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趙懷玉和陳秋月一起早早起床,趙母已經準備好了飯菜,兩人吃完飯相攜出門去了。
因為昨天趙懷玉的話,陳秋月今天一天都有些心不在焉,看著手裏精致的繡品,陳秋月在這一行浸淫多年,自然知道其中利潤有多大,像這樣一條錦帕,賣出去一條拋去人工和材料的花費,能掙十多文,更別說其他更複雜的繡品,不說暴利但是也很可觀了。
要是他們家自己做買賣,陳秋月一個人應該也能供應的上需求,中等偏上品質的由陳秋月自己來,普通的他們也可以找一般的繡娘來接活,當然前提是生意不錯的情況下。
既然有了想法,陳秋月就準備多關心一下鋪子裏那些繡品的售賣情況,什麽樣的繡品吸引什麽樣的人群,哪些東西常年賣得好,哪些是湊數吸引人來的等等。
陳秋月之前一心都撲在手藝上,對這些沒怎麽關注,現在不一樣了,要是自己做生意,要注意的事情多了去了,首先就是他們要賣什麽樣的繡品,什麽檔次,怎麽定價。
陳秋月現在這家繡鋪規模不小,針對的客人群體很寬,最便宜的有幾文錢的素帕,貴的有幾十上百兩的屏風等大件,每天鋪子裏客人絡繹不絕。
陳秋月就這麽默默關注了一天,閑著沒事到鋪子前瞅瞅,他們這邊還是以中高檔的客人為主,賣的最好的就是各種帕子團扇還有精致的錦衣。
他們家附近還是普通人家多些,以陳秋月分析,中低檔的繡品更能吸引客人,定價最好在幾文錢到一兩銀子之間。
這件事不急,他們的鋪子也不是說開就能開,這段時間陳秋月準備多觀察收集各種消息,到時候可以給趙懷玉一些建議。
趙懷玉這一天心情則是很愉悅,之前那個想法在他心裏盤旋了很久了,昨天終於說了出來,而且還得到了陳秋月的支持,心裏麵十分滿足,做事的時候也是笑容滿麵,被人打趣是不是有什麽喜事發生。
趙懷玉一笑而過,這事情當然不能拿出來說,在沒有準備好之前,他還是要在鋪子裏好好做事的。
從這天開始,每天下值,趙懷玉都會從不同的路往家走,府城真的很大,除了主街裏麵還有很多小街道,各種鋪子不知凡幾,遇到位置不錯的趙懷玉也會上前打聽。
就這樣陸陸續續看了半個多月,雖然沒有確定鋪子的位置,但是周邊差不多地段的租金趙懷玉倒是打聽出來了,他們隻要一間鋪子,這樣一年下來的租金要二十到二十五兩不等,這都是地段不錯的,要是偏一點的會更便宜,但是趙懷玉覺得不合適。
本來他們這種雜貨鋪就是需要在顯眼的地方更能招攬顧客,酒香不怕巷子深不適合他們,所以位置地段還是很重要的。
心裏對租金有了底,趙懷玉又開始考慮貨物的問題,雜貨鋪東西可是多了,針頭線腦的小玩意都要有,要不然人家來買你沒有,那下次就不會再來了。
趙懷玉先是給老東家張老爺去了一封信,請他幫忙引薦一下,看能不能去府城張記雜貨鋪拿貨,雖然他們這貨量小,但是慢慢真要是做起來了,對張記也是個穩定的客源不是。
在等張老爺回信的時候,趙懷玉又對家裏周邊的雜貨鋪進行了觀察,他們家附近隻有兩家雜貨鋪,店麵都不大,東西種類倒是不少,偏向實用性的多些,都是住戶日常經常需要買的消耗品。
看完之後趙懷玉覺得他們家真要做起來急需要有突出的點,某一樣東西要比他們好還要便宜,考慮再三,趙懷玉覺得還是以陳秋月的繡活為亮點更合適。
而且繡品其中的利潤大,要是這宣揚好了,生意不怕少,就算其他小件的不掙什麽錢,就當是搭頭也能掙不少錢,至少趙懷玉看的這兩家鋪子繡品看著都很一般。
趙懷玉也不是沒有想過開一家繡鋪,但是他們現在的本錢不夠,像繡鋪你肯定要有不少的布匹,布匹可是大頭,一匹布最次的粗布都要幾百文,好一點的一匹布要五六兩銀子,錦緞的布匹十幾兩打底。
這對他們來說成本太高,試錯風險太大,趙懷玉想了想就放棄了,但是雜貨鋪就不一樣了,東西雖然又多又雜,但是大部分都是消耗品,不會太貴,就算擺滿一個鋪子,這成本也是可控的。
當然雜貨鋪的利潤肯定沒有繡鋪高,但是趙懷玉他們剛剛起步,有得必有失,現在還是以穩為主。
過了半個月,趙懷玉終於收到了張老爺的回信,信中對於趙懷玉準備自己做買賣的事情很是讚許,順便誇了趙懷玉的本事,對於貨源的事情,張老爺自己就有門路,他在縣裏就有一家雜貨鋪,當然本家府城的張記鋪子也可以拿貨。
其中回信有些慢的原因也是張老爺給本家的大哥去信問了這件事,得到了肯定的回複這才給趙懷玉回信。
趙懷玉看完信有些興奮,他不知道老東家在縣裏也有雜貨鋪,要是早點知道也不會讓對方引薦府城本家這邊的,不過鎮上就是來往不太方便,但是價格肯定也不一樣。
既然這樣,趙懷玉準備等休息的時候先去張記問問情況,然後再回家裏一趟找張老爺麵談,哪個合適到時候就怎麽辦。
對於張老爺這麽積極的態度,趙懷玉雖然知道對方是有所圖,但是做生意本來就是互利共贏的事情,張老爺也是個大大方方的性子,有什麽也都直說了,這個情分趙懷玉記下了,總有還的一天。
陳秋月聽趙懷玉講了最近他做的事情,心裏很是欽佩,她就說趙懷玉不打無準備的仗,現在鋪子的租金知道了,經營思路也已經確定好,就等貨源了。
“那你什麽時候去看看貨源。”陳秋月也有些激動了。
“快了,張老爺給我的有信件,等過兩天我休息了就先去張記雜貨鋪走一趟,不知道還是不是那個管事的在。”想起張記東家的小舅子,趙懷玉笑了一下,他不怕和聰明人打交道。
因為昨天趙懷玉的話,陳秋月今天一天都有些心不在焉,看著手裏精致的繡品,陳秋月在這一行浸淫多年,自然知道其中利潤有多大,像這樣一條錦帕,賣出去一條拋去人工和材料的花費,能掙十多文,更別說其他更複雜的繡品,不說暴利但是也很可觀了。
要是他們家自己做買賣,陳秋月一個人應該也能供應的上需求,中等偏上品質的由陳秋月自己來,普通的他們也可以找一般的繡娘來接活,當然前提是生意不錯的情況下。
既然有了想法,陳秋月就準備多關心一下鋪子裏那些繡品的售賣情況,什麽樣的繡品吸引什麽樣的人群,哪些東西常年賣得好,哪些是湊數吸引人來的等等。
陳秋月之前一心都撲在手藝上,對這些沒怎麽關注,現在不一樣了,要是自己做生意,要注意的事情多了去了,首先就是他們要賣什麽樣的繡品,什麽檔次,怎麽定價。
陳秋月現在這家繡鋪規模不小,針對的客人群體很寬,最便宜的有幾文錢的素帕,貴的有幾十上百兩的屏風等大件,每天鋪子裏客人絡繹不絕。
陳秋月就這麽默默關注了一天,閑著沒事到鋪子前瞅瞅,他們這邊還是以中高檔的客人為主,賣的最好的就是各種帕子團扇還有精致的錦衣。
他們家附近還是普通人家多些,以陳秋月分析,中低檔的繡品更能吸引客人,定價最好在幾文錢到一兩銀子之間。
這件事不急,他們的鋪子也不是說開就能開,這段時間陳秋月準備多觀察收集各種消息,到時候可以給趙懷玉一些建議。
趙懷玉這一天心情則是很愉悅,之前那個想法在他心裏盤旋了很久了,昨天終於說了出來,而且還得到了陳秋月的支持,心裏麵十分滿足,做事的時候也是笑容滿麵,被人打趣是不是有什麽喜事發生。
趙懷玉一笑而過,這事情當然不能拿出來說,在沒有準備好之前,他還是要在鋪子裏好好做事的。
從這天開始,每天下值,趙懷玉都會從不同的路往家走,府城真的很大,除了主街裏麵還有很多小街道,各種鋪子不知凡幾,遇到位置不錯的趙懷玉也會上前打聽。
就這樣陸陸續續看了半個多月,雖然沒有確定鋪子的位置,但是周邊差不多地段的租金趙懷玉倒是打聽出來了,他們隻要一間鋪子,這樣一年下來的租金要二十到二十五兩不等,這都是地段不錯的,要是偏一點的會更便宜,但是趙懷玉覺得不合適。
本來他們這種雜貨鋪就是需要在顯眼的地方更能招攬顧客,酒香不怕巷子深不適合他們,所以位置地段還是很重要的。
心裏對租金有了底,趙懷玉又開始考慮貨物的問題,雜貨鋪東西可是多了,針頭線腦的小玩意都要有,要不然人家來買你沒有,那下次就不會再來了。
趙懷玉先是給老東家張老爺去了一封信,請他幫忙引薦一下,看能不能去府城張記雜貨鋪拿貨,雖然他們這貨量小,但是慢慢真要是做起來了,對張記也是個穩定的客源不是。
在等張老爺回信的時候,趙懷玉又對家裏周邊的雜貨鋪進行了觀察,他們家附近隻有兩家雜貨鋪,店麵都不大,東西種類倒是不少,偏向實用性的多些,都是住戶日常經常需要買的消耗品。
看完之後趙懷玉覺得他們家真要做起來急需要有突出的點,某一樣東西要比他們好還要便宜,考慮再三,趙懷玉覺得還是以陳秋月的繡活為亮點更合適。
而且繡品其中的利潤大,要是這宣揚好了,生意不怕少,就算其他小件的不掙什麽錢,就當是搭頭也能掙不少錢,至少趙懷玉看的這兩家鋪子繡品看著都很一般。
趙懷玉也不是沒有想過開一家繡鋪,但是他們現在的本錢不夠,像繡鋪你肯定要有不少的布匹,布匹可是大頭,一匹布最次的粗布都要幾百文,好一點的一匹布要五六兩銀子,錦緞的布匹十幾兩打底。
這對他們來說成本太高,試錯風險太大,趙懷玉想了想就放棄了,但是雜貨鋪就不一樣了,東西雖然又多又雜,但是大部分都是消耗品,不會太貴,就算擺滿一個鋪子,這成本也是可控的。
當然雜貨鋪的利潤肯定沒有繡鋪高,但是趙懷玉他們剛剛起步,有得必有失,現在還是以穩為主。
過了半個月,趙懷玉終於收到了張老爺的回信,信中對於趙懷玉準備自己做買賣的事情很是讚許,順便誇了趙懷玉的本事,對於貨源的事情,張老爺自己就有門路,他在縣裏就有一家雜貨鋪,當然本家府城的張記鋪子也可以拿貨。
其中回信有些慢的原因也是張老爺給本家的大哥去信問了這件事,得到了肯定的回複這才給趙懷玉回信。
趙懷玉看完信有些興奮,他不知道老東家在縣裏也有雜貨鋪,要是早點知道也不會讓對方引薦府城本家這邊的,不過鎮上就是來往不太方便,但是價格肯定也不一樣。
既然這樣,趙懷玉準備等休息的時候先去張記問問情況,然後再回家裏一趟找張老爺麵談,哪個合適到時候就怎麽辦。
對於張老爺這麽積極的態度,趙懷玉雖然知道對方是有所圖,但是做生意本來就是互利共贏的事情,張老爺也是個大大方方的性子,有什麽也都直說了,這個情分趙懷玉記下了,總有還的一天。
陳秋月聽趙懷玉講了最近他做的事情,心裏很是欽佩,她就說趙懷玉不打無準備的仗,現在鋪子的租金知道了,經營思路也已經確定好,就等貨源了。
“那你什麽時候去看看貨源。”陳秋月也有些激動了。
“快了,張老爺給我的有信件,等過兩天我休息了就先去張記雜貨鋪走一趟,不知道還是不是那個管事的在。”想起張記東家的小舅子,趙懷玉笑了一下,他不怕和聰明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