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備戰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作者:雯織天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澤在勝利之後也沒有在關注前線安排,他隻是派遣了田二等得力幹將前往各地城市負責管理事務。
這些人將肩負著貫徹王澤意誌、全麵統治該地區的重任。
同時武二也按照王澤的指示著手組織修建各類防禦工事。
大量的山體炮台和耶城防禦設施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一旦完工,哪怕沒有基地成員,緬甸政府現有的實力也絕對無力再有所動作。
田二等負責人在其他小城市積極動員人們參與工事修建。
他們要將這些閑散已久、不願改變的人需要被調動起來。
隻有讓他們行動起來,才能夠順利組織搬遷至丹老生活。
畢竟這些都是有著數千乃至上萬人口的小城,不能像對待山中村落那樣簡單地清剿,那樣所帶來的影響實在太過巨大。
當這些地方小城中的人們得知參加工事修建可以獲得每天三十元的工錢時,一個個都表現出樂意參與的態度。
如今各個城市都已建起了新城供銷商店,裏麵擺滿了大量新奇的物品。
然而這些商品隻接受新城貨幣支付,這迫使當地人不得不想方設法賺取。
緬幣在當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尤其是在丹老地區,緬幣幾乎已經無法流通。
現如今丹老市政府隻接受新幣來繳納各種費用,這使得手持緬幣的人們陷入了困境。
這種情況無異於將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強行拉至同一水平線。
一些丹老本地的有錢人自然對此極為不滿,因為他們的大部分存款都是緬幣。
這樣一來,他們的錢就如同廢紙一般,毫無用處,但又不能真的扔掉。
於是這些有錢人開始聯合起來,組成了一支龐大的商隊,徑直前往緬甸政府控製的區域,大規模地采購各類商品,然後返回本地進行銷售,以換取新幣或緬幣。
接著他們再用換來的緬幣繼續購買物資,並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成功地清空了當地的緬幣庫存。
不過由於這裏人口稀少,對緬甸貨幣的衝擊並沒有那麽顯著。
至於他們采購的物品,大多是糧食。
在這裏,糧食仍然需要依靠本地種植,而他們購買糧食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順利實現貨幣變現。
哪怕是慢一點也比拿著沒用的緬幣好。
甚至王澤也考慮到了他們這些商人的利益,為了保障他們的利益,他促使丹那沙林政府采取行動,收購糧食並將其出口到國內。
通過這種方式,商人們采購的糧食得以迅速轉換成新幣。
此次經濟控製措施的實施,使得丹那沙林地區的緬幣幾乎被清空,新幣成為了當地的主導貨幣。
麵對這一局麵,緬甸政府選擇了冷眼旁觀。
他們正在積極籌備一場新的戰爭,期望通過戰爭的勝利,讓丹那沙林恢複到原來的狀態。
緬甸政府原本努力爭取與國內的合作,但此刻卻全麵終止了這些合作。
由於此前邊境衝突的影響,兩國關係已經變得緊張。
而這次圍剿北部國民黨軍隊,緬甸政府一直希望借此機會緩和與國內的關係,並爭取得到國內的支持。
然而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完全想不到組織竟然會親自介入並直接控製了他們的一個省份。
對於這種情況,緬甸政府自然不會隱瞞,他們一方麵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戰爭,另一方麵則在國際舞台上大肆抨擊,宣稱這是一種侵略行為,是對緬甸的侵犯。
組織當然覺得很冤枉,覺得緬甸軍政府就是瘋子,隻不過後續消息傳回去之後,組織上這下可是知道王繼新跑哪裏去了。
他們原本以為王家跑出去隻是做做海外生意罷了,沒想到竟然如此厲害,直接跑去控製了一大片土地!
這一舉動引起了組織高層的意見分歧。
更何況最為關鍵的是,輕鋼可是由王繼新那邊供應的。
如果因為此事引發矛盾,那麽今後的輕鋼供應該如何解決呢?目前國內的主要外匯收入來源正是對蘇出口輕鋼啊!
於是麵對緬甸的抗議,組織在外交層麵無視了其他國家看熱鬧的態度,直接選擇全麵否認。
與此同時,他們還暗中籌備,派遣專人前去接觸這股華人勢力。
畢竟反正都是輸出思想,海外華人為何就不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呢?
但是這個念頭也隻能在暗地裏進行,一旦消息走漏,各地華人的生存環境恐怕將大受影響。
經過將近一個月緊鑼密鼓地籌備,緬甸軍方集結了三萬名士兵,此外還有一萬名來自印度的雇傭兵,總共四萬大軍如洶湧潮水般湧向丹老。
如此規模龐大的戰役,對於緬甸而言絕對稱得上是一場大陣仗。
可以說,整個緬甸政府已將全部的希望寄托於此次出征之上,每個人都充滿信心,堅信必定能夠一舉擊潰丹老武裝。
畢竟丹那沙林與緬甸核心區域相距甚近,無論是後勤補給還是其他方麵,都占據著極大的便利。
相較於北部戰線的戰事,這裏無需擔心頻繁遭遇敵軍對後勤運輸隊的偷襲。
盡管絕大多數的丹那沙林政府人員已被清除,但仍有極少數的遺留分子不時傳出一些消息。
緬甸政府如今已然明白,即便丹老武裝後續進行征兵,其規模也絕不可能超過一萬人。
實際上,即使沒有眼線提供情報,他們也能推斷出這一結論。
畢竟丹那沙林地區的人口實在過於稀少,要想征兵達到上萬人數幾乎是天方夜譚。
事實也正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丹那沙林的青壯年數量有限,其中一部分已經進入鋼鐵廠和碼頭工作,而其餘的即便竭盡全力進行征兵,目前也僅有不到五千人可用。
三千名經驗豐富的老兵被部署在前線的耶城負責防守,另外兩千名新征召的士兵則駐守在沿海的各個防禦基地。
每個基地都配備了槍支和火炮,然而由於缺乏足夠的訓練,這些士兵究竟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王澤等基地成員並不抱太大期望。
他們的存在更多的隻是起到預警的作用,使得丹那沙林政府能夠及時了解到沿海哪些地方遭受了入侵。
這次三千對四萬的戰鬥,當地人一無所知!
這個消息可是被新城政府嚴格保密起來的,甚至為了封鎖消息,還抓到了好幾個散播此條消息的緬方間諜。
之所以這麽做,完全是出於對當地安穩問題的考量。
畢竟如果其他人得知這樣懸殊的比例,肯定會認為這場戰鬥必敗無疑。
不過基地成員們倒是信心滿滿哦。
說白了,他們每一個人如今都已經變得刀槍不入!
隻要不是大口徑火炮直接在他們身邊爆炸,其他任何形式的攻擊,他們都能夠安然無恙地應對。
可以說隻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就算是幾萬敵人,光憑基地成員也能夠逐個將其消滅掉。
然而王澤和王繼新的想法卻並非如此簡單。
他們希望通過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讓當地人真心實意地與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打一場漂亮的勝仗,從而樹立起新城政府的權威性來。
這一陣,貨船也有一批物資從巨野地下基地運了過來,其中包括剩下的 25 輛超級輕鋼坦克。
這些強大的坦克,毫無疑問都被派遣到了前線戰場之上。
隻不過王澤命令除非耶城要失手了或者損失過大,否則這些坦克不能使用,畢竟他需要一次流血的戰爭來鍛煉士兵,而不是全部讓基地成員開著無敵的坦克碾壓對方。
未來這些士兵也可能要獨自對外作戰的,沒見過血沒經曆過幾次大戰,那這些人和新兵也沒什麽區別。
就連後方的兩千人王澤也計劃會上前線輪戰,通過這一次戰鬥把整個隊伍鍛煉起來。
這次緬甸大軍的領頭人是覺溫,這人也是常年在軍隊上奮鬥了一輩子的。
雖然一樣沒有什麽大戰經驗,可以說緬甸政府沒有一個人有這種規模戰爭的經驗。
但是這個人已經是吳奈溫最好的選擇了,性格不衝動,穩重,用兵保守。
這些優點讓覺溫成為這次帶兵首選,畢竟他可不覺得四萬對三千的戰鬥需要多大的指揮,這種就適合讓溫覺這種穩重的人去,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
兩天之後,一些火炮緬軍已經運送到前線開始布置,大量士兵也趕到前線。
覺溫沒有做什麽多餘的動作,隻是派出了很多的偵查隊伍,對附近每一片土地都進行了細細篩查,保障他對這片土地的控製和了解。
畢竟緬甸官方的地圖可是有點抽象的,他可不敢信任那種地圖。
這些人將肩負著貫徹王澤意誌、全麵統治該地區的重任。
同時武二也按照王澤的指示著手組織修建各類防禦工事。
大量的山體炮台和耶城防禦設施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一旦完工,哪怕沒有基地成員,緬甸政府現有的實力也絕對無力再有所動作。
田二等負責人在其他小城市積極動員人們參與工事修建。
他們要將這些閑散已久、不願改變的人需要被調動起來。
隻有讓他們行動起來,才能夠順利組織搬遷至丹老生活。
畢竟這些都是有著數千乃至上萬人口的小城,不能像對待山中村落那樣簡單地清剿,那樣所帶來的影響實在太過巨大。
當這些地方小城中的人們得知參加工事修建可以獲得每天三十元的工錢時,一個個都表現出樂意參與的態度。
如今各個城市都已建起了新城供銷商店,裏麵擺滿了大量新奇的物品。
然而這些商品隻接受新城貨幣支付,這迫使當地人不得不想方設法賺取。
緬幣在當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尤其是在丹老地區,緬幣幾乎已經無法流通。
現如今丹老市政府隻接受新幣來繳納各種費用,這使得手持緬幣的人們陷入了困境。
這種情況無異於將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強行拉至同一水平線。
一些丹老本地的有錢人自然對此極為不滿,因為他們的大部分存款都是緬幣。
這樣一來,他們的錢就如同廢紙一般,毫無用處,但又不能真的扔掉。
於是這些有錢人開始聯合起來,組成了一支龐大的商隊,徑直前往緬甸政府控製的區域,大規模地采購各類商品,然後返回本地進行銷售,以換取新幣或緬幣。
接著他們再用換來的緬幣繼續購買物資,並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成功地清空了當地的緬幣庫存。
不過由於這裏人口稀少,對緬甸貨幣的衝擊並沒有那麽顯著。
至於他們采購的物品,大多是糧食。
在這裏,糧食仍然需要依靠本地種植,而他們購買糧食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順利實現貨幣變現。
哪怕是慢一點也比拿著沒用的緬幣好。
甚至王澤也考慮到了他們這些商人的利益,為了保障他們的利益,他促使丹那沙林政府采取行動,收購糧食並將其出口到國內。
通過這種方式,商人們采購的糧食得以迅速轉換成新幣。
此次經濟控製措施的實施,使得丹那沙林地區的緬幣幾乎被清空,新幣成為了當地的主導貨幣。
麵對這一局麵,緬甸政府選擇了冷眼旁觀。
他們正在積極籌備一場新的戰爭,期望通過戰爭的勝利,讓丹那沙林恢複到原來的狀態。
緬甸政府原本努力爭取與國內的合作,但此刻卻全麵終止了這些合作。
由於此前邊境衝突的影響,兩國關係已經變得緊張。
而這次圍剿北部國民黨軍隊,緬甸政府一直希望借此機會緩和與國內的關係,並爭取得到國內的支持。
然而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完全想不到組織竟然會親自介入並直接控製了他們的一個省份。
對於這種情況,緬甸政府自然不會隱瞞,他們一方麵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戰爭,另一方麵則在國際舞台上大肆抨擊,宣稱這是一種侵略行為,是對緬甸的侵犯。
組織當然覺得很冤枉,覺得緬甸軍政府就是瘋子,隻不過後續消息傳回去之後,組織上這下可是知道王繼新跑哪裏去了。
他們原本以為王家跑出去隻是做做海外生意罷了,沒想到竟然如此厲害,直接跑去控製了一大片土地!
這一舉動引起了組織高層的意見分歧。
更何況最為關鍵的是,輕鋼可是由王繼新那邊供應的。
如果因為此事引發矛盾,那麽今後的輕鋼供應該如何解決呢?目前國內的主要外匯收入來源正是對蘇出口輕鋼啊!
於是麵對緬甸的抗議,組織在外交層麵無視了其他國家看熱鬧的態度,直接選擇全麵否認。
與此同時,他們還暗中籌備,派遣專人前去接觸這股華人勢力。
畢竟反正都是輸出思想,海外華人為何就不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呢?
但是這個念頭也隻能在暗地裏進行,一旦消息走漏,各地華人的生存環境恐怕將大受影響。
經過將近一個月緊鑼密鼓地籌備,緬甸軍方集結了三萬名士兵,此外還有一萬名來自印度的雇傭兵,總共四萬大軍如洶湧潮水般湧向丹老。
如此規模龐大的戰役,對於緬甸而言絕對稱得上是一場大陣仗。
可以說,整個緬甸政府已將全部的希望寄托於此次出征之上,每個人都充滿信心,堅信必定能夠一舉擊潰丹老武裝。
畢竟丹那沙林與緬甸核心區域相距甚近,無論是後勤補給還是其他方麵,都占據著極大的便利。
相較於北部戰線的戰事,這裏無需擔心頻繁遭遇敵軍對後勤運輸隊的偷襲。
盡管絕大多數的丹那沙林政府人員已被清除,但仍有極少數的遺留分子不時傳出一些消息。
緬甸政府如今已然明白,即便丹老武裝後續進行征兵,其規模也絕不可能超過一萬人。
實際上,即使沒有眼線提供情報,他們也能推斷出這一結論。
畢竟丹那沙林地區的人口實在過於稀少,要想征兵達到上萬人數幾乎是天方夜譚。
事實也正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丹那沙林的青壯年數量有限,其中一部分已經進入鋼鐵廠和碼頭工作,而其餘的即便竭盡全力進行征兵,目前也僅有不到五千人可用。
三千名經驗豐富的老兵被部署在前線的耶城負責防守,另外兩千名新征召的士兵則駐守在沿海的各個防禦基地。
每個基地都配備了槍支和火炮,然而由於缺乏足夠的訓練,這些士兵究竟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王澤等基地成員並不抱太大期望。
他們的存在更多的隻是起到預警的作用,使得丹那沙林政府能夠及時了解到沿海哪些地方遭受了入侵。
這次三千對四萬的戰鬥,當地人一無所知!
這個消息可是被新城政府嚴格保密起來的,甚至為了封鎖消息,還抓到了好幾個散播此條消息的緬方間諜。
之所以這麽做,完全是出於對當地安穩問題的考量。
畢竟如果其他人得知這樣懸殊的比例,肯定會認為這場戰鬥必敗無疑。
不過基地成員們倒是信心滿滿哦。
說白了,他們每一個人如今都已經變得刀槍不入!
隻要不是大口徑火炮直接在他們身邊爆炸,其他任何形式的攻擊,他們都能夠安然無恙地應對。
可以說隻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就算是幾萬敵人,光憑基地成員也能夠逐個將其消滅掉。
然而王澤和王繼新的想法卻並非如此簡單。
他們希望通過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讓當地人真心實意地與自己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打一場漂亮的勝仗,從而樹立起新城政府的權威性來。
這一陣,貨船也有一批物資從巨野地下基地運了過來,其中包括剩下的 25 輛超級輕鋼坦克。
這些強大的坦克,毫無疑問都被派遣到了前線戰場之上。
隻不過王澤命令除非耶城要失手了或者損失過大,否則這些坦克不能使用,畢竟他需要一次流血的戰爭來鍛煉士兵,而不是全部讓基地成員開著無敵的坦克碾壓對方。
未來這些士兵也可能要獨自對外作戰的,沒見過血沒經曆過幾次大戰,那這些人和新兵也沒什麽區別。
就連後方的兩千人王澤也計劃會上前線輪戰,通過這一次戰鬥把整個隊伍鍛煉起來。
這次緬甸大軍的領頭人是覺溫,這人也是常年在軍隊上奮鬥了一輩子的。
雖然一樣沒有什麽大戰經驗,可以說緬甸政府沒有一個人有這種規模戰爭的經驗。
但是這個人已經是吳奈溫最好的選擇了,性格不衝動,穩重,用兵保守。
這些優點讓覺溫成為這次帶兵首選,畢竟他可不覺得四萬對三千的戰鬥需要多大的指揮,這種就適合讓溫覺這種穩重的人去,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
兩天之後,一些火炮緬軍已經運送到前線開始布置,大量士兵也趕到前線。
覺溫沒有做什麽多餘的動作,隻是派出了很多的偵查隊伍,對附近每一片土地都進行了細細篩查,保障他對這片土地的控製和了解。
畢竟緬甸官方的地圖可是有點抽象的,他可不敢信任那種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