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央敢肯定,李淵的來信中絕對含蓄的提到了讓李世民駐軍等候。
進長安的首功,應該是整個太原首義將士的共同功勞,不應該有李世民的先鋒獨享。開始李世民領命做先鋒,那是因為誰也不知道此時的長安,已經等同於一座空城。
當得知李秀寧、李神通和段綸,將長安周邊基本打爛以後,沒人還想在河對岸等消息了。
這時候,屈突通就是個屁,都不想憋著,都想把他放了,任由他隨風飄。
李秀寧玲瓏剔透的心,洞察了整個情形。若不是自己帶兵接應,二弟應該已經帶兵拿下長安城了。本該就是這樣。
一般而言,做姐姐的總是寵弟弟,雖然也跟哥哥親,總要比弟弟差那麽一些。
更何況,柴紹也是在先鋒軍中,不在中軍。讓二弟率軍進長安,也就成了李秀寧想做的。
“我帶來的兵馬,二弟帶走五千,湊夠兩萬。我會知會散落在周邊的部署,讓他們配合你們打下長安城。”
“三姐,這就不必了。我的軍紀,你的人不一定能受得了。”
說著,李世民還把自己添加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給李秀寧看。
李秀寧很是認真的看了,看完還低頭想了一陣,似乎是在體會這樣的軍紀,會對百姓留下怎樣的影響。
“二弟,要說那些散落在長安周邊的我不敢保證,這一萬精兵,我以為能行。!”
“要是姐姐我能整理出你這新軍紀十一條,我就能帶兵進長安了。不知道父親如何處置長安,招募的那些人又有些粗野,就隻能等著父親的大軍了。”
“現在沒事了,有怎樣的軍紀,進長安絕對不會出任何問題。”
李秀寧這明顯是要替李世民分擔一些李淵的不快了。
集合大軍,分配任務,整裝,全軍開拔。
“二哥,永豐倉······”
永豐倉是作為先鋒軍的首要任務,長安城提都沒提。所以,許央許要提醒李世民,千萬不要忘記永豐倉。
永豐倉的重要性,甚至堪比長安,是將近二十萬大軍的給養所在。
“我認為劉弘基,殷開山二人率本部人馬,足可以拿下永豐倉,並確保不失,堅持到中軍接手!”
許央想了想,好像自己會這樣認為,也隻能這樣認為。甚至柴紹和段誌玄也覺得非常有道理。至於殷開山和劉弘基······這是軍前,豈能討價還價?
截止目前,整個大軍中,還真的沒幾個是徹底偏向李世民的將領,許央除外。
許央想起玄武門時,凡是從太原起兵的老將,居然無一人參與其中,也就能明白此時李世民的處境了。
不管是投奔還是投靠,認準的隻是李淵,而不是李世民。即便有一些目光長遠的,也會瞅準李建成。
像許央這樣死心塌地,一開始就跟李世民交好的,少之又少。
不知道李世民這時候是不是開始有了心思,或者說心境有了變化,反正許央是能感覺到了。
“二郎,最好還是能留書一份,向唐公說明大軍的作戰部署。雖然先鋒軍前行是應有之理,唐公要大軍渡河,意之所指很明顯。”
“房喬以為,留書一份,說明先鋒軍所作所為的意圖,是必須的。”
房玄齡的這話說得很透徹了,比許央還透徹。
許央不由的看了看房玄齡,這稱之為房謀者,果然有驚人的謀算。留一份書信,直接言明先鋒軍的作用,作戰意圖。
隻要在措辭上恭敬一些,口號喊得高調一些,理由說的充分一些,就是李淵有氣,都得捏著鼻子認下李世民首功。
書信是由房玄齡起草的,筆如刀呀!讓許央看了,也覺得這長安城若不是李世民率先鋒軍打下來,都沒有天理了。
“房兄,是不是應該加一句:唐公進長安,本就不應該沾染血腥和殺戮。唐公需要懷著一顆寬懷之心,安撫、接納、招攬那些唐公的故舊,共同扶持明主······”
許央說出來,自己好像捕捉到了一絲李淵的心思,就是李淵這一路封賞,卻從不曾涉及朝堂政要的封賞行為。
李淵不是恪守國公的職權,而是他有意留著那些職位,準備拿這些職位,直接繼承大隋朝廷的政治遺產。
隻要李淵進了長安,幾乎不用折騰,就能讓大隋朝廷穩定的運轉起來······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我所用,這才是李淵的謀劃。從太原起事之初,甚至更久一些,李淵就做好了一切準備。
史書應該是被李世民即位後修改了,否則,就李淵的這份深遠的心思,後世絕不會沒有相關資料。
李二,你害人呀!連自己也害了。
過同州、穿下邽,一直到涇陽,李世民的先鋒軍,真的就是在行軍,不是在打戰。
長安周邊,藍田、昭應、下邽、高陵、三原、涇陽,整個長安東北向的城池,已經全部被李秀寧、李神通、段綸三人打下來了,全部由他們的屬下駐守。
在接到李秀寧的命令後,這幾個縣的各部,全部抽調兵力,開始往西、往南進發。而李世民率領的先鋒軍,更像是來直接開拔去接收長安城的。
破船也有三千釘,就說楊廣再不得人心,也有對楊廣的死忠。更何況是在都城。
並不是想象的那樣,隻要大軍立於城下,那些守城的隋軍就會解甲投降,打開城門讓李世民進城接管。
攻城戰準備要開打了。
兩萬大軍,對於偌大的長安城還是太少了,談不上圍,隻能是集中在一道城門作戰。
李世民召集部將商討如何能最快的攻破長安…~
還是把攻破長安城的功勞想的太低了些。
從李世民率大軍離開黃河西岸的營地,幾乎是一路狂奔,沒有任何阻擋,就到了長安城下。
而到了城下無非是紮營,然後斥候偵查,在安排一部分隊伍分開駐紮,防備城內的隋軍從其他城門出城,抄了自己後路,攻打左右兩翼。
也就兩三天的準備。
沒想到,他們才剛剛商量如何攻城,李淵的大軍洪流就已經抵達了長安城二十裏外。
“中軍到了!”
李世民接過傳令兵送進來的軍令,有無盡的不甘。
或許,隻需要兩三天,就兩萬人,就可以打開長安的防禦。
隻是兩三天的空擋都沒留給先鋒軍。此時,李世民率領的大軍,真成了先鋒了。
先鋒不就是先來看看情況嗎?情況明了了,主力也就到了。
這時候,也就沒有了什麽先鋒不先鋒,而是整個二十萬大軍圍城攻城。就成了誰都可能得破城之功。
李世民就是有再多的不甘,也隻能帶著許央到中軍報道,並匯報軍情。
許央不知道該怎樣勸慰李世民,好像也不太想勸,或者說像李世民這樣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別人的勸。
任何情況,李世民都能想明白。
“二郎,前鋒大軍辛苦。大軍已到,先鋒軍可以先撤下來,由其他各部組織攻城!”
李淵說的就更體恤先鋒軍的奔波一樣。可中軍不也是不辭辛勞的一路疾馳嗎?
主帥在場,輪不著許央這個副將說話,隻能陪著李世民從心底感慨,在心理上支持一下李世民。
“大將軍,前鋒大軍已經抵達長安城下三日,也休養調整了三日。”
“之所以沒有開始攻城,末將就是在等待大軍抵達,也好配合大將軍部屬攻城戰!”
李世民完全是以軍帳的規矩回應了。理由充分,回答得體,有理有據,讓李淵都沒法拒絕。
這時候真要拒絕讓前鋒大軍參與攻城……到底會寒了誰的心?
許央有點現在的長安守軍有點不識時務,不可理喻。
很明顯,長安城已經被他們忠誠的皇帝放棄了,從天下大亂開始,楊廣南下江都,就相當於放棄了長安城。
或者說等著奇跡也說不定。可現在,李淵的二十萬大軍將長安城圍的水泄不通,沒有任何幻想基礎了。
關鍵是,李淵起兵喊出的口號是扶持明主,也就是說,他們作為大隋的將士,依舊還是大隋的將士。
這這種情況下,實在不懂還死命守著這座城,到底為什麽。
“是左翊衛將軍陰世師!”
李世民咬牙切齒的說出這個名字,終於讓許央明白長安城為何這般頑抗了。
得知李淵在太原起兵,便找到李氏祖墳,將李淵先祖骨骸都刨出來曬太陽的陰損家夥,有他在,死命抗也就能理解了。
攻城戰就是絞肉機,特別是遭遇頑抗抵抗,沒有任何轉換餘地的攻城戰,更是血肉磨盤。
這時候,許央不需要往前衝了,他不需要破城的首功。
再說了,這時候更多的是炮灰在行動,是攻城器械在起作用。
許央觀戰,更多的是琢磨那些攻城器械,琢磨著有沒有改進的可能,改如何改進。
實在不想看死人!死的太多,也太容易,更是太殘忍。
“破城了!”
突然間,一陣又一陣山呼海嘯。在圍城五日後,長安終於被攻破了。
“是大哥麾下的焦永吉首先登上了城頭!”
李世民此時的心情不怎麽好,已經在牽馬了,許央隻能配合著也整裝。
他這是要衝城,要進城了。
進長安的首功,應該是整個太原首義將士的共同功勞,不應該有李世民的先鋒獨享。開始李世民領命做先鋒,那是因為誰也不知道此時的長安,已經等同於一座空城。
當得知李秀寧、李神通和段綸,將長安周邊基本打爛以後,沒人還想在河對岸等消息了。
這時候,屈突通就是個屁,都不想憋著,都想把他放了,任由他隨風飄。
李秀寧玲瓏剔透的心,洞察了整個情形。若不是自己帶兵接應,二弟應該已經帶兵拿下長安城了。本該就是這樣。
一般而言,做姐姐的總是寵弟弟,雖然也跟哥哥親,總要比弟弟差那麽一些。
更何況,柴紹也是在先鋒軍中,不在中軍。讓二弟率軍進長安,也就成了李秀寧想做的。
“我帶來的兵馬,二弟帶走五千,湊夠兩萬。我會知會散落在周邊的部署,讓他們配合你們打下長安城。”
“三姐,這就不必了。我的軍紀,你的人不一定能受得了。”
說著,李世民還把自己添加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給李秀寧看。
李秀寧很是認真的看了,看完還低頭想了一陣,似乎是在體會這樣的軍紀,會對百姓留下怎樣的影響。
“二弟,要說那些散落在長安周邊的我不敢保證,這一萬精兵,我以為能行。!”
“要是姐姐我能整理出你這新軍紀十一條,我就能帶兵進長安了。不知道父親如何處置長安,招募的那些人又有些粗野,就隻能等著父親的大軍了。”
“現在沒事了,有怎樣的軍紀,進長安絕對不會出任何問題。”
李秀寧這明顯是要替李世民分擔一些李淵的不快了。
集合大軍,分配任務,整裝,全軍開拔。
“二哥,永豐倉······”
永豐倉是作為先鋒軍的首要任務,長安城提都沒提。所以,許央許要提醒李世民,千萬不要忘記永豐倉。
永豐倉的重要性,甚至堪比長安,是將近二十萬大軍的給養所在。
“我認為劉弘基,殷開山二人率本部人馬,足可以拿下永豐倉,並確保不失,堅持到中軍接手!”
許央想了想,好像自己會這樣認為,也隻能這樣認為。甚至柴紹和段誌玄也覺得非常有道理。至於殷開山和劉弘基······這是軍前,豈能討價還價?
截止目前,整個大軍中,還真的沒幾個是徹底偏向李世民的將領,許央除外。
許央想起玄武門時,凡是從太原起兵的老將,居然無一人參與其中,也就能明白此時李世民的處境了。
不管是投奔還是投靠,認準的隻是李淵,而不是李世民。即便有一些目光長遠的,也會瞅準李建成。
像許央這樣死心塌地,一開始就跟李世民交好的,少之又少。
不知道李世民這時候是不是開始有了心思,或者說心境有了變化,反正許央是能感覺到了。
“二郎,最好還是能留書一份,向唐公說明大軍的作戰部署。雖然先鋒軍前行是應有之理,唐公要大軍渡河,意之所指很明顯。”
“房喬以為,留書一份,說明先鋒軍所作所為的意圖,是必須的。”
房玄齡的這話說得很透徹了,比許央還透徹。
許央不由的看了看房玄齡,這稱之為房謀者,果然有驚人的謀算。留一份書信,直接言明先鋒軍的作用,作戰意圖。
隻要在措辭上恭敬一些,口號喊得高調一些,理由說的充分一些,就是李淵有氣,都得捏著鼻子認下李世民首功。
書信是由房玄齡起草的,筆如刀呀!讓許央看了,也覺得這長安城若不是李世民率先鋒軍打下來,都沒有天理了。
“房兄,是不是應該加一句:唐公進長安,本就不應該沾染血腥和殺戮。唐公需要懷著一顆寬懷之心,安撫、接納、招攬那些唐公的故舊,共同扶持明主······”
許央說出來,自己好像捕捉到了一絲李淵的心思,就是李淵這一路封賞,卻從不曾涉及朝堂政要的封賞行為。
李淵不是恪守國公的職權,而是他有意留著那些職位,準備拿這些職位,直接繼承大隋朝廷的政治遺產。
隻要李淵進了長安,幾乎不用折騰,就能讓大隋朝廷穩定的運轉起來······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我所用,這才是李淵的謀劃。從太原起事之初,甚至更久一些,李淵就做好了一切準備。
史書應該是被李世民即位後修改了,否則,就李淵的這份深遠的心思,後世絕不會沒有相關資料。
李二,你害人呀!連自己也害了。
過同州、穿下邽,一直到涇陽,李世民的先鋒軍,真的就是在行軍,不是在打戰。
長安周邊,藍田、昭應、下邽、高陵、三原、涇陽,整個長安東北向的城池,已經全部被李秀寧、李神通、段綸三人打下來了,全部由他們的屬下駐守。
在接到李秀寧的命令後,這幾個縣的各部,全部抽調兵力,開始往西、往南進發。而李世民率領的先鋒軍,更像是來直接開拔去接收長安城的。
破船也有三千釘,就說楊廣再不得人心,也有對楊廣的死忠。更何況是在都城。
並不是想象的那樣,隻要大軍立於城下,那些守城的隋軍就會解甲投降,打開城門讓李世民進城接管。
攻城戰準備要開打了。
兩萬大軍,對於偌大的長安城還是太少了,談不上圍,隻能是集中在一道城門作戰。
李世民召集部將商討如何能最快的攻破長安…~
還是把攻破長安城的功勞想的太低了些。
從李世民率大軍離開黃河西岸的營地,幾乎是一路狂奔,沒有任何阻擋,就到了長安城下。
而到了城下無非是紮營,然後斥候偵查,在安排一部分隊伍分開駐紮,防備城內的隋軍從其他城門出城,抄了自己後路,攻打左右兩翼。
也就兩三天的準備。
沒想到,他們才剛剛商量如何攻城,李淵的大軍洪流就已經抵達了長安城二十裏外。
“中軍到了!”
李世民接過傳令兵送進來的軍令,有無盡的不甘。
或許,隻需要兩三天,就兩萬人,就可以打開長安的防禦。
隻是兩三天的空擋都沒留給先鋒軍。此時,李世民率領的大軍,真成了先鋒了。
先鋒不就是先來看看情況嗎?情況明了了,主力也就到了。
這時候,也就沒有了什麽先鋒不先鋒,而是整個二十萬大軍圍城攻城。就成了誰都可能得破城之功。
李世民就是有再多的不甘,也隻能帶著許央到中軍報道,並匯報軍情。
許央不知道該怎樣勸慰李世民,好像也不太想勸,或者說像李世民這樣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別人的勸。
任何情況,李世民都能想明白。
“二郎,前鋒大軍辛苦。大軍已到,先鋒軍可以先撤下來,由其他各部組織攻城!”
李淵說的就更體恤先鋒軍的奔波一樣。可中軍不也是不辭辛勞的一路疾馳嗎?
主帥在場,輪不著許央這個副將說話,隻能陪著李世民從心底感慨,在心理上支持一下李世民。
“大將軍,前鋒大軍已經抵達長安城下三日,也休養調整了三日。”
“之所以沒有開始攻城,末將就是在等待大軍抵達,也好配合大將軍部屬攻城戰!”
李世民完全是以軍帳的規矩回應了。理由充分,回答得體,有理有據,讓李淵都沒法拒絕。
這時候真要拒絕讓前鋒大軍參與攻城……到底會寒了誰的心?
許央有點現在的長安守軍有點不識時務,不可理喻。
很明顯,長安城已經被他們忠誠的皇帝放棄了,從天下大亂開始,楊廣南下江都,就相當於放棄了長安城。
或者說等著奇跡也說不定。可現在,李淵的二十萬大軍將長安城圍的水泄不通,沒有任何幻想基礎了。
關鍵是,李淵起兵喊出的口號是扶持明主,也就是說,他們作為大隋的將士,依舊還是大隋的將士。
這這種情況下,實在不懂還死命守著這座城,到底為什麽。
“是左翊衛將軍陰世師!”
李世民咬牙切齒的說出這個名字,終於讓許央明白長安城為何這般頑抗了。
得知李淵在太原起兵,便找到李氏祖墳,將李淵先祖骨骸都刨出來曬太陽的陰損家夥,有他在,死命抗也就能理解了。
攻城戰就是絞肉機,特別是遭遇頑抗抵抗,沒有任何轉換餘地的攻城戰,更是血肉磨盤。
這時候,許央不需要往前衝了,他不需要破城的首功。
再說了,這時候更多的是炮灰在行動,是攻城器械在起作用。
許央觀戰,更多的是琢磨那些攻城器械,琢磨著有沒有改進的可能,改如何改進。
實在不想看死人!死的太多,也太容易,更是太殘忍。
“破城了!”
突然間,一陣又一陣山呼海嘯。在圍城五日後,長安終於被攻破了。
“是大哥麾下的焦永吉首先登上了城頭!”
李世民此時的心情不怎麽好,已經在牽馬了,許央隻能配合著也整裝。
他這是要衝城,要進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