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映照下,那清俊儒雅的麵容,身著藏藍色衣袍的身影,以及放在腳邊的棕紅色藥箱,不是溫秋實還能是誰?
“他瘋了嗎?身為太醫,竟敢在宮中燒紙!”蕙蘭驚訝之餘更是焦急萬分。
聽聞不遠處已有巡邏的侍衛朝這邊走來,蕙蘭趕忙派思冰前去,讓她設法引走侍衛。
就在火光漸暗之際,溫秋實抬起頭,與蕙蘭四目相對。
蕙蘭微微皺眉:“溫太醫,你這是作甚?”
溫秋實見到蕙蘭,毫無驚慌之色,緩緩站起身來,直視著她,目光中帶著明顯的挑釁:“梅妃娘娘萬安,今日乃微臣未婚妻唐月蕙的冥誕,微臣燒些紙錢,以祭亡靈!”
蕙蘭渾身猛地一顫,心中仿若被抽空,又似被強行塞滿,難受至極。
她怔怔地看著溫秋實,而他亦目不轉睛地繼續盯著蕙蘭,口中所言字字如針,直刺她心底最柔軟之處:“梅妃娘娘,您如今風光無限、如魚得水,在歡慶自己十八歲生辰,接受眾人祝賀之時,是否已然忘卻,您還有一個孿生妹妹?若她還在世,今日也正好滿十八歲了!”
蕙蘭微微閉了下眼,深吸一口氣,稍稍平複了心情。她心痛之餘,更恨溫秋實的魯莽,於是低聲嗬斥道:“簡直是胡來!你要為蘭兒過冥誕,在溫府、鄧府,或是其他任何地方都可行……為何要跑到宮裏,在禦花園燒紙?若被人撞見,你可知後果如何?”
聞蕙蘭此言,溫秋實憶及往昔,不禁冷哼一聲,言道:“何以?嫌燒紙晦氣,衝撞了梅妃娘娘的吉日,惹娘娘不適了?……微臣倒是無懼被人瞧見,這不已然被梅妃娘娘撞個正著?
梅妃娘娘大可喚來侍衛,將微臣帶去,交由皇上問罪……皇上如此寵愛梅妃娘娘,對您言聽計從、篤信不疑,微臣竟敢在梅妃娘娘生辰燒紙錢,皇上定然龍顏大怒,下令將微臣處死,為您出氣……娘娘快叫人吧!”
自得知蘭兒罹患麻風病之罪,自焚而亡後,溫秋實對梅妃頗有微詞,心中不滿之意日盛。尤其是經避子湯和張玉榮之事後,更覺梅妃為獲聖寵,不擇手段,恨意更甚。
蕙蘭氣得雙唇顫抖,宛如適才那團火苗,被溫秋實生生塞進了心裏。她萬沒料到,溫秋實竟也有如此巧舌如簧、尖酸刻薄之時。
蕙蘭見他有恃無恐的模樣,似是篤定她對他無可奈何,不敢與他計較。
溫秋實見蕙蘭呆立原地,張口結舌的模樣,便帶著解恨的神情,將燒盡的黑色灰燼踢至旁邊的苗圃,又覆上一層薄土。
夜色中,風掀起他長袍的一角,使他看上去孤寂又落寞。
這一刻,蕙蘭對他的心疼與愧疚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終究不忍發作。
她長歎一聲,低聲道:“你快走吧,侍衛須臾便至,日後切不可如此了!”
稍作停頓,她終是按捺不住,關切問道:“今夜該你當值嗎?你怎會獨自在禦花園?此乃違逆宮規,上次皇上便已斥責過你……”
蕙蘭話未說完,隻見不遠處有個黑影疾馳而來。
身影漸近,她即刻認出,那是皇後宮中的小太監。
蕙蘭瞬間緊張起來,“他若瞧見,會不會告密,致使皇後借題發揮,指責我與溫秋實在禦花園私下會麵。”
小太監氣喘籲籲地直奔溫秋實,焦急抱怨道:“溫太醫,讓您隨奴才走,您怎還走失了?害得奴才好找,快些走吧,皇後娘娘正等著您呢!”
語罷,才轉身,仿若剛剛看到蕙蘭,恭敬施禮:“梅妃娘娘也在啊?娘娘萬安!”
蕙蘭沉聲道:“適才從雲水閣行至此地,遇著溫太醫,便駐足閑聊了幾句。怎麽?皇後娘娘身體欠安?”
小太監答道:“是大皇子,今夜腿疼又犯了,皇後娘娘遣奴才去太醫院請溫太醫。奴才走得急了,溫太醫沒跟上,隻好折回來尋他了……”
溫秋實不再言語,冷冷地看了蕙蘭一眼,便背起藥箱,隨那小太監疾行而去。
蕙蘭呆立原地,目送溫秋實漸行漸遠。冬夜寒冷的空氣中,仍殘留著燒過紙錢的焦味。
“原來,大皇子腿疼,皇後娘娘請溫秋實去翊坤宮。”蕙蘭心想,“此事倒也平常,自桂花餅事件後,溫秋實解毒救人,名震一時,被奉為起死回生的神醫。皇後娘娘更是屢次邀他入宮,盼他能醫好大皇子的腿。
然而,溫秋實去翊坤宮,為何要繞道經過禦花園?熟悉的路,怎會在小太監引領下走錯?”
更為巧合的是,溫秋實恰到好處地在宴會結束後,於蕙蘭回醉心殿的必經之路燒紙,與蕙蘭不期而遇。
蕙蘭理解他的難以忘懷和一往情深,然而,他本可以隱匿起來默默思念和祭奠,為何偏要如此公然地違反宮規?
蕙蘭憶起溫秋實適才冷漠挑釁的神情,以及咄咄逼人的語氣,她斷定,溫秋實是有意為之!
“故意來激怒我!”蕙蘭如此認為,溫秋實本就對“梅妃”心懷怨恨,目睹蕙蘭興高采烈、大張旗鼓地慶祝生辰,更凸顯出他的淒苦和哀傷,使他憶起“慘死的蘭兒”。故而,他心懷不滿,故意藏身於禦花園中,當蕙蘭的麵給“蘭兒”燒紙慶冥誕,令她難堪,讓她心中不快。
“不過,我畢竟是受盡恩寵的梅妃,而溫秋實僅是一介太醫,即便他對我心存怨念,也隻是暗中憎惡,從未如此明顯地表露過。為何突然之間,他仿若變了個人,竟敢與我針鋒相對,言語不敬?”
蕙蘭百思不得其解,心中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總覺得會有不妙的事情發生。
此後的日子,宮內平靜無波。又因臨近年關,宮中彌漫著熱鬧喜慶的氛圍,一片和睦。
皇後在翊坤宮深居簡出,再無是非紛爭。
二皇子和蕙蘭,關係也日漸親密。孩子們都是敏感聰慧的,他們能夠感知到誰是真心關愛自己,對自己好。因此,在蕙蘭的精心照料下,二皇子對蕙蘭的依戀愈發深厚。
後宮的生活,本就平淡寂寥,有了孩子後,突然增添了許多歡聲笑語。
二皇子已過六歲,開始啟蒙讀書。每日清晨,他都要前往尚書齋讀書習字,另有專門的師傅教他騎射和武藝。
黃昏時分,回到醉心殿,他總是喋喋不休地給蕙蘭講述他一天的見聞。
夫子講了什麽書籍,他會背誦給蕙蘭聽;師傅又教了什麽招式,他也會有模有樣地展示給蕙蘭看。
此外,他時而哭泣,時而歡笑,時而喧鬧,還常說些令人捧腹的話。
如此新鮮有趣的日子,猶如潺潺的流水,迅速從指縫中溜走。
蕙蘭覺得,這段時光是她入宮後最輕鬆的日子,她將所有的不快與煩惱都拋諸腦後了。
轉瞬間,便到了臘月二十九。
這天黃昏,二皇子從尚書齋回來,顯得渾身不自在,嘴裏嘟囔著:“梅娘娘,兒臣身上癢!”
蕙蘭掀開他的衣裳查看,頓時大吃一驚,隻見他的背上、肚子上、手臂上,長出了一片片紅疹子,有的地方被他撓破了皮,還滲著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樣的症狀,讓蕙蘭驚恐萬分地聯想到麻風病,她急忙吩咐小太監田青去太醫院請太醫過來。
田青一邊應著,一邊問蕙蘭:“娘娘,請問哪位太醫?”
蕙蘭稍作思考,迅速命令道:“若是溫太醫當值,就叫他過來,快些!”
蕙蘭心想:“生辰那晚與溫秋實的偶遇,總讓我心神不寧,覺得他有些奇怪。不妨借此機會,試探一下,順便勸解他幾句。而且,溫秋實的醫術和醫德,我向來信任。我也知道他無論對我態度如何,都不會挾私報複。”
溫秋實很快就隨田青一同來到了醉心殿。依舊是溫秋實的一貫做派,進殿後聽蕙蘭說明情況,他便二話不說,立刻給二皇子診視。
須臾,溫秋實便神色自若地說道:“無妨,二皇子或因練武時多汗,且冬日寒冷,衣物幹透緩慢,以至生出疹子。臣開些藥,令其以溫水沐浴,擦幹後塗上藥,不久便可痊愈!”
蕙蘭想起張玉榮的遺言:廷兒懼熱,易出汗,平日切勿著厚衣。
她遂鬆了口氣,但仍讓溫秋實檢查了廷兒的被褥、衣物、飲食……
蕙蘭深知皇後居心叵測,故自二皇子至醉心殿後,其飲食起居,蕙蘭幾乎事必躬親,恐遭人暗算。
經一番細致查驗,溫秋實言並無異樣。
蕙蘭徹底安心,趁此機會,直視溫秋實,委婉問道:“溫太醫,本宮生辰那日……”
溫秋實未等蕙蘭言罷,便避開她的目光,含混其辭,語速潦草,低聲答道:“那日微臣心情不佳,衝撞娘娘了,還望娘娘海涵!”
溫秋實如此一說,蕙蘭便也不好再追究,隻輕聲道:“本宮並非責難,隻是念及兒時情誼,亦望溫太醫能早日忘記……蘭兒,真正釋然!”
溫秋實歪頭看了蕙蘭一眼,而後笑了一聲。其笑聲與以往不同,似喉嚨有物,聽來陰陽怪氣。
但很快,他又恢複了慣有的恭敬:“太醫院年末繁忙,娘娘若無他事,微臣便先告退了!”
蕙蘭便起身,親送他至殿門口。
臨出門時,溫秋實忽回首,壓低聲道:“娘娘若憂二皇子疹疾難除,不妨將二皇子貼身衣物洗淨後,與薯蕷皮同泡一刻鍾,晾幹後再為其穿上……切記,須用生薯蕷皮!”
蕙蘭如獲至寶般點頭,連連道謝:“多謝溫太醫!”
溫秋實走出醉心殿,他抹了一把腦門的汗,長舒一口氣,麵色凝重。
蕙蘭待溫秋實走後,心中暗歎,溫秋實雖執拗,但委實是位良醫,他的方子必不會有什麽差錯。
即刻,蕙蘭傳喚小廚房的雪雁前來。
冬季,小廚房常備薯蕷,用以煲湯或製作糕點。
蕙蘭囑咐道:“雪雁,待會你將薯蕷皮削下,拿給彩蝶,讓她用薯蕷皮再浸泡二皇子洗淨的貼身衣物!”
雪雁應諾,小聲嘟囔:“薯蕷皮可止癢,這便是傳說中的以毒攻毒吧?”
蕙蘭彼時一心係於二皇子身上,又深知溫秋實通曉各類民間偏方,對其信任有加,故而並未將雪雁的話放在心上。
接連兩日,蕙蘭每晚令二皇子沐浴後,擦拭溫秋實所開藥膏,二皇子身上的紅疹子果然很快消退。
新歲如期而至,大年初一清晨,皇上皇後率領闔宮嬪妃及皇子公主,浩浩蕩蕩前往慈寧宮,給太後拜年。
這是自張玉榮被賜死,皇後遭皇上訓斥後,首次露麵。她略顯消瘦,沉默寡言,似已全然斂去昔日鋒芒。
至慈寧宮,隻見宮殿內外裝飾一新,明淨敞亮。
雖值隆冬,庭院中的雪鬆依然蒼翠濃鬱,挺拔遒勁。與廊下高掛的大紅燈籠相映成趣,一綠一紅,一冷一暖。
慈寧宮正殿內,太後身著嶄新的梅花紋絳紫色宮服,端莊得體,素雅高潔,使她看上去容光煥發,毫無老態。
皇上皇後率眾嬪妃,依次跪拜,行大禮,又各自道出吉祥的拜年祝詞,太後喜笑顏開,連聲呼道:“賜座,上茶!”
須臾,大皇子慕容熙、二皇子慕容廷及淺檸公主、淺顏公主等數名孩童,依次上前,以稚嫩悅耳之聲,恭祝太後鳳體安康,福壽無疆。
太後見此,喜不自勝,笑逐顏開,伸手召喚道:“速來,汝等皆至皇祖母此處……槿汐,速將點心取來予皇子公主們!”
太後身旁的槿汐姑姑遂笑吟吟地領著兩名小宮女,端來棗泥酥、紅年糕、糯米糍、炸饊子、芙蓉餅等,擺滿了太後身邊的紫檀雕花幾案。
數名孩童一擁而上,環繞太後,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童言無忌,太後開心至極,滿麵笑容,宛如盛開之花朵。
或因二皇子新喪其母,且為唯一四肢健全之皇子,太後對其尤為親昵,亦格外疼惜,將他抱於懷中,輕撫其所著衣裳,似欲察其是否溫暖,又問他於醉心殿生活是否習慣。
見太後喜愛二皇子,蕙蘭亦由衷高興。
正在此時,蕙蘭忽見坐於太後懷中的二皇子,如扭股兒糖般,渾身不停扭動磨蹭,麵上亦現痛苦難耐之表情。
緊接著,二皇子的小手伸入衣裳內,不停抓撓。太後留意到此,將他放下,關切問道:“廷兒,汝這是怎麽了?”
二皇子皺眉,難受道:“皇祖母,孫兒身上癢……癢得厲害!”
蕙蘭大驚,快步上前。
太後已命身旁的槿汐姑姑,解開二皇子錦袍上的扣子。蕙蘭低頭一看,即刻怔住。
隻見二皇子身上,一片片的,布滿紅斑,較此前更為嚴重。
太後原本和顏悅色的臉,霎時變得極為難看,高聲喝令:“速傳太醫!”即刻有小太監匆忙奔出。
“他瘋了嗎?身為太醫,竟敢在宮中燒紙!”蕙蘭驚訝之餘更是焦急萬分。
聽聞不遠處已有巡邏的侍衛朝這邊走來,蕙蘭趕忙派思冰前去,讓她設法引走侍衛。
就在火光漸暗之際,溫秋實抬起頭,與蕙蘭四目相對。
蕙蘭微微皺眉:“溫太醫,你這是作甚?”
溫秋實見到蕙蘭,毫無驚慌之色,緩緩站起身來,直視著她,目光中帶著明顯的挑釁:“梅妃娘娘萬安,今日乃微臣未婚妻唐月蕙的冥誕,微臣燒些紙錢,以祭亡靈!”
蕙蘭渾身猛地一顫,心中仿若被抽空,又似被強行塞滿,難受至極。
她怔怔地看著溫秋實,而他亦目不轉睛地繼續盯著蕙蘭,口中所言字字如針,直刺她心底最柔軟之處:“梅妃娘娘,您如今風光無限、如魚得水,在歡慶自己十八歲生辰,接受眾人祝賀之時,是否已然忘卻,您還有一個孿生妹妹?若她還在世,今日也正好滿十八歲了!”
蕙蘭微微閉了下眼,深吸一口氣,稍稍平複了心情。她心痛之餘,更恨溫秋實的魯莽,於是低聲嗬斥道:“簡直是胡來!你要為蘭兒過冥誕,在溫府、鄧府,或是其他任何地方都可行……為何要跑到宮裏,在禦花園燒紙?若被人撞見,你可知後果如何?”
聞蕙蘭此言,溫秋實憶及往昔,不禁冷哼一聲,言道:“何以?嫌燒紙晦氣,衝撞了梅妃娘娘的吉日,惹娘娘不適了?……微臣倒是無懼被人瞧見,這不已然被梅妃娘娘撞個正著?
梅妃娘娘大可喚來侍衛,將微臣帶去,交由皇上問罪……皇上如此寵愛梅妃娘娘,對您言聽計從、篤信不疑,微臣竟敢在梅妃娘娘生辰燒紙錢,皇上定然龍顏大怒,下令將微臣處死,為您出氣……娘娘快叫人吧!”
自得知蘭兒罹患麻風病之罪,自焚而亡後,溫秋實對梅妃頗有微詞,心中不滿之意日盛。尤其是經避子湯和張玉榮之事後,更覺梅妃為獲聖寵,不擇手段,恨意更甚。
蕙蘭氣得雙唇顫抖,宛如適才那團火苗,被溫秋實生生塞進了心裏。她萬沒料到,溫秋實竟也有如此巧舌如簧、尖酸刻薄之時。
蕙蘭見他有恃無恐的模樣,似是篤定她對他無可奈何,不敢與他計較。
溫秋實見蕙蘭呆立原地,張口結舌的模樣,便帶著解恨的神情,將燒盡的黑色灰燼踢至旁邊的苗圃,又覆上一層薄土。
夜色中,風掀起他長袍的一角,使他看上去孤寂又落寞。
這一刻,蕙蘭對他的心疼與愧疚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終究不忍發作。
她長歎一聲,低聲道:“你快走吧,侍衛須臾便至,日後切不可如此了!”
稍作停頓,她終是按捺不住,關切問道:“今夜該你當值嗎?你怎會獨自在禦花園?此乃違逆宮規,上次皇上便已斥責過你……”
蕙蘭話未說完,隻見不遠處有個黑影疾馳而來。
身影漸近,她即刻認出,那是皇後宮中的小太監。
蕙蘭瞬間緊張起來,“他若瞧見,會不會告密,致使皇後借題發揮,指責我與溫秋實在禦花園私下會麵。”
小太監氣喘籲籲地直奔溫秋實,焦急抱怨道:“溫太醫,讓您隨奴才走,您怎還走失了?害得奴才好找,快些走吧,皇後娘娘正等著您呢!”
語罷,才轉身,仿若剛剛看到蕙蘭,恭敬施禮:“梅妃娘娘也在啊?娘娘萬安!”
蕙蘭沉聲道:“適才從雲水閣行至此地,遇著溫太醫,便駐足閑聊了幾句。怎麽?皇後娘娘身體欠安?”
小太監答道:“是大皇子,今夜腿疼又犯了,皇後娘娘遣奴才去太醫院請溫太醫。奴才走得急了,溫太醫沒跟上,隻好折回來尋他了……”
溫秋實不再言語,冷冷地看了蕙蘭一眼,便背起藥箱,隨那小太監疾行而去。
蕙蘭呆立原地,目送溫秋實漸行漸遠。冬夜寒冷的空氣中,仍殘留著燒過紙錢的焦味。
“原來,大皇子腿疼,皇後娘娘請溫秋實去翊坤宮。”蕙蘭心想,“此事倒也平常,自桂花餅事件後,溫秋實解毒救人,名震一時,被奉為起死回生的神醫。皇後娘娘更是屢次邀他入宮,盼他能醫好大皇子的腿。
然而,溫秋實去翊坤宮,為何要繞道經過禦花園?熟悉的路,怎會在小太監引領下走錯?”
更為巧合的是,溫秋實恰到好處地在宴會結束後,於蕙蘭回醉心殿的必經之路燒紙,與蕙蘭不期而遇。
蕙蘭理解他的難以忘懷和一往情深,然而,他本可以隱匿起來默默思念和祭奠,為何偏要如此公然地違反宮規?
蕙蘭憶起溫秋實適才冷漠挑釁的神情,以及咄咄逼人的語氣,她斷定,溫秋實是有意為之!
“故意來激怒我!”蕙蘭如此認為,溫秋實本就對“梅妃”心懷怨恨,目睹蕙蘭興高采烈、大張旗鼓地慶祝生辰,更凸顯出他的淒苦和哀傷,使他憶起“慘死的蘭兒”。故而,他心懷不滿,故意藏身於禦花園中,當蕙蘭的麵給“蘭兒”燒紙慶冥誕,令她難堪,讓她心中不快。
“不過,我畢竟是受盡恩寵的梅妃,而溫秋實僅是一介太醫,即便他對我心存怨念,也隻是暗中憎惡,從未如此明顯地表露過。為何突然之間,他仿若變了個人,竟敢與我針鋒相對,言語不敬?”
蕙蘭百思不得其解,心中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總覺得會有不妙的事情發生。
此後的日子,宮內平靜無波。又因臨近年關,宮中彌漫著熱鬧喜慶的氛圍,一片和睦。
皇後在翊坤宮深居簡出,再無是非紛爭。
二皇子和蕙蘭,關係也日漸親密。孩子們都是敏感聰慧的,他們能夠感知到誰是真心關愛自己,對自己好。因此,在蕙蘭的精心照料下,二皇子對蕙蘭的依戀愈發深厚。
後宮的生活,本就平淡寂寥,有了孩子後,突然增添了許多歡聲笑語。
二皇子已過六歲,開始啟蒙讀書。每日清晨,他都要前往尚書齋讀書習字,另有專門的師傅教他騎射和武藝。
黃昏時分,回到醉心殿,他總是喋喋不休地給蕙蘭講述他一天的見聞。
夫子講了什麽書籍,他會背誦給蕙蘭聽;師傅又教了什麽招式,他也會有模有樣地展示給蕙蘭看。
此外,他時而哭泣,時而歡笑,時而喧鬧,還常說些令人捧腹的話。
如此新鮮有趣的日子,猶如潺潺的流水,迅速從指縫中溜走。
蕙蘭覺得,這段時光是她入宮後最輕鬆的日子,她將所有的不快與煩惱都拋諸腦後了。
轉瞬間,便到了臘月二十九。
這天黃昏,二皇子從尚書齋回來,顯得渾身不自在,嘴裏嘟囔著:“梅娘娘,兒臣身上癢!”
蕙蘭掀開他的衣裳查看,頓時大吃一驚,隻見他的背上、肚子上、手臂上,長出了一片片紅疹子,有的地方被他撓破了皮,還滲著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樣的症狀,讓蕙蘭驚恐萬分地聯想到麻風病,她急忙吩咐小太監田青去太醫院請太醫過來。
田青一邊應著,一邊問蕙蘭:“娘娘,請問哪位太醫?”
蕙蘭稍作思考,迅速命令道:“若是溫太醫當值,就叫他過來,快些!”
蕙蘭心想:“生辰那晚與溫秋實的偶遇,總讓我心神不寧,覺得他有些奇怪。不妨借此機會,試探一下,順便勸解他幾句。而且,溫秋實的醫術和醫德,我向來信任。我也知道他無論對我態度如何,都不會挾私報複。”
溫秋實很快就隨田青一同來到了醉心殿。依舊是溫秋實的一貫做派,進殿後聽蕙蘭說明情況,他便二話不說,立刻給二皇子診視。
須臾,溫秋實便神色自若地說道:“無妨,二皇子或因練武時多汗,且冬日寒冷,衣物幹透緩慢,以至生出疹子。臣開些藥,令其以溫水沐浴,擦幹後塗上藥,不久便可痊愈!”
蕙蘭想起張玉榮的遺言:廷兒懼熱,易出汗,平日切勿著厚衣。
她遂鬆了口氣,但仍讓溫秋實檢查了廷兒的被褥、衣物、飲食……
蕙蘭深知皇後居心叵測,故自二皇子至醉心殿後,其飲食起居,蕙蘭幾乎事必躬親,恐遭人暗算。
經一番細致查驗,溫秋實言並無異樣。
蕙蘭徹底安心,趁此機會,直視溫秋實,委婉問道:“溫太醫,本宮生辰那日……”
溫秋實未等蕙蘭言罷,便避開她的目光,含混其辭,語速潦草,低聲答道:“那日微臣心情不佳,衝撞娘娘了,還望娘娘海涵!”
溫秋實如此一說,蕙蘭便也不好再追究,隻輕聲道:“本宮並非責難,隻是念及兒時情誼,亦望溫太醫能早日忘記……蘭兒,真正釋然!”
溫秋實歪頭看了蕙蘭一眼,而後笑了一聲。其笑聲與以往不同,似喉嚨有物,聽來陰陽怪氣。
但很快,他又恢複了慣有的恭敬:“太醫院年末繁忙,娘娘若無他事,微臣便先告退了!”
蕙蘭便起身,親送他至殿門口。
臨出門時,溫秋實忽回首,壓低聲道:“娘娘若憂二皇子疹疾難除,不妨將二皇子貼身衣物洗淨後,與薯蕷皮同泡一刻鍾,晾幹後再為其穿上……切記,須用生薯蕷皮!”
蕙蘭如獲至寶般點頭,連連道謝:“多謝溫太醫!”
溫秋實走出醉心殿,他抹了一把腦門的汗,長舒一口氣,麵色凝重。
蕙蘭待溫秋實走後,心中暗歎,溫秋實雖執拗,但委實是位良醫,他的方子必不會有什麽差錯。
即刻,蕙蘭傳喚小廚房的雪雁前來。
冬季,小廚房常備薯蕷,用以煲湯或製作糕點。
蕙蘭囑咐道:“雪雁,待會你將薯蕷皮削下,拿給彩蝶,讓她用薯蕷皮再浸泡二皇子洗淨的貼身衣物!”
雪雁應諾,小聲嘟囔:“薯蕷皮可止癢,這便是傳說中的以毒攻毒吧?”
蕙蘭彼時一心係於二皇子身上,又深知溫秋實通曉各類民間偏方,對其信任有加,故而並未將雪雁的話放在心上。
接連兩日,蕙蘭每晚令二皇子沐浴後,擦拭溫秋實所開藥膏,二皇子身上的紅疹子果然很快消退。
新歲如期而至,大年初一清晨,皇上皇後率領闔宮嬪妃及皇子公主,浩浩蕩蕩前往慈寧宮,給太後拜年。
這是自張玉榮被賜死,皇後遭皇上訓斥後,首次露麵。她略顯消瘦,沉默寡言,似已全然斂去昔日鋒芒。
至慈寧宮,隻見宮殿內外裝飾一新,明淨敞亮。
雖值隆冬,庭院中的雪鬆依然蒼翠濃鬱,挺拔遒勁。與廊下高掛的大紅燈籠相映成趣,一綠一紅,一冷一暖。
慈寧宮正殿內,太後身著嶄新的梅花紋絳紫色宮服,端莊得體,素雅高潔,使她看上去容光煥發,毫無老態。
皇上皇後率眾嬪妃,依次跪拜,行大禮,又各自道出吉祥的拜年祝詞,太後喜笑顏開,連聲呼道:“賜座,上茶!”
須臾,大皇子慕容熙、二皇子慕容廷及淺檸公主、淺顏公主等數名孩童,依次上前,以稚嫩悅耳之聲,恭祝太後鳳體安康,福壽無疆。
太後見此,喜不自勝,笑逐顏開,伸手召喚道:“速來,汝等皆至皇祖母此處……槿汐,速將點心取來予皇子公主們!”
太後身旁的槿汐姑姑遂笑吟吟地領著兩名小宮女,端來棗泥酥、紅年糕、糯米糍、炸饊子、芙蓉餅等,擺滿了太後身邊的紫檀雕花幾案。
數名孩童一擁而上,環繞太後,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童言無忌,太後開心至極,滿麵笑容,宛如盛開之花朵。
或因二皇子新喪其母,且為唯一四肢健全之皇子,太後對其尤為親昵,亦格外疼惜,將他抱於懷中,輕撫其所著衣裳,似欲察其是否溫暖,又問他於醉心殿生活是否習慣。
見太後喜愛二皇子,蕙蘭亦由衷高興。
正在此時,蕙蘭忽見坐於太後懷中的二皇子,如扭股兒糖般,渾身不停扭動磨蹭,麵上亦現痛苦難耐之表情。
緊接著,二皇子的小手伸入衣裳內,不停抓撓。太後留意到此,將他放下,關切問道:“廷兒,汝這是怎麽了?”
二皇子皺眉,難受道:“皇祖母,孫兒身上癢……癢得厲害!”
蕙蘭大驚,快步上前。
太後已命身旁的槿汐姑姑,解開二皇子錦袍上的扣子。蕙蘭低頭一看,即刻怔住。
隻見二皇子身上,一片片的,布滿紅斑,較此前更為嚴重。
太後原本和顏悅色的臉,霎時變得極為難看,高聲喝令:“速傳太醫!”即刻有小太監匆忙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