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血嬰,跟努爾哈赤同宗同源的血嬰,他們的身體裏流著那個建州女真族最高首領的血液。努爾哈赤是誰,他可是後金的開創者,大清王朝的奠基人啊?我們8個人,竟然跟這個冷兵器時代的王者扯上了關係!


    八個人,都有點蒙,包括歌時圖都有點蒙圈了,顯然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神奇身世。


    教聖嘎拉哈接著說道:“當年,我和罕王創造這八大血嬰時是有私心的,是想在關鍵的時候,這些人可以代表罕王去死。可是後來,這8個人長大後,都成了能征善戰的武士,他們跟著罕王和他的兒子們開疆拓土,屢立戰功,成了罕王帳下的8個重要的人才。”


    教聖掃視了一下8個人,見這些人都一動不動,專心的聽著自己的講述,就又接著說道:“當年的戰場上,血肉橫飛,慘烈異常,人會隨時沒命的。為了防止你們每一個人死亡,同時也為了讓罕王不死,我攝走了你們8個人的部分魂魄,存放於八卦陣圖之中。這是上天的安排,你們8人,剛好是太極入卦的8大部分的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共同組成了天幹地支。隻要有你們的部分魂魄在,無論你們哪一個死亡,我都可以用僅有的魂,招你們回歸。”


    “按教聖的說法,我們是不會死的,那為什麽我們最後會隕落掉?”這一次問話的,竟然是龍圖雅,她作為唯一的女性,被教聖的話給嚇到了,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想快速的知道這一切的真相。


    “你們8人個個能征善戰,是罕王最喜歡的8個人,後來都被罕王留在了自己的帳下。從十幾歲起,你們就跟隨罕王征戰, 1621年罕王遷都遼陽,興建東京城。1622年,你們幾人又跟隨罕王大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奪取明遼西重鎮廣寧(今遼寧北鎮市)。緊接著罕王的後金部隊連陷義州、錦州、大淩河等遼西四十餘城堡。熊廷弼、王化貞率明軍殘部與數十萬流民往山海關而去。1625年三月,罕王遷都沈陽。1626年初,年過七十歲的罕王要親自率兵攻打明朝,當時寧遠的總兵袁崇煥善於用兵,尤其善於守城。我算到罕王此行凶多吉少,曾力勸罕王不要前往,但罕王執意出兵。無奈之下,我也收了罕王的一縷天魂,以防他出事,一旦罕王戰死,我可以用他的一縷天魂召喚他的另兩個魂,即地魂與人魂,防止地魂入地府,人魂遊蕩人間,這樣就可以重塑罕王。”


    “人真的有三魂嗎?難道教聖收了我們的魂我們沒有事?”龍圖雅驚得張大了嘴巴。


    “人有三魂,分別是天魂、地魂與人魂,當然還有七魄。七魄歸人魂管理,是七魄構成了人形,缺一魄人就不完整。三魂生存於精神中,人身去世,三魂歸三條路:天魂歸天路,到達空間天路。地魂歸地府,到達地獄。人魂則徘徊於墓地之間,直到再度輪回,三魂才會重聚。而三魂,就是三個小人,立於每一個人的胸前,我可以看到你們每個人的胸前的小人,因為那就是你們的魂。”


    教聖一邊說,一邊指了指每個人的前胸,嚇得大家都捂住了自己的胸口。


    “關於三魂,你們以後會越來越清楚,因為你們都會深入自己的魂,跟自己的魂溝通。三魂之中最主要的一個魂是天魂(名為胎光),是主魂。中醫判斷一個人死亡就是胎光丟了,胎光丟了的人,能吃能喝,但是不具備思考能力,根本上的行屍走肉,跟僵屍差不多,醫學上此類例子並不少見;第二魂是地魂(叫爽靈),就是人和天地溝通的本領,人機敏的反應程度,爽靈代表的是智力,反應能力,偵查力,判斷力,邏輯能力等等。第三魂是人魂(叫幽精),決定一個人的性取向,決定著生育能力,也就是人的本體。”


    “我收掉你們的部分魂,就是是天魂,罕王的也是天魂。由於我收走的隻是一部分,所以一般人是不會察覺的,隻是偶爾會走神,這隻是天魂不足的一種表現,並不影響一個人的正常活動。”


    魂被收走了一部分還能活,8個人還是頭一次聽說。尤其以冷槍與脖子長兩人,現在才明白原來自己的魂在三百多年前就被收走了,並不是最近才丟的。當時河西岸隻所以以尋找魂魄為理由讓他們來到神城,隻不過是讓他們‘天體8嬰’在神城匯合罷了。


    原來是這麽一回事,其他的人,像龍圖雅、左春秋、金三爺、佟昌茂、薑保聖也釋懷了很多,原來自己跟地下神城和教聖是有淵源的,並不是自己倒黴掉下來的。這叫作回家,而不是失蹤。


    佟昌茂問道:“即然教可以召喚三魂歸位,讓人重生,那為什麽我們當年都死亡了,甚至罕王努爾哈赤也逝去了呢?”


    這的確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即然教聖嘎拉哈作了如此充足的準備,怎麽會失敗了呢?


    當佟昌茂問出這樣的問題時,教聖明顯有點低落,他的臉色有點不好看。


    “是因為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出現打亂了教聖的部署。”答話的是左護法河西岸,而不是教聖嘎拉哈。


    “因為一個人,一個什麽樣的人?什麽人可能破壞教聖的計劃?”這是所有人的疑問,教聖是什麽樣的人,他是仙一樣的存在啊,可以讓人起死回生,怎麽可以有人會破壞他的計劃呢?


    教聖輕咳一聲,說道:“我在長白山跟仙人學藝時,有一個師弟,他的名字叫狐塔。我本是一個修煉了萬年的馴鹿,由於努爾哈赤少年時曾救過我,所以我後來才去幫他。我的那個師弟,是一隻狐狸,我們共同跟著那個仙人在長白山天池學習道術。”


    教聖嘎拉哈說話雖輕,還是一下驚到了大家,“什麽?教聖原來是一隻成了精的馴鹿,而他的師弟竟然是一隻成了精的狐狸。這種是妖嗎?”


    人們把眼睛死死盯著教聖,他隻是一個白衣如雪的青年,看不出任何的不同。


    教聖嘎拉哈笑了笑,說道:“看什麽看,是妖我也不會吃了你們。人也是妖,妖也是人,我們都是有三魂七魄的。隻是我存的時間長了,看到的東西多了,學的道術深了而已。”


    “當年,我學成下山後去幫助努爾哈赤完成他的宏願,我做了他的一個幕後軍師,他在每次大戰前都會找我推算,一般按我的指點,他都打了勝仗,所以他很依賴我。”


    原來嘎拉哈是努爾哈赤的秘密軍師。那他的師弟狐塔去了哪裏?


    “我的師弟比我晚幾年下山,他下山後也想跟隨我一同輔佐罕王努爾哈赤,後因罕王不喜歡我師弟比較陰險的做事方式,就疏遠了他。這個師弟因此懷恨在心,他對我和罕王起了仇視心理。後來他消失了,20年後重新出現,我發現他變了,他的身上有了另一個人的影子,而且他的道術突飛猛進,我已不是他的對手了。”


    “教聖,您的意思是狐塔的身上附了另一個人,那是一個什麽人?”


    “褚英,那是罕王努爾哈赤的大兒子,但被罕王處死了。”


    眾人明顯一驚,罕王怎麽會處死自己的大兒子,我們驚異的看著教聖嘎拉哈。


    教聖停住了,沒有說話,他一擺手,示意由河西岸給大家講一講。


    河西岸清了清嗓子,開始了講述:


    褚英是罕王長子,年幼的褚英便一路隨著父親奔波於刀光劍影之下,隨父親征戰南北,練就了一身武藝,這讓他的性格裏麵陽剛與霸氣占據了過多的比重,而柔情與隨和幾乎無處可覓。


    褚英19歲的時候首次帶兵打仗,他率兵征東海女真安楚拉庫路,收取20多個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賜號“洪巴圖魯”意為“旺盛的英雄”。 褚英29歲時就隨父親一起執掌國政,


    接下來的幾年中,褚英的地位開始迅速上升。


    褚英性格孤傲、專橫,心胸狹隘,努爾哈赤深知長子的毛病,但看在褚英功績累累且驍勇善戰,讓其執掌國政,並希望褚英能夠在攬得如此大權後,改掉心胸狹隘這一缺點。然而事與願違,褚英執掌國政後,強迫四個弟弟(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向自己立誓;“不得違抗兄長的話,更不許將兄長所說的各種話告訴父汗。”還聲稱:“凡與我不友善的弟弟們,以及對我不好的大臣們,待我坐上汗位以後,均將之處死。”


    太子之位素來是政治利益爭奪的焦點,而褚英原本深陷泥潭,不但不以有效手段維護自己的聲望,反而以恐嚇、威脅的方式強迫自己的皇弟及五大臣屈從。努爾哈赤的五大重臣就對此難以容忍。畢竟他們自努爾哈赤起兵伊始便開始輔佐,努爾哈赤都視他們為兄弟骨肉,禮讓有加,他們是真正的開國元勳。然而褚英年紀輕輕卻這般輕狂,換言之,這是一場新權貴與舊權貴之間的較量。


    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發,努爾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便也怒褚英不爭,為了服眾,努爾哈赤開始逐漸削弱了褚英的權勢,如此更加激發了褚英的極大不滿。褚英開始敵視父王,結交黨羽,伺機報複。據史料記載,當努爾哈赤與諸弟出征時,褚英主謀,寫詛咒出征的父汗、弟弟們和大臣們的咒語,對天地焚燒,還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若被擊敗,我將不使被擊敗的父親及弟弟們入城”。 努爾哈赤震怒了,幾度想處死褚英,終因這是自己的兒子,而沒有動手。


    在一次薩爾滸的戰役中,八旗軍行進到薩爾滸附近的山巒後人困馬乏,於是停下來露營,而明軍也在對麵不遠處安營紮寨。努爾哈赤決定派人前去刺探軍情,以便在交戰中知己知彼。作為長子的褚英率先出馬,他一路潛伏,終於到了能夠看清明軍營地陣容的範圍內,仔細一瞧竟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明軍的人馬陣容遠比他們想象中的壯觀,想要突破明軍的重圍基本不可能。


    於是褚英滿頭大汗、氣喘籲籲地跑回來對努爾哈赤匯報:明軍來勢凶猛,旌旗如林,火炮弓弩無數,兵馬多如草梢,正嚴陣以待。此言一出,八旗將領們頓時慌了神,開始不知所措。


    努爾哈赤見此狀頓時大怒,他大聲嗬斥褚英:“你竟敢謊報軍情,長敵軍士氣,動我軍心!”褚英不解,他本是如實稟報,不希望父王不自量力,最終被明軍殲滅,於是據理力爭。見此狀,努爾哈赤暴跳如雷,於是下令:“將褚英拉出去斬了!”就這樣,長子褚英因擾亂軍心被處死。


    大戰過後,努爾哈赤雖戰敗了明軍,但卻因殺死了自己的長子褚英而懊悔不已,於是這山便成了“悔山”,久而久之,“悔山”成了“輝山”。


    殺掉褚英後,努爾哈赤曾派人去找過他的屍首,然而因為洪水泛濫,褚英的屍首並沒有找到,於是努爾哈赤下令挖河繼續尋找。久而久之,這裏便成了“挖河木”,後來被叫做“窪渾沐”。最終,褚英的屍體終於被找到,於是那處地方被稱為“得骨”,成了如今的“得古”。此外,埋葬褚英屍骨的山溝就叫做“埋頭溝”,後來被喚作“滿堂溝”。


    輝山與滿堂溝就位於沈城與撫順之間的位置,後來狐塔在這裏遇到了一個陰靈,那個陰靈就是罕子長子褚英的陰魂。狐塔在褚英的陰魂上發現了王者之氣,他就吸納了褚英的陰魂。從些一鬼一妖就合二為一,專心對抗罕王努爾哈赤的事業與他身邊人的安全。


    由於狐塔是教聖嘎拉哈的師兄,他不能坐視不理,所以,嘎拉哈與狐塔之間就產生了幾百年的爭鬥,一個是邪惡的惡靈,與人民大眾為敵,而一個要以人民大眾為本,誓死拯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追魂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融犁鑄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融犁鑄劍並收藏追魂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