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也是年輕人,當然想一舉拿下鄉試會試,但是這次鄉試的名次已經讓平平知道自己現在的水平。
會試聚集天下才俊,平平現在的能力還不足以一掙,盡管頭腦發熱的時候,平平也想不管結果去試試,但是想到家裏種種,平平沒有那麽大的底氣,他們家的境況他清楚,雖說有些積蓄,但是要參加會試來回可真的不是一筆小錢。
去京城光是趕路都要一個多月,來回的花銷百兩不知能否夠用,明知希望不大,平平不想爹娘辛辛苦苦掙得錢打了水漂,隻為了積累一次經驗。
“不去就不去吧 ,現在你中了舉人,先把人生大事定下來,成了親就是頂門立戶的爺們了,我和你娘等著抱孫子孫女。”趙懷玉隻遺憾了一瞬就放下了。
平平的性子他知道,做什麽事都是有自己的計劃的,越往上他對科舉知道的就越少,聽兒子的話準沒錯。
這一路上被趙懷玉念叨許久的平平,聽到他爹提這個就懶得接話,雖然已經決定要成家立業,但是被他爹整天說著也是有些無奈。
“那之後回去,你是要繼續在府學裏念書嗎,還是有什麽打算。”
“書肯定是要繼續念,但是就是不用每日都到府學,隻需要一些特定夫子的課程去聽一聽探討探討就好。”府城的夫子有大部分都是舉子,隻有兩個進士,隻不過教授的課程不多,每個月隻有幾次,這些平平是一定要去的。
其他時間沒有必要再天天呆在府學,在家裏溫書也是一樣的,舉人往上最重要的就是策論,不能隻是花團錦簇的筆上功夫,要有能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平平自己心裏有些打算,但是還沒有想好,到時候再與家人商量也不遲。
“你有安排便好。”趙懷玉對平平在念書上的安排很是放心,畢竟這上麵他是真的不懂。
回來的路上順順利利,沒有發生什麽事,一到家平平就受到了一家人的關切問候,連安安都像模像樣的問了問這一段時間他們的吃穿住行。
晚上趙家的飯桌上飯菜十分豐盛,大家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這一路上也發生了不少新鮮事,趙懷玉是個會講故事的,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我已經把平平考中舉人的消息傳回家了,這幾天看看什麽時候咱們回去一趟,祭拜一下祖宗,老祖宗們地下有靈,保佑我們平平之後也順順利利。”趙父現在就想趕緊回鄉,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地下的列祖列宗。
趙懷玉沒有接話,轉頭看向平平。
“給我兩天時間去見一下老師和同窗,咱們就出發如何?”
“好好好,等平平處理好咱們再走。”趙父樂嗬嗬的答應下來,現在他孫子的話就是最大的,怎麽安排趙父都樂意。
平平這些年在府城也沒有什麽特別要好的友人,唯一算上關係比較近的就是嚴愷之,但是嚴愷之應該還在州城沒有回來,所以平平直接就去了府學。
府學有一位教授,主管府學的所有事務,還有兩名教諭,以及三名助教,平日裏平平接觸最多的也就是助教的夫子。
府學是官府開辦的學堂,鄉試的成績自然也會在第一時間傳過來,所以他們已經知道這次鄉試的結果,府學一共有三名學子考中,一個是嚴愷之,一個比平平名詞高一點,最後就是平平。
平平這次回來府學受到了教授的親自麵見,對於十八歲就考中舉人的趙衛平,韓教授是很看重的,除了嚴愷之這個突出的人物,府學裏像趙衛平這麽年輕就中舉的並不常見,而且對方還是農家出身,這就更少見了。
像跟嚴愷之和趙衛平一起中舉的唐舉人就已經年過三十,這才是正常的情況,所以教授才想要親自見一見趙衛平好好聊聊。
因為府學有近百學生,平日裏的日常事務也要花費韓教授不少時間,加上趙衛平最開始進來的幾年並不顯眼,也就是最近兩年聽先生們誇得多了點,所以韓教授對趙衛平還是很好奇的。
“韓教授。”被人引到一間屋舍,平平抬頭就看到在正在品茶的韓教授,雖然韓教授對平平印象不深,但是平平對對方倒是很熟悉,每年的各種考試都是由韓教授主考,大部分時候平平都是下方站著的學子中的一員。
“進來坐。”韓教授抬眸看著麵前穩重有禮的年輕人,身高體長, 麵容清俊儒雅,整個人端的是一副清風朗月的書生模樣,就連韓教授這樣年紀的人看了趙衛平的樣貌,心裏也忍不住讚一句。
“弟子拜見教授。”平平恭敬有禮的躬身行禮。
韓教授點頭示意平平坐下。
“我看了下,你入學五年的時間,今年方十八歲,今科能中舉,想必平日裏一定少不了勤奮念苦讀。”韓教授也是拿到名單之後才去了解了趙衛平的詳細情況,越是了解,越是覺得此子心性難得。
“多謝教授誇獎,學生當初承蒙知府大人的恩典進入府學念書,十分珍惜這個機會,隻有刻苦念書方才不算辜負這份心意。”平平麵容沉靜的說道。
“不錯,但是每年入府學的學子不少,你能突出重圍,必然有過人之處。”
之後韓教授又對平平的學業關心了一番,韓教授是進士出身,自然學問不差,平平很樂意跟對方探討。
“你現在也是舉人了,取字了嗎?”聊到暢快之處,韓教授也起了惜才之心,趙衛平此子言語穩重不失分寸,學識紮實言之有物,不是那等隻知道紙上談兵的文人,當然有些地方還是比較稚嫩的,但是這些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
“還沒有,如果教授願意,學生請教授賜字。”平平之前沒怎麽跟韓教授接觸過,但是這些年從府學的風氣和製度來看,韓教授也是個有本事實幹的人,加上今天這一番麵對麵的探討,平平的欽佩之情溢於言表,不愧是能有做府學教授的人,風度學識十分讓人向往。
會試聚集天下才俊,平平現在的能力還不足以一掙,盡管頭腦發熱的時候,平平也想不管結果去試試,但是想到家裏種種,平平沒有那麽大的底氣,他們家的境況他清楚,雖說有些積蓄,但是要參加會試來回可真的不是一筆小錢。
去京城光是趕路都要一個多月,來回的花銷百兩不知能否夠用,明知希望不大,平平不想爹娘辛辛苦苦掙得錢打了水漂,隻為了積累一次經驗。
“不去就不去吧 ,現在你中了舉人,先把人生大事定下來,成了親就是頂門立戶的爺們了,我和你娘等著抱孫子孫女。”趙懷玉隻遺憾了一瞬就放下了。
平平的性子他知道,做什麽事都是有自己的計劃的,越往上他對科舉知道的就越少,聽兒子的話準沒錯。
這一路上被趙懷玉念叨許久的平平,聽到他爹提這個就懶得接話,雖然已經決定要成家立業,但是被他爹整天說著也是有些無奈。
“那之後回去,你是要繼續在府學裏念書嗎,還是有什麽打算。”
“書肯定是要繼續念,但是就是不用每日都到府學,隻需要一些特定夫子的課程去聽一聽探討探討就好。”府城的夫子有大部分都是舉子,隻有兩個進士,隻不過教授的課程不多,每個月隻有幾次,這些平平是一定要去的。
其他時間沒有必要再天天呆在府學,在家裏溫書也是一樣的,舉人往上最重要的就是策論,不能隻是花團錦簇的筆上功夫,要有能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平平自己心裏有些打算,但是還沒有想好,到時候再與家人商量也不遲。
“你有安排便好。”趙懷玉對平平在念書上的安排很是放心,畢竟這上麵他是真的不懂。
回來的路上順順利利,沒有發生什麽事,一到家平平就受到了一家人的關切問候,連安安都像模像樣的問了問這一段時間他們的吃穿住行。
晚上趙家的飯桌上飯菜十分豐盛,大家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這一路上也發生了不少新鮮事,趙懷玉是個會講故事的,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我已經把平平考中舉人的消息傳回家了,這幾天看看什麽時候咱們回去一趟,祭拜一下祖宗,老祖宗們地下有靈,保佑我們平平之後也順順利利。”趙父現在就想趕緊回鄉,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地下的列祖列宗。
趙懷玉沒有接話,轉頭看向平平。
“給我兩天時間去見一下老師和同窗,咱們就出發如何?”
“好好好,等平平處理好咱們再走。”趙父樂嗬嗬的答應下來,現在他孫子的話就是最大的,怎麽安排趙父都樂意。
平平這些年在府城也沒有什麽特別要好的友人,唯一算上關係比較近的就是嚴愷之,但是嚴愷之應該還在州城沒有回來,所以平平直接就去了府學。
府學有一位教授,主管府學的所有事務,還有兩名教諭,以及三名助教,平日裏平平接觸最多的也就是助教的夫子。
府學是官府開辦的學堂,鄉試的成績自然也會在第一時間傳過來,所以他們已經知道這次鄉試的結果,府學一共有三名學子考中,一個是嚴愷之,一個比平平名詞高一點,最後就是平平。
平平這次回來府學受到了教授的親自麵見,對於十八歲就考中舉人的趙衛平,韓教授是很看重的,除了嚴愷之這個突出的人物,府學裏像趙衛平這麽年輕就中舉的並不常見,而且對方還是農家出身,這就更少見了。
像跟嚴愷之和趙衛平一起中舉的唐舉人就已經年過三十,這才是正常的情況,所以教授才想要親自見一見趙衛平好好聊聊。
因為府學有近百學生,平日裏的日常事務也要花費韓教授不少時間,加上趙衛平最開始進來的幾年並不顯眼,也就是最近兩年聽先生們誇得多了點,所以韓教授對趙衛平還是很好奇的。
“韓教授。”被人引到一間屋舍,平平抬頭就看到在正在品茶的韓教授,雖然韓教授對平平印象不深,但是平平對對方倒是很熟悉,每年的各種考試都是由韓教授主考,大部分時候平平都是下方站著的學子中的一員。
“進來坐。”韓教授抬眸看著麵前穩重有禮的年輕人,身高體長, 麵容清俊儒雅,整個人端的是一副清風朗月的書生模樣,就連韓教授這樣年紀的人看了趙衛平的樣貌,心裏也忍不住讚一句。
“弟子拜見教授。”平平恭敬有禮的躬身行禮。
韓教授點頭示意平平坐下。
“我看了下,你入學五年的時間,今年方十八歲,今科能中舉,想必平日裏一定少不了勤奮念苦讀。”韓教授也是拿到名單之後才去了解了趙衛平的詳細情況,越是了解,越是覺得此子心性難得。
“多謝教授誇獎,學生當初承蒙知府大人的恩典進入府學念書,十分珍惜這個機會,隻有刻苦念書方才不算辜負這份心意。”平平麵容沉靜的說道。
“不錯,但是每年入府學的學子不少,你能突出重圍,必然有過人之處。”
之後韓教授又對平平的學業關心了一番,韓教授是進士出身,自然學問不差,平平很樂意跟對方探討。
“你現在也是舉人了,取字了嗎?”聊到暢快之處,韓教授也起了惜才之心,趙衛平此子言語穩重不失分寸,學識紮實言之有物,不是那等隻知道紙上談兵的文人,當然有些地方還是比較稚嫩的,但是這些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
“還沒有,如果教授願意,學生請教授賜字。”平平之前沒怎麽跟韓教授接觸過,但是這些年從府學的風氣和製度來看,韓教授也是個有本事實幹的人,加上今天這一番麵對麵的探討,平平的欽佩之情溢於言表,不愧是能有做府學教授的人,風度學識十分讓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