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結果被公布出來,趙衛平不出意外的被點中庶吉士,心裏重重鬆了一口氣,結果在意料之中。
既然已經確定要進翰林院,那在接下來的三年裏,趙衛平就要穩住心神在翰林院好好學習新的知識,靜等三年期到散館考核。
韓悠然知道這個好消息立馬就要寫信回家告訴家裏人,不管是趙懷玉和陳秋月還是韓父韓母都可以放心了,未來三年他們都會在京城裏待著。
韓重山隻比趙衛平晚知道一會兒,看到同僚遞過來的名單,韓重山滿意的點點頭,翰林出身,以後在官場有天然的光環,對以後的升遷也很重要。
結果出來之後,趙衛平就要開始正式上值了,他們這些新科進士會由往屆留任翰林院的學士進行教導。
帶趙衛平的是林編修,林編修四十來歲,性子古板無趣,整日沉迷編撰各種曆史典籍。
分給林編修的帶趙衛平一共有五人,對於這五個新進的後輩,林編修隻略微打量了一番,沒有詳細問詢各自的情況,直接撂過來幾本書讓他們各自看是編撰,就不管他們自去忙了。
“林編修還真是不拘小節。”同行的一個人沒忍住小聲嘀咕道。
“行了,少說兩句,初來乍到,我們隻要聽吩咐做事就行。”一邊有沉得住氣的勸道。
趙衛平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麽問題,本來庶吉士要做的事情裏麵就有編撰典籍這些,他們從最基礎的開始熟悉挺好的,至於剛剛林編修的行事風格,趙衛平也沒覺得有問題。
林編修一看就是有些書癡的模樣,這樣的人趙衛平之前見到過,這種人做事純粹,反而沒有那麽多心思。
有的人會覺得林編修是給他們下馬威,但是趙衛平倒是覺得對方可能一直就是如此,不過今日隻見了一麵,也不能妄下定論,以後相處的時間還很長,趙衛平有耐心去觀察了解。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按照上級的吩咐開始做事,不管其他幾人,趙衛平拿著自己麵前的書籍轉身找到一處空出來的位置坐下看書。
其他幾人見趙衛平的行動也不再聚在一起討論,跟著趙衛平一樣各自做事,大家能考上進士就都不是蠢人。
如此的表現也是因為他們是新科進士這段時間一直是被追捧奉承的對象,如今進了翰林院反而被上級忽視,心裏有些落差抱怨幾句罷了。
但是說句不好聽的,翰林院裏麵都是每年會試的佼佼者,不說一甲的三人,二甲裏麵也是取得優秀的人,所以翰林院裏的就沒有平庸之輩。
趙衛平對自己的位置看的十分清楚,他就是其中普通的一員,沒有深厚的家世,他能憑借的就是自己的能力,趙衛平自認聰明倒不是最聰明的,但是他做事就是有耐心有恒心,做事穩得住就是他的優點。
這一點在官場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事緩則圓,事急就容易出問題,趙衛平這些年心態已經鍛煉的很穩。
進到翰林院可能麵臨的各種問題他都設想過,如今的這點事情根本就不被他放在心上,如今他隻需要聽林編修的指示把手裏這一本書熟悉下來做好編撰就好。
看書一直是趙衛平喜歡且擅長的事情,從前家貧沒有書讀的窘境好像已經是很久遠以前的事情,但是趙衛平心底裏當時的記憶卻從來沒有忘記過。
之後一路科舉,他有了更多的機會能讀到各種藏書,但是都不如這座大慶最宏偉的宮殿裏的藏書多,對別人來說可能已經考過科舉,不想再看這些枯燥的書。
但是對趙衛平卻是一件美事,就像是老鼠進了米缸,趙衛平很喜歡這種感覺,現在回想一下,林編修也挺好的,跟著他至少不會有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隻要認認真真看書編撰就能安安穩穩度過這三年。
趙衛平自己還能擴展自己的知識麵,也不是說趙衛平安於現狀,而是現在這種情況,林編修一看就是隻看結果的人,將來他們散館的考核,教導他們的林編修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既然上級就是這樣的人,他跟著做自然也不會出錯。
憑趙衛平這些年的曆練,真要是讓他去和同科們周旋交際,肯定做的不會差,但是這明顯就不是林編修想要的下屬,所以在釋適當的時間裏篩選出來幾個誌同道合不錯的同科就是趙衛平之後要做的。
人在官場不能沒有人脈,現在他們都是沒有品級官職的庶吉士,但是三年以後散館考核一過,外任的事外任的,京中六部各部的也都會打散分進去,這都是關係網。
不過這都是以後要麵對的情況,現在趙衛平當務之急就是眼下這本典籍,認真看書的時間過得很快,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午時。
翰林院午飯有專門的廚房提供,時間一到,大家就一起出門去吃飯,一路上,大家分別在說著帶他們的上級的情況。
他們這次被點為庶吉士的一共有三十多人,五個人一組,一共有七位前輩分別教導他們。
七人各有各的做事風格,大家互相討論一番,倒是對這幾位前輩有了個大概的印象,以後在翰林院相處的機會很多,了解一下對方的性格和忌諱都是很有必要的。
趙衛平沒有說什麽,隻沉默的聽著,有重點的信息就心裏暗暗記下。
午飯還算是豐盛,三菜一湯,一葷兩素,當然味道一般般,畢竟大鍋飯就這樣了,肯定不如家裏的飯菜,不過趙衛平還是吃的津津有味,苦日子過過來的,對吃食沒有那麽挑剔。
有趙衛平這樣不挑剔的,就有那挑剔的,新科進士有趙衛平這樣的寒門,就有世家大族出來的貴族子弟,他們吃不慣之後就會讓家裏的下人來送,等到第二天吃飯的人就已經少了大半。
新科進士們就這樣慢慢分開,寒門子弟聚在一起,世家子弟是另外一個集體,不過大家都是新人,相處起來還是比較和諧的,至少沒有起什麽衝突。
趙衛平對這些沒有什麽感覺,不管是寒門子弟還是世家子弟,將來的前程都是還要看自己的本事,當然有背景的肯定要走的更順利,但是到一定高度,德不配位的下場可不會好,所以上限在哪裏還是看各自的本事。
既然已經確定要進翰林院,那在接下來的三年裏,趙衛平就要穩住心神在翰林院好好學習新的知識,靜等三年期到散館考核。
韓悠然知道這個好消息立馬就要寫信回家告訴家裏人,不管是趙懷玉和陳秋月還是韓父韓母都可以放心了,未來三年他們都會在京城裏待著。
韓重山隻比趙衛平晚知道一會兒,看到同僚遞過來的名單,韓重山滿意的點點頭,翰林出身,以後在官場有天然的光環,對以後的升遷也很重要。
結果出來之後,趙衛平就要開始正式上值了,他們這些新科進士會由往屆留任翰林院的學士進行教導。
帶趙衛平的是林編修,林編修四十來歲,性子古板無趣,整日沉迷編撰各種曆史典籍。
分給林編修的帶趙衛平一共有五人,對於這五個新進的後輩,林編修隻略微打量了一番,沒有詳細問詢各自的情況,直接撂過來幾本書讓他們各自看是編撰,就不管他們自去忙了。
“林編修還真是不拘小節。”同行的一個人沒忍住小聲嘀咕道。
“行了,少說兩句,初來乍到,我們隻要聽吩咐做事就行。”一邊有沉得住氣的勸道。
趙衛平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麽問題,本來庶吉士要做的事情裏麵就有編撰典籍這些,他們從最基礎的開始熟悉挺好的,至於剛剛林編修的行事風格,趙衛平也沒覺得有問題。
林編修一看就是有些書癡的模樣,這樣的人趙衛平之前見到過,這種人做事純粹,反而沒有那麽多心思。
有的人會覺得林編修是給他們下馬威,但是趙衛平倒是覺得對方可能一直就是如此,不過今日隻見了一麵,也不能妄下定論,以後相處的時間還很長,趙衛平有耐心去觀察了解。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按照上級的吩咐開始做事,不管其他幾人,趙衛平拿著自己麵前的書籍轉身找到一處空出來的位置坐下看書。
其他幾人見趙衛平的行動也不再聚在一起討論,跟著趙衛平一樣各自做事,大家能考上進士就都不是蠢人。
如此的表現也是因為他們是新科進士這段時間一直是被追捧奉承的對象,如今進了翰林院反而被上級忽視,心裏有些落差抱怨幾句罷了。
但是說句不好聽的,翰林院裏麵都是每年會試的佼佼者,不說一甲的三人,二甲裏麵也是取得優秀的人,所以翰林院裏的就沒有平庸之輩。
趙衛平對自己的位置看的十分清楚,他就是其中普通的一員,沒有深厚的家世,他能憑借的就是自己的能力,趙衛平自認聰明倒不是最聰明的,但是他做事就是有耐心有恒心,做事穩得住就是他的優點。
這一點在官場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事緩則圓,事急就容易出問題,趙衛平這些年心態已經鍛煉的很穩。
進到翰林院可能麵臨的各種問題他都設想過,如今的這點事情根本就不被他放在心上,如今他隻需要聽林編修的指示把手裏這一本書熟悉下來做好編撰就好。
看書一直是趙衛平喜歡且擅長的事情,從前家貧沒有書讀的窘境好像已經是很久遠以前的事情,但是趙衛平心底裏當時的記憶卻從來沒有忘記過。
之後一路科舉,他有了更多的機會能讀到各種藏書,但是都不如這座大慶最宏偉的宮殿裏的藏書多,對別人來說可能已經考過科舉,不想再看這些枯燥的書。
但是對趙衛平卻是一件美事,就像是老鼠進了米缸,趙衛平很喜歡這種感覺,現在回想一下,林編修也挺好的,跟著他至少不會有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隻要認認真真看書編撰就能安安穩穩度過這三年。
趙衛平自己還能擴展自己的知識麵,也不是說趙衛平安於現狀,而是現在這種情況,林編修一看就是隻看結果的人,將來他們散館的考核,教導他們的林編修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既然上級就是這樣的人,他跟著做自然也不會出錯。
憑趙衛平這些年的曆練,真要是讓他去和同科們周旋交際,肯定做的不會差,但是這明顯就不是林編修想要的下屬,所以在釋適當的時間裏篩選出來幾個誌同道合不錯的同科就是趙衛平之後要做的。
人在官場不能沒有人脈,現在他們都是沒有品級官職的庶吉士,但是三年以後散館考核一過,外任的事外任的,京中六部各部的也都會打散分進去,這都是關係網。
不過這都是以後要麵對的情況,現在趙衛平當務之急就是眼下這本典籍,認真看書的時間過得很快,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午時。
翰林院午飯有專門的廚房提供,時間一到,大家就一起出門去吃飯,一路上,大家分別在說著帶他們的上級的情況。
他們這次被點為庶吉士的一共有三十多人,五個人一組,一共有七位前輩分別教導他們。
七人各有各的做事風格,大家互相討論一番,倒是對這幾位前輩有了個大概的印象,以後在翰林院相處的機會很多,了解一下對方的性格和忌諱都是很有必要的。
趙衛平沒有說什麽,隻沉默的聽著,有重點的信息就心裏暗暗記下。
午飯還算是豐盛,三菜一湯,一葷兩素,當然味道一般般,畢竟大鍋飯就這樣了,肯定不如家裏的飯菜,不過趙衛平還是吃的津津有味,苦日子過過來的,對吃食沒有那麽挑剔。
有趙衛平這樣不挑剔的,就有那挑剔的,新科進士有趙衛平這樣的寒門,就有世家大族出來的貴族子弟,他們吃不慣之後就會讓家裏的下人來送,等到第二天吃飯的人就已經少了大半。
新科進士們就這樣慢慢分開,寒門子弟聚在一起,世家子弟是另外一個集體,不過大家都是新人,相處起來還是比較和諧的,至少沒有起什麽衝突。
趙衛平對這些沒有什麽感覺,不管是寒門子弟還是世家子弟,將來的前程都是還要看自己的本事,當然有背景的肯定要走的更順利,但是到一定高度,德不配位的下場可不會好,所以上限在哪裏還是看各自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