傳宣入殿。
天子今日戴了玉冠,珠簾遮擋住了那張不用看就知怒到了何種程度的龍顏麵容。
群臣以為這是天子為了遮擋怒容,隻有文德知道,方便砸人罷了。
本來老六是怒的,隻是突然注意到了大殿之中多了很多人,很多站在比較顯眼位置的人後,臉上滿是莫名之色。
不止是老六,文德、太子,都有些困惑,困惑之後,變成了感慨,與某種欣慰。
“文德。”
“老奴在。”
喚了一聲文德,天子沒有開口說什麽。
老六見到了太子少師,見到了京兆府府尹張瑞山,見到了趙國公宇文檀,見到了鴻臚寺寺卿吳尚峰。
“文德。”
天子又喚了一聲,文德彎腰低頭。
“京中,許多人,許多許多的人,厭齊燁,厭到了極致。”
“是。”
天子突然露出了笑容:“喜他的人,少,少之又少。”
文德:“是。”
“可你看…”
天子胸中的怒意消失的無影無蹤:“看到了嗎,這些喜他的人,有士林之首太子少師,有為國朝忍辱負重的鴻臚寺寺卿,有最是體恤軍伍的趙國公,有最是體恤百姓的京兆府府尹,就連與朕如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驍兒亦是上了朝,這些人,剛正不阿有之、心誌高遠有之、嫉惡如仇有之,皆有之。”
文德若有所思,點了點頭:“陛下說的是。”
“朕,欣慰,見了這些人,朕就知曉,齊燁無錯,朕,本就應縱容於他,早就應縱容於他,開朝。”
“是。”
文德直起腰,開始水字數。
老太監水完了字數,三省開始出班。
最先出班的是中書省,右丞出班,無事可奏。
中書省之後是門下省,出班的卻是侍中熊思賢。
按理來說即便是出班奏事,那也是左右丞,頂天了最多左右仆射,今日卻是門下省扛把子。
“老臣有事相詢各衙”
“愛卿問便是了。”
“是。”
熊思賢望向兵部。
“兵部諸將,距南軍守關一戰已是過了許久,功必賞,過必罰,南軍有大功,死戰守城之士有大功,南關戰死將士不計其數,有此可見此戰慘烈,你等需快快擬出章程,莫叫將士們寒了心。”
不等兵部將士們開口,熊思賢又望向吏部眾人:“吏部亦是如此,不可拖延,本官不通軍陣卻也知曉經此一戰山林諸部元氣大傷,少說數年內再難成氣候,南軍之功不可拖,賞不可少。”
吏部官員齊齊應聲。
“禮部。”
熊思賢又看向了禮部:“南關一戰傳遍國朝,雖說如今京中與朝廷知曉了戰果打了勝仗,可也有不少州府尚不知情憂心忡忡,你禮部應傳告天下以安民心,莫要叫百姓惶恐,國朝…”
說到這,熊思賢頓了一下,微微看了眼尚書省尚書令孫休等人。
“需安定,國朝,需安定,需人心安定,需朝廷安定,朝廷安定自然人心安定,國朝既為安定。”
說完了這一句,熊思賢退回了班中。
朝臣,麵色各異。
二省表態了。
中書省,不惹塵埃,和他們無關,不幫誰,也不對誰落井下石,他們連仲裁者都不願意當,不想摻和。
門下省,警告,警告尚書省不要將事情搞大,鬧大,國朝需要的是安定,不管大家願不願意承認,以齊燁的影響力,他個人的動向,是生是死,的的確確是影響到了“朝廷”的安定。
中書省和門下省都出班了,輪到了尚書省,萬眾矚目的尚書省。
出班的是曲芠博,大步走出,滿麵決絕之色。
今日入宮後,他的確感受到了壓力,莫大的壓力,並且預料到了阻礙,從未有過的阻礙。
可也正是這些壓力與阻礙,讓他堅定了決心。
倘若退步了,慫了,別說在朝堂上混不下去了,在尚書省中也止步於此了,假以時日,他連左丞的位置也保不住。
既如此,不如乘風破浪一幹到底!
“陛下,臣,有事要奏。”
龍椅上的天子都沒吭聲,也不知玉冠下麵是個什麽表情。
等了半天,龍椅上還是沒發出聲音,曲芠博的臉紅的和什麽似的。
開朝至今從未有過,無論是誰,隻要是奏事,天子肯定會點頭或是開口,老六不開口,文德也開口了,意思是可以說話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曲芠博的臉紅的和要出血似的。
天子,擺明了是要晾著他。
這是一種很掉價的行為,對天子來說,十分掉價。
君與臣的關係,對臣與讀書人來說,相輔相成,需要互相尊重。
臣,要敬畏君。
君,也要尊重臣,
很多人都有個誤區,天子最牛b,臣子見了之後率先施禮,然後天子翻著白眼來了聲“咋的”,實際並非如此。
在“禮”中,君臣是要相互施禮的,就說先秦時期,臣要向君行禮,而君也要對臣還禮,雙方並非是奴仆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雙方的關係不算平等,而是對等。
君,上天之子,天命所歸,天下共主。
臣,則是幫助君治理天下,幫助君治理天下。
就如同後世的企業,企業是天子的,高薪高待遇聘請的高管,高管為企業創造利益。
高管之所以是高管,因為他們有能力,有名聲,是權威,天子需要尊敬他們,而不是和對待底層打工仔似的,說讓滾蛋就滾蛋。
當然,清朝不算,那種見了天子就跪下自稱“奴才”的大臣,放在大康朝,放在各朝各代,隻有太監才這麽幹,即便是太監都不恥,人家文德急眼了都敢噴老六。
天子的行為很掉價,寧可掉價也要表達態度,也要讓曲芠博丟人,令其如小醜一般。
曲芠博呢,又不敢繼續說下去,他一旦說了,就不符合臣儀了。
天子可以掉價,作為臣子,作為讀書人,他不能掉價。
眼看著曲芠博下不來台,眼看著天子太過任性,熊思賢開口了。
“曲左丞所奏何事,言。”
倒不是熊思賢給曲芠博台階下,而是他不想看到老六繼續掉價下去。
曲芠博感激的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熊思賢,隨即緩緩跪倒在地。
“臣!”曲芠博一咬牙:“死諫,死諫幽王府世子齊燁!”
言必,滿朝驚容。
尚書省一眾官員,眼眶暴跳。
怎麽能是諫呢,不是說好了“為民請命”,先試探,再做表率,令齊燁引起公憤,最後南地佬們入殿蓋棺定論嗎。
諫也就罷了,怎麽能是“死”諫呢。
何為死諫,可以理解為諫過之後,今天必須死一個,至少死一個。
“死諫。”
龍椅上的天子開了口,朝堂陷入了安靜:“朕,倒是沒瞧出,尚書省,竟有錚臣,亦有諍臣。”
這是直接開地圖炮了,老六不止是對曲芠博不滿,更是對尚書省不滿。
“臣,亦有事奏,死諫。”
又是一聲石破天驚,京兆府府尹張瑞山站了出來,緩緩跪倒在地。
相比曲芠博的拒絕,張瑞山則是滿麵戲謔。
死諫,至少死一個,至少一個沒了官袍。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關於雞毛權力都沒有的京兆府府尹的事實。
京兆府府尹,正三品大員。
一旦正三品大員要死諫的話,那必須有個結果。
通俗點來說,老張這位京兆府府尹,屬於是三品以下他無敵,三品以上一換一!
三品老張,隻打高端局,一輩子隻能打一次,第一次,他願獻給齊燁。
老張要和左丞曲芠博一換一,有點不符合常理,換了別人肯定是和尚書令孫休一換一。
這也是張瑞山的聰明之處,孫休不用換,都這麽大歲數了,過了今日他張瑞山沒了官袍,踩好了點,騎著馬撞一下就能給孫休撞棺材裏,大不了賠點錢唄,告老還鄉的大員比在職的官員特權更多。
所以一換一得換曲芠博,沒了曲芠博,就沒了扛大旗的,尚書省其他那些癟三交給戶部和兵部就好了。
龍椅上的老六深深看了眼張瑞山,這位京兆府府尹,天子還是敬重的,隻是鮮少表達出來罷了。
望向張瑞山,老六欣慰的點了點頭,隨即吐出了仨字。
“滾回去!”
這是規矩,談論到關於他們的事的時候方可傳宣入殿。
天子今日戴了玉冠,珠簾遮擋住了那張不用看就知怒到了何種程度的龍顏麵容。
群臣以為這是天子為了遮擋怒容,隻有文德知道,方便砸人罷了。
本來老六是怒的,隻是突然注意到了大殿之中多了很多人,很多站在比較顯眼位置的人後,臉上滿是莫名之色。
不止是老六,文德、太子,都有些困惑,困惑之後,變成了感慨,與某種欣慰。
“文德。”
“老奴在。”
喚了一聲文德,天子沒有開口說什麽。
老六見到了太子少師,見到了京兆府府尹張瑞山,見到了趙國公宇文檀,見到了鴻臚寺寺卿吳尚峰。
“文德。”
天子又喚了一聲,文德彎腰低頭。
“京中,許多人,許多許多的人,厭齊燁,厭到了極致。”
“是。”
天子突然露出了笑容:“喜他的人,少,少之又少。”
文德:“是。”
“可你看…”
天子胸中的怒意消失的無影無蹤:“看到了嗎,這些喜他的人,有士林之首太子少師,有為國朝忍辱負重的鴻臚寺寺卿,有最是體恤軍伍的趙國公,有最是體恤百姓的京兆府府尹,就連與朕如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驍兒亦是上了朝,這些人,剛正不阿有之、心誌高遠有之、嫉惡如仇有之,皆有之。”
文德若有所思,點了點頭:“陛下說的是。”
“朕,欣慰,見了這些人,朕就知曉,齊燁無錯,朕,本就應縱容於他,早就應縱容於他,開朝。”
“是。”
文德直起腰,開始水字數。
老太監水完了字數,三省開始出班。
最先出班的是中書省,右丞出班,無事可奏。
中書省之後是門下省,出班的卻是侍中熊思賢。
按理來說即便是出班奏事,那也是左右丞,頂天了最多左右仆射,今日卻是門下省扛把子。
“老臣有事相詢各衙”
“愛卿問便是了。”
“是。”
熊思賢望向兵部。
“兵部諸將,距南軍守關一戰已是過了許久,功必賞,過必罰,南軍有大功,死戰守城之士有大功,南關戰死將士不計其數,有此可見此戰慘烈,你等需快快擬出章程,莫叫將士們寒了心。”
不等兵部將士們開口,熊思賢又望向吏部眾人:“吏部亦是如此,不可拖延,本官不通軍陣卻也知曉經此一戰山林諸部元氣大傷,少說數年內再難成氣候,南軍之功不可拖,賞不可少。”
吏部官員齊齊應聲。
“禮部。”
熊思賢又看向了禮部:“南關一戰傳遍國朝,雖說如今京中與朝廷知曉了戰果打了勝仗,可也有不少州府尚不知情憂心忡忡,你禮部應傳告天下以安民心,莫要叫百姓惶恐,國朝…”
說到這,熊思賢頓了一下,微微看了眼尚書省尚書令孫休等人。
“需安定,國朝,需安定,需人心安定,需朝廷安定,朝廷安定自然人心安定,國朝既為安定。”
說完了這一句,熊思賢退回了班中。
朝臣,麵色各異。
二省表態了。
中書省,不惹塵埃,和他們無關,不幫誰,也不對誰落井下石,他們連仲裁者都不願意當,不想摻和。
門下省,警告,警告尚書省不要將事情搞大,鬧大,國朝需要的是安定,不管大家願不願意承認,以齊燁的影響力,他個人的動向,是生是死,的的確確是影響到了“朝廷”的安定。
中書省和門下省都出班了,輪到了尚書省,萬眾矚目的尚書省。
出班的是曲芠博,大步走出,滿麵決絕之色。
今日入宮後,他的確感受到了壓力,莫大的壓力,並且預料到了阻礙,從未有過的阻礙。
可也正是這些壓力與阻礙,讓他堅定了決心。
倘若退步了,慫了,別說在朝堂上混不下去了,在尚書省中也止步於此了,假以時日,他連左丞的位置也保不住。
既如此,不如乘風破浪一幹到底!
“陛下,臣,有事要奏。”
龍椅上的天子都沒吭聲,也不知玉冠下麵是個什麽表情。
等了半天,龍椅上還是沒發出聲音,曲芠博的臉紅的和什麽似的。
開朝至今從未有過,無論是誰,隻要是奏事,天子肯定會點頭或是開口,老六不開口,文德也開口了,意思是可以說話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曲芠博的臉紅的和要出血似的。
天子,擺明了是要晾著他。
這是一種很掉價的行為,對天子來說,十分掉價。
君與臣的關係,對臣與讀書人來說,相輔相成,需要互相尊重。
臣,要敬畏君。
君,也要尊重臣,
很多人都有個誤區,天子最牛b,臣子見了之後率先施禮,然後天子翻著白眼來了聲“咋的”,實際並非如此。
在“禮”中,君臣是要相互施禮的,就說先秦時期,臣要向君行禮,而君也要對臣還禮,雙方並非是奴仆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雙方的關係不算平等,而是對等。
君,上天之子,天命所歸,天下共主。
臣,則是幫助君治理天下,幫助君治理天下。
就如同後世的企業,企業是天子的,高薪高待遇聘請的高管,高管為企業創造利益。
高管之所以是高管,因為他們有能力,有名聲,是權威,天子需要尊敬他們,而不是和對待底層打工仔似的,說讓滾蛋就滾蛋。
當然,清朝不算,那種見了天子就跪下自稱“奴才”的大臣,放在大康朝,放在各朝各代,隻有太監才這麽幹,即便是太監都不恥,人家文德急眼了都敢噴老六。
天子的行為很掉價,寧可掉價也要表達態度,也要讓曲芠博丟人,令其如小醜一般。
曲芠博呢,又不敢繼續說下去,他一旦說了,就不符合臣儀了。
天子可以掉價,作為臣子,作為讀書人,他不能掉價。
眼看著曲芠博下不來台,眼看著天子太過任性,熊思賢開口了。
“曲左丞所奏何事,言。”
倒不是熊思賢給曲芠博台階下,而是他不想看到老六繼續掉價下去。
曲芠博感激的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熊思賢,隨即緩緩跪倒在地。
“臣!”曲芠博一咬牙:“死諫,死諫幽王府世子齊燁!”
言必,滿朝驚容。
尚書省一眾官員,眼眶暴跳。
怎麽能是諫呢,不是說好了“為民請命”,先試探,再做表率,令齊燁引起公憤,最後南地佬們入殿蓋棺定論嗎。
諫也就罷了,怎麽能是“死”諫呢。
何為死諫,可以理解為諫過之後,今天必須死一個,至少死一個。
“死諫。”
龍椅上的天子開了口,朝堂陷入了安靜:“朕,倒是沒瞧出,尚書省,竟有錚臣,亦有諍臣。”
這是直接開地圖炮了,老六不止是對曲芠博不滿,更是對尚書省不滿。
“臣,亦有事奏,死諫。”
又是一聲石破天驚,京兆府府尹張瑞山站了出來,緩緩跪倒在地。
相比曲芠博的拒絕,張瑞山則是滿麵戲謔。
死諫,至少死一個,至少一個沒了官袍。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關於雞毛權力都沒有的京兆府府尹的事實。
京兆府府尹,正三品大員。
一旦正三品大員要死諫的話,那必須有個結果。
通俗點來說,老張這位京兆府府尹,屬於是三品以下他無敵,三品以上一換一!
三品老張,隻打高端局,一輩子隻能打一次,第一次,他願獻給齊燁。
老張要和左丞曲芠博一換一,有點不符合常理,換了別人肯定是和尚書令孫休一換一。
這也是張瑞山的聰明之處,孫休不用換,都這麽大歲數了,過了今日他張瑞山沒了官袍,踩好了點,騎著馬撞一下就能給孫休撞棺材裏,大不了賠點錢唄,告老還鄉的大員比在職的官員特權更多。
所以一換一得換曲芠博,沒了曲芠博,就沒了扛大旗的,尚書省其他那些癟三交給戶部和兵部就好了。
龍椅上的老六深深看了眼張瑞山,這位京兆府府尹,天子還是敬重的,隻是鮮少表達出來罷了。
望向張瑞山,老六欣慰的點了點頭,隨即吐出了仨字。
“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