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時三刻,陳秋月悄悄起身,天色還未亮,到廚房燒起火忙碌起來,陳秋月包包子的手藝十分不錯,十根手指靈活捏弄,一個個包子就被整整齊齊放到蒸籠上。
忙完包子陳秋月就開始煮粥,一家三口不用煮太多,煮粥的時候趙懷玉也起來了,幫著陳秋月燒火。
忙忙碌碌一個早上終於做好了早飯,小米粥,肉包子還有一盤青菜豆腐,陳秋月炒的菜多一點到時候給平平中午吃。
看時間差不多趙懷玉正要起身去叫兒子,平平的小腦袋已經探進來。
“娘,包子好香啊。”平平一臉陶醉的嗅著空氣中的香味,明明看著還是迷迷糊糊沒有徹底清醒過來,但人已經被香氣引過來了。
“不僅聞著香,吃著更香,快去洗漱,洗漱完一起吃早飯。”趙懷玉看著睡眼朦朧的兒子催促道,今天他們要早點出發,把兒子送到私塾以後趙懷玉還要趕回酒樓做事。
“這就去。”平平這會已經清醒過來,立馬轉身去院子裏洗漱,早點忙完包子才能早點吃到嘴裏。
“平平,中午給你帶三個肉包子,一盤青菜,夠吃嗎?”吃過早飯,陳秋月開始給平平裝午飯。
“夠了娘,剛我吃兩個都很飽,中午飯量大點三個也足夠了。”陳秋月包的肉包子餡料足,個頭也不小,平平六歲的年紀三個已經足以飽腹。
“行,那娘就給你裝起來了。”陳秋月說著將東西放好裝進食盒裏,這還是陳父在陳秋月出嫁的時候做的,沒想到這個時候能用到。
“好了娘子,食盒給我吧,我們這就出發。”趙懷玉伸手接過食盒,平平一身青色書生袍背著書箱跟在趙懷玉的身後一起往外走去。
“娘,我去學堂,晚上就回來了。”平平走到門口回過頭跟站在院子裏的陳秋月說道。
“行,娘知道了,娘下工比你早,到時候你回來娘就在家做好飯等你了,在學堂好好聽夫子的話,和同窗也要好好相處。”陳秋月不放心的叮囑道。
“我知道了娘,你放心。”平平說完跟陳秋月擺擺手追著趙懷玉的步伐出門了。
此情此景讓陳秋月想起了平平三歲時候第一次去學堂念書的情景,現在的平平不像當初那樣依賴自己,經過這幾年的成長,已經可以獨自去麵對很多東西了。
陳秋月心裏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兒子為傲。
因為時間不多,趙懷玉將兒子帶到私塾,見過譚秀才送上束修之後就匆匆告辭。
“趙衛平,跟我來。”譚秀才帶著平平走過長長的走廊到了一間課室,此時裏麵已經有兩三個六七歲的蒙童,他們看到譚秀才過來立馬起身行弟子禮。
“夫子好。”眾人齊聲道。
“這是你們新來的同窗趙衛平。”譚秀才說著伸手指著第三排左邊的位置對平平說:“那個位置是空的,你坐在那裏吧。”
平平點頭應是,拿著東西走過去慢慢坐下。
這一會兒功夫,陸陸續續有人進來,看到已經到的譚秀才都躬身行禮,等時間差不多全部人已經到齊,這個班帶平平一共八個人,年齡六到十歲不等的樣子,從這裏就能看出來譚秀才的私塾裏收的學子更優秀。
譚秀才布置了今天要背誦的內容就走了,大家在譚秀才走了之後,沒有交頭接耳,一個個自覺的拿出自己的書本開始背誦。
平平剛來一個人還都不認識,跟著周圍人一起拿出書本進行背誦。
一節課的時間就這樣在背誦的過程中過去了,平平還有點不適應,每個夫子的教授方式不一樣,平平隻能去適應。
“你是新來的,叫什麽名字?”中間休息的時候平平前桌和右邊的小孩扭過來頭問道。
今天夫子介紹的時候他們兩個還沒有來,所以不知道情況。
“是的,我叫趙衛平,今天第一天到學堂。”平平客氣有禮的回道,說完一臉友善的看著兩人。
“我叫李大成,他叫錢有為。”平平的前桌熱情介紹道。
“你今年幾歲?”錢有為湊近問道。
“我今年六歲。”
“我也六歲,李大成比我們倆大一歲,今年七歲。”錢有為算是這個班裏年紀小的了。
“你剛來有什麽不懂的可以問我們。”李大成拍拍胸脯一副有事找他的模樣。
幾人說話的功夫外麵的鍾已經被敲響,大家聽到聲音立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著夫子進來。
這一次譚秀才沒有讓大家再繼續背書,而是開始講授上一堂課讓背誦內容的釋義。
譚秀才確實學識過人,雖然平平還小具體形容不出來,但譚秀才講課的時候遊刃有餘,內容也不死板,延伸的很廣,言語有趣易懂,和譚秀才本人嚴肅的模樣形成鮮明對比。
平平這是第一次聽譚秀才講課,隻恨自己手不夠快,一些東西不能聽到就馬上記下來。
聚精會神聽完一節課,平平如饑似渴的吸收著譚秀才教授的內容,和之前在族學念書如魚得水的模樣大相徑庭,現在的平平有了壓力。
可能因為和其他同窗課業拉開的有距離,平平明顯感覺出周圍人的進度比自己要快,自己相對他們來說聽得更費力,理解起來也更慢。
雖然有差距,精神上也很疲憊,但是平平卻很高興,平平不是不能接受自己落後事實的人,自己現階段就是落下一部分課業,但是隻要給自己時間,平平相信自己可以快速趕超上去。
中午的時候李大成和錢有為叫著平平一起去灶上熱飯,三人都是家境一般的,帶的都是家常的便飯,平平的肉包子還算是比較好的了。
李大成和錢有為今天主動和趙衛平交好有這方麵的原因,在平平來之前,他們班裏之前李大成和錢有為經常在一起玩,他們家境相似,其他人有的是鎮上的富戶家的少爺,有的是地主老爺家的公子,反正和他們不是一路人。
兩人也是看平平的穿著用度和他們差不多才來交好的。
一天的課業結束,平平和兩人一起走出學堂回家,他們都是在城西住,還算順路,三人結伴而行。
忙完包子陳秋月就開始煮粥,一家三口不用煮太多,煮粥的時候趙懷玉也起來了,幫著陳秋月燒火。
忙忙碌碌一個早上終於做好了早飯,小米粥,肉包子還有一盤青菜豆腐,陳秋月炒的菜多一點到時候給平平中午吃。
看時間差不多趙懷玉正要起身去叫兒子,平平的小腦袋已經探進來。
“娘,包子好香啊。”平平一臉陶醉的嗅著空氣中的香味,明明看著還是迷迷糊糊沒有徹底清醒過來,但人已經被香氣引過來了。
“不僅聞著香,吃著更香,快去洗漱,洗漱完一起吃早飯。”趙懷玉看著睡眼朦朧的兒子催促道,今天他們要早點出發,把兒子送到私塾以後趙懷玉還要趕回酒樓做事。
“這就去。”平平這會已經清醒過來,立馬轉身去院子裏洗漱,早點忙完包子才能早點吃到嘴裏。
“平平,中午給你帶三個肉包子,一盤青菜,夠吃嗎?”吃過早飯,陳秋月開始給平平裝午飯。
“夠了娘,剛我吃兩個都很飽,中午飯量大點三個也足夠了。”陳秋月包的肉包子餡料足,個頭也不小,平平六歲的年紀三個已經足以飽腹。
“行,那娘就給你裝起來了。”陳秋月說著將東西放好裝進食盒裏,這還是陳父在陳秋月出嫁的時候做的,沒想到這個時候能用到。
“好了娘子,食盒給我吧,我們這就出發。”趙懷玉伸手接過食盒,平平一身青色書生袍背著書箱跟在趙懷玉的身後一起往外走去。
“娘,我去學堂,晚上就回來了。”平平走到門口回過頭跟站在院子裏的陳秋月說道。
“行,娘知道了,娘下工比你早,到時候你回來娘就在家做好飯等你了,在學堂好好聽夫子的話,和同窗也要好好相處。”陳秋月不放心的叮囑道。
“我知道了娘,你放心。”平平說完跟陳秋月擺擺手追著趙懷玉的步伐出門了。
此情此景讓陳秋月想起了平平三歲時候第一次去學堂念書的情景,現在的平平不像當初那樣依賴自己,經過這幾年的成長,已經可以獨自去麵對很多東西了。
陳秋月心裏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兒子為傲。
因為時間不多,趙懷玉將兒子帶到私塾,見過譚秀才送上束修之後就匆匆告辭。
“趙衛平,跟我來。”譚秀才帶著平平走過長長的走廊到了一間課室,此時裏麵已經有兩三個六七歲的蒙童,他們看到譚秀才過來立馬起身行弟子禮。
“夫子好。”眾人齊聲道。
“這是你們新來的同窗趙衛平。”譚秀才說著伸手指著第三排左邊的位置對平平說:“那個位置是空的,你坐在那裏吧。”
平平點頭應是,拿著東西走過去慢慢坐下。
這一會兒功夫,陸陸續續有人進來,看到已經到的譚秀才都躬身行禮,等時間差不多全部人已經到齊,這個班帶平平一共八個人,年齡六到十歲不等的樣子,從這裏就能看出來譚秀才的私塾裏收的學子更優秀。
譚秀才布置了今天要背誦的內容就走了,大家在譚秀才走了之後,沒有交頭接耳,一個個自覺的拿出自己的書本開始背誦。
平平剛來一個人還都不認識,跟著周圍人一起拿出書本進行背誦。
一節課的時間就這樣在背誦的過程中過去了,平平還有點不適應,每個夫子的教授方式不一樣,平平隻能去適應。
“你是新來的,叫什麽名字?”中間休息的時候平平前桌和右邊的小孩扭過來頭問道。
今天夫子介紹的時候他們兩個還沒有來,所以不知道情況。
“是的,我叫趙衛平,今天第一天到學堂。”平平客氣有禮的回道,說完一臉友善的看著兩人。
“我叫李大成,他叫錢有為。”平平的前桌熱情介紹道。
“你今年幾歲?”錢有為湊近問道。
“我今年六歲。”
“我也六歲,李大成比我們倆大一歲,今年七歲。”錢有為算是這個班裏年紀小的了。
“你剛來有什麽不懂的可以問我們。”李大成拍拍胸脯一副有事找他的模樣。
幾人說話的功夫外麵的鍾已經被敲響,大家聽到聲音立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著夫子進來。
這一次譚秀才沒有讓大家再繼續背書,而是開始講授上一堂課讓背誦內容的釋義。
譚秀才確實學識過人,雖然平平還小具體形容不出來,但譚秀才講課的時候遊刃有餘,內容也不死板,延伸的很廣,言語有趣易懂,和譚秀才本人嚴肅的模樣形成鮮明對比。
平平這是第一次聽譚秀才講課,隻恨自己手不夠快,一些東西不能聽到就馬上記下來。
聚精會神聽完一節課,平平如饑似渴的吸收著譚秀才教授的內容,和之前在族學念書如魚得水的模樣大相徑庭,現在的平平有了壓力。
可能因為和其他同窗課業拉開的有距離,平平明顯感覺出周圍人的進度比自己要快,自己相對他們來說聽得更費力,理解起來也更慢。
雖然有差距,精神上也很疲憊,但是平平卻很高興,平平不是不能接受自己落後事實的人,自己現階段就是落下一部分課業,但是隻要給自己時間,平平相信自己可以快速趕超上去。
中午的時候李大成和錢有為叫著平平一起去灶上熱飯,三人都是家境一般的,帶的都是家常的便飯,平平的肉包子還算是比較好的了。
李大成和錢有為今天主動和趙衛平交好有這方麵的原因,在平平來之前,他們班裏之前李大成和錢有為經常在一起玩,他們家境相似,其他人有的是鎮上的富戶家的少爺,有的是地主老爺家的公子,反正和他們不是一路人。
兩人也是看平平的穿著用度和他們差不多才來交好的。
一天的課業結束,平平和兩人一起走出學堂回家,他們都是在城西住,還算順路,三人結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