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蘭霍然站起,難以置信地看著她,嘴唇顫抖著問道:“你說什麽?再說一遍!”
思冰喜不自禁地重複道:“娘娘,夫人找到了……就在冠綏山下的樹林裏,是津城府衙派人尋到的。還說夫人隻是受了些驚嚇,並未受傷,已然踏上回京之路了……”
蕙蘭眸中淚光閃爍,聲音哽咽道:“太好了,太好了……”
須臾,她意識到有些不對,略一思忖,駭然問道:“夫人找到了,那……本宮的父親呢?”
思冰怔愣了片刻,囁嚅道:“慈寧宮那邊派了個小內監過來,隻說夫人找到了。還說太後已經下令,等夫人回京後,立刻帶她入宮覲見……
並未聽到關於敬國公的消息。不過,敬國公和夫人不是一起被土匪劫走了嗎?找到夫人,就肯定能找到國公……”
話未說完,蕙蘭便揮手讓她退下。
思冰走後,蕙蘭頹然跌坐在軟榻上,自言自語道:“事情不會這麽簡單,父母一起被劫走,而現在傳來的消息,卻是隻找到了母親。而且還是在冠綏山找到的……”
陳同接過她的話,沉聲道:“娘娘,這定然是寧安侯迫於壓力的陰謀。如此一來,他便可洗脫自己,坐實了是冠綏山土匪綁走了敬國公和夫人……”
蕙蘭點點頭,霍然起身:“思菱,馬上陪本宮去慈寧宮,本宮要在那兒守著,等著娘回來!”
陳同聽蕙蘭這麽說,立刻躬身道:“娘娘,微臣再出去打探消息,先行告退!”
蕙蘭蹙眉道:“你不要再出去了,連著兩天兩夜奔波不停,好好回去歇著吧……”
思菱也小聲道:“你就聽娘娘的安排吧,別把身子熬壞了!”
陳同喏喏應著,快步離開醉心殿。
蕙蘭和思菱趕到慈寧宮時,太後正在正殿,端詳著一盆剛盛開的狐尾百合。
她看到蕙蘭過來,微微一笑道:“哀家料到蘭貴妃會來,不想竟來得這麽快!”
蕙蘭急忙俯身請安,用感激的語氣說道:“臣妾剛剛聽聞母親在冠綏山獲救,多謝太後!”
太後瞥了她一眼,才歎氣道:“想必你都聽說了,哀家也正疑惑呢。津城那邊來報,隻說敬國公夫人找到了,敬國公的安危卻隻字未提……現在你母親正在回京的路上。或許等她回來,就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了……來人,賜座,給蘭貴妃上茶!”
蕙蘭在太後的下首落座。
今日,太後對蕙蘭的態度還算沉穩,沒再提起之前的糾葛,反倒和蕙蘭聊起了家常,問及蕙蘭父母,江南的外祖,爍兒的現狀……很是親切。
蕙蘭知曉太後心中依然對自己存有偏見,她保持著應有的恭敬謙遜,有問才答,並不多言。
她們正閑閑地聊著家常,太後突然話鋒一轉,猝不及防地說道:“哀家知道你有個雙胞胎妹妹,後來因為患麻風病,無法接受現實,自焚身亡了,想來當真是可惜……
敬國公夫婦先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現在又遭遇這場變故……希望他們都能平安歸來,你身為他們唯一的女兒,可得好生寬慰一下……”
聽聞此言,冷汗瞬間密密麻麻地覆蓋了蕙蘭的後背。
她掩飾著緊張恐慌的情緒,語氣低沉地應了一句:“太後所言極是,臣妾謹記於心!”
太後的目光如羽毛般,輕輕拂過蕙蘭的臉龐,並未多做停留,然後便站起身,命令槿汐姑姑取出一個金鑲玉的項圈,說是賞賜給爍兒的。
蕙蘭接過項圈,連連謝恩。剛剛那個話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岔開了。
然而,蕙蘭的心卻無法平靜下來,在接下來等待的時間裏,一直惴惴不安。
不知等了多久,忽聞外麵傳來一個小宮女的聲音:“太後娘娘,敬國公夫人到了!”
蕙蘭心中一緊,趕忙走向正殿門口。
鄧夫人在兩個丫鬟的攙扶下,腳步蹣跚,已走了進來。她麵容憔悴,身形消瘦,身上的衣裳,顯然是臨時換上的,極不合身。
鄧夫人一見蕙蘭,便踉蹌著撲過來,痛哭失聲:“蘭……蘭貴妃萬安,妾身終於見到娘娘了……”
蕙蘭微微皺眉,輕咳一聲,鄧夫人這才止住哭聲,注意到端坐在雕花楠木椅上的太後正靜靜地看著她們,急忙跪地請安:“妾身拜見太後娘娘,給太後娘娘請安!”
太後麵色沉穩,語氣和藹:“夫人不必多禮,起來吧!”
太後賜鄧夫人坐下,又讓琉璃端來一盞茶,然後便直截了當地問道:“夫人可否告訴哀家到底發生了什麽?敬國公呢?你們沒在一起嗎?”
這些問題,也是蕙蘭急於知道的。
於是,蕙蘭便緊緊地盯著鄧夫人,眼中滿是期待,又滿是恐懼,等待她的回答。
聽太後如此發問,鄧夫人頓時淚如泉湧,她心有餘悸地回答道:“那日清晨,天尚未亮,敬國公和妾身便啟程,欲在當日趕回京城。豈料,行至冠綏山下,忽然從旁邊的樹林裏衝出一夥土匪,個個身手不凡……
國公率家丁反抗,然終寡不敵眾。他們搶了車上的財物後,又將眾人皆捆綁起來……妾身亦被他們五花大綁,蒙住雙眼,堵住了嘴……
隨後,便被扔上一輛馬車,一路顛簸許久。最終來到一處陰森之地,因雙眼一直被蒙著,妾身並不知曉具體是何地……
這幾日,一直有人按時送來水和食物,來人沉默不語,隻是將堵在妾身口中的帕子取出,喂妾身飲食。
妾身無論是詢問還是哀求,他皆不理會。昨日半夜……雖蒙著雙眼,也能估摸出,大約是四更時分,有人將妾身拉出,重新送上一輛馬車。又行了許久,將妾身推下,那人離開時,扯掉了妾身口中堵著的帕子。
待周圍徹底沒了動靜後,妾身大聲呼救,這才引來了津城府衙之人……鬆綁後,解開蒙在眼睛上的黑布,這才發現,妾身竟在冠綏山下的樹林裏……”
蕙蘭忍不住急急問道:“父親呢?你們沒有關在一起嗎?”
鄧夫人啜泣著搖頭:“至於國公他……妾身也不知他身在何處?自從被劫後,妾身就再未見過他……這些挨千刀的土匪!
妾身懇請太後,懇請貴妃娘娘,速速營救,他定然還在冠綏山土匪手中……這可如何是好?若是夫君有個三長兩短,妾身也活不下去了……”
鄧夫人的話音未落,殿外忽然傳來一個清脆的女聲:“夫人莫要過度悲傷,敬國公雖說尚未找到,但本宮給夫人帶來了驚喜……”
是端妃的聲音!蕙蘭一下子站了起來。
須臾間,端妃已走了進來。看到蕙蘭,她微微一笑,高聲喊道:“蘭貴妃也在呢,那可太好了,本宮這個驚喜,也是送給蘭貴妃的……帶進來!”
門口處,兩個內監拖著一個人,緩緩走了進來。
蕙蘭循聲望去,隻一眼,便如遭雷擊,渾身僵直。
內監拖著的,是個年輕女子。那女子手腳皆被縛住,身上衣物滿是塵土,狼狽至極。頭發亂糟糟的,長短不齊。
竟是鄧蕙梅!
蕙蘭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張無比熟悉、與自己酷似的麵容。
不,已不再酷似!此刻的鄧蕙梅,麵容憔悴,瘦骨嶙峋。原本嬌嫩白皙的肌膚,變得蠟黃粗糙;原本清亮水靈的眼睛,也變得空洞無神。
數月前,在津城客棧被鄧百川削去的頭發,如今亂蓬蓬的。宛如冬日被冰雪覆蓋的枯草,在塵土的裹挾下,僵直地挺立著。
她整個人,猶如蕙蘭幼時隨鄧夫人去江南外祖家時,在途中破廟裏偶遇的女乞丐。哪還有半分蕙蘭熟悉的那個容貌秀麗、嬌媚動人的姐姐鄧蕙梅的影子!
當初,在津城郊外的林蔭道上,蕙蘭與鄧蕙梅恩斷義絕。此後,蕙蘭便默認那是二人的訣別。
蕙蘭從未想過,此生竟還能見到鄧蕙梅。更沒想到,會在太後跟前,親眼目睹她被端妃綁來。
這意味著什麽,蕙蘭再清楚不過!
她尚未從巨大的震驚中回過神來,便聽到太後威嚴而詫異的聲音,帶著些許不悅:“端妃,你不經通傳,此時擅闖慈寧宮,所為何事?你帶進來的這人又是誰?”
顯然,太後一時未能認出鄧蕙梅。
端妃步履沉穩地走過去,屈膝跪下,聲音沉穩地說道:“太後娘娘,還請原諒臣妾失禮,實在是情況緊急,臣妾一時也顧不得許多……這個女人,太後您當真不認得嗎?”
太後仔細端詳著鄧蕙梅,突然臉色一變,皺起眉頭道:“這……這……”
端妃輕笑一聲,緩緩說道:“太後,這是梅妃啊!”
“梅妃?”太後一臉難以置信的神情,又將目光慢慢移到了蕙蘭的臉上。
端妃得意地笑著:“這個正是之前的梅妃,敬國公長女鄧蕙梅;而這個……”
她伸手指向蕙蘭:“這個所謂的蘭貴妃,則是敬國公的次女鄧蕙蘭,梅妃的孿生妹妹!”
對太後一直隱瞞的真相,一直找不到機會坦白的真相,就這樣以最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現在了太後的麵前。
蕙蘭微微閉眸,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應對。
太後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她怒聲說道:“你說什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她停住,喘了口氣,回瞪著蕙蘭:“哀家剛剛還和蘭貴妃提及,你的孿生妹妹,不是患了麻風病,葬身火海了嗎?”
端妃斜瞥了蕙蘭一眼,似乎怕她插話似的,語速極快地說道:“啟稟太後,很久之前,容妃張玉容曾提到過,說現在宮裏的梅妃,是假的,是梅妃的親妹妹冒充的……當時臣妾聽了,隻當是無稽之談,沒有在意。
但是後來,廢皇後在遭到皇上的訓斥懲罰時,也說了同樣的話。臣妾因此起了疑心,就暗中調查真相。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臣妾發現她們說的,居然都是真的。
不知太後是否還記得?兩年前的八月初,梅妃獲皇上恩準,允許娘家人進宮會親。鄧家便是借此機會,偷天換日,讓梅妃的孿生妹妹鄧蕙蘭冒名頂替留在宮中,做了梅妃,直至今日……
而真正的梅妃,先是被遣往西南邊境,後又被敬國公夫婦以探親之名,送往江南秘密囚禁。臣妾查明真相後,暗中派人將她綁回,隻為當麵向太後稟明,莫要再被這位所謂的蘭貴妃蒙在鼓裏!”
蕙蘭這才恍然大悟,寧安侯與端妃,竟是如此盤算。
他們早已洞悉鄧百川夫婦前往江南的目的,亦對鄧蕙梅的行蹤了如指掌。
數月前,慕容複毫不掩飾,直接將蕙蘭冒充姐姐留於宮中的真相告知端妃,旨在打消她妄圖借此秘密大做文章的念頭。
端妃表麵上偃旗息鼓,再不提及。然而,她並未死心。
她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將真相揭露於太後麵前,將蕙蘭一舉鏟除。
是以,在鄧百川前腳安頓好鄧蕙梅離開江南,端妃後腳就派人將她綁回京城。
寧安侯與端妃一邊劫持鄧百川夫婦,一邊囚禁鄧蕙梅。
陳同在青岩山林家後院的小屋門口,聽到的女人嗚咽聲,並非鄧夫人,而是鄧蕙梅。
觀鄧蕙梅的模樣,應是受盡折磨。
此時,端妃終於等到慕容複禦駕親征不在宮中的絕佳時機,便在太後麵前使出她的殺手鐧。
但於蕙蘭而言,這無疑是致命一擊。
蕙蘭跪地,仰頭,目光與太後相對。
太後身軀微震,緊咬牙關道:“這竟然是真的……哀家也曾有過疑慮,如今的你,和往昔的梅妃,不管是待人接物,還是處世風格,都大相徑庭……但也隻是轉瞬即逝的念頭,哀家從未細究……太荒謬了,這也太荒謬了!”
端妃上前一步,神色凝重道:“太後明察,您的懷疑不無道理……臣妾和您一樣,也是覺得如今的蘭貴妃和從前的梅妃,除了相貌相同,其他方麵皆是天壤之別,所以才煞費苦心去暗中調查,還望太後莫要怪罪臣妾多事才好!”
太後搖搖頭,輕聲道:“你做得對……否則,哀家還不知要被蒙在鼓裏多久!”
說著,她看向鄧蕙梅,又看向早已麵色慘白、渾身戰栗的鄧夫人,聲音冰冷刺骨:“哀家想不通,好端端的,為何要讓妹妹頂替姐姐入宮?
你們……難道不知這是欺君之罪嗎?難道不曾想過東窗事發的後果嗎?”
思冰喜不自禁地重複道:“娘娘,夫人找到了……就在冠綏山下的樹林裏,是津城府衙派人尋到的。還說夫人隻是受了些驚嚇,並未受傷,已然踏上回京之路了……”
蕙蘭眸中淚光閃爍,聲音哽咽道:“太好了,太好了……”
須臾,她意識到有些不對,略一思忖,駭然問道:“夫人找到了,那……本宮的父親呢?”
思冰怔愣了片刻,囁嚅道:“慈寧宮那邊派了個小內監過來,隻說夫人找到了。還說太後已經下令,等夫人回京後,立刻帶她入宮覲見……
並未聽到關於敬國公的消息。不過,敬國公和夫人不是一起被土匪劫走了嗎?找到夫人,就肯定能找到國公……”
話未說完,蕙蘭便揮手讓她退下。
思冰走後,蕙蘭頹然跌坐在軟榻上,自言自語道:“事情不會這麽簡單,父母一起被劫走,而現在傳來的消息,卻是隻找到了母親。而且還是在冠綏山找到的……”
陳同接過她的話,沉聲道:“娘娘,這定然是寧安侯迫於壓力的陰謀。如此一來,他便可洗脫自己,坐實了是冠綏山土匪綁走了敬國公和夫人……”
蕙蘭點點頭,霍然起身:“思菱,馬上陪本宮去慈寧宮,本宮要在那兒守著,等著娘回來!”
陳同聽蕙蘭這麽說,立刻躬身道:“娘娘,微臣再出去打探消息,先行告退!”
蕙蘭蹙眉道:“你不要再出去了,連著兩天兩夜奔波不停,好好回去歇著吧……”
思菱也小聲道:“你就聽娘娘的安排吧,別把身子熬壞了!”
陳同喏喏應著,快步離開醉心殿。
蕙蘭和思菱趕到慈寧宮時,太後正在正殿,端詳著一盆剛盛開的狐尾百合。
她看到蕙蘭過來,微微一笑道:“哀家料到蘭貴妃會來,不想竟來得這麽快!”
蕙蘭急忙俯身請安,用感激的語氣說道:“臣妾剛剛聽聞母親在冠綏山獲救,多謝太後!”
太後瞥了她一眼,才歎氣道:“想必你都聽說了,哀家也正疑惑呢。津城那邊來報,隻說敬國公夫人找到了,敬國公的安危卻隻字未提……現在你母親正在回京的路上。或許等她回來,就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了……來人,賜座,給蘭貴妃上茶!”
蕙蘭在太後的下首落座。
今日,太後對蕙蘭的態度還算沉穩,沒再提起之前的糾葛,反倒和蕙蘭聊起了家常,問及蕙蘭父母,江南的外祖,爍兒的現狀……很是親切。
蕙蘭知曉太後心中依然對自己存有偏見,她保持著應有的恭敬謙遜,有問才答,並不多言。
她們正閑閑地聊著家常,太後突然話鋒一轉,猝不及防地說道:“哀家知道你有個雙胞胎妹妹,後來因為患麻風病,無法接受現實,自焚身亡了,想來當真是可惜……
敬國公夫婦先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現在又遭遇這場變故……希望他們都能平安歸來,你身為他們唯一的女兒,可得好生寬慰一下……”
聽聞此言,冷汗瞬間密密麻麻地覆蓋了蕙蘭的後背。
她掩飾著緊張恐慌的情緒,語氣低沉地應了一句:“太後所言極是,臣妾謹記於心!”
太後的目光如羽毛般,輕輕拂過蕙蘭的臉龐,並未多做停留,然後便站起身,命令槿汐姑姑取出一個金鑲玉的項圈,說是賞賜給爍兒的。
蕙蘭接過項圈,連連謝恩。剛剛那個話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岔開了。
然而,蕙蘭的心卻無法平靜下來,在接下來等待的時間裏,一直惴惴不安。
不知等了多久,忽聞外麵傳來一個小宮女的聲音:“太後娘娘,敬國公夫人到了!”
蕙蘭心中一緊,趕忙走向正殿門口。
鄧夫人在兩個丫鬟的攙扶下,腳步蹣跚,已走了進來。她麵容憔悴,身形消瘦,身上的衣裳,顯然是臨時換上的,極不合身。
鄧夫人一見蕙蘭,便踉蹌著撲過來,痛哭失聲:“蘭……蘭貴妃萬安,妾身終於見到娘娘了……”
蕙蘭微微皺眉,輕咳一聲,鄧夫人這才止住哭聲,注意到端坐在雕花楠木椅上的太後正靜靜地看著她們,急忙跪地請安:“妾身拜見太後娘娘,給太後娘娘請安!”
太後麵色沉穩,語氣和藹:“夫人不必多禮,起來吧!”
太後賜鄧夫人坐下,又讓琉璃端來一盞茶,然後便直截了當地問道:“夫人可否告訴哀家到底發生了什麽?敬國公呢?你們沒在一起嗎?”
這些問題,也是蕙蘭急於知道的。
於是,蕙蘭便緊緊地盯著鄧夫人,眼中滿是期待,又滿是恐懼,等待她的回答。
聽太後如此發問,鄧夫人頓時淚如泉湧,她心有餘悸地回答道:“那日清晨,天尚未亮,敬國公和妾身便啟程,欲在當日趕回京城。豈料,行至冠綏山下,忽然從旁邊的樹林裏衝出一夥土匪,個個身手不凡……
國公率家丁反抗,然終寡不敵眾。他們搶了車上的財物後,又將眾人皆捆綁起來……妾身亦被他們五花大綁,蒙住雙眼,堵住了嘴……
隨後,便被扔上一輛馬車,一路顛簸許久。最終來到一處陰森之地,因雙眼一直被蒙著,妾身並不知曉具體是何地……
這幾日,一直有人按時送來水和食物,來人沉默不語,隻是將堵在妾身口中的帕子取出,喂妾身飲食。
妾身無論是詢問還是哀求,他皆不理會。昨日半夜……雖蒙著雙眼,也能估摸出,大約是四更時分,有人將妾身拉出,重新送上一輛馬車。又行了許久,將妾身推下,那人離開時,扯掉了妾身口中堵著的帕子。
待周圍徹底沒了動靜後,妾身大聲呼救,這才引來了津城府衙之人……鬆綁後,解開蒙在眼睛上的黑布,這才發現,妾身竟在冠綏山下的樹林裏……”
蕙蘭忍不住急急問道:“父親呢?你們沒有關在一起嗎?”
鄧夫人啜泣著搖頭:“至於國公他……妾身也不知他身在何處?自從被劫後,妾身就再未見過他……這些挨千刀的土匪!
妾身懇請太後,懇請貴妃娘娘,速速營救,他定然還在冠綏山土匪手中……這可如何是好?若是夫君有個三長兩短,妾身也活不下去了……”
鄧夫人的話音未落,殿外忽然傳來一個清脆的女聲:“夫人莫要過度悲傷,敬國公雖說尚未找到,但本宮給夫人帶來了驚喜……”
是端妃的聲音!蕙蘭一下子站了起來。
須臾間,端妃已走了進來。看到蕙蘭,她微微一笑,高聲喊道:“蘭貴妃也在呢,那可太好了,本宮這個驚喜,也是送給蘭貴妃的……帶進來!”
門口處,兩個內監拖著一個人,緩緩走了進來。
蕙蘭循聲望去,隻一眼,便如遭雷擊,渾身僵直。
內監拖著的,是個年輕女子。那女子手腳皆被縛住,身上衣物滿是塵土,狼狽至極。頭發亂糟糟的,長短不齊。
竟是鄧蕙梅!
蕙蘭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這張無比熟悉、與自己酷似的麵容。
不,已不再酷似!此刻的鄧蕙梅,麵容憔悴,瘦骨嶙峋。原本嬌嫩白皙的肌膚,變得蠟黃粗糙;原本清亮水靈的眼睛,也變得空洞無神。
數月前,在津城客棧被鄧百川削去的頭發,如今亂蓬蓬的。宛如冬日被冰雪覆蓋的枯草,在塵土的裹挾下,僵直地挺立著。
她整個人,猶如蕙蘭幼時隨鄧夫人去江南外祖家時,在途中破廟裏偶遇的女乞丐。哪還有半分蕙蘭熟悉的那個容貌秀麗、嬌媚動人的姐姐鄧蕙梅的影子!
當初,在津城郊外的林蔭道上,蕙蘭與鄧蕙梅恩斷義絕。此後,蕙蘭便默認那是二人的訣別。
蕙蘭從未想過,此生竟還能見到鄧蕙梅。更沒想到,會在太後跟前,親眼目睹她被端妃綁來。
這意味著什麽,蕙蘭再清楚不過!
她尚未從巨大的震驚中回過神來,便聽到太後威嚴而詫異的聲音,帶著些許不悅:“端妃,你不經通傳,此時擅闖慈寧宮,所為何事?你帶進來的這人又是誰?”
顯然,太後一時未能認出鄧蕙梅。
端妃步履沉穩地走過去,屈膝跪下,聲音沉穩地說道:“太後娘娘,還請原諒臣妾失禮,實在是情況緊急,臣妾一時也顧不得許多……這個女人,太後您當真不認得嗎?”
太後仔細端詳著鄧蕙梅,突然臉色一變,皺起眉頭道:“這……這……”
端妃輕笑一聲,緩緩說道:“太後,這是梅妃啊!”
“梅妃?”太後一臉難以置信的神情,又將目光慢慢移到了蕙蘭的臉上。
端妃得意地笑著:“這個正是之前的梅妃,敬國公長女鄧蕙梅;而這個……”
她伸手指向蕙蘭:“這個所謂的蘭貴妃,則是敬國公的次女鄧蕙蘭,梅妃的孿生妹妹!”
對太後一直隱瞞的真相,一直找不到機會坦白的真相,就這樣以最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現在了太後的麵前。
蕙蘭微微閉眸,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應對。
太後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她怒聲說道:“你說什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她停住,喘了口氣,回瞪著蕙蘭:“哀家剛剛還和蘭貴妃提及,你的孿生妹妹,不是患了麻風病,葬身火海了嗎?”
端妃斜瞥了蕙蘭一眼,似乎怕她插話似的,語速極快地說道:“啟稟太後,很久之前,容妃張玉容曾提到過,說現在宮裏的梅妃,是假的,是梅妃的親妹妹冒充的……當時臣妾聽了,隻當是無稽之談,沒有在意。
但是後來,廢皇後在遭到皇上的訓斥懲罰時,也說了同樣的話。臣妾因此起了疑心,就暗中調查真相。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臣妾發現她們說的,居然都是真的。
不知太後是否還記得?兩年前的八月初,梅妃獲皇上恩準,允許娘家人進宮會親。鄧家便是借此機會,偷天換日,讓梅妃的孿生妹妹鄧蕙蘭冒名頂替留在宮中,做了梅妃,直至今日……
而真正的梅妃,先是被遣往西南邊境,後又被敬國公夫婦以探親之名,送往江南秘密囚禁。臣妾查明真相後,暗中派人將她綁回,隻為當麵向太後稟明,莫要再被這位所謂的蘭貴妃蒙在鼓裏!”
蕙蘭這才恍然大悟,寧安侯與端妃,竟是如此盤算。
他們早已洞悉鄧百川夫婦前往江南的目的,亦對鄧蕙梅的行蹤了如指掌。
數月前,慕容複毫不掩飾,直接將蕙蘭冒充姐姐留於宮中的真相告知端妃,旨在打消她妄圖借此秘密大做文章的念頭。
端妃表麵上偃旗息鼓,再不提及。然而,她並未死心。
她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將真相揭露於太後麵前,將蕙蘭一舉鏟除。
是以,在鄧百川前腳安頓好鄧蕙梅離開江南,端妃後腳就派人將她綁回京城。
寧安侯與端妃一邊劫持鄧百川夫婦,一邊囚禁鄧蕙梅。
陳同在青岩山林家後院的小屋門口,聽到的女人嗚咽聲,並非鄧夫人,而是鄧蕙梅。
觀鄧蕙梅的模樣,應是受盡折磨。
此時,端妃終於等到慕容複禦駕親征不在宮中的絕佳時機,便在太後麵前使出她的殺手鐧。
但於蕙蘭而言,這無疑是致命一擊。
蕙蘭跪地,仰頭,目光與太後相對。
太後身軀微震,緊咬牙關道:“這竟然是真的……哀家也曾有過疑慮,如今的你,和往昔的梅妃,不管是待人接物,還是處世風格,都大相徑庭……但也隻是轉瞬即逝的念頭,哀家從未細究……太荒謬了,這也太荒謬了!”
端妃上前一步,神色凝重道:“太後明察,您的懷疑不無道理……臣妾和您一樣,也是覺得如今的蘭貴妃和從前的梅妃,除了相貌相同,其他方麵皆是天壤之別,所以才煞費苦心去暗中調查,還望太後莫要怪罪臣妾多事才好!”
太後搖搖頭,輕聲道:“你做得對……否則,哀家還不知要被蒙在鼓裏多久!”
說著,她看向鄧蕙梅,又看向早已麵色慘白、渾身戰栗的鄧夫人,聲音冰冷刺骨:“哀家想不通,好端端的,為何要讓妹妹頂替姐姐入宮?
你們……難道不知這是欺君之罪嗎?難道不曾想過東窗事發的後果嗎?”