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戰爭結束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作者:雯織天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尼赫魯感到絕望,甚至願意立刻將權力交給他人。
然而,其他政治家並不愚蠢,他們明白當前的局勢已非單一的軍方將領所能承擔責任。
隻有總理才是最合適的替罪羊。
此時接任總理職位,無疑是自尋死路。
眾人都明白,尼赫魯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必然下台,屆時再爭奪總理之位才是明智之舉。
短短幾日,尼赫魯的精神頭明顯差了很多,他與女兒交代一番後,隨即率領團隊前往新城。
新城王繼新得知尼赫魯即將到來的消息後,迅速通報給緬甸方麵。
吳奈溫深思熟慮後,決定親自前往新城。
預計此次會麵將得出一個結論。
然而,前線的戰鬥並未停止,相反,吳奈溫下令加大攻擊力度。
無論新城談判的結果如何,此刻多占領一分土地,手中的籌碼就會增加一分。
於是雙方領導人在新城展開了會談。
美國和新城則是作為中間調停方參加。
尼赫魯見到吳奈溫後便首先提出前線的戰事停止,按照現在的實際控製線停火。
不過眼見吳奈溫根本不同意,尼赫魯強忍著怒火跳過了這一條,沒有在停火上麵糾纏。
主要是他拖不起了,東巴基斯坦的行為如同一把火,讓這片地方更亂了,尼赫魯不希望繼續拖下去,要是大陸也摻和進來,那才是一場災難。
按照國內的研判,如果大陸也參與進來,那麽印度東邊這片領土極大可能全部丟失。
這樣的情形他哪裏能拖呢。
在美國的調停,南華的看熱鬧下,最終緬甸給出了兩個方案。
一個是割讓米佐拉姆邦給緬甸,並且承擔這次戰爭緬甸的消耗,兩億新幣;
另一個方案則是按照當前的實際控製線停止火,由緬甸控製的區域內的土地將歸屬於緬甸管轄,同時也無需印度賠償任何款項。
會議結束後,尼赫魯立刻著手確認目前的交戰前線位於何處。
然而,所收到的消息卻令他頓感眼前一片漆黑。
特裏普拉邦已經完全被敵軍占領,其中一部分落入了東巴基斯坦手中,而另一部分則被緬甸所占。
米佐拉姆邦亦已全麵淪陷。
至於曼尼普爾邦,幾乎整個地區都已失守,如今僅有部分領土仍在印軍掌控之中。
麵對如此局勢,尼赫魯徹夜未眠,與新德裏方麵商討了整整一夜。
最終,在次日的和談會議上,尼赫魯沉重地表示:“我代表印度同意依照目前的控製範圍停火。”
吳奈溫不禁哈哈大笑道:“沒問題,那咱們現在就簽署停戰條約吧。”
尼赫魯麵無表情地回應道:“印度將會與緬甸簽訂停火條約。”
吳奈溫止住了笑聲,兩人對視良久,最終吳奈溫緩緩說道:“好。”
南華方麵的人靜靜地站在一旁,一言不發。
這種局麵無疑對他們來說再好不過了,因為這樣一來,日後若有任何事端發生,他們無需尋找借口,便可直接宣戰。
盡管美國方麵未能實現白宮所期望的目標,將雙方帶回戰前邊境線,但能夠達成停火協議,已經足以令他們感到滿意。
畢竟這樣做至少可以避免大陸在南亞大陸穩固根基。
美國最為擔憂的是大陸向南擴張,占領阿薩姆邦,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結果。
《新城停火條約》簽署後,雙方軍隊在前線停止交火,並沿著現有的邊境線開始大規模修建防禦工事。
顯而易見,雙方遲早會再次爆發衝突。
將近半年的印度緬甸戰爭就這樣戛然而止。
當緬甸在前線局勢穩定後,立即向東巴基斯坦發出通知,要求他們撤出特裏普拉邦。
雖然東巴基斯坦心有不甘,但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原本就是占了便宜,並不想與獲勝的緬甸展開一場激戰。
特裏普拉邦的精華部分本就位於西部被東巴基斯坦占領的地區,而他們在搜刮一番後也是大賺了一筆。
因此,經過雙方協商,東巴基斯坦最終同意退出占領區,並將其歸還於緬甸。
至此,在南亞大陸上的這場戰爭終於正式落下帷幕。
這場戰爭卻是由印度挑釁大陸所引發,最終以印度損失大片領土而告終。
回到新德裏的尼赫魯也不得不調整他的外交策略,原本堅持的\"不結盟政策\"瞬間化為泡影。
自此以後,印度開始迅速向美國靠攏,並與蘇聯簽署了雙邊條約。
該條約明確規定:雙方承諾不會向與對方發生武裝衝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
在一方遭受攻擊或麵臨攻擊威脅時,雙方將共同協商應對措施。
隨後,尼赫魯發表了一次演講,深刻地反思道,此次戰鬥對印度來說無疑是一種恥辱。
印度從這場戰爭中領悟到一個殘酷的事實——這個世界無法容忍弱小的國家存在,而我們一直以來都活在自我欺騙的幻想之中。
完成這一係列舉措後,尼赫魯毅然向印度政府遞交了辭呈,辭去了總理一職。
在尼赫魯下台之後,拉爾迅速上位,成為了新一任的印度總理。
他一上任,就開始對國內的民族勢力進行圍剿,通過內戰的勝利來轉移公眾的視線,不再讓人們一直關注印度對外領土的喪失問題。
與此同時,尼赫魯在退位休息期間突然患上了中風,經過數月的治療卻毫無效果,不久後便離世了。
而吳奈溫在國內的威望也因此達到了巔峰。
這場戰鬥讓他看到了南華的強大實力,從通訊技術到導彈研發、人員素質等方麵,南華都處於全麵領先地位。
在接下來的東盟會議上,吳奈溫向其他東盟國家表示感謝,並提議東盟聯合軍應當繼續存在,以便在東盟成員國受到侵略時能夠進行聯合反擊。
這次緬甸的戰爭讓各國深刻認識到了聯合軍的重要性和優勢。
因此,對於聯合軍的繼續保留,各國並沒有表示反對,畢竟每年隻需派出數千名精銳士兵和一定的資金,就可以將其視為前往南華進修培訓的機會。
南華也通過長期執掌聯合軍的優勢,對各國每年派來的精英進行訓練和思想改變。
這也讓南華在未來成為各國軍隊背後的實際掌控者,南華的命令甚至比他們政府的命令都要管用。
然而,其他政治家並不愚蠢,他們明白當前的局勢已非單一的軍方將領所能承擔責任。
隻有總理才是最合適的替罪羊。
此時接任總理職位,無疑是自尋死路。
眾人都明白,尼赫魯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必然下台,屆時再爭奪總理之位才是明智之舉。
短短幾日,尼赫魯的精神頭明顯差了很多,他與女兒交代一番後,隨即率領團隊前往新城。
新城王繼新得知尼赫魯即將到來的消息後,迅速通報給緬甸方麵。
吳奈溫深思熟慮後,決定親自前往新城。
預計此次會麵將得出一個結論。
然而,前線的戰鬥並未停止,相反,吳奈溫下令加大攻擊力度。
無論新城談判的結果如何,此刻多占領一分土地,手中的籌碼就會增加一分。
於是雙方領導人在新城展開了會談。
美國和新城則是作為中間調停方參加。
尼赫魯見到吳奈溫後便首先提出前線的戰事停止,按照現在的實際控製線停火。
不過眼見吳奈溫根本不同意,尼赫魯強忍著怒火跳過了這一條,沒有在停火上麵糾纏。
主要是他拖不起了,東巴基斯坦的行為如同一把火,讓這片地方更亂了,尼赫魯不希望繼續拖下去,要是大陸也摻和進來,那才是一場災難。
按照國內的研判,如果大陸也參與進來,那麽印度東邊這片領土極大可能全部丟失。
這樣的情形他哪裏能拖呢。
在美國的調停,南華的看熱鬧下,最終緬甸給出了兩個方案。
一個是割讓米佐拉姆邦給緬甸,並且承擔這次戰爭緬甸的消耗,兩億新幣;
另一個方案則是按照當前的實際控製線停止火,由緬甸控製的區域內的土地將歸屬於緬甸管轄,同時也無需印度賠償任何款項。
會議結束後,尼赫魯立刻著手確認目前的交戰前線位於何處。
然而,所收到的消息卻令他頓感眼前一片漆黑。
特裏普拉邦已經完全被敵軍占領,其中一部分落入了東巴基斯坦手中,而另一部分則被緬甸所占。
米佐拉姆邦亦已全麵淪陷。
至於曼尼普爾邦,幾乎整個地區都已失守,如今僅有部分領土仍在印軍掌控之中。
麵對如此局勢,尼赫魯徹夜未眠,與新德裏方麵商討了整整一夜。
最終,在次日的和談會議上,尼赫魯沉重地表示:“我代表印度同意依照目前的控製範圍停火。”
吳奈溫不禁哈哈大笑道:“沒問題,那咱們現在就簽署停戰條約吧。”
尼赫魯麵無表情地回應道:“印度將會與緬甸簽訂停火條約。”
吳奈溫止住了笑聲,兩人對視良久,最終吳奈溫緩緩說道:“好。”
南華方麵的人靜靜地站在一旁,一言不發。
這種局麵無疑對他們來說再好不過了,因為這樣一來,日後若有任何事端發生,他們無需尋找借口,便可直接宣戰。
盡管美國方麵未能實現白宮所期望的目標,將雙方帶回戰前邊境線,但能夠達成停火協議,已經足以令他們感到滿意。
畢竟這樣做至少可以避免大陸在南亞大陸穩固根基。
美國最為擔憂的是大陸向南擴張,占領阿薩姆邦,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結果。
《新城停火條約》簽署後,雙方軍隊在前線停止交火,並沿著現有的邊境線開始大規模修建防禦工事。
顯而易見,雙方遲早會再次爆發衝突。
將近半年的印度緬甸戰爭就這樣戛然而止。
當緬甸在前線局勢穩定後,立即向東巴基斯坦發出通知,要求他們撤出特裏普拉邦。
雖然東巴基斯坦心有不甘,但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原本就是占了便宜,並不想與獲勝的緬甸展開一場激戰。
特裏普拉邦的精華部分本就位於西部被東巴基斯坦占領的地區,而他們在搜刮一番後也是大賺了一筆。
因此,經過雙方協商,東巴基斯坦最終同意退出占領區,並將其歸還於緬甸。
至此,在南亞大陸上的這場戰爭終於正式落下帷幕。
這場戰爭卻是由印度挑釁大陸所引發,最終以印度損失大片領土而告終。
回到新德裏的尼赫魯也不得不調整他的外交策略,原本堅持的\"不結盟政策\"瞬間化為泡影。
自此以後,印度開始迅速向美國靠攏,並與蘇聯簽署了雙邊條約。
該條約明確規定:雙方承諾不會向與對方發生武裝衝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任何形式的援助;
在一方遭受攻擊或麵臨攻擊威脅時,雙方將共同協商應對措施。
隨後,尼赫魯發表了一次演講,深刻地反思道,此次戰鬥對印度來說無疑是一種恥辱。
印度從這場戰爭中領悟到一個殘酷的事實——這個世界無法容忍弱小的國家存在,而我們一直以來都活在自我欺騙的幻想之中。
完成這一係列舉措後,尼赫魯毅然向印度政府遞交了辭呈,辭去了總理一職。
在尼赫魯下台之後,拉爾迅速上位,成為了新一任的印度總理。
他一上任,就開始對國內的民族勢力進行圍剿,通過內戰的勝利來轉移公眾的視線,不再讓人們一直關注印度對外領土的喪失問題。
與此同時,尼赫魯在退位休息期間突然患上了中風,經過數月的治療卻毫無效果,不久後便離世了。
而吳奈溫在國內的威望也因此達到了巔峰。
這場戰鬥讓他看到了南華的強大實力,從通訊技術到導彈研發、人員素質等方麵,南華都處於全麵領先地位。
在接下來的東盟會議上,吳奈溫向其他東盟國家表示感謝,並提議東盟聯合軍應當繼續存在,以便在東盟成員國受到侵略時能夠進行聯合反擊。
這次緬甸的戰爭讓各國深刻認識到了聯合軍的重要性和優勢。
因此,對於聯合軍的繼續保留,各國並沒有表示反對,畢竟每年隻需派出數千名精銳士兵和一定的資金,就可以將其視為前往南華進修培訓的機會。
南華也通過長期執掌聯合軍的優勢,對各國每年派來的精英進行訓練和思想改變。
這也讓南華在未來成為各國軍隊背後的實際掌控者,南華的命令甚至比他們政府的命令都要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