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麥收開始了,一家人起早貪黑忙活了七八日才算把糧食收回來。
去掉上交的賦稅,今年陳家的收成不錯,留下足夠的口糧,賣掉糧食還能落下二兩多的銀子。
農民就是這樣,看天吃飯,辛辛苦苦一年扣除各項賦稅,年歲好的時候留下口糧還能換一些銀子,年歲不好的時候可能連一家人的口糧都不夠,隻能縮衣減食度日。
“秋收算是忙完了,過兩天我和石頭去鎮上看看能不能接點活做。”
陳母聽了陳父的話也同意,女兒的嫁妝還要再多準備些,手裏的錢越多越好。
陳大哥也沒有異議,陳石頭對自己這個唯一的妹妹也是很疼愛的,家裏給妹妹準備嫁妝的事全都聽陳父陳母的安排。
陳母計劃給陳秋月打兩個箱籠,一床被褥,兩身衣裳,這些東西都費時間,現在就要抓緊時間準備了。
衣裳好說,陳秋月的手藝不錯,可以秋月自己做,被褥這些陳母可以自己做,箱籠這些就要陳父操心了,陳父會一些木工,打箱籠不在話下。
次日一早,陳母叫住正在忙碌的陳秋月。
“秋月,你最近手裏的繡活做的怎麽樣了?”
“再有今天一下午就差不多了,怎麽了娘?”陳秋月放下手裏的針線問道。
“那我們明天一起去鎮上,買一些布給你做幾身衣裳,剛好你的繡活也做完了,這次一起交了。”
陳秋月聽了陳母的話,想到離婚期越來越近,心裏忽的緊張起來,同時又有隱隱的期待。
陳秋月對趙懷玉有很大的好奇心,想象過他會是個瘦弱文氣的書生模樣,也想象過他可能和普通農家漢子一樣。
每次想到這些,陳秋月都會偷偷紅了臉。
陳秋月不知道趙懷玉他們其實在鎮上見過,隻不過陳秋月沒有注意到趙懷玉而已。
鄉間的清晨帶著秋後的一絲涼意,陳母和陳秋月一早忙完家裏瑣碎的事情,就帶著準備好的東西準備出門了。
狗蛋知道今天母親和姐姐要一起去鎮上,非要鬧著一起,但是陳母因著今天的事情較多,不願意再多帶他。
最後好說歹說,應承了狗蛋回來給他帶飴糖,母女兩個才得以脫身。
陳母兩人畢竟是女子,腳程相對慢一些,等兩人到鎮上,已經是集市上最熱鬧的時候。
街上各個攤子和店鋪裏都是來往的人。
陳母拉著陳秋月商量到:“我們先去繡鋪把你的繡品交了,順便看看布料,最後再買些雜物。”
陳秋月對陳母的安排沒有異議,兩人直奔繡鋪的方向走去。
路過如意樓的時候,陳秋月下意識的往裏麵瞅了一眼,碰巧和一個清瘦的男人對視,隻覺心突突的跳起來,慌忙間又瞅了一眼就趕緊收回目光低頭走過。
陳秋月邊走邊回想著剛剛那個男人的模樣,穿著一身深青色,不新不舊的布袍,麵容清瘦端正。
對上視線的瞬間,對方的眼中似是有一抹詫異和驚喜在裏麵,看他的樣子像是正在指揮跑堂的小二搬東西。
陳秋月內心有了猜測,這個猜測讓她剛穩下來的心神又亂了起來,陳母沒有注意到女兒的異樣,直到到了繡鋪門口,在陳母的招呼聲中,陳秋月才回過神來。
這邊趙懷玉也是在定親後第一次見到陳秋月,不經意的對視雖然隻有短短幾瞬,但也讓趙懷玉欣喜不已。
兩個年輕人在偶然的相遇後,內心都有幾分說不出的欣喜。
陳秋月接繡活的繡鋪叫張記繡鋪,掌櫃是一名三十來歲的婦人,姓李。
李掌櫃圓盤臉,大眼睛,笑起來的時候有兩個大大的酒窩,招呼客人時熱情不諂媚。
陳母兩人到的時候,李掌櫃剛送一名年輕婦人出門,看婦人手裏拿著不少布料,想來是筆不錯的買賣。
李掌櫃送完客人,回頭就看到陳母兩人,忙笑著招呼道:“陳大姐帶著秋月過來了啊,快進來坐!”
陳母兩人笑著隨李掌櫃走進繡鋪。
“李掌櫃,秋月手裏的繡活做完了,我們今天剛好要買一些針線布料,順便繡品交上來一起了”。
陳母說著的時候,陳秋月已經很有眼力勁的把筐裏做好的繡活拿出來放到櫃台上了。
“陳大姐,不是我說,秋月的手藝是真不錯,做出來的帕子越來越好了。”李掌櫃拿過陳秋月做的繡活邊看邊說道。
畢竟是小地方,繡活好的小娘子和婦人不多,陳秋月不但手藝不錯,在配色也有天賦,做出來的繡活在繡鋪裏都是中等偏上的水準。
李掌櫃檢查完繡品,轉身回到櫃台後麵查出銀錢走到陳母兩人麵前。
“這是這次的工錢,你們查一下,一共是三百七十五文。”陳母在家已經算過,接過銅錢沒有問題直接收到荷包裏。
“李掌櫃你忙吧,我們看看布料。”之後陳母兩人開始選布料。
李掌櫃看兩人架勢,好奇問到:“怎買這麽多布料,家裏是有什麽事嗎?”
“月丫頭親事已經定下了,這次我們就不再接繡活了,秋月最近就在家做做嫁衣,等婚後了再來接活!”
陳母也沒有隱瞞,直接說了出來。
“哎呀,秋月親事定下來了啊,真是個好消息啊,那肯定是婚事要緊,這些日子就抓緊時間準備婚事吧,不過到時候我可得吃上喜糖才是!”
李掌櫃聽完高興的打趣道。
陳秋月在陳母說出自己定親事情的時候,兩邊麵頰已經不由自主的泛起紅暈,現在被李掌櫃打趣,直接變成了大紅臉。
陳母兩人最後花了將近八百文,買了計劃好的布料和針線,就和李掌櫃告辭了。
趙陳兩家的婚事定在八月初五,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這天。
一大早天還沒亮,陳秋月就被大嫂陳翠翠叫醒了。
陳秋月其實前一天晚上也是輾轉反側,一直到子時才真正睡過去。
所以被徐翠翠叫起時整個人都是迷糊的狀態。
徐翠翠是過來人,知道小姑子昨天晚上肯定也是沒睡好。
去掉上交的賦稅,今年陳家的收成不錯,留下足夠的口糧,賣掉糧食還能落下二兩多的銀子。
農民就是這樣,看天吃飯,辛辛苦苦一年扣除各項賦稅,年歲好的時候留下口糧還能換一些銀子,年歲不好的時候可能連一家人的口糧都不夠,隻能縮衣減食度日。
“秋收算是忙完了,過兩天我和石頭去鎮上看看能不能接點活做。”
陳母聽了陳父的話也同意,女兒的嫁妝還要再多準備些,手裏的錢越多越好。
陳大哥也沒有異議,陳石頭對自己這個唯一的妹妹也是很疼愛的,家裏給妹妹準備嫁妝的事全都聽陳父陳母的安排。
陳母計劃給陳秋月打兩個箱籠,一床被褥,兩身衣裳,這些東西都費時間,現在就要抓緊時間準備了。
衣裳好說,陳秋月的手藝不錯,可以秋月自己做,被褥這些陳母可以自己做,箱籠這些就要陳父操心了,陳父會一些木工,打箱籠不在話下。
次日一早,陳母叫住正在忙碌的陳秋月。
“秋月,你最近手裏的繡活做的怎麽樣了?”
“再有今天一下午就差不多了,怎麽了娘?”陳秋月放下手裏的針線問道。
“那我們明天一起去鎮上,買一些布給你做幾身衣裳,剛好你的繡活也做完了,這次一起交了。”
陳秋月聽了陳母的話,想到離婚期越來越近,心裏忽的緊張起來,同時又有隱隱的期待。
陳秋月對趙懷玉有很大的好奇心,想象過他會是個瘦弱文氣的書生模樣,也想象過他可能和普通農家漢子一樣。
每次想到這些,陳秋月都會偷偷紅了臉。
陳秋月不知道趙懷玉他們其實在鎮上見過,隻不過陳秋月沒有注意到趙懷玉而已。
鄉間的清晨帶著秋後的一絲涼意,陳母和陳秋月一早忙完家裏瑣碎的事情,就帶著準備好的東西準備出門了。
狗蛋知道今天母親和姐姐要一起去鎮上,非要鬧著一起,但是陳母因著今天的事情較多,不願意再多帶他。
最後好說歹說,應承了狗蛋回來給他帶飴糖,母女兩個才得以脫身。
陳母兩人畢竟是女子,腳程相對慢一些,等兩人到鎮上,已經是集市上最熱鬧的時候。
街上各個攤子和店鋪裏都是來往的人。
陳母拉著陳秋月商量到:“我們先去繡鋪把你的繡品交了,順便看看布料,最後再買些雜物。”
陳秋月對陳母的安排沒有異議,兩人直奔繡鋪的方向走去。
路過如意樓的時候,陳秋月下意識的往裏麵瞅了一眼,碰巧和一個清瘦的男人對視,隻覺心突突的跳起來,慌忙間又瞅了一眼就趕緊收回目光低頭走過。
陳秋月邊走邊回想著剛剛那個男人的模樣,穿著一身深青色,不新不舊的布袍,麵容清瘦端正。
對上視線的瞬間,對方的眼中似是有一抹詫異和驚喜在裏麵,看他的樣子像是正在指揮跑堂的小二搬東西。
陳秋月內心有了猜測,這個猜測讓她剛穩下來的心神又亂了起來,陳母沒有注意到女兒的異樣,直到到了繡鋪門口,在陳母的招呼聲中,陳秋月才回過神來。
這邊趙懷玉也是在定親後第一次見到陳秋月,不經意的對視雖然隻有短短幾瞬,但也讓趙懷玉欣喜不已。
兩個年輕人在偶然的相遇後,內心都有幾分說不出的欣喜。
陳秋月接繡活的繡鋪叫張記繡鋪,掌櫃是一名三十來歲的婦人,姓李。
李掌櫃圓盤臉,大眼睛,笑起來的時候有兩個大大的酒窩,招呼客人時熱情不諂媚。
陳母兩人到的時候,李掌櫃剛送一名年輕婦人出門,看婦人手裏拿著不少布料,想來是筆不錯的買賣。
李掌櫃送完客人,回頭就看到陳母兩人,忙笑著招呼道:“陳大姐帶著秋月過來了啊,快進來坐!”
陳母兩人笑著隨李掌櫃走進繡鋪。
“李掌櫃,秋月手裏的繡活做完了,我們今天剛好要買一些針線布料,順便繡品交上來一起了”。
陳母說著的時候,陳秋月已經很有眼力勁的把筐裏做好的繡活拿出來放到櫃台上了。
“陳大姐,不是我說,秋月的手藝是真不錯,做出來的帕子越來越好了。”李掌櫃拿過陳秋月做的繡活邊看邊說道。
畢竟是小地方,繡活好的小娘子和婦人不多,陳秋月不但手藝不錯,在配色也有天賦,做出來的繡活在繡鋪裏都是中等偏上的水準。
李掌櫃檢查完繡品,轉身回到櫃台後麵查出銀錢走到陳母兩人麵前。
“這是這次的工錢,你們查一下,一共是三百七十五文。”陳母在家已經算過,接過銅錢沒有問題直接收到荷包裏。
“李掌櫃你忙吧,我們看看布料。”之後陳母兩人開始選布料。
李掌櫃看兩人架勢,好奇問到:“怎買這麽多布料,家裏是有什麽事嗎?”
“月丫頭親事已經定下了,這次我們就不再接繡活了,秋月最近就在家做做嫁衣,等婚後了再來接活!”
陳母也沒有隱瞞,直接說了出來。
“哎呀,秋月親事定下來了啊,真是個好消息啊,那肯定是婚事要緊,這些日子就抓緊時間準備婚事吧,不過到時候我可得吃上喜糖才是!”
李掌櫃聽完高興的打趣道。
陳秋月在陳母說出自己定親事情的時候,兩邊麵頰已經不由自主的泛起紅暈,現在被李掌櫃打趣,直接變成了大紅臉。
陳母兩人最後花了將近八百文,買了計劃好的布料和針線,就和李掌櫃告辭了。
趙陳兩家的婚事定在八月初五,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這天。
一大早天還沒亮,陳秋月就被大嫂陳翠翠叫醒了。
陳秋月其實前一天晚上也是輾轉反側,一直到子時才真正睡過去。
所以被徐翠翠叫起時整個人都是迷糊的狀態。
徐翠翠是過來人,知道小姑子昨天晚上肯定也是沒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