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月是被公雞的打鳴聲吵醒的,清醒過來的一瞬間,就感覺到身後的人緊緊的擁著自己。、
從七八歲開始就一個人睡的陳秋月,剛開始還有點不習慣。
小心拿掉趙懷玉攬在自己腰間的手,陳秋月雙手撐著身體慢慢坐了起來。
整個過程隻覺得渾身上下都酸軟的厲害,身下更是傳來陣陣不適。
腦中回想到前一天晚上的種種場景,不自覺斜了還在睡覺的趙懷玉一眼,之後便小心的下床開始穿衣。
趙懷玉在一陣嘻嘻嗦嗦的聲音中醒來,睜開眼就看到陳秋月正在打理衣衫。
趙懷玉看著身旁空蕩蕩的被褥,輕咳一聲坐起身來溫聲說道:“娘子,起得這麽早,怎麽不叫我?”
陳秋月聽到動靜抬起頭來,兩人對視的一瞬間,同時挪開了雙眼。
陳秋月低著微紅的臉:“我今天嫁進家裏第一天,要起早一點給大家做早飯,夫君你晚點起身就行。”
“娘子剛進家門,對好多東西都不熟悉,等我一起吧。”趙懷玉說著已經下床起身穿衣。
兩人利索收拾完就推開房門出來了。
趙母這會已經起了,正在院子裏洗漱,看到趙懷玉兩人,忙招呼兩人過來洗漱。
“謝謝娘!”陳秋月溫聲向趙母道謝。
昨天蓋著蓋頭,今天趙母仔細打量陳秋月,真是個嬌美的小娘子,不自覺和陳秋月說話都軟和一些。
陳秋月洗漱完就進廚房開始準備一家人的早飯,趙母在一旁簡單跟陳秋月說了一下廚房東西的放置,就去院子裏忙其他的了。
趙懷玉進廚房的次數也不多,幫不上什麽忙,隻能坐在板凳上幫陳秋月燒火。
農家的早飯都比較簡單,蒸上窩窩頭,熬上一鍋菜粥,將昨日剩下的一些菜簡單熱一下就差不多了。
過了一會兒趙家人都陸陸續續起床了,院子裏熱鬧起來。
趙懷玉大哥趙懷清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個男孩叫趙山,小名虎子今年七歲,老二是個女娃娃叫趙苗,小名叫苗苗,今年才四歲。
這會兩個孩子都已經起來,在院子裏洗漱完就往廚房裏鑽。
陳秋月忙著手裏的活,感覺有人在偷看自己,一回頭就看到兩個小孩子趴在門口正好奇的看著自己。
猜到是趙懷玉的侄子侄女,便衝他們笑笑。
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兩個孩子又風一般的扭頭跑了。
這邊虎子拉著妹妹的手跑到趙懷玉大嫂張氏身前,興奮的說道:“二伯母真漂亮,像畫上的仙女一樣!”
苗苗紅著臉在一旁點頭應和。
張氏看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一陣無語,擺擺手讓他們出去等著一會吃飯。
辰時,一家人已經坐在堂屋一張大圓桌前準備吃飯。
趙懷玉帶著陳秋月給陳父陳母敬茶,陳秋月將自己準備好的針線遞給趙母。
後麵給趙家大哥一家也送上準備的小荷包,趙家人收到陳秋月的禮物都很開心。
陳秋月的繡活在農家看來已經是非常好了。
趙父看著陳秋月也十分滿意,開口說道:“秋月嫁到趙家,以後就是一家人了,有什麽事隻管告訴你娘。”
“好的,爹!”陳秋月忙聲應道,趙懷玉也跟著點頭。
之後一大家子便開始吃早飯了,吃過早飯陳秋月和大嫂張氏一起收拾碗筷。
張氏容長臉,麵皮白皙,看上去比較沉默寡言,陳秋月和張氏也不太熟悉,隻就著張氏的兩個孩子聊了幾句。
昨天累了一天,晚上睡的還晚,今天一大早又起來做一大家子的早飯。
回到房間陳秋月隻覺得自己渾身已經沒有力氣,腰酸的直站不住,本想靠著床柱歇一會,誰知一會兒便睡了過去。
趙懷玉進到房間便看到陳秋月別扭的姿勢,知道陳秋月已是累極。
心裏麵又是心疼又是後悔,早知道昨天晚上就不鬧的那麽厲害了。
趙懷玉輕輕走到陳秋月身邊,攬過陳秋月的身子將她放倒在床上,又俯身退掉陳秋月的鞋子,將她整個人塞進被褥裏,整個過程陳秋月都沒有醒來。
趙懷玉安靜的看著熟睡的媳婦,突然也泛起困意。
索性今天沒什麽事,趙懷玉便也褪去鞋子外衫躺到床上,摟著陳秋月兩個人沉沉睡去。
兩人再次醒來已經將近午時。
陳秋月有點不好意思的看著趙懷遠說道:“我們在屋子裏待了一上午,娘他們不會說什麽吧?”
趙懷玉攬過陳秋月,看著她的眼說道:“我們剛剛新婚,娘他們都理解。你剛嫁進來,家裏人的性格都不太了解,晚上沒事的時候我再細細給你說。”
趙懷玉這麽體貼自己,陳秋月很是滿足,點頭應好。
下午陳秋月就跟著陳母忙家裏的雜事。
趙家現在有十二畝田,趙父兄弟三個,趙父排第老大,當時分家的時候分到五畝良田,剩下這七畝田地都是趙父趙母兩個人這些年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趙父是料理田地的一把好手,地裏的收成在整個村子裏都是數一數二的。
趙母是個勤儉持家的潑辣婦人,做事不拘小節,該計較的絕不讓步,能睜隻眼閉隻眼的也不死勁盯,所以趙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趙懷玉小的時候家裏日子還沒這麽好。
當時趙父趙母兩個成年人要養三個孩子,還要送兩個兒子去念書,日子過得緊巴巴,趙家大哥隻在族學讀過兩年書認得幾個字就沒有繼續讀下去了。
本來趙懷玉大哥也對讀書沒什麽興趣,趙大哥隨趙父,喜歡侍弄田地,現在也是整天跟著趙父忙田裏的活。
趙懷玉則是十二歲的時候去念的書,十分珍惜讀書的機會,在族學讀了三年時間。
因為科舉艱難,趙父趙母也沒有對趙懷玉有太大期望,隻希望趙懷玉能多學一點東西傍身,將來能有一技之長。
好在趙懷玉雖然在四書五經上沒有太大天賦,但是在算學上比較出色。
所以後來不再讀書後,就在鎮上謀了一個賬房的活計,也算是學有所用了,沒有浪費那麽多年讀書的時間。
從七八歲開始就一個人睡的陳秋月,剛開始還有點不習慣。
小心拿掉趙懷玉攬在自己腰間的手,陳秋月雙手撐著身體慢慢坐了起來。
整個過程隻覺得渾身上下都酸軟的厲害,身下更是傳來陣陣不適。
腦中回想到前一天晚上的種種場景,不自覺斜了還在睡覺的趙懷玉一眼,之後便小心的下床開始穿衣。
趙懷玉在一陣嘻嘻嗦嗦的聲音中醒來,睜開眼就看到陳秋月正在打理衣衫。
趙懷玉看著身旁空蕩蕩的被褥,輕咳一聲坐起身來溫聲說道:“娘子,起得這麽早,怎麽不叫我?”
陳秋月聽到動靜抬起頭來,兩人對視的一瞬間,同時挪開了雙眼。
陳秋月低著微紅的臉:“我今天嫁進家裏第一天,要起早一點給大家做早飯,夫君你晚點起身就行。”
“娘子剛進家門,對好多東西都不熟悉,等我一起吧。”趙懷玉說著已經下床起身穿衣。
兩人利索收拾完就推開房門出來了。
趙母這會已經起了,正在院子裏洗漱,看到趙懷玉兩人,忙招呼兩人過來洗漱。
“謝謝娘!”陳秋月溫聲向趙母道謝。
昨天蓋著蓋頭,今天趙母仔細打量陳秋月,真是個嬌美的小娘子,不自覺和陳秋月說話都軟和一些。
陳秋月洗漱完就進廚房開始準備一家人的早飯,趙母在一旁簡單跟陳秋月說了一下廚房東西的放置,就去院子裏忙其他的了。
趙懷玉進廚房的次數也不多,幫不上什麽忙,隻能坐在板凳上幫陳秋月燒火。
農家的早飯都比較簡單,蒸上窩窩頭,熬上一鍋菜粥,將昨日剩下的一些菜簡單熱一下就差不多了。
過了一會兒趙家人都陸陸續續起床了,院子裏熱鬧起來。
趙懷玉大哥趙懷清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個男孩叫趙山,小名虎子今年七歲,老二是個女娃娃叫趙苗,小名叫苗苗,今年才四歲。
這會兩個孩子都已經起來,在院子裏洗漱完就往廚房裏鑽。
陳秋月忙著手裏的活,感覺有人在偷看自己,一回頭就看到兩個小孩子趴在門口正好奇的看著自己。
猜到是趙懷玉的侄子侄女,便衝他們笑笑。
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兩個孩子又風一般的扭頭跑了。
這邊虎子拉著妹妹的手跑到趙懷玉大嫂張氏身前,興奮的說道:“二伯母真漂亮,像畫上的仙女一樣!”
苗苗紅著臉在一旁點頭應和。
張氏看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一陣無語,擺擺手讓他們出去等著一會吃飯。
辰時,一家人已經坐在堂屋一張大圓桌前準備吃飯。
趙懷玉帶著陳秋月給陳父陳母敬茶,陳秋月將自己準備好的針線遞給趙母。
後麵給趙家大哥一家也送上準備的小荷包,趙家人收到陳秋月的禮物都很開心。
陳秋月的繡活在農家看來已經是非常好了。
趙父看著陳秋月也十分滿意,開口說道:“秋月嫁到趙家,以後就是一家人了,有什麽事隻管告訴你娘。”
“好的,爹!”陳秋月忙聲應道,趙懷玉也跟著點頭。
之後一大家子便開始吃早飯了,吃過早飯陳秋月和大嫂張氏一起收拾碗筷。
張氏容長臉,麵皮白皙,看上去比較沉默寡言,陳秋月和張氏也不太熟悉,隻就著張氏的兩個孩子聊了幾句。
昨天累了一天,晚上睡的還晚,今天一大早又起來做一大家子的早飯。
回到房間陳秋月隻覺得自己渾身已經沒有力氣,腰酸的直站不住,本想靠著床柱歇一會,誰知一會兒便睡了過去。
趙懷玉進到房間便看到陳秋月別扭的姿勢,知道陳秋月已是累極。
心裏麵又是心疼又是後悔,早知道昨天晚上就不鬧的那麽厲害了。
趙懷玉輕輕走到陳秋月身邊,攬過陳秋月的身子將她放倒在床上,又俯身退掉陳秋月的鞋子,將她整個人塞進被褥裏,整個過程陳秋月都沒有醒來。
趙懷玉安靜的看著熟睡的媳婦,突然也泛起困意。
索性今天沒什麽事,趙懷玉便也褪去鞋子外衫躺到床上,摟著陳秋月兩個人沉沉睡去。
兩人再次醒來已經將近午時。
陳秋月有點不好意思的看著趙懷遠說道:“我們在屋子裏待了一上午,娘他們不會說什麽吧?”
趙懷玉攬過陳秋月,看著她的眼說道:“我們剛剛新婚,娘他們都理解。你剛嫁進來,家裏人的性格都不太了解,晚上沒事的時候我再細細給你說。”
趙懷玉這麽體貼自己,陳秋月很是滿足,點頭應好。
下午陳秋月就跟著陳母忙家裏的雜事。
趙家現在有十二畝田,趙父兄弟三個,趙父排第老大,當時分家的時候分到五畝良田,剩下這七畝田地都是趙父趙母兩個人這些年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趙父是料理田地的一把好手,地裏的收成在整個村子裏都是數一數二的。
趙母是個勤儉持家的潑辣婦人,做事不拘小節,該計較的絕不讓步,能睜隻眼閉隻眼的也不死勁盯,所以趙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趙懷玉小的時候家裏日子還沒這麽好。
當時趙父趙母兩個成年人要養三個孩子,還要送兩個兒子去念書,日子過得緊巴巴,趙家大哥隻在族學讀過兩年書認得幾個字就沒有繼續讀下去了。
本來趙懷玉大哥也對讀書沒什麽興趣,趙大哥隨趙父,喜歡侍弄田地,現在也是整天跟著趙父忙田裏的活。
趙懷玉則是十二歲的時候去念的書,十分珍惜讀書的機會,在族學讀了三年時間。
因為科舉艱難,趙父趙母也沒有對趙懷玉有太大期望,隻希望趙懷玉能多學一點東西傍身,將來能有一技之長。
好在趙懷玉雖然在四書五經上沒有太大天賦,但是在算學上比較出色。
所以後來不再讀書後,就在鎮上謀了一個賬房的活計,也算是學有所用了,沒有浪費那麽多年讀書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