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適才未明就裏之厲責,方於知曉真相後心生愧疚,方可諒其擅自出宮之舉。
太後並不昏聵,僅是內憂外患之境,急怒攻心而已。
蕙蘭望著太後,聲誠且悲:“六日前之晨,爹爹已至津城,若無意外,應可及時趕赴西北……太後豈不覺怪異?正值皇上遣其與榮威將軍共赴西北之緊要關頭,偏逢不測……
臣妾今晨不在醉心殿,乃因一時心急,出宮探尋真相。因時過早,恐擾太後清眠,故未向您稟報!”
言罷,她緊張視向太後,思菱亦緊張視之。
蕙蘭深知思菱之意。
其實,她本欲如陳同所言,扯謊稱一早去禦花園散步,不覺行遠,故而未知太後召見之事。
然今觀之,太後何其睿智,既於醉心殿候著,便是對自己去向生疑。
故如此謊言,非但欺不了她,反會為其所抓,遺禍更多。
久之,沉默後,太後拖長聲,輕輕“哦”了一聲。
此聲,既有驚愕,亦有思量。
繼而,她抬眼,目光銳視蕙蘭一眼,語亦和緩許多:“,蘭貴妃,你大清早奔宮外去,可有何發現?”
聞此問,蕙蘭那顆本懸於喉之心髒,驟落原位,緊繃之身,亦隨之鬆弛。
迎著太後審視的目光,她沉穩答道:“回太後,臣妾父母被劫走的消息,是陳侍衛從鄧府一名死裏逃生的家丁處得知的。據家丁所言,臣妾的父母,是被冠綏山的土匪所劫。
臣妾出宮,本是想麵見這位家丁,詢問當時情形。怎奈,他傷勢過重,未等臣妾見到,便已身亡……故而,臣妾此行一無所獲……臣妾原本打算回宮後,即刻向太後稟報,不想太後已在醉心殿候著臣妾!”
聽到蕙蘭所言,思菱轉身,麵露驚訝地看了她一眼。
蕙蘭仿若未覺,隻是微微皺了下眉。思菱見狀,很快恢複常態。
太後靜靜看著蕙蘭,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敬國公乃朝廷棟梁,遭土匪劫持,務必設法營救……你所慮不無道理,早不劫晚不劫,偏偏在皇上擬派他前往西北的節骨眼上發生此事,難免惹人疑竇……”
太後沒有再說下去,而是話鋒一轉,以責備的口吻對蕙蘭道:“既是如此,你理應及早向哀家說明情況,命津城府衙迅速剿匪,亦可讓刑部和大理寺派人追查真相。
而非隱瞞不報,親曆親為……你身為執掌後宮的貴妃,不守宮規,不遵本分,私自出宮,越俎代庖,實在膽大妄為!”
雖仍是一番厲色斥責,蕙蘭反倒安心下來。她趕忙俯身,戰戰兢兢道:“太後教訓得是,臣妾知罪了,日後絕不再犯!”
太後輕歎一聲,起身而立,語氣平緩道:“西北戰亂,皇上親征,此時更需後宮安穩……你父母遭劫,也不該如此慌亂……”
話畢,太後俯視著蕙蘭,沉聲道:“蘭貴妃,望你深思己過,莫要恃寵而驕,失了分寸。念你初犯,且主動認罪,此次便暫且饒過你,若有再犯,哀家絕不姑息!”
蕙蘭連連應是,恭送太後離去。
太後行至正殿門口,忽地止住腳步,回頭問道:“蘭貴妃,敬國公何以突然赴江南探親,且一去許久?”
蕙蘭心中一緊,忙道:“回太後,臣妾外祖昔日對父親有恩,父親入京後未曾歸鄉。此次外祖年老病篤,故隨母親一同前往江南探視!”
太後沉默頷首,目光犀利地看了她一眼。
這一眼,令她心驚膽戰。
太後似已洞察何事,又似有所疑慮。
雖是驚險,一場風波,終是平息。
蕙蘭雖遭太後當眾斥責,但比她預想之結果,已好太多。
送太後離開醉心殿後,蕙蘭返回正殿,無力地揮手,讓跪地宮人退下。
思菱趕忙上前,扶她靠牆坐於軟榻上。
她斜倚其上,方覺周身酸痛,疲憊不堪。
思菱立於其身側,輕緩為她捏肩,不解問道:“娘娘,為何不將您所查真相告知太後……鄧府家丁非傷重而亡,與高湛、彤雲一般,乃自盡殞命。如此,太後便可知一切皆是端妃與寧安侯所為……”
蕙蘭搖頭:“斷不可行,端妃與寧安侯之罪行,皆是本宮揣測,毫無證據。冒然開口,反令太後覺本宮蓄意諉罪端妃。
更為重要的是,陳同正趕赴青岩山的林家別院,此時萬不可走漏風聲,以免打草驚蛇,令林家察覺,殺人滅口。
本宮故作一無所知,亦故意告知太後乃土匪所為,如此他們方會放鬆警惕,陳同也更易查清真相,本宮父母……或可免遭毒手……”
蕙蘭一頓,心碎自語:“若他們尚在世的話!”
思菱手頓,聲顫安慰蕙蘭道:“娘娘,敬國公與夫人吉人天相,定會無恙,您萬不可過於憂心!”
蕙蘭長歎,對思菱道:“晨起這般折騰,本宮亦倦了,你且退下吧……本宮欲獨一人靜思!”
思菱扶蕙蘭躺下,蕙蘭忽想起何事,又坐起,囑她道:“去將爍兒抱來,本宮一早未見他了!”
思菱歎息,於她太陽穴處按揉幾下,關切道:“娘娘,四皇子有秋苓姑娘和思冰形影相隨照看,不會有事的,您如此操勞,亦須顧惜自己身子……奴婢去看看四皇子,您先好生歇息!”
言罷,她便離去,細心掩門。
蕙蘭再次癱倒於軟榻之上,望著窗外熾熱的陽光,緩緩閉上雙眸。
她心中仍亂作一團,念及生死不明的父母,以及禦駕親征的慕容複,便不自覺地冒出一身冷汗,精神恍惚且心力交瘁。
如今,她唯一的期望,便是陳同能帶來好消息,有所發現。
但林念瑤臨行前特意叮囑務必小心,這說明青岩山的林家別院,必定難以接近。
接下來的大半天,蕙蘭都在心神不寧中度過。
陳同遲遲未歸,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愈發焦躁。
將近二更時,思菱悄悄進來,緊張而激動地說:“娘娘,陳同回來了……奴婢確認四下無人後,才讓他從角門進來的!”
蕙蘭精神為之一振,連忙吩咐道:“快傳他進來!”
片刻後,陳同隨思菱走了進來,他看上去風塵仆仆,神色凝重,衣裳上有明顯的刮痕。
他顧不上請安,便氣喘籲籲地說道:“娘娘,微臣未能進去……”
思菱端來一盞茶水,陳同接過,一飲而盡,然後接著說:“微臣到了青岩山的林家別院,發現院牆高聳,其中一麵還挨著懸崖。別院周圍有家丁把守,白天根本無機可乘。
微臣本想等天黑後,找機會潛入。誰知到了晚上,別院的門樓點亮了燈籠,還有家丁不停地巡邏……微臣嚐試了一下,差點兒就被發現。擔心打草驚蛇,不敢硬闖,隻能無功而返!”
因早已料到此事不會如此順利,所以聽了陳同的稟報後,蕙蘭並未太過失望。
沉默片刻後,她對陳同道:“此行也並非一無所獲……這院子裏確有不可告人之物。否則,若隻是普通的避暑山莊,何必如此戒備森嚴!”
陳同點頭應道:“微臣亦作此想!”
蕙蘭沉默不語,心中暗自緊張盤算。
少頃,她囑咐陳同道:“陳同,我們暗中所查之事,包括鄧家家丁的真實死因,還有林念瑤透露的青岩山林家別院的情況,你我與思菱三人知曉便可。
你告知蘇太醫和驗屍的仵作,務必保密……對外,仍咬定本宮的父母是被冠綏山土匪所劫!”
陳同愣了一下,隨即領悟道:“娘娘,微臣明白您的意思……敬國公夫婦遭劫之事,太後已知,津城府衙定然會全力剿捕追查,也必然會與冠綏山的土匪交涉。
然而,事實上此事與土匪無關,隻是寧安侯的蓄意陷害。土匪未曾做過此事,自然不會承認……為了證明與敬國公被劫之事無關,說不定……”
蕙蘭頷首道:“正是如此,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如此也可暫時迷惑敵人,為我們查清真相爭取時間!”
話至此處,她不禁眉頭緊鎖,邊思索邊喃喃自語道:“青岩山的林家別院,必須查個水落石出……如何才能進去呢……”
陳同怔了片刻,突然決然道:“微臣再去一趟,此刻出發,至青岩山時便是後半夜了,值守的家丁也會犯困……縱是銅牆鐵壁,也定要進去!”
蕙蘭大驚,忙勸阻道:“不可,此刻二更已過,青岩山地勢險峻,漆黑一片,此舉過於冒險!”
陳同不以為意,笑道:“娘娘莫憂,微臣慣走夜路,不會有何事。事在人為,不可坐以待斃……再者,皇上臨行前特意囑咐,要微臣護娘娘周全,此乃微臣職責所在!”
蕙蘭驚愕道:“皇上?你去軍營時,皇上不是已動身前往西北了嗎?他如何交代這些?”
陳同肅然道:“回娘娘,微臣至軍營後,確未見到皇上。但他臨行前,留信於微臣,托沈統領轉交。信中言明不讓微臣隨他赴西北,而是留於宮中,聽候娘娘差遣,以保您安全!”
蕙蘭愕然凝視陳同,本以為慕容複在緊急情況下不辭而別,無暇顧及自己。
卻不想,匆忙之中,他仍做了周到安排。
依稀間,似有溫暖雙手輕拂心底最柔軟之處,酸楚與甜蜜一並湧上,她幾欲落淚。
陳同未容蕙蘭多言,堅定道了聲:“娘娘,微臣告辭!”便轉身離去。
陳同走後,思菱扶蕙蘭入寢殿。盡管前夜未眠,然躺在榻上,她卻清醒異常。
思菱伴其左右,亦是輾轉難眠。
蕙蘭知曉,她定是擔憂陳同安危。
直至天微亮,蕙蘭才昏沉入睡。
她入夢了。
夢中,大霧彌漫。
有個聲音,淒厲聲呼喊:“蘭兒救我,蘭兒救我……”
聽來,似母親之聲,又似姐姐之聲!
蕙蘭遽然驚醒,大口喘氣,方覺渾身濕透。
思菱疾步而來,輕拍她的後背,柔聲說道:“娘娘莫怕,隻是噩夢罷了,天已大亮......”
她轉頭望向窗欞,果不其然,窗外已是夏日燦爛奪目的陽光,似乎任何陰謀都無所遁形。
然而,一想到夢中的情景,不祥的預感仍舊湧上她的心頭。
蕙蘭心神不寧地看了思菱一眼,這才發覺她也正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
她麵色蒼白,眼神中盡是憂慮。
想來,此時應是辰時了。
而陳同,依舊未歸!
無論陳同昨晚是否能潛入林家別院,為保安全,他都理應在天亮前離開青岩山。
算著時辰,此刻他理應回京了。
莫非是出了意外?莫非是墜落山崖,抑或被林家巡邏的家丁逮個正著......
可怕的想象,令蕙蘭的心如被無形繩索緊勒,呼吸亦變得艱難。
因恐人多嘴雜走漏風聲,又懼人多易暴露,昨晚,陳同是獨自前往青岩山的。
若有不測,連個回來報信的人都沒有。而夜半三更的深山密林,挨著懸崖戒備森嚴的山莊,危險可謂無處不在。
蕙蘭無力地倚在床榻上,望著夏日陽光穿窗而入,心中忐忑不安,諸多不好的念頭紛紛湧入腦海。
“昨晚,我應堅決阻攔陳同,不應讓他去青岩山。若有個三長兩短......我如何對得起他,又如何對得起思菱?前些日子,陳同好不容易才說通父母,答應了他與思菱的婚事。
偌大的後宮,迄今為止,陳同和思菱是我最信任之人。他們二人不僅忠心耿耿,而且縝密沉穩。事事為我著想,為我排憂解難,也為我衝鋒陷陣。
我珍視他們,視其如親。且已決定,下半年放行思菱出宮,使其與陳同完婚,了卻心事。”
此時,蕙蘭念及陳同或有不測,五內如焚,懊悔至極。
思菱察覺蕙蘭心神不寧,強作笑顏,柔聲寬慰道:“娘娘莫憂,陳同素來膽大心細,武藝高強,必無大礙……他尚未歸來,想必……想必昨夜必有收獲……”
她語塞,倏地別過臉去。
蕙蘭憐憫地看著思菱,深知此刻她內心的恐懼,必甚於自己。
她深呼吸,掩飾內心不安,對思菱笑道:“你所言甚是,陳同定會平安歸來……為了你,他必會保重自己!”
思菱抹淚,低頭轉移話題道:“娘娘,奴婢使人進來伺候您更衣洗漱……奴婢去殿外守候,有動靜即刻向您稟報!”
太後並不昏聵,僅是內憂外患之境,急怒攻心而已。
蕙蘭望著太後,聲誠且悲:“六日前之晨,爹爹已至津城,若無意外,應可及時趕赴西北……太後豈不覺怪異?正值皇上遣其與榮威將軍共赴西北之緊要關頭,偏逢不測……
臣妾今晨不在醉心殿,乃因一時心急,出宮探尋真相。因時過早,恐擾太後清眠,故未向您稟報!”
言罷,她緊張視向太後,思菱亦緊張視之。
蕙蘭深知思菱之意。
其實,她本欲如陳同所言,扯謊稱一早去禦花園散步,不覺行遠,故而未知太後召見之事。
然今觀之,太後何其睿智,既於醉心殿候著,便是對自己去向生疑。
故如此謊言,非但欺不了她,反會為其所抓,遺禍更多。
久之,沉默後,太後拖長聲,輕輕“哦”了一聲。
此聲,既有驚愕,亦有思量。
繼而,她抬眼,目光銳視蕙蘭一眼,語亦和緩許多:“,蘭貴妃,你大清早奔宮外去,可有何發現?”
聞此問,蕙蘭那顆本懸於喉之心髒,驟落原位,緊繃之身,亦隨之鬆弛。
迎著太後審視的目光,她沉穩答道:“回太後,臣妾父母被劫走的消息,是陳侍衛從鄧府一名死裏逃生的家丁處得知的。據家丁所言,臣妾的父母,是被冠綏山的土匪所劫。
臣妾出宮,本是想麵見這位家丁,詢問當時情形。怎奈,他傷勢過重,未等臣妾見到,便已身亡……故而,臣妾此行一無所獲……臣妾原本打算回宮後,即刻向太後稟報,不想太後已在醉心殿候著臣妾!”
聽到蕙蘭所言,思菱轉身,麵露驚訝地看了她一眼。
蕙蘭仿若未覺,隻是微微皺了下眉。思菱見狀,很快恢複常態。
太後靜靜看著蕙蘭,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敬國公乃朝廷棟梁,遭土匪劫持,務必設法營救……你所慮不無道理,早不劫晚不劫,偏偏在皇上擬派他前往西北的節骨眼上發生此事,難免惹人疑竇……”
太後沒有再說下去,而是話鋒一轉,以責備的口吻對蕙蘭道:“既是如此,你理應及早向哀家說明情況,命津城府衙迅速剿匪,亦可讓刑部和大理寺派人追查真相。
而非隱瞞不報,親曆親為……你身為執掌後宮的貴妃,不守宮規,不遵本分,私自出宮,越俎代庖,實在膽大妄為!”
雖仍是一番厲色斥責,蕙蘭反倒安心下來。她趕忙俯身,戰戰兢兢道:“太後教訓得是,臣妾知罪了,日後絕不再犯!”
太後輕歎一聲,起身而立,語氣平緩道:“西北戰亂,皇上親征,此時更需後宮安穩……你父母遭劫,也不該如此慌亂……”
話畢,太後俯視著蕙蘭,沉聲道:“蘭貴妃,望你深思己過,莫要恃寵而驕,失了分寸。念你初犯,且主動認罪,此次便暫且饒過你,若有再犯,哀家絕不姑息!”
蕙蘭連連應是,恭送太後離去。
太後行至正殿門口,忽地止住腳步,回頭問道:“蘭貴妃,敬國公何以突然赴江南探親,且一去許久?”
蕙蘭心中一緊,忙道:“回太後,臣妾外祖昔日對父親有恩,父親入京後未曾歸鄉。此次外祖年老病篤,故隨母親一同前往江南探視!”
太後沉默頷首,目光犀利地看了她一眼。
這一眼,令她心驚膽戰。
太後似已洞察何事,又似有所疑慮。
雖是驚險,一場風波,終是平息。
蕙蘭雖遭太後當眾斥責,但比她預想之結果,已好太多。
送太後離開醉心殿後,蕙蘭返回正殿,無力地揮手,讓跪地宮人退下。
思菱趕忙上前,扶她靠牆坐於軟榻上。
她斜倚其上,方覺周身酸痛,疲憊不堪。
思菱立於其身側,輕緩為她捏肩,不解問道:“娘娘,為何不將您所查真相告知太後……鄧府家丁非傷重而亡,與高湛、彤雲一般,乃自盡殞命。如此,太後便可知一切皆是端妃與寧安侯所為……”
蕙蘭搖頭:“斷不可行,端妃與寧安侯之罪行,皆是本宮揣測,毫無證據。冒然開口,反令太後覺本宮蓄意諉罪端妃。
更為重要的是,陳同正趕赴青岩山的林家別院,此時萬不可走漏風聲,以免打草驚蛇,令林家察覺,殺人滅口。
本宮故作一無所知,亦故意告知太後乃土匪所為,如此他們方會放鬆警惕,陳同也更易查清真相,本宮父母……或可免遭毒手……”
蕙蘭一頓,心碎自語:“若他們尚在世的話!”
思菱手頓,聲顫安慰蕙蘭道:“娘娘,敬國公與夫人吉人天相,定會無恙,您萬不可過於憂心!”
蕙蘭長歎,對思菱道:“晨起這般折騰,本宮亦倦了,你且退下吧……本宮欲獨一人靜思!”
思菱扶蕙蘭躺下,蕙蘭忽想起何事,又坐起,囑她道:“去將爍兒抱來,本宮一早未見他了!”
思菱歎息,於她太陽穴處按揉幾下,關切道:“娘娘,四皇子有秋苓姑娘和思冰形影相隨照看,不會有事的,您如此操勞,亦須顧惜自己身子……奴婢去看看四皇子,您先好生歇息!”
言罷,她便離去,細心掩門。
蕙蘭再次癱倒於軟榻之上,望著窗外熾熱的陽光,緩緩閉上雙眸。
她心中仍亂作一團,念及生死不明的父母,以及禦駕親征的慕容複,便不自覺地冒出一身冷汗,精神恍惚且心力交瘁。
如今,她唯一的期望,便是陳同能帶來好消息,有所發現。
但林念瑤臨行前特意叮囑務必小心,這說明青岩山的林家別院,必定難以接近。
接下來的大半天,蕙蘭都在心神不寧中度過。
陳同遲遲未歸,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愈發焦躁。
將近二更時,思菱悄悄進來,緊張而激動地說:“娘娘,陳同回來了……奴婢確認四下無人後,才讓他從角門進來的!”
蕙蘭精神為之一振,連忙吩咐道:“快傳他進來!”
片刻後,陳同隨思菱走了進來,他看上去風塵仆仆,神色凝重,衣裳上有明顯的刮痕。
他顧不上請安,便氣喘籲籲地說道:“娘娘,微臣未能進去……”
思菱端來一盞茶水,陳同接過,一飲而盡,然後接著說:“微臣到了青岩山的林家別院,發現院牆高聳,其中一麵還挨著懸崖。別院周圍有家丁把守,白天根本無機可乘。
微臣本想等天黑後,找機會潛入。誰知到了晚上,別院的門樓點亮了燈籠,還有家丁不停地巡邏……微臣嚐試了一下,差點兒就被發現。擔心打草驚蛇,不敢硬闖,隻能無功而返!”
因早已料到此事不會如此順利,所以聽了陳同的稟報後,蕙蘭並未太過失望。
沉默片刻後,她對陳同道:“此行也並非一無所獲……這院子裏確有不可告人之物。否則,若隻是普通的避暑山莊,何必如此戒備森嚴!”
陳同點頭應道:“微臣亦作此想!”
蕙蘭沉默不語,心中暗自緊張盤算。
少頃,她囑咐陳同道:“陳同,我們暗中所查之事,包括鄧家家丁的真實死因,還有林念瑤透露的青岩山林家別院的情況,你我與思菱三人知曉便可。
你告知蘇太醫和驗屍的仵作,務必保密……對外,仍咬定本宮的父母是被冠綏山土匪所劫!”
陳同愣了一下,隨即領悟道:“娘娘,微臣明白您的意思……敬國公夫婦遭劫之事,太後已知,津城府衙定然會全力剿捕追查,也必然會與冠綏山的土匪交涉。
然而,事實上此事與土匪無關,隻是寧安侯的蓄意陷害。土匪未曾做過此事,自然不會承認……為了證明與敬國公被劫之事無關,說不定……”
蕙蘭頷首道:“正是如此,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如此也可暫時迷惑敵人,為我們查清真相爭取時間!”
話至此處,她不禁眉頭緊鎖,邊思索邊喃喃自語道:“青岩山的林家別院,必須查個水落石出……如何才能進去呢……”
陳同怔了片刻,突然決然道:“微臣再去一趟,此刻出發,至青岩山時便是後半夜了,值守的家丁也會犯困……縱是銅牆鐵壁,也定要進去!”
蕙蘭大驚,忙勸阻道:“不可,此刻二更已過,青岩山地勢險峻,漆黑一片,此舉過於冒險!”
陳同不以為意,笑道:“娘娘莫憂,微臣慣走夜路,不會有何事。事在人為,不可坐以待斃……再者,皇上臨行前特意囑咐,要微臣護娘娘周全,此乃微臣職責所在!”
蕙蘭驚愕道:“皇上?你去軍營時,皇上不是已動身前往西北了嗎?他如何交代這些?”
陳同肅然道:“回娘娘,微臣至軍營後,確未見到皇上。但他臨行前,留信於微臣,托沈統領轉交。信中言明不讓微臣隨他赴西北,而是留於宮中,聽候娘娘差遣,以保您安全!”
蕙蘭愕然凝視陳同,本以為慕容複在緊急情況下不辭而別,無暇顧及自己。
卻不想,匆忙之中,他仍做了周到安排。
依稀間,似有溫暖雙手輕拂心底最柔軟之處,酸楚與甜蜜一並湧上,她幾欲落淚。
陳同未容蕙蘭多言,堅定道了聲:“娘娘,微臣告辭!”便轉身離去。
陳同走後,思菱扶蕙蘭入寢殿。盡管前夜未眠,然躺在榻上,她卻清醒異常。
思菱伴其左右,亦是輾轉難眠。
蕙蘭知曉,她定是擔憂陳同安危。
直至天微亮,蕙蘭才昏沉入睡。
她入夢了。
夢中,大霧彌漫。
有個聲音,淒厲聲呼喊:“蘭兒救我,蘭兒救我……”
聽來,似母親之聲,又似姐姐之聲!
蕙蘭遽然驚醒,大口喘氣,方覺渾身濕透。
思菱疾步而來,輕拍她的後背,柔聲說道:“娘娘莫怕,隻是噩夢罷了,天已大亮......”
她轉頭望向窗欞,果不其然,窗外已是夏日燦爛奪目的陽光,似乎任何陰謀都無所遁形。
然而,一想到夢中的情景,不祥的預感仍舊湧上她的心頭。
蕙蘭心神不寧地看了思菱一眼,這才發覺她也正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
她麵色蒼白,眼神中盡是憂慮。
想來,此時應是辰時了。
而陳同,依舊未歸!
無論陳同昨晚是否能潛入林家別院,為保安全,他都理應在天亮前離開青岩山。
算著時辰,此刻他理應回京了。
莫非是出了意外?莫非是墜落山崖,抑或被林家巡邏的家丁逮個正著......
可怕的想象,令蕙蘭的心如被無形繩索緊勒,呼吸亦變得艱難。
因恐人多嘴雜走漏風聲,又懼人多易暴露,昨晚,陳同是獨自前往青岩山的。
若有不測,連個回來報信的人都沒有。而夜半三更的深山密林,挨著懸崖戒備森嚴的山莊,危險可謂無處不在。
蕙蘭無力地倚在床榻上,望著夏日陽光穿窗而入,心中忐忑不安,諸多不好的念頭紛紛湧入腦海。
“昨晚,我應堅決阻攔陳同,不應讓他去青岩山。若有個三長兩短......我如何對得起他,又如何對得起思菱?前些日子,陳同好不容易才說通父母,答應了他與思菱的婚事。
偌大的後宮,迄今為止,陳同和思菱是我最信任之人。他們二人不僅忠心耿耿,而且縝密沉穩。事事為我著想,為我排憂解難,也為我衝鋒陷陣。
我珍視他們,視其如親。且已決定,下半年放行思菱出宮,使其與陳同完婚,了卻心事。”
此時,蕙蘭念及陳同或有不測,五內如焚,懊悔至極。
思菱察覺蕙蘭心神不寧,強作笑顏,柔聲寬慰道:“娘娘莫憂,陳同素來膽大心細,武藝高強,必無大礙……他尚未歸來,想必……想必昨夜必有收獲……”
她語塞,倏地別過臉去。
蕙蘭憐憫地看著思菱,深知此刻她內心的恐懼,必甚於自己。
她深呼吸,掩飾內心不安,對思菱笑道:“你所言甚是,陳同定會平安歸來……為了你,他必會保重自己!”
思菱抹淚,低頭轉移話題道:“娘娘,奴婢使人進來伺候您更衣洗漱……奴婢去殿外守候,有動靜即刻向您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